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第 241 期(民109年 5月)
=目次
活動消息
參考報報
活動紀實
▍活動消息

愛閱小沙龍:「華麗的光譜」─ 多元性別認同館藏展

典藏服務組


我們不一樣,所以世界得以多元而饒富變化。
但我們也都一樣,值得被給予尊重,向世界呈現自己最真實的樣貌。

過去的性別框架,習慣將人們依生理性別二分。但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以及越來越多的倡議聲音,讓我們開始學習並理解,性別認同並非黑白二分,它也不應該只是黑白兩色。
本期的愛閱小沙龍以「華麗的光譜」為主題,展出多元性別認同相關圖書與電影館藏,邀請您一同在文字與影像中,理解那些勇於追尋自我性別認同的感人故事。
彩虹之所以華麗,是因為它閃耀著各種顏色。
願自由的色彩,成為我們共同的美好。

如果這次的主題展觸動了你的心,也歡迎在2F展區的留言板,分享你的心情小語。


- 左、中:總圖2F門廳/右:總圖4F多媒體服務中心 -

「華麗的光譜」- 多元性別認同館藏展
展出時間:2020/4/20 - 6/14
展出地點:總圖書館 2 樓門廳+ 4 樓多媒體服務中心
活動網頁:http://www.lib.ntu.edu.tw/node/3710
主辦單位:臺大圖書館典藏服務組
活動洽詢:☎ (02) 3366-2334 ✉ntulibcs@ntu.edu.tw

*展出期間,歡迎借閱!



第二屆 「臺大社科院學生實習週」活動開跑,主題書展、打卡活動在社科院圖書館!

社會科學資源服務組.吳欣怡
近年來,培養學生具備共通與專業職能之職能教育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已是大學教育之趨勢,而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亦為高教政策重點,也是校務評鑑的重要項目之一。對學生而言,如何瞭解自我的職業取向、增強競爭力、掌握國內外的實習機會……等等,都是很重要的事。

為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相關資訊,社會科學院特別籌劃「2020臺大社科院學生實習週」活動,邀請外交、政治、財經等各領域專家演講及經驗分享,展開各項多元精采的活動。
「2020臺大社科院學生實習週」於5/4上午在社科院圖書館歡喜開幕,社科院王泓仁院長、張佑宗副院長、王欣元秘書、經濟系何泰寬老師、政治系張登及老師,以及職涯中心劉春梅執行長蒞臨到場,眾人一同合影留念。王院長親筆簽名於活動海報上,揭開活動序幕。期許學生能掌握並善加利用各種服務和資源,提升自己的能力,邁向成功的康莊大道。


- 左:開幕式合影留念/右:社科院王泓仁院長在書展海報上簽名 -

社科院圖書館也在社會科學院的邀請下共襄盛舉,與學務處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合作(以下簡稱職涯中心),於館內辦理「學而『實習』之、就業有成之」主題書展及打卡活動。活動只到6/3,快把握機會,呼朋引伴一起來看展打卡拿禮物喔~

「學而『實習』之、就業有成之」 主題 書展
本次書展分別於社科圖1F入口處和大閱覽廳兩個區域,展出兩大類圖書:

一、「學而『實習』之」主題圖書 —
羅列社會科學領域之實習相關的實務類書籍;
二、「就業有成之」主題圖書 —
展出臺大職涯中心歷年出版的「臺大人職場手冊」,以及就業知識類書籍,提供職場資訊面面觀。



「#沙沙在辜圖 #我也在辜圖」打卡活動

在新冠肺炎病毒蔓延期間,除了做好個人防疫措施外,
如何讓自己心情平靜也是很重要的事。

要消除鬱悶的情緒,
不妨到社科圖來找沙沙一起打卡留言,
讓自己做點開心的事,增強心理防疫力!


