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第 195 期(民105年 7月)
=目次
主編的話
服務訊息
活動消息
參考報報
活動報導
特別報導
▍主編的話
暑假期間,圖書館依舊提供舒適的環境、熱情的服務。總圖討論室只要3人即可申請借用,課業研討更方便。法律學院圖書室的改造工程正緊鑼密鼓地進行,開學後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讀者。教師們如何快速地在ORCID新增學經歷資料?請與學科館員預約諮詢時間!忙碌之餘,週六可到原圖中心欣賞電影,讓主角帶著您進入孩童學習成長的世界、走過原住民及灣生的文化尋根之旅。

本期參考報報介紹發現血型系統的醫學家Karl Landsteiner及其相關研究書刊;活動報導提供「Blind Date with a Book! 創意借書體驗」的有趣經驗與成果;特別報導除了記述張歐坤先生珍藏日文書與線裝古籍的入館緣由,並訪問工管系練乃華老師分享其在求學、教學與研究過程中利用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的寶貴經驗。

豔陽高照、午後雷雨陣陣的七月,歡迎到圖書館充電一「夏」!
▍服務訊息

借用總圖討論室超EASY

閱覽組
想要找個安靜的專屬空間和同學們討論課業,卻無處可去嗎?想要借用圖書館的討論室,卻湊不足人數嗎?這些聲音我們聽到了!新的總圖討論室借用辦法,讓借用變得更簡單、更有彈性! 即日起,本校教職員工生至少3人,最多8人,即可申請借用討論室。並可預約近2週內最多4個時段,每日2個時段。使用時間亦大幅開放如下:

1. 開學期間: 星期一至六 8:20-21:00
  星期日 8:20-16:00
2. 寒暑假期間: 星期一至五 8:20-20:00
  星期六、日 8:20-16:00

申請借用者,請填寫討論室申請表並持教職員工生證件,到總圖一樓流通服務台辦理預約。使用時段開始15分鐘內,請以該申請單與3張共同使用者的教職員工生證件至流通服務台報到。詳細使用規定,請參考本館網頁:討論室借用要點

歡迎各位讀者預約使用!
聯絡方式:(02) 3366-2353;tulcir@ntu.edu.tw


法律學院圖書室配合書架新增及館室改造工程,暑假閉館及服務調整異動

法律學院圖書室
法律學院圖書室自民國98年開館營運至今已屆7年,原始設計承載量已無法滿足使用現況,承富邦集團慨然捐贈,於105年暑假期間(6月27日至9月11日)進行書架新增及特藏書屋改造工程,此期間圖書室全面閉館,並暫停流通閱覽服務。

上述閉館期間於社科院圖書館設置「法律圖書刊臨時服務櫃台」,週一至週五9:00-16:50受理以下服務項目(具借書資格者可申請) :
一、 6/27(週一)-7/29(週五)提供中西文圖書調閱服務
  1. 上午12:00前申請調閱之圖書,於當日下午3:00後可取件;下午16:50前申請調閱之圖書,於隔日上午11:00後可取件(如遇週末或國定假日則順延至下一個工作天),不另行通知。
  2. 因存置空間考量,申請人請於3日內取件,逾時將退件處理。
  3. 如有特殊狀況將個別通知申請人。
二、 常用中文期刊閱覽服務
提供2015-2016年間發行之6種常用中文期刊閱覽服務: 月旦法學雜誌、月旦法學教室、月旦裁判時報、臺大法學論叢
、台灣法學雜誌、政大法學評論。
三、 預約書取書服務
閉館期間讀者選擇於法律圖取書之預約圖書,改於社科院圖書館領取。

閉館期間之圖書歸還,請至社科院圖書館或總圖書館辦理;網路、資料庫等透過網頁之電子資源服務,不受影響。
感謝全體師生體諒與包涵,法律圖書室將於105學年度上學期開學時重新開幕,並以嶄新面貌迎接讀者,敬請期待!

