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第 279 期(民112年 7月)
=目次
活動消息
參考報報
活動紀實
特別報導
▍活動消息

臺大圖書館空間重塑計畫.總圖一樓「致強大廳落成暨啟用儀式」,歡迎蒞臨!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自 2022 年 10 月開始啟動的總圖書館 1 樓空間重塑計畫,歷經 10 個月,即將於 2023 年 8 月 16 日盛大開幕!
新空間嘗試用活潑明亮的氛圍妝點環境,也期待藉由重新打造的服務模式與多功能空間,滿足校園讀者的需求。嶄新樣貌即將揭曉,歡迎踴躍參加!

活動流程
09:30-10:00 開放入場
10:00-10:30 貴賓致詞暨致贈感謝狀
10:30-10:50 空間改造影片觀賞、合照
10:50-11:00 揭牌儀式
11:00-11:30 新空間導覽(自由參加)

活動洽詢
☎ (02) 3366-4551 ✉ tulce@ntu.edu.tw


俞大維先生逝世三十週年紀念系列活動:回眸 ─ 俞大維
知者不言 思想家.一世書生 半世軍旅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俞大維先生(1897-1993),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二次赴德國學習數理邏輯與軍事參謀,曾任兵工署長、交通部長、國防部長,人稱「中國兵工之父」。綜觀俞部長三十多年軍政履歷,自 1954 年接任國防部長後,任內建設前線整軍備戰,積極爭取美國軍援及經援,於歷次臺海戰役、八二三砲戰身先士卒、守土有功,克盡職守 11 年,為歷來任期最長,為後來臺灣政經奇蹟發展的年代奠基,並獲頒極稀國軍最高榮譽「國光勳章」。俞先生學養兼備、廉潔勤政,深懷人文風骨,為我國第一任文人國防部長,前盟軍亞洲中國地區參謀長魏德邁將軍(Albert Wedemeyer)稱許為「現代孫子」、前美軍太平洋區總司令史敦普將軍(Felix Stump)比喻為「中國麥克亞瑟」,更為國人讚譽為「思想家」及「一代國士」。

俞大維先生早年即養成買書、讀書、藏書的雅好,買書之多、搜求之勤,令人驚嘆。自 1961 年起陸續贈予大批藏書予臺大圖書館,本館有幸於 1976 年成立「俞大維文庫」,典藏七千多冊中文及西文(英、德、俄)珍貴書籍,涵蓋領域包括哲學、文學、歷史、政治、社會、經濟、法律、數學、物理、天文等,可謂本館經典收藏;另一方面,透過整理這批藏書,摘錄其藏書印、親筆簽名,眉批或夾於書中的便條筆記等,得以建立「俞大維藏書印記」數位典藏。不論實體書籍或數位資源,都是臺大圖書館珍貴的典藏。

今(2023)年適逢俞大維先生逝世 30 週年,俞大維先生紀念學會規劃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彰顯俞先生對國家的貢獻及其人格精神,並由圖書館與學會合作規劃本次特展,展出捐書始末及文庫緣起、生平紀事、家族、學識、貢獻、文庫價值、藏書印記、藝術及行誼、哲思與人格等九大主題,藉由本館俞大維文庫重要典藏及學會珍藏的影像紀錄,引領觀眾認識俞大維先生一代國士的風采。

開幕儀式暨專題演講
2023/7/28(五),9:20-12:00 @ 臺大圖書館 1F 日然廳、 B1 國際會議廳

主題論壇
第一場:2023/7/28(五),13:00-17:30 @ 臺大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
第二場:2023/9/2(六),9:00-17:30 @ 臺大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

展覽資訊
展出時間:2023/7/28(週五)至9/15(週五),週一至週日10:00-17:00
展出地點:臺大圖書館一樓日然廳
主辦單位:俞大維先生紀念學會、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活動洽詢:臺大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 (02) 3366-4551 ✉ tulce@ntu.edu.tw

悠遊一夏 探索臺大:2023 臺大博物館群兒童學習體驗營,開放報名!

校史館營運組


臺大博物館群擁有豐富的校園文化性資產及藏品教育素材,為落實社會教育理念,於每年暑假辦理「臺大博物館群兒童學習體驗營」,整合各博物館之創意學習課程,引領國小中高年級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知識學習,從中感受與瞭解不同博物館之特色風貌,並進一步探索及認識臺大校園歷史珍藏。

*精緻小班,扎實課程!
*每梯次均提供精美手冊、特製紀念品、營服、結業證書喔!