凡活動期間於FB打卡,並發佈現場照片一張(狀態需設定為「公開」),即可獲得限量「沙沙陪你讀好書」書籤乙份。活動流程如下:
1. 進入FB個人主頁,點選「打卡」搜尋「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
2. 上傳現場照片選擇「公開」發佈
3. 於服務櫃檯領取限量書籤

「臺大社科院學生實習週」主題書展暨打卡活動
活動時間:2020/5/4 - 6/3
活動地點:社科圖一樓
活動網頁:http://www.lib.ntu.edu.tw/node/3736
主辦單位:臺大社科院、社科院圖書館
協助單位:臺大職涯中心
活動洽詢:☎ (02) 3366-8451 ✉ntukoolib@ntu.edu.tw


原圖中心5-6月份週六電影院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五月】影片介紹請參考240期館訊內容
【六月】本月份將放映兩部以「種族歧視」為主題的影片。《你有種族歧視嗎》揭示有種新的科技或許能夠提供種族偏見的解決方法;《誰來晚餐》則是一部對於不同種族通婚對家庭成員所產生衝擊有著直接描寫的經典電影。
播放日期| 6/6、6/13、6/20、6/27 (影片播映時間如下)
播放地點|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場次一

你有種族歧視嗎(普遍級)
播放時間|6/6、6/20 10:00 - 10:54 / 6/13、6/27 14:00 - 14:54(54mins)

有種新的科學技術能偵測諸腦中的種族偏見。在一場獨特的社會實驗中,主持人和 4 名自願者將接受一系列的科學測試,去了解和探索他們自身的偏見,而身為觀眾的我們也能跟著影片一同檢視自己。
◎場次一

誰來晚餐(保護級)
播放時間|6/6、6/20 14:00 - 15:47 / 6/13、6/27 10:00 - 11:47(107mins)

黑人醫生和白人富家千金墜入戀情後準備拜見女方父母談婚事。女方父親原為自由主義戰士,一生都在對抗種族歧視,但是當他看到女兒論及婚嫁的男友為黑人時,一直引以為傲的自由主義信仰也忍不住因此動搖......。

原圖中心主題書展:「尋歷史的根:紀錄片特展」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原住民族是臺灣這塊土地的主人,但歷經不同時代主政者與外來勢力的強取豪奪,逐漸成為所謂的少數族群;被趕離原先居住的土地,被迫融入其它文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既有文化。1984年政府開始推行原住民正名運動,歷經多年努力,終於在1994年8月1日將沿用40餘年的「山胞」一詞,改為「原住民」。為紀念這段艱辛歷史,行政院於2005年明定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並於2016年進一步核定「原住民族日」之由來與意義。

目前官方認定的16個原住民族,僅噶瑪蘭族原屬平埔族群,近年來在民族復興的趨勢下,許多原先生活於平地的平埔族群,亦開始致力於所屬族群的「復名」或「正名」運動。例如:凱達格蘭族於1994年舉辦古蹟巡禮與重返登陸地活動;西拉雅族於1995年恢復臺南縣頭社太祖夜祭,並於2005年11月出版《西拉雅語彙初探》,使其族語復活之路展現一道曙光;道卡斯族與巴宰族亦分別於1997年與1998年為自己書寫歷史。

臺灣擁有綿長久遠的歷史與獨特多元文化,原圖中心本期的主題書展定名為「尋歷史的根:紀錄片特展」,以「尋根」為主題,冀望透過原住民族的觀點,讓讀者一同理解原住民族如何在民族自覺的曲折道路上,一步步找回原有的歷史與文化。展出內容以本中心所收藏的紀錄片資源為主,期盼大家觀賞後,能理解其尋根的艱辛歷程,得以更加重視與尊重這塊土地的多元族群文化。

展出清單:https://tiprc.apc.gov.tw/blog_wp/?p=17287
展出時間:2020/5/2 - 8/31
展出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參考報報

參考服務部落格全新介面上線!

學科服務組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成立於2010年11月,在這近10年的歲月裡成長茁壯,已超過300萬人次造訪,為臺灣學術圖書館領域重要的知識服務專業部落格。為了提供更穩定且優質的服務,2020年4月推出全新介面,歡迎讀者們多加利用,幫您的學習與研究加分!
▍活動紀實

「不畏失敗Dare to Fail !」失敗學館藏展.花絮報導

典藏服務組.范蔚敏
「成功」是普世認同的主流價值,也總被形塑為人生的終極目標,但應該用什麼姿態面對「失敗」,卻鮮少被提及。有鑒於此,本館近期推出「不畏失敗Dare to Fail !-失敗學館藏展」,並設置「館藏絮語」看板,邀請讀者分享書中佳句或心情話語,同時也期望藉由這樣的對話,互相認同理解。