一秒變履歷!從臺大學術庫快速新增您的ORCID學經歷資料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您想要快速在ORCID上新增自己的學歷(Education)、經歷(Employment)等基本資料嗎?好用的捷徑就在臺大學術庫裏!

本校教師可透過臺大學術庫(Academic Hub,簡稱AH)一鍵快速上傳學歷、經歷資料至ORCID,節省您一筆筆輸入的時間和精力。臺大學術庫是呈現本校教師研究成果的平台,內有各系所教師的個人學經歷資料,由圖書館自本校人事系統、各系所網頁等處蒐集、整理建置完成;教師的著作清單則是由ORCID匯入。因為AH與ORCID共用同一組帳號密碼,所以每位教師也能將自己在AH平台上的學歷、經歷資料上傳至ORCID

操作方式簡單便捷,步驟如下:

1.
臺大學術庫右上角點選「登入」,導向ORCID登入畫面,輸入帳號和密碼之後,請點選「授權」。


2.
進入您在臺大學術庫的個人頁面,請點選左側「編輯簡介」。

3. 在「編輯簡介」的頁面,請點選綠色按鈕「上傳至ORCID」。

4. 導向ORCID登入畫面,請再次點選「授權」,
 學經歷資料即上傳完畢。

5. 請到您的ORCID頁面檢視學歷、經歷資料的上傳結果。由臺大學術庫上傳至ORCID的學經歷資料,每一筆的左下角都會顯示來源為臺大(Source: NTU TO ORCID)。

如果您已完成上述簡單的5個步驟,但檢視您個人的ORCID頁面時,卻發現您的學經歷資料並未全部上傳至ORCID!別氣餒,這是因為ORCID網站要求每一筆學歷、經歷資料,必須填寫國家、城市,如果這兩個欄位未填寫任何資訊,就無法順利上傳並成功顯示於您的ORCID頁面上。

這樣按鍵一秒後就能在國際性非營利組織ORCID網站上新增您的個人履歷資料,是不是很方便呢?如果您還沒有ORCID帳號,或尚未加入臺大學術庫(AH),歡迎聯絡各學院系所的學科館員,或線上預約諮詢時間,館員將協助您註冊ORCID帳號、建置著作清單,增加您研究成果的曝光度。心動了嗎?請馬上行動!

▍活動消息

原圖中心7-8月週六電影院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七月】
時序來到孩子們最喜歡的暑假,本月份原圖中心特別挑選2部講述孩童學習成長的影片:《逐夢上學路》與《暑假作業》。
《逐夢上學路》記錄摩洛哥、肯亞、印度、阿根廷偏鄉孩子的上學路程,他們沒有公車和捷運,上學除了需要翻山越嶺,還可能遇到長頸鹿與大象等野生動物的攻擊,即使路途遙遠、過程辛苦,孩子們還是相當珍惜能上學的機會;《暑假作業》則描述一個父母正在協議離婚的孩子小寶,被送到鄉下爺爺家,轉入當地一所只有27個學生就讀的小學,故事描述小寶在如同桃花源般的環境找回了屬於自己的暑假童年,也重新瞭解愛與生命的變幻。

播放日期| 7/2、7/9、7/16、7/23、7/30
播放地點|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場次一


逐夢上學路
播放時間 | 10:00-11:17 (77分鐘)
本片記錄摩洛哥、肯亞、印度、阿根廷偏鄉孩子上學的路程,不同於都市的學童,這些孩子每天必須面對危機密布的草原或山區、毒蛇猛獸的威脅或身體上的障礙,花上三、四個小時的路程趕赴學校,然而再大的困難和挑戰,都無法阻止他們上學的大大渴望。嚴苛的求學過程,就是一場象徵決心的成年禮,對教育的極度渴望,幫助他們克服所有障礙,讓我們從中見識到強大動人、震撼人心的人性精神,即使上學路程歷經奔波艱險,好不容易抵達上學地,孩子們還會特別整理儀容,充份表達了他們對上學這件事的尊重與珍惜。
◎場次二


