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第 224 期(民107年 12月)
=目次
活動消息
參考報報
活動紀實
▍活動消息

校史館年展特展「出類拔粹」

校史館營運組.陳南秀
適逢臺大90週年校慶,這麼重要的時刻,校史館當然不能錯過!校史館川流特展廳於11月15日正式推出年度特展「出類拔粋:國立臺灣大學創校九十年從帝大到臺大建校特展」。「粋」是「萃」的古字,字形包含「九」與「十」兩字,蘊含創校90週年的寓意。

原來校史館的常設展廳已經展示了從臺北帝大1928年創校以來,至臺大迄今的大事記,而這次的特展,是將日本人創建這所學校以來,至光復初期改制為臺大時的那段渾沌未明的校史,更加清晰化。

臺北帝大的展區部分,回溯本校創校時期的根基與歷史,探究九十年前臺北帝大的籌備與成立。該區包含1920年代臺灣設立一所大學的臺人日人觀點、推動臺北帝大創校的三位關鍵人物(伊澤多喜男、幣原坦、大島金太郎)、創校所需的經費、校地、教員從哪裡來?可從本展區認識臺北帝大正式成立後的學術體系發展、臺北帝大學生來源以及日治時期與臺大有關的臺灣第一人。


- 左:讓學術研究在臺灣成為可能-臺北帝大簡介。/中:二戰時期學生投筆從戎的軍用品及感人故事、智慧型冷凍庫門。/
右:早期教具與文物。 -

臺大早期展區所展現的時空背景,也就是1945年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派員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的初期。該區內容描繪羅宗洛校長接收過程、呈現光復初期的篳路藍縷,例如變動頻繁的校長、第四任校長傅斯年的建樹、變局下的主管安排、以及當多數的日籍教師及全數的日籍學生遣返回日後,臺大的師資及學生來源等。


- 左:11月15日下午開幕式,與會貴賓合影/右:開幕當天,名譽教授劉鼎嶽家屬代表捐贈第一號畢業生書予校史館永久典藏。 -

另外,這次的展覽也展示了許多老文物,這些大多是校史館經年以來,獲自校內外學術與行政單位捐贈的早期文物與儀器設備,例如:Ernst Leitz Wetzlar顯微鏡、玻璃板教具、智慧型防閉鎖冷凍庫門、日治時期校舍所遺留下的「棟札」、二戰時期學生投筆從戎的軍用水壺與綁腿。這些古樸的文物原本在我們的庫房不見天日,藉此機會終於可以跟大眾見見面了,歡迎大家有空來校史館走走。

出類拔粋:國立臺灣大學創校九十年從帝大到臺大建校特展
展期:2018.11.15-2019.9.30(週二及國定假日閉館)
地點:臺大校史館川流廳
主辦: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校史館、博物館群
贊助:美國北加州川流基金會


2018聖誕交換禮物之Blind Date with a Book

推廣服務組.李嫣紅

當街上聖誕樂聲不絕於耳,形形色色的聖誕交換禮物趴也開始在各地上演。
圖書館裡也有一場特別的聖誕交換禮物party。
這場party不需花您半毛錢,卻能為您帶來無限的驚喜!
這是圖書館最受好評「Blind Date with a Book」創意借書體驗活動的溫暖變身,
只要一句祝福,即可交換我們一本本精心挑選、不以貌取書的聖誕好禮,
害羞的您可以將祝福藏在心裡,但我們更期盼您將祝福話語寫下,
讓這美麗祝福妝點著圖書館、讓這誠心祝福溫暖每位讀者的心房
然後,夜深人靜時,您還有一本命定的好書陪著您……

- 左:留下一句溫暖祝福:活動現場備有小卡與筆,請寫下祝福(對象不限)後貼於聖誕樹上。/
右:帶走一本命定的書:請參考提示語,選擇您想要跟它「約會」的書,再至櫃台辦理外借 -

活動時間:2018.12.12 (三)-12.25(二)
活動地點:總圖書館一樓新書展示區
注意事項:活動期間每日限量提供30本,9:00準時上架!
主辦單位:臺大圖書館 推廣服務組
活動洽詢:☎(02)3366-4551 ✉tulce@ntu.edu.tw

「意郵未盡:重溫手寫的美好」豬豬賀年傳情活動

推廣服務組.李嫣紅
我寫著,有人在等待著,
是許久未見的字跡,是見面時羞於表達的思念、祝福與感激。
我寫著,是否真的有人在等待著?
無妨、無妨,真實的筆觸不也刻畫著我生活的痕跡。
隻字片語,飛躍千里,直達心裡,
此刻,你想跟誰在一起?


