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失物招領系統正式上線行政組.陳鳳如
Goodbye!總圖1樓還書櫃台於5月31日熄燈閱覽組.楊雅惠
|
▍活動消息
臺灣體質人類學先聲-金關丈夫教授文庫贈藏紀念展暨跨領域的南方考古學國際研討會特藏組![]() 為感念金關丈夫教授家屬惠贈國立臺灣大學金關丈夫教授蒐集典藏之圖書資料,本校圖書館與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訂於2013年5月17日至6月20日於圖書館5樓特藏資料區,舉辦「金關丈夫教授文庫贈藏紀念展」,展出金關教授的研究歷程、學術著作、文學與美術領域的創作,以及學界與友人對大師的懷念等珍貴資料,包括相關照片、手稿、報導及出版品等。並於5月17日(週五)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於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舉行「跨領域的南方考古學國際研討會」,邀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代表學者發表論文及演講,歡迎各界報名參加。 金關丈夫教授(1897-1983),日本香川縣人,為解剖學暨考古、人類學者,1897年出生於日本香川縣,1923年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1934年任臺北醫專教授,1936年任臺北帝國大學教授,1950年任九州大學教授,1957年退休後任鳥取大學、山口縣立醫科大學與帝塚山學院大學教授。日治時期,他曾對臺灣住民進行各種體質測量,留下珍貴的資料,開啟臺灣的體質人類學研究。並又在考古、文化、民俗等領域投注心力,對於臺灣史前源流等問題皆有重要論著。返回日本後,以研究日本彌生時代的人骨著稱,發表日本民族形成的重要理論。此外,他的見識淵博,對文學、美術亦頗多作品,堪稱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學者。 因廣泛探索學問之需,金關丈夫教授收集甚為大量的藏書。有鑑於臺灣除臺大因帝大時期設有土俗人種學講座之歷史緣由,有較具歷史的人類學系之外,其他大學有關人類學相關系所之設立,為時均晚;各校相關研究參考書籍資料之典藏規模,尚有待拓展。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爭取金關丈夫教授典藏圖書資料之贈藏,獲得家屬同意。該批藏書資料於2012年春運抵臺大,現已整理編目完成,並陳列於臺大圖書館5樓特藏組。今於臺大圖書館舉辦「臺灣體質人類學先聲─金關丈夫教授文庫贈藏紀念展暨跨領域的南方考古學國際研討會」,以感謝金關教授家屬慨然贈送此珍貴典藏,並希周知學界,推廣利用,以期金關教授之研究熱忱與博學典範,再度引領國內外的研究學界,拓展耕耘與深化研究。 金關丈夫教授與國分直一教授同為戰後的留用教師;亦師亦友的此二位教授,各均畢生努力收集研究參考用圖書資料。臺大圖書館於2010年已爭取得國分直一教授的典藏入館,而今再添金關丈夫教授之豐富珍藏,相信此為國內最具規模的民俗學、人類學與考古學之研究參考資源,意義非凡;歡迎各界多加利用。
![]()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活動網站:http://www.lib.ntu.edu.tw/events/2013_kanasekitakeo ※如有相關問題,請洽圖書館推廣服務組02-33664551,tulce@ntu.edu.tw 大家醫起來~讓書旅行去:臺大醫圖2013年好書交換暨摸彩活動塵封已久的書籍,是否該讓它見見陽光?藉由好書交換活動,讓書本去旅行吧! 期許每一本書籍,都能尋獲知音! 醫分館為慶祝臺大醫院118週年院慶,醫分館特別舉辦好書交換暨摸彩活動, 熱情地邀請您參與我們的活動,讓好書不寂寞!