暑假作業
播放時間 | 14:00-15:50 (110分鐘)
由於爸媽正在協議離婚,小寶在學期末時被送去陪伴剛獨居不久的爺爺。悶悶不樂的他帶著暑假作業和心愛的平板電腦,轉入全校僅有27個學生的當地「小學」就讀。小寶很快就發現,班上竟有一位跟他有著相同綽號「大熊」的女孩。大熊和弟妹們跟著以拾荒維生的阿嬤生活,家境一貧如洗,卻過得相當快樂。 偷偷喜歡大熊的原住民男孩名詮,也和小寶結成莫逆之交,讓他一掃爸媽分居的陰霾。他們引領小寶找到了一個屬於他的暑假童年;也重新啟發了他對生命和成長的探知。片中以都市小學生的眼光面對三代疏離的親子關係,重新瞭解愛和生命的變幻。

【八月】
本月份原圖中心週六電影之聚焦主題為「文化尋根之旅」。將放映的影片是《靈魂的旅程》與《灣生回家》。
《靈魂的旅程》全片呈現長期以來原住民族對待生態、自然與土地的特有文化認知及價值觀。透過主角在劇中一人分飾二角,分別以古代祖靈與現代原住民的角色,相互對話,帶出現代原住民生活現狀與文化困境。並從現代原住民返鄉歷程中遭遇的事件,帶出現代原住民覺醒的過程。 《灣生回家》描述一群日本人,他們擁有日本護照,但在臺灣出生。因為戰爭的無奈,他們必須離開出生的地方,被稱為灣生。本片紀錄這些灣生70年來的思念和等待,也見證他們對臺灣的愛。

播放日期| 8/6、8/13、8/20、8/27
播放地點|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場次一

靈魂的旅程
播放時間 | 10:00-11:10 (70分鐘)
本片是臺灣首部以原住民語言發音(泰雅語、邦乍語)為主軸的電影。全片耗時3年,在新竹縣深山裡搭景重建泰雅古部落。劇中服裝、道具、美術等,都經過細心的考據。 這是一段古泰雅靈魂誤入現代社會,與現代泰雅族人對話的故事。在古代為了生存,帶著族人在雲霧山中遷徙飄流、尋找新住地的泰雅族頭目「BUDA」,在雲霧中迷路,誤入現代一座拆遷的城市。而現代城市中一名泰雅族「原民局局長—達袞」,因為縣府拆遷原住民違建問題,在行政體系中左右為難,一次意外後昏迷臥病。昏迷的達袞與BUDA,展開了一連串的對話,導引出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中的生活樣貌及特有原住民文化。
◎場次二


灣生回家
播放時間 | 14:00-15:51 (111分鐘)
70年思念、70年等待,正在消失的思念和愛……;有一群日本人,他們擁有日本護照,但卻在臺灣出生。因為戰爭的無奈,必須離開出生的地方,他們是灣生,很愛臺灣,因為臺灣是他們的故鄉。由清水一族的移民說起,日本移民和灣生披星戴月把荒蕪蠻地成就為富饒之庄。他串起灣生們心中那份正隨著生命逝去的思念和愛。88歲獨居的富永勝慌張地來台尋找舊友,與時間賽跑,深怕來不及,結果發現老友一個一個逝去,就在失望與滅絕、眼淚與嘆氣中,開啟其他灣生的尋找之路。本紀錄片不只是8位灣生的故事,也是25萬多灣生的共同故事!