活動期間凡至流通服務台臨櫃讀者,只要對館員說聲『新年快樂』即可獲得限量明信片,您可寫給自己、寫給朋友、寫給家人(或者…您想寫給館員 XD),填寫後投入圖書館郵便局臨時郵筒,館方將於活動結束後免費為您寄出明信片。值此農曆歲末年終之際,願館員、讀者和他們遠方收信的親友們,都能感受來自臺大圖書館的溫馨祝福。

活動時間:2019.1.3(四)-1.15(二)
活動地點:總圖書館流通櫃台、社科圖流通櫃台、醫圖流通櫃台
活動對象:本校教職員工生
注意事項:每人限領 1 張,期間限定總圖 300 張、社科圖與醫圖各100張。
      所有投入本活動臨時郵筒之明信片,將於活動結束次日統一寄出。
主辦單位:
臺大圖書館推廣服務組、社會科學資源服務組、醫學圖書館
活動洽詢:☎(02)3366-4551 ✉tulce@ntu.edu.tw

原圖中心12-1月份週六電影院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十二月】影片介紹請參考223期館訊內容
【一月】本月份原圖中心將與讀者分享兩部與「核能發電」有關的精彩紀錄片。《何處是核廢料的家》放眼世界,告訴我們其他國家如何尋找安全的核廢料存放地點,值得臺灣借鏡反思;《相馬看花:消失的福島》則描寫日本福島核災後,受影響災民們展現出的堅韌生命力,十分動人。
播放日期| 1/5、1/12、1/19、1/26(上午播放場次一;下午播放場次二)
播放地點|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場次一

何處是核廢料的家
播放時間 | 10:00-11:39(99分鐘)

中國規劃將核廢料存放至戈壁沙漠;美國則埋進地裡,造成當地遭受核廢料汙染;瑞士曾經把低、中放射性廢棄物沉進大西洋海底,在國內激起強大的反對聲浪,並已決定於2034年廢核,預計在十年內決定存放核廢料的適當地點。全球都在尋找存放核廢料的適當場所,卻都歷經失敗。反觀台灣,在充滿核能危機的環境裡,我們還能為下一代做些什麼來捍衛自己的家園呢?

◎場次二

相馬看花:消失的福島 
播放時間 | 14:00-15:50(110分鐘)

南相馬市距離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只有20公里,311地震後,因為海嘯與核能外洩的雙重災難,造成大部份的人無家可歸。災後的第10天,導演松林要樹和災民一起在小學的避難所共同生活,開始了他在相馬市災後震撼的影像紀實。為了隔離輻射污染,這裡的居民同時被剝奪了土地與自由,但是他們卻強忍憤怒與悲傷,在逆境中展現如櫻花綻放般的美麗生命力。

▍參考報報

SLIM雲端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使用介紹

學科服務組
臺灣大學圖書館的整合查詢系統定名為SLIM,以下介紹新系統的進階功能:

(1) 進階檢索
(2) 如何查詢教師指定參考書
(3) 如何查詢分館館藏
(4) 如何傳送書目至EndNote
(5) 將書目加入我的最愛

更多使用教學示範,請詳見參考服務部落格常問問題網頁

▍活動紀實

「閉館後的音樂會」圖書館空間活化新亮點 ─ 歡慶校慶90週年與總圖遷館20年

推廣服務組.陳巧倫


2018年11月11日(星期日)晚間7時臺大圖書館舉行「閉館後的音樂會」,圖書館從平時寧靜沉穩的學術殿堂搖身一變為輕鬆愜意的爵士音樂派對。

「閉館後的音樂會」為慶祝國立臺灣大學創校90年系列活動之一,今年也是臺大總圖書館遷館20週年,圖書館利用閉館時段的閱覽廳安排這項創舉,在校慶週辦理該活動,別具意義。

作為音樂會場地的圖書館一樓閱覽區中廳,原本是一處室內挑高8.5公尺,面積約225平方公尺的正方形通透空間,在書架林立的參考資料區、現期期刊區環繞下,挑高設計讓室內形成緩衝,也是圖書館辦理活動的主要空間之一。11月11日一早,音響、燈光設備、舞台陸續進場,為晚上的音樂會做準備。

在圖書館內舉辦音樂會,對館員們來說也是首度嘗次,所有工作人員的心情都是既緊張又興奮,前置作業期間都還是圖書館正常的開館時間,所以每一項細節、步驟都必須再三考量,以降低對館內營運的干擾,也讓工作人員格外戰戰兢兢,下午5點閉館後,音樂家們才得以進行彩排以及做最後確認。