|
▍參考報報



跨領域的南方考古學國際研討會
◆ 大家醫起來~讓書旅行去:
臺大醫圖2013年好書交換暨摸彩活動


◆ 「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102年會員大會」會後報導
◆ 生命教育影展「人生系列」幕後花絮
◆ 「拼」出臺大精神 博物館群特色明信片組獲熱烈迴響


▍講習課程
SCOPUS 資料庫與ScienceDirect(SDOL) 全文電子期刊系統講習法社分館您知道除了Web of Science—SCIE, SSCI, A&HCI外,還有另一個引用文獻資料庫嗎?法社分館將在5月安排索引摘要資料庫SCOPUS講習。該資料庫收錄超過5000個全球出版社各學科主題,近18,000餘種學術期刊的索引摘要,其中1996年迄今的資料提供參考文獻,可作引用、被引用、共引等引文查詢功能。詳細收錄內容可參考收錄清單。
講習地點:社會科學院第一會議室 (臺大徐州路校區行政大樓2樓) 報名網址: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428 ◆ 由於座位有限, 本次講習僅限臺大教職員工生報名。 ◆ 本次講習可登錄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 2 小時,不需公務人員學習時數者不必填寫身分證字號。 醫分館電子資源講習課程~實證醫學系列系列~醫分館為使讀者能更有效利用圖書館電子資源,醫分館舉辦「電子資源講習課程」,歡迎讀者踴躍報名參加。 一、課程資料
二、講習地點 醫分館四樓多媒體學習中心簡報室 三、報名及其他注意事項
|
▍活動花絮
杜鵑花節【臺大•樂】校史館音樂饗宴 活動紀實微風輕拂 杜鵑盛開 校史館帶給您~音符跳躍的輕快時光校史館.王麗媛繼去年11月校慶,校史館首度開辦【臺大•樂】校史館音樂饗宴,深獲好評。今年3月9日、16日適逢臺大杜鵑花節期間,校史館特別邀請臺大學生樂團「明天幾點」於悠閒的週六午後,進行半小時系列音樂會。現場氣氛青春滿溢,為觀眾們帶來一段音符跳躍的輕快時光。 ![]() 左:「明天幾點」樂團成員合影/右:樂團演出實況 「明天幾點」樂團成立於一場社團的迎新晚會,讓這群各擁專才的同學齊聚一堂,為新入社的成員們帶來精采表演。樂團成員演奏的樂器計有大提琴、口琴、吉他與鍵盤,還有清新的女主唱。兩場校史館音樂會演出曲目除了流行樂、西洋老歌外,還有好聽的自創歌曲;每首曲目都經過特別挑選,演奏前,先由團員介紹歌曲,再為大家帶來洋溢青春的演出。兩場音樂會,分別以「臺大校歌」與曾盛行於臺大校園如地下校歌般的臺灣民謠-「望春風」作為壓軸曲,歡樂的氣氛下,台下觀眾們也一起跟著樂團哼唱這屬於臺大人的歌。 ![]() 左:觀眾鼓掌熱烈/右:音樂會充滿歡樂氣氛 兩場次音樂饗宴計有近160人蒞臨聆賞;在滿載臺大歷史的校史館中,由臺大人為來訪嘉賓們演奏屬於青春的美妙樂章。未來,校史館將持續舉辦【臺大•樂】校史館音樂饗宴,歡迎大家在臺大歷史長廊中一同享受美好樂聲! 「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102年會員大會」會後報導館藏徵集組.吳萱(整理)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簡稱TAEBDC)於今年邁入第六年,且在102年3月22日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召開了102年會員大會,年會內容及目的為由臺大、臺師大、中興、成大、高應大、雲科大六校組成之推動小組成員,報告101年TAEBDC執行成效及未來永續發展之經營策略,希透過年會之舉辦,增進會員館間之對話與交流。 在上午場次的專題演講時間,邀請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柯皓仁所長擔任專題演講人,柯所長從使用者習慣來探討圖書館在電子書行銷策略的可行性,如今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載具普及下,使用者在資訊尋求行為上也逐漸改變,社群網站也可能成為圖書館行銷的途徑之一,藉著柯所長的生動演講,為此次年會增添了許多發想與對話空間。