▍參考報報

發現人類血型的奧地利醫學家:Karl Landsteiner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你是A、B、O、AB 哪種血型呢?2016年6月14日 Google Doodle 紀念人類血型系統發現者──卡爾‧蘭德施泰納 Karl Landsteiner 的148歲誕辰,同時也是世界捐血日。請閱讀參考服務部落格,了解 Karl Landsteiner 對現代醫療的貢獻。《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活動紀實

Blind Date with a Book! 創意借書體驗:看館員如何創異行銷圖書館館藏

推廣服務組.魏怡君、鄭惟中
你也盲目約會了嗎?圖書館在畢業季特別獻給讀者的小禮物─「Blind Date with a Book!創意借書體驗」,舉辦以來受到同學們熱情的支持與肯定,除了呼應母活動「創異X創意」書展,也讓讀者們大呼圖書館「太酷了」、「太有才了」。事實上,Blind Date的活動概念早已在國外圖書館界、書店起跑,有些規劃成展覽,有些則以跳蚤市場的方式進行。

- 左:和書籍來場Blind Date/右:讀者們留言肯定圖書館的創意 -

盲目約會(Blind Date)指的是在不熟識的情況下,透過他人安排的約會。由於雙方資訊有限,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約會讓人有著一翻兩瞪眼的踩雷危機,卻也不斷刺激想像空間。從等待的過程,到坐定後的四處張望,那跳漏一拍的心跳始終沒有忘記提醒你:「說不定,這就是命定的奇緣呢!」

情侶約會是如此,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也和書籍來場盲目約會呢?拿掉書籍上過多的介紹文字,少了那些輝煌得獎的敘述,除去被美術設計包裝的高下之分,只有簡單文字線索讓你聞香,或許真能選到一本情投意合的書,也可能一拆開就失望至極,當然也有一開始不合意、但看著看著就愛上了的例子。這就像真正的Blind Date,只有撇開表象,才知道內在本質是不是真實契合。


- 看看這空蕩蕩的展台,所謂掃貨也不過如此 -

活動一開始就被同學清桌,首批滿滿的90多本書在3天內就被搶借一空。為了讓每位有興趣參與的同學滿載而歸,館員們每天都努力地穿梭書架挑選不同主題的書籍,根據書籍內容給予概念小提示、包裝後製,最後竟促成近800場的盲目約會,遠遠超出原本預期的5倍!

某些書在書架上沈寂許久,可能書名不具吸引力、或封面設計不夠亮眼,總是乏人問津。但一加上包裝、凸顯主題,就成了熱門借閱的對象,這情形讓館員們都驚呆了!還記得館員在上書時,看到一位讀者悄悄複述著外包裝上的文字:「這一生一定要出走一次。」然後就這樣借走一本,原來可能躲藏在茫茫書海中,他未必知道一直存在著的書。這樣的感動,就是館員們努力一個多月,忙得團團轉的最大原動力。


- 後端生產線 -

這次的創意借書體驗讓閱讀多了驚喜的況味,揹著一本未拆封的、彷彿小禮物般的書,就連去櫃檯刷借時都提醒自己不能偷看螢幕,按捺著好奇,想像讓背包多了不少份量。如此特別又有趣的夏日戀書小浪漫,獻給有緣的你! 如果剛好你錯過了這盛夏的盲目約會也別懊惱,因為圖書館有更多更多值得借閱的好書等著你!暑假開始了,有空到圖書館多借幾本書吧。你知道緣份這種事,其實往往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呢!

▍特別報導

張歐坤先生贈書誌

特藏組.蔡碧芳
張先生歐坤(1909-1983),臺北市人,為大稻埕著名商號、張東隆商行負責人之一張東華先生之三子。先生由臺北太平國小畢業後,先至中國大陸濟南大學附屬中學就讀,再進入復旦大學,1934年從經濟系畢業。之後回臺經商,中日戰爭期間至廣州定居,開始廣搜書籍,並組「廣州臺灣同鄉會」。

抗戰結束後,臺灣光復,因欠缺輪船,許多臺灣人留滯廣州無法回臺,張先生為此在香港租賃貨船,改為客艙,前後共來回7趟,將三萬多人載回臺灣。最後的一趟船班,除了張先生的家人外,購買的書籍也隨船來臺,先置於迪化街,後改放於新生南路的房子。