活動日期:2023/8/14(一)、8/16(三)、8/18(五)共 3 梯次
報名資格:新學年起四至七年級
開放名額:每梯次 20 人
報名費用:於 7/30(日)前報名並完成繳費可享早鳥優惠 2,500元(原價 3,000 元)
報名方式:一律採網路報名 https://forms.gle/gpMzT9mFDXokosA58
課程詳情:https://ssur.cc/a3L2rEB
聯絡資訊:臺大博物館群辦公室暨校史館 陳小姐 ☎ (02) 3366-9741 ✉ chennanhsiu@ntu.edu.tw

原圖中心|7 月份 Bulay 不賴電影院 ─ 回家的路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原圖中心 Bulay(排灣族語「很好、不錯」的意思)不賴電影院,於每週四及週六播放世界各地原住民族議題相關之精彩影片,提供民眾平日與假日的休閒好去處,也希望藉由片中劇情,增進大家對原住民族文化之認識與瞭解。

✦ 免費入場,自由參加,歡迎揪團一起來 ✦

✦ 望鄉 普遍級|85 分鐘
  場次 1 8/3 ㊃ 14:00 - 15:25 @ 臺大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
場次 2 8/31 ㊃ 14:00 - 15:25 @ 臺大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

以在臺灣工作的泰勞和菲傭為題材的紀錄片,對於外籍勞工而言,離鄉背井、受到雇主的剝削及忍受分離的痛苦,使他們長期處於苦悶、沮喪與被隔離的境況中,進退兩難的處境,望鄉也僅淪為望鄉。

✦ 回家 保護級|92 分鐘
  場次 1 8/10 ㊃ 14:00 - 15:32 @ 臺大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
場次 2 8/12 ㊅ 14:00 - 15:32 @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 B1 中庭廣場旁)

泰雅族靑年王孝銘,離鄉背井到充滿刺激與誘惑的城市求學,某天發生一場意外的車禍,陷入昏迷的他,卻在夢境裡看見自己的童年和過去在山上的回憶。

✦ 山谷裡的歌聲 普遍級|80 分鐘
  場次 1 8/17 ㊃ 14:00 - 15:20 @ 臺大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
場次 2 8/19 ㊅ 14:00 - 15:20 @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 B1 中庭廣場旁)

阿美族少女汀故,自小離開家鄉,擁有堅強的性格,希望脫離貧窮,而阿美族青年阿度,高職畢業即北上工作,樂觀勤奮的他深獲老闆賞識,卻為情所困而消沉喪志,回到家鄉後才找到重生的契機。

✦ 少年阿霸士 普遍級|86 分鐘
  場次 1 8/24 ㊃ 14:00 - 15:26 @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 B1 中庭廣場旁)
場次 2 8/26 ㊅ 14:00 - 15:26 @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 B1 中庭廣場旁)


泰雅族青年林致強,在小孟女友阿芳的拜託下,陪著她回到部落裡尋找素未謀面的父親,在這段旅途中,兩人重新認識部落與原住民的傳統精神,也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有了新的體會。

原圖中心|vaqu 法巫 小米英雄 集點活動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 FAO)將 2023 年訂為國際小米年,因小米能在嚴酷乾旱的條件下生長,被認為是因應氣候變遷衝擊的潛力糧食作物。為響應國際小米年,傳遞小米在原住民文化發展的核心價值,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特舉辦集點活動,本活動靈感來自原住民族的小米源起傳說故事,以小米為經並以排灣族的小米傳說故事為緯,邀請各界讀者以行動幫助卡拉魯種(ㄐㄧˊ)植(ㄉ一ㄢˇ)小米,就如同傳統農作法與保種,雖然一天能播種的數量有限,但透過技術與智慧就能將成果發揮到最大!