音樂會活動預計晚間6點半入場,不到6點,圖書館大門外已開始聚集人群,對於擔心音樂會參加人數的工作人員而言,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針,活動也順利於7時準時開始。

此次音樂會,我們特別邀請這20年來曾在圖書館服務退休的館員回娘家,重拾同仁們對圖書館的連結與回憶,以感恩、祝福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軸。館長致詞時藉著校慶即將來臨,首先闡述臺大在學術獨立的信念價值,也感謝歷任館長以及所有同仁對本館的奉獻與辛勞。


- 左:音樂會進行彩排。/中:館外等待的樂迷朋友們。/右:參加音樂會的來賓陸續進場 -

在這場音樂會演出之前,音樂可以在館內迴盪的情況,只會出現在閱覽秩序宣導,以及每天閉館之前相關服務結束的定時廣播所編輯的背景音樂。實施現在的雙語廣播之前,圖書館廣播都是由館員親自錄音、編輯。因此,我們特別安排了「館員原音重現」的橋段,邀請曾經為圖書館廣播錄音的退休館員-連鍾蕙編審登臺,幫我們進行音樂會的報幕與表演者的介紹,勾起現場的館員、校友重溫過往回憶,也讓音樂會的開場更有溫度。


- 左:圖書館陳光華館長致詞。/中:退休館員連鍾蕙編審登臺報幕。/右:閉館後的音樂會正式開始 -

音樂會以爵士鋼琴三重奏進行,領銜擔任首次音樂會演出的爵士鋼琴家許郁瑛小姐,今年甫獲第28屆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最佳專輯獎」和「最佳演奏錄音專輯獎」多項殊榮,她也是臺大圖資系畢業的校友。邀請共同演出有低音提琴手徐梵先生、鼓手林偉中先生,二位專研樂理多年,演出經驗豐富,在爵士音樂圈內相當活躍。


- 左:爵士鋼琴三重奏。/右:館長致贈許郁瑛老師本館紀念品 -

音樂會一開始,第一首《untitled》以慵懶、放鬆的旋律揭開序幕,接下來的是經典爵士曲目《Four in One》相信喜愛爵士樂的朋友都不陌生,音樂會中更穿插了兩首經典臺語老歌《思慕的人》與《港都夜雨》,透過許郁瑛的改編,將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賦予新意,想不到當爵士遇上臺語歌謠,更是別有一番風味,最後一首《Wednesday ── Jumping Rabbits, observed at close range》輕鬆、跳躍的曲風,讓人驚喜。安可曲為臺大校歌與生日快樂歌的即興爵士混搭,為整場音樂會掀起高潮,三位音樂家們也以此暖心祝福臺大90週年生日快樂。


- 演出結束後貴賓與表演者合影。左起:郭代理校長夫人、徐梵(低音提琴)、林偉中(鼓)、許郁瑛(鋼琴)、
郭大維代理校長、陳光華館長、蘇國賢教授、吳玉芳秘書 -

此次音樂會相信不僅重新界定大眾對學術圖書館的既定印象,也帶給與會朋友一場伴隨書香的美好聽覺饗宴,音樂會結束後,校長、館長、師長們也特別至表演者的休息室表達感謝,留下這張美麗的大合照。


Accept!學術投稿這樣投!系列講座1 ─ 畢恆達老師演講報導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圖書館的MASTER講堂「Accept!學術投稿這樣投!」系列講座,2018年11月13日邀請本校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畢恆達教授分享撰寫論文、投稿期刊之經驗。畢老師以論文的架構順序進行講解,首先,發現國內論文的題目有非常多〈XXXXX之研究〉、〈OOOOO:以XXX為例〉,他建議盡量不要使用。其次,文獻回顧的內容不是讀書報告,若有提到翻譯著作,建議回到原典較為精確。

再者,如果使用質性研究方法(如:深度訪談法),研究結果不能只有描述、分類而缺乏分析。至於結論不是摘要,應統整研究成果,不宜引述他人文獻,由別人幫自己的論文做結論。如果有研究建議或限制,口試委員可能會詢問:為什麼不在這篇論文解決這些研究限制?