感謝讀者們以真誠又幽默的方式踴躍參與,雖然此展已經於四月下旬順利結束,但相信這些圖書、影片及話語,已經帶給彼此勇氣與力量。在此節錄部分迴響。

哲學家上身!成功與失敗思辨型







失敗,是失敗者失敗的開端,是成功者成功的開端。失敗是成功之母,認清自己,然後走下去吧☺
如果我沒有失敗,才能叫痛苦嘲笑;如果痛苦使我美好,那我無限感激;時間很殘酷,但同時也很仁慈。
相信在每次失敗之後都有成功。每次困難都有其原因,它們是領你往上爬邁向更高點的每一步,帶這如此的力量和堅信往前行。

失敗是你放棄的那一刻。
真誠地面對天地就讓遺憾還諸天地☺

為你加油!默默推一把心靈療癒型



你是否失敗,全看你怎麼定義。但你也不需要否定自己,相信你的失敗會為你帶來力量,願你如同浴火重生後的鳳凰,展翅飛翔。
很能明白失敗者(希望你不是)的難、苦,給你們一個溫暖的關懷及擁抱!願你繼續堅持、思考,走過一個又一個的人生低谷。


把時間貢獻給家人、朋友,並貢獻給你認同的團體與社會理念☺
給自己最好的禮物:設法變得獨立
推《90秒壓力off》在考學測的時候,真的快被壓力衝垮,這本書提供實用的技巧教我們怎麼面對壓力,幫助我很多

圖文相符自我調侃型
我就是失敗者辣!ㄏㄏ認清自己(圖:狗:我就吠)
敗者成塵 Bites the dust(圖:手握打火機點火)


印尼電影知多少?

社會科學資源服務組.李百珣
您看過印尼電影嗎?
您知道印尼曾經是海外華校最多的國家嗎?印尼和臺灣在歷史和文化上有著密切關連,在電影文化的發展上也有許多相似的脈絡。1900年代在臺灣與印尼,電影的首度放映和拍攝,皆是由殖民者(分別為日本與荷蘭)引進與主導。1945年臺灣與印尼同時結束被殖民的日子,兩地同時大量發展政宣影片。1980年代兩國政治情勢轉變,也同樣影響兩地電影創作形式。臺灣新浪潮電影萌芽,印尼誕生最重要的民族電影《G30S/PKI的背叛》(Pengkhianatan G30S/PKI,1984)。2000年之後,臺灣與印尼的電影在國際影展大發異彩,臺灣有蔡明亮、侯孝賢、楊德昌等。印尼有艾德溫(Edwin)、拉里.利札(Riri Riza)、南.阿齊納(Nan Triveni Achnas)、嘎林.努戈羅和(Garin Nugroho)等。(註1)

印尼電影在臺灣
曾獲柏林影展、東京影展等諸多國際獎項的印尼導演嘎林.努戈羅和更是2019年台北電影節的焦點影人,該年選映了他的5部電影。(註2)嘎林.努戈羅和是第一批勇於打破印尼獨裁者蘇哈托總統「新秩序時期」(New Order era,1966-1998)專制規範的導演,蘇哈托總統的新秩序垮臺之後,他與當時年輕一代的印尼電影創作者製作的電影,開啟了印尼電影工業的新時代,例如拉里.利札,他是印尼電影《天虹戰隊小學》(The Rainbow Troops,2008)的導演(書展區有展示電影原著小說,Netflix平臺正在播映這部電影)。嘎林.努戈羅和在其電影作品中傳遞強烈的政治訊息,例如在《無畏,詩人之歌》(A Poet: Unconcealed Poetry,2000)以傳統詩歌「Didong」形式唱出1965年印尼政府針對共產黨人、華裔人士及左派份子大規模屠殺與逮補的「930事件」(在書展區輪播的紀錄片《殺人一舉》亦處理過相同的題材)。在Netflix平台還有播映嘎林.努戈羅和的《一國之師:佐格羅阿米諾多》(Guru Bangsa Tjokroaminoto,2015)傳記電影,佐格羅阿米諾多是伊斯蘭聯盟的領導人之一,影片勾勒出仍為荷屬殖民地的印尼在1920年代國族主義興起之時,其社會的氛圍。(註3)

2016年由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的「第二屆當代敍事影展」選映多部當代印尼紀錄片,例如《囚獄天堂》(Prison & Paradise,2010),導演丹尼爾.魯迪.哈揚托(Daniel Rudi Haryanto)七年持續記錄犯案人及受害人家庭的日常生活,並錄下爆炸案主謀14小時的訪談,這部作品提供了起源自宗教的暴力事件一種新的觀點。(註4)