種小米,抽好禮!邀請讀者參與活動,累積小米點數即能獲得眾多精美禮品,收集越多小米點數還有機會參加每個月抽獎;集點活動結束前還有總抽獎,獎項有 Marshall 藍芽喇叭、AirPods 第 3 代、Hyread 電子書閱讀器及 Apple Watch SE 等大獎!

vaqu 法巫 小米英雄 集點活動
活動時間:2023/7/1 -12/30
     (週一至週五 8:00-18:00、週六 9:00-17:00)
活動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臺大圖書館 B1 中庭廣場旁)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02-3366-3776)
活動網頁:https://tiprc.cip.gov.tw/blog_wp/?p=20607
▍參考報報

看 Web of Science 如何深度解析參考文獻的引用方式

學科服務組.劉雅姿
引文索引資料庫是蒐集學術期刊文獻的工具之一,可以藉由引用關係的網絡找到許多參考文獻。面對彈指之間找到可觀的文獻群,要如何篩選出值得優先參閱的文章,或如何找到引用這篇研究方法的其他文獻呢?Web of Science 資料庫因應這樣的需求,推出「被引參考文獻深度分析」及「依照分類引用項目」功能。《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活動紀實

回眸本質:欣賞同仁彩繪創作,原來身邊隱藏許多「藝術家」

校史館營運組.陳南秀
還記得去年秋天,臺大葛萊美行動 111:本質活動嗎?去(2022)年 9 月、10 月、11 月,一台充滿文青氣質的白色車車,陸續出現在臺大行政大樓中庭、圖書館門廊、鹿鳴堂木棧道,提供路過或特地前來的臺大教職員工,現場運用壓克力顏料,手繪畫布、帆布提袋、多肉植物的素坯器皿等。讓教職員工,利用午休時間動手彩繪,藉此稍稍脫離繁忙的工作步調,並且可攜回自己完成的作品,放在辦公桌旁陪伴,看著也療癒。

今年 6 月,臺大葛萊美行動 112,接續推出「回眸本質」,氣質車車再次出動,設於主要行政出入口:禮賢樓、第一行政大樓,公開投影分享去年「本質」活動同仁們的彩繪創作。讓大家欣賞彼此公務外的特長,您會發現,原來,身邊隱藏了許多被埋沒的「藝術家」!

在行政大樓的場次,大概是因為微風徐徐、古蹟優美、音樂舒心!有不少人停駐下來認真觀賞作品輪播影片,一方面欣賞他人創作,一方面也尋找自己或自己認識的同事作品,當看見熟識之人的作品出現於前方投影時,真的很令人興奮!


- 左:第 1 場次 2023/6/6-6/9 @禮賢樓/右:第 2 場次 2023/6/19-6/21 @行政大樓 -

本案配合臺大教職員工全人健康關懷計畫,除了安排影片播放之外,也提供現場願意填寫問卷的臺大教職員工冰咖啡一杯。活動 6 天,我們共準備 240 杯冰咖啡,並獲得了 240 份問卷回覆。大多數人都覺得「午休時刻邂逅一場素人藝術聯展,很有趣」,並且也認同「午休的咖啡,是療癒身心的好物」,高達 77.5% 給予 5 分非常滿意的正面回饋。

活動網址|https://ssur.cc/2XhtDF8
播放影片|https://youtu.be/IAVsfIpCFnY

[Master 講堂] 財金系曾俊凱教授講座紀實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2023 年 Master 講堂「研究自由選,投稿輕鬆點」系列講座於 4 月 26 日邀請財務金融系曾俊凱副教授演講,以「自然實驗與因果推論在社會科學和商學的應用」為題,分享在商學領域創新的研究歷程與成果。

- 左:曾俊凱老師蒞臨圖書館演講/右:演講實況 -

為什麼要學習因果推論?
首先,曾老師認為透過因果推論可以幫助我們釐清邏輯,解答所面對的問題並提供客觀意見。值得注意的是相關性(Correlation)不等於因果關係(Causality),舉例來說,在統計上發現夏天芝加哥的冰淇淋賣得越好,犯罪率越高,但這兩者之間只有相關性,並不能推論其間的因果關係。又假設星巴克開在你的店面隔壁,你認為店面銷售額因此提高了,這是否存在因果關係?或者另有他因?甚至倒果為因?仔細觀察,可發現日常對話與新聞報導經常將「相關性」視為「因果關係」。訓練因果推論的邏輯思維,可幫助我們判斷政策效益、進行學術研究、甚至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疑問。