先生學識廣博,中、日、英語俱佳,曾被高層徵詢多次,但淡薄名利,不欲不求,終未從政。身形頎長,溫文儒雅,喜吟詩詞。晚年整理書籍時,必先更衣,戴上眼鏡,手持一刷,仔細去除書中灰塵,經常半日的時間,卻只處理了2、3冊,可見其惜書與愛書之情。

1983年先生殁後,哲嗣張守易先生之高中同學劉嵋恩(時任本校植病系副教授),得知有大量珍貴典籍,保存不易。深恐如此珍寶,化為塵土。極力游說,居間連繫,在1987年5月慨然捐贈本館近七千冊日文書與中文線裝古籍。其中線裝書的內容遍及各部,以史部最多,2000餘冊,集部次之,經部和子部各有900餘冊。版本年代方面,明刊本11種,萬曆戊寅年(1587)刊的《直音篇》為出版最早的收藏,且為清代著名藏書家曾釗的舊藏。張先生的藏書與一般藏書家不同,書上幾乎沒有蓋上自己的藏書章,目前初步調查,僅有此書鈐有「張歐坤章」,顯示張先生極重視此書;其餘的書籍年代以清朝為主,也有民國時期的線裝書。

- 2016年3月2日,劉嵋恩教授、張守易先生(張歐坤先生公子)
與本館特藏組洪玉珠組長合影於東華大樓-


張先生主要購書的時間和地點都在廣東,因而藏書中多廣東刊本,如廣東書局、廣州倅署、廣州翰墨園刊刻的書籍;或是前藏書者與廣東有地緣關係,如上述的曾釗,曾任廣州學海堂長,《十七史商榷》書面鈐「番禺徐氏藏書」,《佩文齋書畫譜》鈐清末廣州著名報紙「七十二行商報圖書館藏書之章」等。整體而言,張先生的藏書價值甚高,詳細的內容分析,則有待學者後續深入研究。


左: 張歐坤先生藏書一。
《痧脹玉衡書》三卷,後卷一卷。(清)郭志邃撰。日本享保八年(清雍正元年,1723)皇都書肆尚德堂刊本。中善0639。
中: 張歐坤先生藏書二。
《直音篇》。(明)章黼輯。明萬曆戊寅(6年、1587)虞德燁重刊本。曾釗、溫澍樑舊藏。鈐印有「嶺南溫氏珍藏」、「耘廬藏書」、「國立臺灣大學藏書」、「澍樑」、「涑綠主人」、「面城樓藏書印」、「碧廬」、「張歐坤章」、「順德溫氏家藏」、「澍綠樓」。中善0228。
右: 張歐坤先生藏書三。
《李義山詩集》。(唐)李商隱撰,(清)朱鶴齡箋註,(清)沈厚塽輯評。清同治庚午(9年、1870)廣州朱墨藍三色套印本。中善1000。硃筆何焯,墨筆朱彝尊,藍筆紀昀。

今年二月間,劉嵋恩教授與本館連絡,再代贈441冊線裝古籍,以子部醫家類、術數類和道家類書籍為多數,現已入館後續處理中。而張先生的第一批贈書已編目上線,欲窺藏書全貌,請查詢書目清單「張歐坤先生藏書」。 (或自本館首頁點選「特色館藏」→「張歐坤藏書」)

張先生雖非臺大校友,但多位親友都曾在臺大授業或就讀,淵源頗深,在因緣際會下,張先生畢生藏書能入藏,嘉惠學子,實為本校與圖書館之幸。圖書館為這些珍貴的書籍提供良善的保存環境與專業的管理,並有校內各系所襄助研究,歡迎各界人士前來使用,讓張先生與此批藏書能廣為人知,綿遠流長。