下午第一場次,是由本館陳雪華館長擔任提案討論之主持人,緊接著進入會員館與廠商綜合座談時間,經由會前徵集得到各館之使用意見與建議,與廠商代表進行交流,作為雙方協調與溝通的管道,期藉此促進TAEBDC建立更加完善之機制與後續服務。 ![]() TAEBDC在101年共建共享的成果為增購電子書數量約有1萬4千多冊,共計23項產品,包含16項西文電子書及7項中文電子書,涵蓋人文社會(Ss&A)、科學與工程(S&T)及醫學(M)主題領域,提供101年97所大專院校之會員館使用。除電子書之外,在電子資料庫亦提供2項買斷型資料庫及8項租賃型資料庫,如空中英語教室影音典藏學習系統、動腦雜誌知識庫等學術性資料庫。總計TAEBDC第一年(2008年)至第五年(2012年)採購數量,已達8萬1千多冊。於此時,TAEBDC推動小組已著手進行102年電子書採購相關作業,致力於建立臺灣大專校院學術資源共購共享機制,以擴展國內大專校院圖書館館藏之深度與廣度。 生命教育影展「人生系列」幕後花絮生命教育育成中心.胡怡![]() 臺大生命教育中心今年推出的生命教育影展「人生系列」,3月5日到27日於臺大圖書館地下一樓國際會議廳舉行,總共四場。影展延續過去總是高朋滿座的紀錄,吸引上千人次到場,每場電影結束後都會舉行映後座談,請講者帶大家用生命教育的角度來討論這部電影。 這次打頭陣的電影是〈繼承人生〉, 內容主要是敘述男主角麥特金忙於事業,與妻子和孩子關係疏離,直到妻子遭逢意外昏迷後,對人生和家庭才有新的體悟。楊秀儀教授認為,生死教育在生命教育裡,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藉著這部影片,楊教授特別告訴現場的觀眾「預立醫療指示書」的重要性。「預立醫療指示書」就是當人失去意識能力,無法對醫療做出決定時,對醫療的想法是什麼?在電影中,麥特金的妻子伊莉沙白意外昏迷,醫生認判定她沒有醒來的機會,家屬必須做出決定,要讓她成為植物人(也許可以再活數十年,但毫無生活品質),或是將她的維生系統撤除。對深愛她的親人來說,這是多麼困難且痛苦的決定。幸好,伊莉沙白有留下「預立醫療指示書」,家屬可以尊重她的指示,撤除維生系統,幫助她完成人生的最後一件事,尊嚴的離開人世。因此,楊教授建議大家認真的思考,當有一天,生命進入末期,你希望什麼方式和什麼程度的醫療介入?讓愛你的家人,不要為了做決定而產生痛苦和衝突。 影展第二場〈美麗人生〉,邀請到的講者是台大心理系的黃光國教授。他提到,知名的心理學家Frankl曾經親身經歷過恐怖的納粹集中營生活,在他幸運的離開集中營後,生死存亡的苦難淬勵他深入思考生命的課題,他開始反思當時的經驗。Frankl認為,人生最重要是思考終極關懷和意義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都沒有遭遇橫逆挫折的刺激,他就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挫折不是要把人打垮,而是要使人成長。片中的小男孩離開了集中營,失去父親,對他的影響會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如今我們要反思的是,對台灣下一代的孩子來說,他們生命的意義在哪裡?如何讓他們有生存的意志並發現生命的意義呢?最後黃教授提醒大家,〈美麗人生〉這部電影裡傳達了很多人生的道理,值得去深思。期待大家用不同的角度思考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不要忘記歷史事件醜惡的那一面,並且用正面積極的態度,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 ![]() 影展第三場〈舞動人生〉是敘述一個有舞蹈天分的小男孩比利,面對父親和哥哥的反對以及家中沈重的經濟壓力,如何能堅持夢想,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這部電影刻畫了許多不同的人生故事,可以看到過世的母親對孩子的愛與支持、反對的父親從不認同到支持的過程、哥哥態度的改變、比利的掙扎和對亡母的思念等等,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過自己的人生,交織出這一部感人的電影。