自然實驗是因果推論的好幫手
曾老師指出「自然實驗」有助於確認因果關係,藉由現實情境來劃分實驗組、控制組,觀察兩組之間的差異。然而受限於現實,研究設計往往需要做一些妥協,但越能貼近理想的實驗情境,其研究成果就越能獲得認可。202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Joshua Angrist 與 Guido Imbens 即運用自然實驗方法,探討教育對薪資報酬的影響。該研究以學制週期為實驗設計,比較不同季度出生者就業後的薪資,發現年齡幾乎相同的兩個組別,因後者多受了教育而獲得較高的薪資,進而驗證教育與薪資之因果關係,為社會科學領域帶來研究革新。

研究的發想與思路
一個研究通常有 3 種面向:理論模型、實證、因果推論,可以從單一面向著手,也可尋找 2 至 3 種面向的交集,根據每個人擅長的領域而定。曾老師則經常思考如何將這 3 者結合在一起,進而發想研究主題,用自然實驗來驗證特定理論模型。

自然實驗在商學領域的創新應用
接下來,曾老師以自身的研究成果,分享在商學領域透過自然實驗建立因果關係的研究與投稿歷程。
1. 使用因果推論方法來驗證「意見分歧模型」:
雖然曾老師不是第一個針對此理論提出數據的研究團隊,但首次應用創新的自然實驗方法進行研究。美國證交會建立 EDGAR 公開觀測站的過程本身就可視為一場自然實驗,由當局對上市公司進行隨機抽樣,產生了實驗組及對照組。屬於實驗組的公司必須將財務報表上網公告,民眾獲得透明公開的資訊後,即可判斷股票的好壞,對公司股價的意見分歧程度大幅下降,也減少股價泡沫及崩跌的風險。本研究為財務經濟領域近 40 年來,首篇以單一的研究設定驗證「意見分歧模型」所有核心預測,並且提供因果證據的研究論文。
2. 探討財務資源與科技創新成果的因果關係:
曾老師與團隊透過自然實驗發現公司獲得的財務資源越少,其創新程度反而越高,可驗證管理學與心理學在逆境中成長的理論。
曾老師也指出有時受限於現實情境,自然實驗設計無法完全在理想狀態,而實驗設計的巧妙、好壞、牽強程度,將影響因果推論的強度,及被該領域頂尖期刊接受的程度。


- 左:曾俊凱老師講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研究論文/右:研究發想的 3 種面向(改編自曾俊凱老師演講簡報) -
總結
凡是會使用觀察資料(observation data)的研究,皆可運用自然實驗方法。因此,曾老師鼓勵社會科學領域研究者善用自然實驗方法,在臺灣開創更多新的研究機會,不僅是經濟、財務、會計領域,亦可擴及社會學、教育、政治、策略管理等領域。

最後,感謝曾俊凱老師帶來精彩的演講,除了以自然實驗建立因果關係的研究方法,引領來自管理、社會、理工、生農等領域研究生們對於跨學科適用性的熱烈討論,老師兼具學界與業界的經驗分享也讓學子們的生涯規畫獲得啟發。

✦ 參考資料
1. Chang, Y.-C., Hsiao, P.-J., Ljungqvist, A. and Tseng, K. (2022). Testing Disagreement Model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77(4), 2239-2285. https://doi.org/10.1111/jofi.13137
2. Almeida, H., Hsu, P., Li, D., & Tseng, K. (2021). More Cash, Less Innovation: The Effect of the American Jobs Creation Act on Patent Valu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56(1), 1-28. https://doi.org/10.1017/S0022109019000954
3. 田孟心(2021 年 10 月 12 日)。諾貝爾經濟學獎,為什麼頒給「自然實驗」?天下雜誌,網址:https://www.cw.com.tw/index.php/article/5125243

[Master 講堂] 化工系康敦彥教授講座紀實

學科服務組.李明錦
2023 年 Master 講堂「研究自由選,投稿輕鬆點」系列講座於 5 月 16 日邀請化學工程系康敦彥教授就「明天就投稿!深度解析你與論文發表的距離」為題,分享自身投稿的經驗。

首先康老師點出研究生在做完實驗研究,同時已經取得一些數據成果時,為何不能將研究成果數據整理,進而奮筆疾書發表學術論文的原因,其中包括:研究生可能覺得數據不夠好、自身在時間上的拖延、或是糾結在想以科學改變世界的理想和現實中的落差。康老師以自身寫作經驗,鼓勵研究生不要想太多,取得務實版的數據並整理成圖後,就可以開始動手寫論文,透過每日寫一頁,再修正或補齊所缺漏的數據,最後就能完成論文,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