「與知識交會的火花」—工管系練乃華老師專訪

學科服務組.張瑞珊
工管系練乃華老師的研究領域為產品記憶、購買決策、廣告溝通過程與消費者訊息處理等,主要教授消費者行為、行銷管理、廣告促銷與推廣策略等課程。非常感謝練老師願意接受專訪,分享其與圖書館的因緣,以及在求學、教學與研究過程中利用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的經驗。
享受每次巡遊書架時與書相遇的過程
「我一直覺得圖書館是很有意思的。不管是為了寫報告做研究去借書,或是找跟自己興趣有關的書,都是很好的。」臉上洋溢著愉悅的光彩,練老師娓娓道出了她對圖書館的喜愛。老師從小就很喜歡看書,所以很早就開始接觸圖書館。從閉架式調閱書庫與查詢卡片目錄,到現在的開架式書庫與館藏檢索目錄系統,老師透過摸索與不斷累積的經驗,學會利用分類號更快找到自己想看的書籍。「很多時候光看書名、查詢目錄是無法判斷那本書是不是我想要的書,常常是實際到書架找時才發現它隔壁的那本書才是我要的。」老師認為利用圖書館並不只是搜尋已知的目標,更多時候必須實際到館走一遭,找到更多不在自己原先搜尋範圍,但其實更貼近需求的目標。也因為如此,老師常常告訴同學:「雖然現在電腦網路很發達,但有時還是應該親自走一趟圖書館,除了到架上尋找查到的書之外,還要在它所在的書架上下左右附近看一看,也許會有更多收穫。」

即使現在很多資料都能運用簡單的關鍵字搜尋而得,使用者也很習慣利用Google搜尋引擎或是電子資料庫進行資料檢索,但仍然常落入「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窘境。有些館藏資料仍可能因為使用者運用的搜尋技巧或使用的關鍵字不對,而成為遺珠之憾。若能花點時間親自到圖書館逛一遍書架,則可能出現許多意外之喜,正好應驗「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況味。與圖書的不期而遇,正是許多人之所以鍾愛悠然漫步圖書館內的醍醐味。

在追逐新科技的潮流中仍堅持使用紙本書
雖然網路上的資源很豐富,圖書館也買進許多電子書供讀者使用,但老師仍然認為紙本書在使用上還是比電子書更為方便。老師認為不同世代的閱讀習慣差異,或許與從小耳濡目染的行為模式相關:「年輕一代可能從小就習於使用行動裝置,所以很自然地就能在小小的螢幕上操作與閱讀期刊文章。我們這一代還是習慣用紙本看。」又或者,閱讀行為可以因為閱讀目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如果這本書我只是要其中的幾頁,那就比較能接受電子書;可是如果是一本我需要常常看、常常翻閱的書,還是會比較喜歡用紙本。」紙本書可以透過快速來回翻閱特定頁面,以交叉對照與串連不同的概念,藉此梳理及歸納書中的思想脈絡,再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但是用網頁與電子書的閱讀方式卻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使用者經常在上下捲動網頁或點擊翻頁的過程中迷失方向,無法立即找到先前曾經一晃而過的關鍵知識,建立彼此間的關係網絡,所以練老師覺得使用電子書獲取知識的方式還是不太方便。

課堂案例那裡找?就在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裡
在教授課程時,練老師常在講述概念之餘列舉許多新的個案實例,加深學生們對課程內容的瞭解。談到如何利用圖書館資源搜尋適合的教學輔助案例時,老師在斂眉稍作思索後是如此回應的:「我會去找管理類的雜誌,看看有沒有適合在課堂中進行討論的案例,例如:哈佛商業評論。若是要到校外的企業單位講課時,我就會找中文的案例;如果是需要使用一些廣告統計量和業界資訊,我會去用動腦雜誌內提供的數據資料輔助講課。」另外,老師也補充說明:「因為中文案例比較難找,讓我比較頭痛。不過也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會注意到哈佛商業評論有中文版,坊間也有一些個案集,不過品質就比較比不上哈佛商業評論。」

雖然現在使用者都很習慣在網路上搜尋資料,但老師在授課時卻不會優先選擇搜尋網路資源,因為老師認為:「網路上雖然有很多案例,你卻不知道它的來源出處,在網路上輾轉流傳後是否仍然可信,所以還是會去尋找圖書館資源。」

