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第 290 期(民113年 6月)
=目次
服務訊息
活動消息
參考報報
活動紀實
出版訊息
▍服務訊息

總圖書館暑假開放時間

閱覽組
★ 暑假 6/10(一)至 9/1(日)各樓層開放時間 ★
  週一至週五 週 六 週 日
1-4F 閱覽區 8:00-21:00 8:00-17:00
5F 特藏資料區 9:00-17:00 不開放
B1 24 小時自習室 24 小時開放
每月最後一個週日(6/30、7/28、8/25)17:00至週一8:00不開放
B1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8:00-18:00
(每月最後一個週三閉館)
9:00-17:00 不開放
B1 討論區 8:00-22:00
每月最後一個週日(6/30、7/28、8/25)17:00至週一8:00不開放
B1 影印中心 9:00-19:00 不開放

特殊開館時間|
B1 至 5 樓閉館,24小時自習室照常開放:6/10 ㊀ 端午節
B1 (含24小時自習室)至 5 樓全館閉館:8/18 ㊐ 高壓用電設備年度檢驗

註:各分館開放時間敬請參閱各分館網頁,各系所圖書室開放時間敬請參閱本館網頁

研究所畢業生學位論文繳交注意事項

閱覽組.陳威宇
恭喜您即將取得學位!圖書館提醒您,繳交碩博士論文及離校程序請見圖書館「畢業離校及論文繳交」網頁說明。

本學期(112-2)紙本論文繳交截止日為 8/12(星期一),建議於 8/5(星期一)前提交電子論文審核,以利於截止日前通過審核並繳交紙本論文至圖書館。(電子論文格式審核每次將在 2 個工作日內完成,提交日之次日起算,不含周末及國定假日)

論文截止日前 2 週(7/29 至 8/12),待審件數較多,每次審核將延長至 3-4 個工作日內完成,請勿來電詢問進度,以利審核作業持續進行。

★ ★ ★ 重要事項說明 ★ ★ ★
一、「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書」應繳交本人親筆簽名之正本,如須委託他人代繳論文,亦請備妥親簽正本提供轉交,以順利完成離校手續。
二、依學位授予法第16條規定,學位論文以公開為原則,圖書館得將學位論文上架公開閱覽。如涉及機密、專利事項或依法不得提供,須延後公開者,務必繳交「論文延後公開申請書(應附證明文件)」,請詳閱圖書館「學位論文延後公開作業說明」網頁說明。

▍活動消息

譯軍突起 — 英語翻譯主題書展

推廣服務組.李嫣紅
翻譯是學問,要達到信‧達‧雅,除了語文能力,
需要更多面向的自我學習與訓練。
翻譯是藝術,精準的用字與流暢文筆/口語,
人們感受到的是原作者與譯者的雙重魅力。
翻譯是生活,圖書、詩歌、電影、演講,
優質翻譯為大眾帶來寬廣視野與豐沛體悟。

圖書館配合校方的雙語教育政策,將於 6 月 25 日至 7 月 28 日在總圖 2 樓展示區舉辦英語翻譯主題書展,彙集翻譯理論與美學、翻譯實務與練習、翻譯業界與譯者逸事等圖書,帶領讀者了解翻譯領域的各種面向,並精選中文書西譯作品、歷年 OPENBOOK 翻譯類得獎著作及其原文書進行展出,冀能藉由翻譯主題圖書及優質翻譯作品,幫助讀者自我學習並提昇英語能力,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前來參觀。

譯軍突起 — 英語翻譯主題書展
展出時間:6/25 ㊁ -7/28 ㊐
展出地點:總圖書館 2 樓展示區
主辦單位:臺大圖書館
協辦單位:臺大雙語教育中心
活動洽詢:推廣服務組
     ☎ (02) 3366-4551 ✉tulce@ntu.edu.tw
活動網頁:https://www.lib.ntu.edu.tw/node/4792