- 右:康敦彥老師與圖書館學科服務組張育銘組長合影

康老師同時以自身熟悉的材料科學領域為例,說明什麼是務實性的數據。取得務實性的數據後,如何開始動手起筆寫論文,康老師提出 4 個寫論文的步驟如下:

投稿步驟 1:畫圖
科學論文講求數據呈現,若能將數據整理進而畫成圖,就讓數據來說話,並可根據圖中缺少的 data 來進行後續實驗。

投稿步驟 2:寫文字
科學論文有固定格式,包含摘要(Abstract)、簡介(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結果與討論(Results and Discussion)、結論(Conclusions)。康老師提供幾項寫作心法:
1. 不需要照順序書寫。
2. 運用英文輔助工具如grammarly(本校雙語教育中心提供此項軟體服務)、ChatGPT 等。
3. 養成每天寫 1 頁 A4 文字的習慣。段落間隔若採 double space,1 頁 A4 文字大概有 400 words。科學論文不含參考文獻約略是 15-20 頁,慢慢積少成多,論文就逐漸成形。
4. 先從方法(Method)這個段落著手動筆。可邀請學弟妹依照所寫的內容複製實驗步驟,就可發現所寫的文字內容,是否不夠清楚而須再修正文字。
5. 其次是撰寫結果與討論(Results and Discussion)。可邀請隔壁實驗室的同伴來看文字內容,了解自身文字是否有明白正確傳達所發現的實驗結果。
6. 再來是撰寫簡介(Introduction)。可以考量不同參數在不同應用層面上的表現,以具有脈絡性的方式來撰寫簡介文字。
7. 最後是撰寫結論(Conclusions)與摘要(Abstract)。摘要可說是簡介(Introduction)加上結論(Conclusions)的精簡版文字,須好好撰寫,才能扼要陳述一篇論文的研究重點與結果。


- 左:康敦彥老師指出研究生取得數據卻無法進一步整理的心態/右:康敦彥老師說明如何撰寫Introduction的實例 -

投稿步驟 3:選擇投稿期刊
選擇投稿期刊通常是跟隨老師建議來決定的,也可自行參閱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的期刊排名資訊,或是查看出版社網頁對於期刊投稿率與接受率的說明。

投稿步驟 4:After Submission
面對投稿後的審核意見,盡量以不帶情緒的文字回覆審稿者。若有多位審稿者要求多項補做實驗數據時,應盡量從中找出共通性,讓補做實驗數據可以同時回覆說明不同審核者的意見。

最後的 Q&A 時間,同學們發問十分踴躍,其中包含許多實用問題如:要以圖還是表來呈現?圖和文字的比例、撰寫結果與討論(Results and Discussion)時,是要分開寫,還是一邊寫?換刊投稿時文章格式編排經驗等,對於這些問題,康老師都盡可能的回覆,相信對於現正忙著撰寫論文的同學而言一定是收穫滿滿。

▍特別報導

「知識森友會」— 新聞所張錦華老師專訪

社會科學資訊服務組.邱芳盈
社科院圖書館獨特的閱覽空間建築設計,素有知識森林之稱,因此社科圖推出「知識森友會— 社科院教師專訪」系列活動,帶大家來聽聽老師與圖書館之間的故事。
---

本次「知識森友會 — 社科院教師專訪」活動訪問的是新聞所張錦華教授。老師大學畢業於臺大外文系,研究所轉換跑道攻讀新聞學,政大新聞學研究所畢業後,負笈至美國愛荷華大學繼續研究新聞與大眾傳播,取得博士學位後回臺任教,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大眾傳播理論、質化研究方法、多元文化論與傳播研究等。老師在教學研究之餘也積極參與國內媒體改革活動、關注人權議題、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以自身研究專長為出發點提出建言,熱心各項社會議題。

老師在此次訪談提到人生不同時期關於圖書館的小故事,十分可愛暖心,從年少念書到結婚生子,圖書館在成長過程中佔有一席之地,並於最後推薦同學一本關於圖書館的好書,到底老師在圖書館發生了什麼事情?推薦了什麼樣的好書?請大家趕快來觀看! https://youtu.be/4p0MTrY8vBs