雖然商管行銷類的資訊容易在網路上尋得,但多數文章內容大同小異,且深入性不足,難以做為佐證分析資料。因此,老師還是認為使用圖書館購入的圖書資源做為教課素材比較可靠而且值得信賴。然而,由於商管類理論概念的成熟需要時間的灌溉,這類圖書的更新速度始終無法跟上概念與現況的變動速度,所以有些最新的現況和概念仍然只能透過網路尋得。因此,如何善用紙本與電子資源融入課程教學之中,也是老師現階段面臨的挑戰。

研究生用來判斷期刊文章可信度的利器─Web of Science
古有孔子因才施教,而老師在面對不同授課對象時,推薦學生使用的資源也會不太一樣。「我在上課時,大學生我比較少要求他們去圖書館用資料庫,但研究生才會跟他們說需要用圖書館資源,如Web of Science,可以去查這篇文章後來有誰引用。」

研究生比較需要查詢期刊文章的引用/被引用關係、期刊的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以及確認期刊是否被收錄於SSCI……等資訊,所以老師還會特別花時間向學生介紹Web of Science資料庫如何操作。但同學們總是向老師反應使用Google Scholar會更方便,可以更快找到需要的文章且一樣有期刊文章的引用次數和被引文獻清單。只是Google Scholar上的文章品質參差不齊。老師也特別強調,「Google Scholar的使用上有一點問題,就是教師或博士生可以判斷Google Scholar裡有那些文章是可信任的,可不可以拿出來用,但是碩士生可能還沒這種能力,分辨不出來。所以我才會要他們用Web of Science,可以保證找到的一定是有被收錄在SSCI的文章。」

不可諱言,老師也認為Google Scholar的介面便利性確實吸引學生們成為忠實使用者,也由此看出圖書館各式資源系統的介面設計仍有改善的空間。

對圖書館的期許:需求是無形的,但行為能被觀察,圖書館可從而創造新服務
最後詢問對圖書館服務的看法時,老師因為一時之間未能想出具體實例,有點不好意思的微笑解釋:「我常在教消費者行為時跟同學說,你問消費者要什麼他們都會說不上來,但是當你把服務做出來時,他們就會發出贊同/不贊同的聲音。所以使用圖書館的服務也一樣,你如果跟我說圖書館有哪些服務,也許我會覺得有部分服務對我有用,但如果要我直接舉例可能就沒辦法。」無論如何,只要做出好的服務,使用者就能夠感受到並給予意見回饋。因此,圖書館提供服務就跟賣場提供商品給讀者一樣,需要更仔細觀察讀者需求並根據讀者行為進行推論,才能規劃出嶄新又符合使用者經驗,且能叫好又叫座的感動服務。

【推薦書籍】
商品放在哪裏才會賣 : 1,500,000小時消費觀察報告

作者:安德席爾 (Underhill, Paco)
索書號:496.3 3020 2009
館藏地:總圖4F科技資料區 → 馬上到館藏目錄系統預約

※您不可錯過這本書的理由:
這是一本老師在消費者行為課堂中強力推薦同學閱讀的書!
這是一本很好玩、不枯燥、又容易閱讀的書,值得放在床頭,想到就拿來翻閱!
作者帕克‧安德席爾(Paco Underhill)是行銷研究公司負責人,他的研究團隊最擅長的就是到賣場觀察消費者行為,從中進行各式行為推論,並向賣場提供商品陳列與銷售動線的改善建議。本書為該研究團隊多年累積的案例成果報告,有各式各樣消費者行為的觀察結果和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賣場動線與商品陳架案例,值得對消費者行為感興趣的讀者一讀!
|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王維安、阮紹薇、林鳳儀、段又瑄、洪苑均、張儷馨、梁素瑜、莊詒婷、陳芷洛、劉美蘭、蔡玉紋、魏怡君
王維安、林鳳儀、張儷馨、梁素瑜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