原圖中心|7 月份 Bulay 不賴電影院 ─ 藝術之魂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本月主題為「藝術之魂」,電影聚焦於不同形式的藝術表現,從音樂、歌聲到舞蹈,呈現主角們為實現藝術夢想所經歷的艱辛奮鬥。這些故事以感人的方式展示藝術的力量,如何超越種種障礙,啟發人們勇敢追求自己的內心之美,並在挑戰中茁壯成長。

原圖中心 Bulay(排灣族語「很好、不錯」的意思)不賴電影院,於每週四及週六播放世界各地原住民族議題相關之精彩影片,提供民眾平日與假日的休閒好去處,也希望藉由片中劇情,增進大家對原住民族文化之認識與瞭解。

✦ 免費入場,自由參加,歡迎揪團一起來!
✦ 提供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請於入場時簽到。


✦ 愛樂時光 保護級|94 分鐘
  場次 1 7/4 ㊃ 14:00 - 15:34 @ 臺大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
場次 2 7/6 ㊅ 14:00 - 15:34 @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 B1 中庭廣場旁)

在 1941 年的烏克蘭,3 位天賦異秉的音樂神童成為了這個動盪時代的亮點。他們透過音樂的美好,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撫平了戰亂帶來的痛苦,以優雅的樂聲淡化殘酷現實的刺痛,以真誠的表演喚醒了大人心中的良知。

✦ 閃亮女聲 保護級|99 分鐘
  場次 1 7/11 ㊃ 14:00 - 15:39 @ 臺大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
場次 2 7/13 ㊅ 14:00 - 15:39 @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 B1 中庭廣場旁)

在 1960 年代澳洲原住民女孩面臨歧視的時代背景下,4 位天生歌喉甜美、默契十足的原住民女孩組成「藍寶石合唱團」,前往戰地越南展開巡迴表演。儘管身處戰火硝煙之中,她們以美妙的歌聲和熱情活力感動前線士兵,最終獲得應有的尊重和認可。

✦ 烏干達天空下 普遍級|105 分鐘
  場次 1 7/18 ㊃ 14:00 - 15:45 @ 臺大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
場次 2 7/20 ㊅ 14:00 - 15:45 @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 B1 中庭廣場旁)

在北烏干達的帕東哥保護營內,3 位來自阿秋利部落的孩子,多明尼克、蘿絲和南西,代表部落參加全國音樂比賽。他們快樂地唱著跳著,展現出人性純真善良的一面。這是一部為了榮譽和尋找家的歸屬而努力的故事。

✦ 芭蕾王者尤利 保護級|112 分鐘
  場次 1 7/25 ㊃ 14:00 - 15:52 @ 臺大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
場次 2 7/27 ㊅ 14:00 - 15:52 @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 B1 中庭廣場旁)


主角卡洛斯•阿科斯塔從小展現出舞蹈天賦,受到父親和良師的支持,他不斷努力,克服挫折,最終成為世界級舞蹈藝術家以及家鄉的驕傲。儘管路途充滿曲折和挑戰,但他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最終不辜負父親和師長的期望。

原圖中心|《揹獵物的女人》紀錄片放映暨映後座談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紀錄片《揹獵物的女人》表達女性的堅毅與強韌的耐心,「揹」不僅指體力上的負重,並承擔著延續獵人的傳統狩獵文化。本片紀錄 Heydi Mijung 身為太魯閣族女性,同時是部落裡唯一的女獵人,如何遵循祖訓Gaya以實踐她所要守護的森林。隨著冬天來臨,Heydi 帶著姪兒重返舊獵場,重新開路與巡視新獵徑,在為期四個月的狩獵季節,一步一步帶著姪兒進入她的狩獵世界。

本片以親密而沉穩的拍攝手法紀錄 Heydi Mijung,從女性獵人入山的日常生活逐步建構出人與生態、動物相互依存的關係,遵循著祖訓 Gaya 逐步踏在祖先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狩獵方式守護了整座森林。