印尼是個藝術、文化十分豐富的國家,近年來,印尼電影快速在國際上崛起。除了可以在Netflix平臺上看到許多熱門的印尼電影,今年4/24上映的院線片《蜈蚣降》(The Queen of Black Magic)也在5/1的臺北電影票房排行位居第4名。

- 由左至右:蜈蚣降、虹戰隊小學、一國之師 -
  
圖書館印尼影片館藏
社科院圖書館與社工系於本學期合作辦理「印尼語言文化學習角落」系列活動,趁此機會亦購置多部印尼相關影片,並於2樓「知否知否,印度尼西亞」主題書展區輪流放映。每日播放的影片片單及內容說明如下。若您不曾看過印尼電影,或對印尼電影感到好奇,歡迎在活動期間(3/17-6/30)隨時來逛逛,許自己一個觀看影片的悠閒時光。您也可以探訪總圖四樓多媒體服務中心,找尋更多的印尼相關主題電影,推薦您新移民系列電影《黛比的幸福生活,2012》。

- 右:社科圖2F「知否知否,印度尼西亞」書展區,每日輪播印尼影片
社科圖2F書展區輪播之影片介紹
美味調查中 Aruna and Her Palate (2018)– 107 mins
根據Laksmi Pamuntjak暢銷原著小說改編拍攝,流行病學家艾魯娜被派去調查發生在印尼各地的禽流感疫情,她的好友一起加入,並展開一場美食之旅。在調查及品嘗印尼不同區域的料理時,他們發現隱藏在禽流感疫情背後的重大秘密。

殺人一舉 The Act of Killing (2016)– 166 mins
「930 事件」為 1965 年在印尼發生的軍事政變,軍閥隨後在全國策動反共大清洗,當時許多華人、藝術家及知識份子被當作「共產黨員」處決。影片中屠殺者安華剛果(Anwar Congo)從喜歡好萊塢、賣電影票的小流氓變成軍隊劊子手,荒誕情節加上殘暴回憶,引領觀眾深入殺人兇手腦中的狂熱幻夢。

下課花路米:我媽媽的家鄉 ─ 印尼
(2008)– 159 mins

慧玲的爸爸是台灣人,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了印尼的媽媽而結婚。在印尼出生的慧玲,直到4歲時才跟著爸爸、媽媽搬回高雄的旗津。這年夏天,慧玲將回到印尼的故鄉探親,體驗印尼的生活。
  
Wayang Kulit: the Shadow Puppet Theatre of Java (2008)– 22 mins
哇揚皮影戲(Wayang Kulit)由「達郎」(Dalang,亦稱操偶人)操作皮偶、示範如何雕刻皮偶,以及解說各個皮偶的獨特個性。哇揚皮影戲於2003年11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Bali beyond the Postcard (2005)– 60 mins
一個峇里島家族將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故事,甘美朗音樂(gamelan music)與雷貢舞(Legong dance)綿延4代的傳統。

The Great Ceremony to Straighten the World Written (1994)– 56 mins
峇里人在宗教、日常及家庭活動的各種典禮和儀式,包括音樂及舞蹈。紀錄片中並由不同背景的峇里人解說其宗教、環境、文化和政治的意義。

The Sakuddei of Indonesia (1986)– 55 mins
西比路島(Siberut)位於蘇門答臘西方的明打威群島(Mentawai Islands)的北端,島上的原住民Sakuddei是一個平權社會原始部落,沒有領導者、少有衝突,不分性別分擔工作以及共享食物。Sakuddei人認為萬物皆美,有全身紋身的習俗。

參考資料:
1. 陳沛妤,〈台灣為何需要認識印尼電影?談跨國影像藝術的相似語彙與歷史牽絆〉,放映週報Funsceen,648期 (2019.6.30)。
2. 〈台北電影節焦點影人 印尼名導無懼敏感議題〉,中央通訊社,2019.6.23
3. 艾基.伊曼賈亞,〈印尼,1999,讓絕望的觀眾回到電影院的男人:嘎林.努戈羅和〉,BIOS monthly,2019.6.21
4. 布迪.伊萬托,〈從熱帶奇觀走到社會直觀——印尼紀錄片小史〉,放映週報Funsceen,579期 (20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