館藏《享和三年癸亥漂流臺灣チヨプラン島之記》介紹

特藏組.阮紹薇
臺北帝國大學於 1928 年 3 月開校,籌備期間即廣徵臺灣相關史料與典籍,本文所介紹之《享和三年癸亥漂流臺灣チヨプラン島之記》寫本於 1929 年 8 月即入藏圖書館。原書為 1810 年間日本官員秦貞廉(村上貞助)編輯撰寫,記錄北海道船員文助口述之臺灣漂流經過,其中彩色插繪生動詳實,保留 220 年前大港口阿美族部落之所見所聞。本文以館藏簡述此故事內容,回顧相關文獻與書籍,並介紹現存版本。


- 左:館藏 0059254 封面/右:臺北帝國大學圖書大小印、昭和 4.8.21 -

1803 年北海道文助之奇幻漂流
故事開始於享和2(1802)年11月,北海道「順吉丸」商船在船長文助的帶領下,計畫由箱館(今函館)出發至橫濱,不料中途遭遇強烈的西風而偏離航道(註 1)。9 人在太平洋漂流近 2 個月後,先靠近了臺灣的宜蘭海邊,見到噶瑪蘭人的船隻,可惜雙方因溝通不良而發生衝突,「順吉丸」只好放棄登陸並張帆駛離。


- 左:靠近島嶼的海上有不知名的白色大鳥(頁 8)/右:1803 年 1 月噶瑪蘭人船隻送來雞、豬和琉球芋(蕃薯)(頁 12-13) -

享和 3(1803)年 1 月 28 日,破損的「順吉丸」終於停靠在秀姑巒溪出海口,本書稱チヨプラン島(阿美語 Ci'poran,「秀姑巒溪出海口的小島」,臺語發音「泗波蘭」,即大港口地區)。上岸後,8 位同伴陸續因水土不服而染病死亡,只有文助一人因在頭人(協助處理地方事務的漢人)家工作,環境較優而存活下來。

19 世紀初期國境邊陲的東臺灣,文助在被視為「化外」之地的大港口地區生活長達 5 年,以煮鹽為業,參與貝珠製做、漁網捕撈作業,見到不同族群間的往來互動,並熟知當地阿美族人的風俗習慣與經濟生活。


- 左:貝珠製作(頁 42)/中:舞蹈(頁 78)/右:耕作(頁 91) -

- 左:竹舟(頁 89-90)/右:漁網捕撈(頁 96-97) -

文化 5(1808)年 3 月,薩摩船「永柳丸」也漂流至此,在瑯嶠商人的協助下,文助與薩摩船員們一同離開大港口,經枋寮至臺灣府(臺南),再渡海至廈門、泉州、福州,幾經波折,終於從浙江乍蒲港(現嘉興港)渡海歸國。文化 6(1809)年 11 月,文助與松前奉行所官員秦貞廉(村上貞助)一起由長崎回松前府,在 40 多天的返鄉途中,文助口述其 9 年的漂流經歷,秦貞廉整理編寫並配上彩圖,即為本書之原稿(註2)


- 左:牛車圖(頁 121-122)/右:臺灣府城墎圖(頁 123) -

同一事件,也記載於日本公文書館所藏《順吉丸漂流記》。而不同視角,如石井研堂《異國漂流奇譚記》有相關漂流記;白尾國柱《倭文麻環》〈漂到四鞄鑾國竝相馬領漂民〉中「永柳丸」漂流船員口述及插畫;而官方文件《清代外交史料. 嘉慶朝》中,福建巡撫張師誠關於「亥年正月二十八日漂到臺灣四匏鑾地方」,循乾隆 44 年舊例遣送文助回國的奏摺等,亦可佐證。

國立臺灣圖書館藏「黑川本」、「川北本」及覆刻編譯本
大正 13(1924)年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於大阪購入《享和三年癸亥漂流臺灣チヨプラン島之記》寫本,因其上有黑川真賴、黑川真道藏書印,稱為「黑川本」。1925 年首見於《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和漢圖書分類目錄. 臺灣之部》,歸類於第七四四「地誌」。同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7 日,臺灣日日新報連載くチョプラン島漂流奇談〉,共 12 篇。

1927 年山中樵館長上任,開始積極收藏漂流書。1929 年總督府官邸第一回讀書會中,山中樵向文教官員介紹〈享和文化年度の東海岸漂者〉(註3),同年 9 月藉主辦第 24 屆「全國圖書館協議會」,辦理「臺灣關係資料展覽會」展出館藏漂流書,與會者對「黑川本」十分感興趣。


