全文檢索
第 168 期(民103年 4月) | ||||||||||||
=目次 | ||||||||||||
| ||||||||||||
▍主編的話 | ||||||||||||
校園中處處春暖花開,新芽初冒的綠意及乍暖還寒的天氣,再聽見此起彼落的鳥鳴聲,讓人精神振奮,充滿著活力!於此時節,學期也不知不覺走到了一半,圖書館再提供貼心掃瞄服務,以及特別為研究生準備的專題書目。校史館的藝文饗宴與活動報導,讓來不及參與的您也能感到活動的愉悅氛圍。本期專訪生命科學系潘建源老師,分享老師的圖書館利用經驗。最後,校史故事以齊邦媛老師的手寫字條,讓您感染孜孜不倦,好學的活力。 | ||||||||||||
▍服務訊息
| ||||||||||||
▍參考報報
| ||||||||||||
|
▍活動紀實
「臺大.樂──藍聲口琴音樂饗宴」活動紀實校史館.王麗媛今年杜鵑花節,3月15日的溫暖午後,首度邀請已有61年歷史的「臺大藍聲口琴社」於校史館演出「臺大•樂-藍聲口琴音樂饗宴」。藍聲口琴社於1953年創社,由於創社社長偏愛「藍色多瑙河」一曲,故命社名為「藍聲」。社團走向以半音階口琴、和弦口琴和Bass口琴的重奏為主,同時保有複音口琴及民謠口琴的教學,可說各種形式的口琴皆有涉獵。 演出前,由早期團員播映社團老照片帶領大家進入口琴社的時光隧道,一一分享記憶中的每一場表演、活動及社團的歷史脈絡;從豐富的老照片中,見證了藍聲口琴的成長、茁壯與豐碩的演出成果。早期團員的學長姐勉勵著社團的學子們,持續吹奏、保持對口琴的熱愛,並且集資購買把把上萬元的低音銅角(ALTO)、高音銅角(SOPRANO)及低音口琴捐贈予「藍聲口琴社」,再再流露歷史傳承的情感,溫馨而動人。 緊接著,由現任社員吹啟表演序幕,一首首演出輪番上陣:roots、東方舞曲、香榭大道、千本櫻、修女也瘋狂、風之丘、Besame Mucho…,或充滿東方色彩、或演繹法式浪漫、或輕快、或抒情,當然也少不了,一定要有的臺大校歌,以及校友們耳熟能詳的望春風。在暖陽、花香的春日下午,聽眾們的心情隨著曼妙的音樂輕快飛揚,並以歡樂的有獎徵答活動劃下圓滿的句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因此次展演之故,「臺大藍聲口琴社」將徵集來的238件珍貴社團老照片資料提供校史館永久典藏。 近年來,杜鵑花節、校慶期間,邀請臺大人音樂團體於校史館內進行「臺大•樂-校史館音樂饗宴」活動,屢獲許多熱烈迴響。場場演奏,不僅展現臺大人的才華,更為聽眾們帶來一次次豐美的心靈饗宴。 「創藝•心動•瞬間—臺大博物館群LOGO銘版週歲創意攝影」活動報導與獲獎作品分享博物館群.王麗媛臺大博物館群運用LOGO設計10館一致性識別「銘版」,並設置於各館大門牆面上。適逢銘版設置一週年,博物館群辦公室特別舉辦「創藝•心動•瞬間—臺大博物館群LOGO銘版週歲創意攝影」作品徵件暨網路票選活動,邀請大家一同走訪臺大博物館群,運用博物館群各館LOGO銘版進行創意拍攝,後製獨一無二的攝影特色照,並於活動網站投件分享對於臺大博物館群的「心動瞬間」。 投件作品同時可參加「博物館群評選」及「網路人氣票選」,獲獎者可獲得獎金10,000元等多項好禮。「網路人氣票選獎」由網友共同票選,依票數多者依序入選五名;「博物館群評選獎」由博物館群辦公室於3月26日召開「博物館群評選會議」,由各館先透過館內初選,再於評選會議上共同選出第一至三名等6件作品,以及佳作獎五名。參與評選的作品,許多都極富創意與特色,競爭十分激烈,評選過程中,部分作品分數差距極微,甚至同分。 在此,與大家分享第一至三名的優秀作品(含第一名作品1件、第二名作品2件及第三名作品3件):
想欣賞更多創意作品嗎? 「博物館群評選獎」及「網路人氣票選獎」得獎名單已公告於活動網站,請上活動網站一睹風采! |
▍特別報導
「與知識交會的火花」 --潘建源老師專訪圖書館不怕你去用,只怕你不來用學科服務組‧陳巧倫「圖書館」,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有人將圖書館視為準備唸書考試的地方,也有人在圖書館的浩瀚書海中燃起對知識的熱愛,每個人心中對於圖書館都有著不同的想望。想知道老師們如何使用圖書館?對於圖書館有甚麼樣的想像或期待?圖書館還有哪些資源與服務等待著你去探索?這些疑問都可在圖書館的特別企劃-「與知識交會的火花-教師專訪活動」得到解答! 圖書館前進的動力,來自眾人知識的交會、資源的共享,希望藉由老師使用圖書館的經驗分享與意見交流,激盪出圖書館新思維,共同勾勒出圖書館的新樣貌。