- 校內外師生認真聆聽畢恆達老師的演講 -

從事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建議養成持續寫作的習慣,建立每天寫幾頁或多少字的目標。現場有學生提問,如果每天寫論文都延伸出不同面向,該怎麼辦呢?畢老師建議定期與指導教授討論,較能聚焦論文內容。而且,有師長、同學、朋友形成「支持團體」,能得到許多幫助。

在投稿論文方面,須先了解自己的學科領域,因為社會科學領域,可以先參加學術研討會,獲取同行的意見,據以修改論文後再投稿期刊;資訊科學、工程領域則因其時效性,大型研討會的等級比期刊還要高,投稿更難。畢老師提醒如果研討會出版正式的研討會論文集,收錄其中的文章通常不能再投稿到期刊。不過,博碩士論文未經過正式發表,可改寫成期刊論文投稿。

選擇期刊時,畢老師建議參考圖書館介紹的選刊工具。可先選擇較高等級的刊物,若被拒絕再往下個等級的刊物投稿,如果有畢業或升等時程的壓力,需考量審查時間的長短。此外,記得在文中引用該期刊的文章,拉近與期刊編輯的距離;如果自己曾在該期刊投稿過,也可適時引用,讓編輯知道曾刊登過你的文章。最後,撰寫論文的感謝詞不必提到太多朋友、老師,如此一來他們就不會擔任審稿委員,降低投稿接受率。

非常感謝畢恆達老師蒞臨圖書館演講,向校內外逾130位師生分享寶貴經驗,演講結束後,畢老師針對學生的提問一一耐心解答,也與同學們熱烈討論良久,在圖書館留下學術知識交流的印記。


- 演講結束後,畢恆達老師與學生們熱烈討論 -

Accept!學術投稿這樣投!系列講座2 ─ 梅家玲老師與蔡天怡老師的演講報導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圖書館的MASTER講堂「Accept!學術投稿這樣投!」系列講座,2018年11月29日邀請中文系梅家玲老師、圖資系蔡天怡老師分享投稿經驗,吸引校內外學生前來參加,演講現場討論熱絡。

梅家玲老師以「期刊投稿縱橫談」為題,分享多年來擔任期刊編委、審稿之經驗。這次演講呼應宮廷劇潮流,以後宮嬪妃的階級、孕育龍胎的階段,生動比喻從事學術研究、撰寫論文及投稿之過程。投稿者應慎選龍胎的產地--期刊,投稿前應閱讀該期刊近年的文章,了解各期刊的特色、收錄範圍、稿約規範、資格限制,避免上錯天堂「投」錯胎!如果不幸被退稿也別氣餒,再接再厲,修改後或許能被其他期刊接受。梅老師建議學生們注意專輯、專題論文的徵稿訊息,如果自己的論文主題剛好符合所需,能提高優先錄取之機會。而選擇期刊時,必須留意期刊出刊的穩定性,以免延遲出版影響畢業或升等時限。


- 左:梅家玲老師的演講實況/右:演講現場座無虛席 -

蔡天怡老師的講題為「學術期刊投稿基本原則與技巧」,以年輕學者投稿的角度出發,結合擔任期刊英文編輯的經驗,講解投稿學術期刊的流程。叮嚀學生碩博士論文與期刊論文是不同的文類,如果將學位論文改寫成期刊文章,應該濃縮精華而非刪減,前言、文獻探討、研究結果須全面重述。蔡老師觀察近年某些領域的研討會喜歡比較輕鬆有趣的題目,等論文寫完後,可以花點時間想個好題目。另外,蔡老師提到自己在美國寫博士論文時,很常去寫作教學中心諮詢,增強自己的英文寫作能力,也學到校對論文、檢查語句通順的技巧:朗誦內文、反序逐段並逐句檢查。因此,鼓勵學生善用寫作教學中心的資源,閱讀臺大出版中心的論文寫作教學用書。


- 左:蔡天怡老師的演講實況/右:碩博士學生提問與分享 -

演講後,多位學生請教期刊品質、審查意見、學術倫理的問題—有碩士學生依照指導教授的建議投稿某期刊,結果很快就接受且審查意見只建議修改格式,但該期刊未被國內THCI&TSSCI收錄,擔心自己的文章無法被高品質期刊收錄。梅老師解釋如果在THCI&TSSCI清單上查不到,不見得代表期刊的品質差,可能是出版單位未參加評選,可用其他方式查證,例如查詢資料庫是否收錄其文獻。有博士生提問,如果審查委員給了十點意見,可以統整成同一段回覆嗎?蔡老師建議應逐條答覆,以節省審稿委員的閱讀及對照時間,若有不同意或做不到的地方,則須特別提供合理的解釋。由此可見,學生們在投稿的過程中,遇到五花八門的狀況,這次有幸在老師們演講後提問解惑、經驗交流。

非常感謝梅家玲老師、蔡天怡老師的專業演講,為學生與館員們帶來充實的午後時光,也祝福大家投稿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