- 左:《臺灣關係資料展觀目錄》封面/右:丁、漂流書64-66 -

1933 年「臺灣愛書會」成立,會刊《愛書》雜誌編輯部設於臺北帝大圖書館內,臺灣日日新報的西川滿於 1934 年入會並接手《愛書》編務,1936 年即規畫本書的覆刻計畫。由於「黑川本」文字脫落辨識不易,山中樵館長努力尋訪更佳版本,並終於在 1938 年自東京購入「川北文庫」(註4)的寫本,雖然抄寫者不明,但插畫較為綿密細緻。原覆刻則改以「川北本」為主並選用其插繪,「黑川本」為輔,由山中樵和臺北帝大教授植松安比對二本之文字,西川滿擔任主編。1940 年元旦,覆刻本終於以《愛書》第十二輯發行,正值《文藝臺灣》創刊,以〈稀代の珍籍開板るさ〉為首發廣告。


- 左:《文藝臺灣》創刊號廣告/右三:「愛書覆刻本」封面及前附 2 版本書影 -

2011 年 7 月,前身為總督府圖書館的國立臺灣圖書館(以下稱「國臺圖」)重印所藏「川北本」線裝書及《愛書》第十二輯,並延請專家學者中譯編寫,出版三本一套的《享和三年癸亥漂流臺灣チヨプラン島之記》。第三冊「編譯本」,提供「川北本」和「黑川本」全本插圖對照表。2022 年,國臺圖更將本書內容結合教學與文創,製作《福爾摩沙歷險記》繪本及桌遊,讓更多年輕世代認識這個奇幻的漂流故事。

臺大圖書館藏《臺灣屬島千ヨプラン地漂流圖記 全》
臺北帝國大學在 1929 年入藏一冊《享和三年癸亥漂流臺灣チヨプラン島之記》寫本,書名頁題字《臺灣屬島千ヨプラン地漂流圖記 全》、上中下三卷合訂一冊、內文 145 頁、彩色插圖 59 張、本文每頁 10 行、約 20 字一行,版式、字體與插繪,與「黑川本」十分相似。本書封面右下貼土俗人種學研究室「陶壺藏書票」,書名頁蓋「陶壺藏書印」,據 1989 年人類學系圖書室編〈日文臺灣資料目錄〉,第 19 頁記錄為《漂流台灣千ヨプラン島之記》,以下稱「臺大本」。


- 左:本書封面貼「陶壺藏書票」及書名頁「陶壺藏書印」/右:移川子之藏主編之《南方土俗》封面陶壺及「移川藏書印」 -

查考同一批入藏《征蕃私記》等四種寫本(註5),依封面裝幀、主題及註記推測,來源應與小松吉久(1867-1943)有關。小松本人於 1909 至 1919 十年間擔任宜蘭廳長,1912 年 8 月創設「宜蘭文庫」(公立「宜蘭圖書館」前身),多方徵集宜蘭古籍。1928 至 1937 年擔任臺灣總督府評議會員,1930 年以「大路會」會長身份編撰出版《大路水野遵先生》,1931 年贈送了一批「臺灣史實貴重文獻」(含《征蕃私記》寫本)給總督府圖書館(註6)

約與「臺大本」入藏同時,1929 年 7 月,東臺灣研究會以《チヨプラン島漂流記》特刊介紹「黑川本」,並提到帝大總長幣原坦正研究此事件。1931 年《南方土俗》第 1 卷第 3 號刊出〈琉球臺灣混同論爭の批判〉,幣原坦於文中提到《漂流臺灣チヨプラン島之記》及文助漂流大港口事件,但未寫參考來源。據宮本延人《我的台灣紀行》回憶,總長常至土俗人種學研究室借「伊能文庫」取回研究,或許該文所引就是「臺大本」。

1950 年由陳奇祿先生引介,臺大購入移川子之藏遺留臺北的藏書,其中有一冊黑底白字的翻拍本(館藏 0564592),與上述「臺大本」完全相同,依其上只有「臺北帝國大學圖書」小長方印而無「陶壺藏書印」推測,應是 1929 年入藏初期翻拍而得。可惜,陳其祿先生只閱讀過 1940 年的「愛書覆刻本」,曾將文助口述阿美族貝珠製作法介紹給張光直先生,其後摹寫「川北本」男女族人圖,發表於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Formosan Aborigines(1968)。