導演余欣蘭為花蓮縣秀林鄉銅門部落太魯閣族人,族語名字為 Rngrang.Hungul,Rngrang 是名字,Hungul 是父親的名字。Rngrang 的創作方式以長期的田野影像為基礎,關注族群在當代所面臨的議題,擅長從女性的視角出發,將部落裡日常、親密的個人經驗轉化為創作元素,藉以反覆錨定與傳統文化連接的方法。余導演於 2020 至 2023 年間陸續完成多部紀錄片,作品有《Mgaluk Dowmung —正要連結銅門》、《我是女人,我是獵人》、《揹獵物的女人》與《山上的人》。
《揹獵物的女人》紀錄片放映暨映後座談會
活動時間:6/28 ㊄ 13:30-16:10
活動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 B1 中庭廣場旁)
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9M54thHYYukJFzTR9(6/27 ㊃ 17:00 報名截止)
活動網頁:https://tiprc.cip.gov.tw/blogDetail/-1/1930
活動洽詢: ☎ (02) 3366-3776 ✉ntutiprc@ntu.edu.tw

原圖中心|iliskinan na maduh,快來 follow 米!─ 集點抽獎活動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小米在臺灣原住民族族群扮演著重要的腳色,不僅是其文化生活中獨特的糧食作物,更是歲時祭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種植小米的流程因族群而異,但都傳承自耆老的知識與記憶,其中種植過程包含各個族群的禁忌以及生態永續發展概念的傳承。

近年小米復育意識漸漸抬頭,臺灣原住民族群開始積極地參與小米的種植和復育工作,期望將曾經豐富的小米生態鏈復甦,將快要遺失的記憶尋找回來。透過此次集點活動,提升讀者的參與度,使其有效運用原圖中心豐富的館藏資源,了解更多小米歷史與面貌。

更多詳細資訊請見活動網頁

活動日期:
6/1 ㊅ -11/30 ㊅
週一至週五 8:00-18:00、週六 9:00-17:00
展出地點: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 B1 中庭廣場旁)
▍參考報報

EndNote 書目資料的 doi 欄位 ─ 刪除前端多餘的 http 文字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EndNote 書目資料的 doi 欄位,前端可能有 http://doi.org/ 或 http://dx.doi.org/ 等文字。因此,在 Word 引用文獻時可能會出現如下圖的問題。除了手動逐筆刪除多餘的 http 等字以外,有無批次快速整理 EndNote Library 每筆書目資料 DOI 欄位的方法?《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活動紀實

[Master講堂] 資訊工程學系郭大維特聘教授講座紀實

學科服務組.洪翠錨
郭大維教授在 2024/4/25 應圖書館邀請發表演說:「跨越電腦科學領域與地域的人工智慧革命」。郭教授從在校教學研究到借調至業界帶領產業研發,治學行旅東、西方以及遠至對 AI 具強烈企圖心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客座,閱歷豐富、觀察敏銳且見解獨到,一席演講從審視 AI 的發展歷程到分析令人憂喜參半的影響衝擊與因應之道,讓師生對 AI 有更寬廣的視野與正向的思維。

回顧 AI 發展歷程,體會從略有感到覺得震驚
2008 年前後電腦「深度學習」在影像與語音辨識上的功能發揮,開啟AI發展里程,大模型 (Large Language Model) 的構想接續提出。起初大家對 OpenAI 需要大量資源的巨大參數 ChatGPT 感受普通,但 2023 年 3 月左右,世界開始對進化的 ChatGPT 4 具推演與文本生成等能力就感到震驚。其他科技競爭者也不斷提出各式各樣的大模型與應用,諸如 Meta 的Llama,Microsoft的Copilot,Google 的 Gemini 與 Gemma,法國的 Mistral 等等,而可以自動生成真實般影片的 Sora 更令人倍感驚豔。AI 所被賦予的功能與處理能力愈來愈強,我們對AI的想像空間愈是無限,但疑慮與隱憂也隨之而來。