張中煖教授認為,生命教育是要學習如何去教導、體會、瞭解、實踐生命的意義、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尊重其他人的生命。我們每個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背景,但可以透過人生中很多的學習,去尋找生命的出口。 最後一場〈逆轉人生〉改編自真實故事,是法國電影史上第二賣座的影片。敘述一位富有的貴族菲利普在一次跳傘運動事故後,頸部以下癱瘓,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無法自理,他找了看起來完全不適合這份工作、又剛出獄的黑人青年迪斯照顧他。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的人,經過碰撞,融合,誕生出一段奇妙的友誼,也徹底改變了彼此的人生。電影用輕鬆詼諧的敘事手法告訴觀眾,真誠的友誼能超越這些外在的不同,當願意放下成見,關心彼此的需要,付出真情,分享生命,並且在衝突後產生更多瞭解,才有機會得到深刻的友誼。而人生要能「逆轉」,則更需要勇氣,用新的生活態度,突破生命的限制,找到追尋夢想的力量,才能在人生的這場比賽中由逆轉勝。 這次的生命教育影展就在大家的歡笑聲中圓滿落幕了,感謝大家熱情的參與和支持,我們下半年再見囉! 「拼」出臺大精神 博物館群特色明信片組獲熱烈迴響校史館.王麗媛博物館群各館於杜鵑花節期間舉辦豐富展演活動,博物館群辦公室除設計「臺大・人文・博物展」統籌宣傳各館活動,3月16日杜鵑花節起,更設計推出各館特色典藏明信片組12款,限量750份,凡至各館參觀即可免費領取一張各館特色明信片;走訪臺大博物館群十間合作館、校史館川流廳(臺大博物館群特展)及訪客中心等,可收集完整12款,拼起來背面即成「我們貢獻這個大學于宇宙的精神」墨寶(哲學系郭文夫教授書)。此句話取自民國三十八年本校第四任校長傅斯年先生的〈國立臺灣大學第四次校慶演說詞〉,當年傅校長以此作為演說結語,強調本校設立目的在於「追求宇宙間一切永恆而無限的真理」。 ![]() 博物館群特色典藏明信片組(12款/組)正面及背面圖案 ![]() 明信片組正面運用各館特色展廳、藏品及建築照進行設計,並於每張右下方標示各館Logo及成立時間,除展現各館特色,更讓大家認識博物館群各館於日治時期起,累積的豐厚文獻史料、學術標本與珍貴藏品。 此外,3月16、17日於學務處舉辦之「臺大杜鵑花節社團博覽會」中設置攤位,除宣傳博物館群各館活動,更運用明信片組設計「『拼』出臺大精神!」拼圖遊戲,只要把剪成48小片的12張明信片組背面成功拼成「我們貢獻這個大學于宇宙的精神」書法字,就可獲博物館群精美紀念品—「博物館群便條本」;遊戲計約百餘人參加,包括許多高中生、大學生、本校校友及民眾等,其中更有數個家庭組報名,全家人共同參與、齊力完成拼圖。 ![]() 左:齊心齊力「拼」臺大精神/右:闖關成功,合影留念 明信片組經推出後,許多老師、訪賓主動洽詢索取,廣獲熱烈迴響;短短十餘天,已有博物館明信片全數領取完畢。透過此活動,吸引民眾參訪臺大博物館群,進而發現臺大歷史珍藏。博物館群將藏品與系所教學、研究環境及校園歷史脈絡相連結,除提供不同年齡與校內外訪賓認識臺大歷史、不同領域之學術珍貴標本,並不定期舉辦各種展覽、藝文活動,發揮社會教育功能,讓更多人感受臺大博物藏品的知性之美。 |
▍精彩館藏
醫分館「2012開卷好書獎」書展醫分館.陳玠芝
|
▍校史故事
那些年,我們走過的足跡身為臺大人,應該要知道的臺大事,讓校史館BLOG告訴您!農藝系校友.郭俊開
|
|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
陳雪華 王惠鶯、汪怡君、吳欣潔、林 琦、邱芳盈、張端桂、陳巧倫、陳南秀、陳鳳如、陳靜慧、 劉淑美、蘇慧其 林 琦、陳巧倫、陳鳳如、陳靜慧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