- 左:「臺大本」男女族人圖(頁 35-36)/右:陳奇祿摹寫「愛書覆刻本」插圖 -

「愛書覆刻本」因考慮印刷成效,只選用「川北本」17 張插圖(全 39 圖),如穿山甲(書中稱ヨン,YON)圖成為遺珠之憾。有興趣的讀者可點選「臺大本」欣賞全部彩圖,第 91 頁有 2 隻壯碩的穿山甲悠閒地在海邊漫步,十分生動。1925 年 10 月臺灣日日新報連載〈チヨプラン島漂流奇談〉,漫畫家國島水馬也選用此圖創作較為 Q 版的穿山甲。惜因環境與生態變化,臺灣穿山甲被列為稀有等級的保育類動物,這樣自然的景觀,已成為絕響。


- 左:「臺大本」穿山甲(頁 91)/右:1925. 10. 25 臺灣日日新報連載第一期-

結語
國臺圖珍藏「黑川本」與「川北本」2 個寫本,臺大有翻拍之「移川本」,而「愛書覆刻本」主編為西川滿,可說是第 4 個「川」本。西川滿戰後返日,於 1949 年在《大眾文藝》連載小說〈ちょぷらん島漂流記〉,1952 年由立石鐵臣裝畫出版單行本,1986 年中央公論社再版,直至 2021 年,西川滿原著小說之中譯本〈秀姑巒島漂流記〉終於在臺灣問世。

然而,就此事件而言,在 1803 年文助抵達大港口的 70 餘年後,1877 年以開山撫蕃為名發生了幾乎滅族的「大港口事件」,去(2022)年被正名為 Cepo'(靜浦)戰役。經過 2 個多世紀,前述各家所藏寫本或抄本有如「稀代珍籍」(註7),後續覆刻本、編譯本甚至小說本均得之不易,但如今,景物依舊,人事已非。因此本書所記載的,不只是一場漂流記事,其中 220 年前秀姑巒溪口(或大港口)的族群故事與風土寫真,為消失的世代留下了歷史記憶與生命見證,是更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 註譯
註 1. 據川合彥充《日本人漂流記》,11 月和 12 月是江戶時代漂流事件最多的月份。
註 2. 約同時期,秦貞廉為間宮林藏撰繪探險記錄,於 1811 年呈幕府,現為日本公文書館重要文化財(線上版)。本館不同抄本之覆刻版如《東韃紀行》與《北蝦夷圖說》。
註 3. 山中樵演講內容〈享和文化年度の東海岸漂者〉,分二期刊於《臺灣教育》同年 11 月 328 號 12 月 329 號(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特藏臺灣期刊文獻」)
註 4. 本館日文善本 0455513-0455517 《質問本草 八卷,附一卷》(1837)寫本,亦為原「川北文庫」藏書,記錄於《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日文善本解題圖錄》第 295 頁。
 
註 5. 1929 年 8 月 21 日登錄簿「收入命令第 250 號」購入 4 種書,0059253《下關講話談判筆記》(重登錄為 2018038)、0059254《享和三年癸亥漂流臺灣チヨプラン島之記》、0059255《鳳山縣輿圖纂要》及 059256-0059259《征蕃私記》。如下圖,線裝及封面裝幀相同。
 
註 6. 水野遵(1850-1900),1874 年牡丹社事件時擔任通譯,為《征蕃私記》著者。
註 7. 本館「楊雲萍文庫」、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漂流ものがたり」已將珍藏漂流書寫本提供線上閱覽。

✦ 參考資料
1. 阮昌銳者,《大港口的阿美族》上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69。
2. 林俊明著,《蘭城臺銀風華:一八九九-一九五○》。宜蘭市:宜蘭縣史館,2022。
3. 宮本延人口述;宋文薰、連照美編譯,《我的台灣紀行》。臺北市:南天,1998。
4. 陳怡真撰,《澄懷觀道 : 陳奇祿先生訪談錄》。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4。
5. 蔡美蒨主編,《享和三年癸亥漂流臺灣チョプラン島之記》三冊一套。新北市 :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現國立臺灣圖書館],2011。
6. 鄭正浩,顏慧儀譯,《西川滿台灣小說選 : 雲林記、秀姑巒島漂流記》。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