科技巨擘盤踞 AI 山頭,各有話語
來看看科技巨擘們對 AI 的想法:
✦ NVIDIA:ChatGPT 是 AI 的 iPhone 時刻。
✦ Microsoft:如同 PC、WWW、手機與雲端的一路發展,現在則是AI。
✦ OpenAI:相信將有更多 AI 的相關建置與資源相繼投入。
✦ Google:AI 必然可以幫助解決許多領域的問題與挑戰。
✦ Mata:AI 對人類認知能力如學習、創新等方面有諸多助益。
✦ 西門子:生成式 AI 可以讓我們用自然語言直接與機器互動。
科技巨擘們除了巨額投資在開發相關軟硬體設備與建置資料中心,也思考應該要創造更多所需,邊緣運算與端點AI的想法與作法,讓服務不只在資料中心,也部份移到前端的載體來聯合處理,擴大AI的更多應用。

AI 可能無所不能,帶來無窮想像與隱憂
AI 的數位革命影響許多行業與產業以及社會的各個層面。對個人而言,可能牽動生計問題;對企業/機構而言, 需要投入更多硬體設備與智慧資產,或是經營與運作模式必須調整;對產業而言,供需方、價值鏈與產銷方式也會有所改變。AI 帶來便利也帶來許多問題,諸如 AI 需要更大算力的 GPU,需要持續推動的創新科技;AI 消耗更多電源因而需要更具效能的電源管理系統,以及對環境友善且可穩定供應的再生能源等。

AI 可以運用在各個領域與各個工作流程的節點上,並可增進產能或服務的深度與廣度。例如運用 AI 可以增加與顧客互動頻率與時間,細膩分析所有顧客特性,進而提供更為所需的個人化服務;AI 可以預測分子結構等問題來大幅縮短新藥發明時間;AI可以協助分析病例增進醫學研究;結合大數據模型與一些應用所製作而成的陪伴性AI機器產品,可以簡易量測人們的生理狀況,也可以進行口語化的對談互動;甚至有AI機器人可以協助修改程式,或是協助工程師在現場掌握事故緣由來排除障礙等等。

價值性資料餵養 AI 再生成資料,用 AI 訓練 AI
引用麥肯鍚 2023 年的報告,「如果你的資料(Data)沒有準備好來做生成式 AI,那麼你的公司目前大概也不適合做 AI」。資料對 AI 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沒有資料就沒有 AI。有價值資料的收集與處理,尤其資料常具特殊性與稀缺性,不論在工業或商業上的應用都是至為重要與關鍵,除了做為 AI 的訓練與評估基礎,AI 也可以協助運用與管理這些資料,就所匯入的資料來產生模擬與測試,同時產生有價值的資料來進一步訓練與修正所需要建立的模型系統,不用大費周章的布建實測,節省成本也大大縮短設計時間,迅速達到新系統、新製程或新產品優化的成效。Digital Twin 即是用 AI 虛擬某個實體,再經由模擬測試和量測相對應實體項目,來發現瑕疵並改進問題以提升效能的運用作法。

AI 全球快速發展,人才分布與投資美中居冠
AI 正於全球各地快速發展,想了解全球 AI 人才的分佈,可以從文獻產出與產業投資來分析。依據 2021 到 2024 的統計,目前產出 AI 相關文獻最多是中國大陸(16.1%),其次為美國(14.7%),再者印度(5-10%),加拿大與澳洲(2-5%),臺灣則占 1.3%;若依頂尖會議的論文發表數量,則以美國領先,中國大陸次之。就產業投資來分析,美國遙遙領先,中國大陸次之,而新加坡所投資的金額與其人口數比例差距甚大,倍受曯目。

AI 巨輪向前加速滾動,與其抗拒輾壓不如順勢駕馭
AI 愈來愈聰明,已經可以回應人們所詢問的非直接性問題,而運用在教學的 AI,更有引導性的學習協助,例如進一步解釋正確性的答案,指出學習者尚欠缺而有待補足的知識,以及模擬場景與情境來促進學習等等,AI所帶來不同以往的新互動模式,必然對一些產業產生衝擊。