老師談到從小學到現在的成長過程當中,圖書館在不同的階段,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小學使用圖書館的經驗很深刻,每個教室都設有圖書櫃,有上百本的圖書,因此看了很多課外圖書。」中學時期因為升學的關係,圖書館還是偏向讓同學自習的地方,大學時期的圖書館對老師而言,更多了交誼的功能,「大學時,因為參加社團,會去搶佔舊總圖的一排位置,作為社團聯絡基地,那時候在圖書館比較多是唸書與交誼。也有可能是我念理工科有關,教科書都念不完了,很少會再去圖書館借理工相關的書。」使用圖書館最頻繁的日子是在念研究所時,「在讀研究所時,因為是在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生醫所有自己的小圖書館,而且當時生醫所剛成立沒多久,書不多,但也看不完,但很多書都是兩三年內的新書,都會拿來翻一翻、看一看,那時候可說是讀書讀最多的時候。」老師表示對於圖書館,印象最深刻的是圖書館與人的距離正在改變;「過去圖書館的管理是閉架式的,書與人是有距離的;這幾年圖書館的轉變,跟人越來越靠近,館內的圖書不怕你去用,只怕你不來用。」 有關使用臺大圖書館的經驗,老師提到經常會推薦圖書館買書,對老師而言,是省錢且可以大量閱讀的方式,老師也提到,「可能是理工科的關係,多半是利用網路資料庫,並不需要手邊一定要有特定的某本書。很多想看的書或是教科書,都是建議圖書館購買,需要的時候再去借來看」。對老師的研究領域而言,書本提供的是廣實的基礎;而要了解研究領域的新趨勢、新發展,則是使用期刊找文章或是使用資料庫檢索資料。 圖書館應主動創造讀者與書不期而遇的機會 除了推薦圖書館買書以及到圖書館借閱研究領域的書籍,老師表示平常也很常去圖書館,「我蠻喜歡去圖書館的,兩三個星期去一次。我會去新到圖書區逛一逛,看有沒有我覺得有興趣的書,不一定跟研究有關。」此外老師也提到,圖書館有很多豐富的資源,但是多半的資源往往是需要時才被發現,才恍然原來圖書館有這麼多的資源,「像之前為了準備給學生的演講,需要找職涯規畫的相關資料,才發現圖書館有很多這樣的資源,但是大部分的同學不會主動去看這些資料。」這也讓老師在接下來的訪談提到,建議圖書館可以透過主題性的包裝來辦理書展,讓學生發現,原來圖書館有這麼多資源,主動創造讀者與書不期而遇的機會。 「建議圖書館可以辦主題書展,可以是由老師推薦生物化學相關的書、或是一些經典的書、很舊的書,也許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展示,讓大家更有感覺。像是生化教科書書展,在我唸書的時候,就有生物化學這堂課,將以前的教科書和現在的教科書一起拿來展示,讓同學們有機會發現、看到書的改變,也許同學會有興趣翻一翻或看一看。」老師也建議圖書館,不妨可以考慮透過書展的方式,將書「換換位置」,「為了讓理工的人有人文的關懷,也許我們可以把一些人文的書放到4樓科技類圖書區,才不會說在4樓只看到硬梆梆的科技類圖書。」 「瀏覽」期刊讓您觸類旁通
老師表示,做研究的過程中,決定未來的研究方向,並非只是單靠查找某一篇文章,而是從大量的閱讀中解讀到未來的研究發展趨勢。即便不是到圖書館瀏覽紙本的期刊,也不妨閱讀電子期刊,將期刊目錄、標題看一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與發現。 準備做實驗的你,一定要知道Current Protocols 「在研究上,我常常跟同學講,錯誤的實驗方式做100遍,它還是錯誤的,不會得到正確的結果。所以我都會推薦同學要去看Current Protocols。」Current Protocols是老師推薦生物醫學領域做實驗的同學一定要去看的實驗手冊資料庫,老師提到,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詢問他們實驗的步驟為什麼是這樣做,同學們往往答不上來,或是回答這是依循過往學長姐的方法。如此不求甚解的答案,是老師們所不樂見的,也是老師推薦同學多看Current Protocols的原因。「Current Protocols提供很多重要的訊息,它不是只跟你說怎麼做實驗,還會告訴你這一步要注意甚麼?為什麼要這樣子做?還會有評論,告訴你這邊多一點、那邊少一點會怎樣?哪一步是重要的?」
網路是挑戰也是契機 提到網路帶來使用行為的改變,老師說,網路資訊很方便,很多期刊現在都有電子版,尤其在老師的研究領域,大多數所需的資料,透過網路都可以取得。面對學術環境、閱讀環境的改變,實體圖書館的存在相對面臨更多的挑戰與機會。訪談過程中,老師一再強調廣泛閱讀的重要,「一些傳統的優勢能否利用網路來加值,而不是退步。」回歸老師在訪談過程中所提到,如何吸引學生走進圖書館,增加實體書被翻閱的機會,讓學生不再是為了查找特定資料才來圖書館,而是願意在圖書館駐足停留,享受閱讀的美好。然而,如何透過網路的力量與行銷,讓圖書館不論是實體資源或是電子資源能被更多老師、同學知道與利用,是圖書館持續努力的方向。 最後,非常感謝潘老師撥冗接受圖書館的訪談,帶給圖書館許多新想法、新思維,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加了解老師、同學對圖書館的需求以及看法。 |
▍校史故事
【睹物•傳情】齊邦媛先生的字條身為臺大人,應該要知道的臺大事,讓校史館BLOG告訴您!校史館.張安明
|
|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
陳雪華 何淑銘、李明玲、林 琦、林雅惠、張端桂、張簡碧芬、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曾慶輝、 黃瑜焯、趙子萱 李明玲、張簡碧芬、陳巧倫、趙子萱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