從工業革命到電腦科技革命,現在則是 AI 革命。從歷史發展來看,企業有無選擇趕上潮流順勢轉變,其後發展結果是「好」或「不好」之間的差距拉大。AI 狂潮席捲下,各行各業產生莫大影響,未來是一個人與機器互動的世界,我們沒有太多的選擇說「No」或忽視。應該要學習將 AI 視為工具而非以取代的角度來思考,例如設計師可以利用 AI 來與業主溝通裝潢工作,透過AI 虛擬建構的場景與可變動的擺設,可以快速達成合意的設計樣貌;又如同我們使用計算機來加快計算的速度與正確性一般,也如同利用 ChatGPT 協助加快英文論文編修的時間,縮短投稿發表時程。善用工具可以將工作做得快又好,我們應該將各式各樣的 AI 視為工具加以善用。

☞ 觀看演講錄影
* 影音 @ Online 系統限臺大師生觀看

[Master講堂] 生命科學系蔡素宜副教授講座紀實

學科服務組.張媺媺
蔡素宜老師在 2024/4/30 以「Beyond the Books ─ 探索研究、挑戰、突破」為題,分享學術研究經驗。蔡老師專長研究領域為發育與幹細胞生物學、心血管生物學、細胞分化等,其研究成果豐碩,近年發表多篇論文於國際知名相關領域重要期刊,亦於112年獲獎為本校學術勵進青年講座,但成就背後也經歷許多挑戰、困難與挫折。

- 右:蔡素宜老師於 Master 講堂擔任講者
老師演講結合其心臟研究與學術經歷,使聽者除了能認識相關研究與生理機制,更從過程中感受到老師對研究的堅持與熱情。最後的分享時間,更是充滿感性與真誠,不論是尚在研究階段的研究生或是目前遇見人生困境的人,都能從中汲取能量、獲得啟發。

蔡老師首先談到以往從教科書上獲得已知的事,只要熟讀記憶即可。然而在探索研究時,要問未知的問題,因此沒有教科書可提供解答,需要小心假設與求證、修改假說。在研究過程中,還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從老師的分享中,可以瞭解會遭遇的問題與該具備的心態。

面對現實與挑戰
蔡老師的實驗室主要研究心血管疾病相關主題,並使用人類多能幹細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進行研究。老師最初回臺大研究時,面對各式現實與挑戰,並非一切順利。首先是研究中所利用的人類幹細胞需要昂貴的花費,但是所申請到的國科會計畫經費相較之下不夠充沛。再加上實驗方向與前實驗室相似,所以如何運用有限的經費,做出與他人不同的成果,並與全球學者競爭是老師遇到的艱難課題。但秉持對研究的堅持,老師不想只為升等或發表文章,研究非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而是希望自己的研究能應用在臨床上,對治療人類的疾病有所貢獻。所以不怨天尤人、想辦法努力創造價值、找出自己的優勢與特色。

因此老師鑽入肌節結構(Sarcomere Structure)的領域之中,肌節是心臟的最小功能單位,並由上百個肌節蛋白所組成,臨床上發現,一旦任一肌節蛋白有變異就會導致心臟疾病發生,因此肌節合成需要縝密的調控。老師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經過一連串的實驗研究,發現 RBM24 蛋白(RNA-binding motif protein 24)在肌節的組裝上扮演重要角色,且在人類心臟發育過程中非常關鍵,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心臟領域重要期刊 Circulation Research,本校 1505 期校訊有詳細報導

挫折使人發想、選擇所愛
老師也分享過去曾遭遇研究計畫申請不順利的窘境,雖然經歷難過情緒,但老師從一次演講中,獲得研究方向的啟發,讓她繼續堅持下去。做研究時,雖然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老師鼓勵同學們遇到挫折不要放棄任何機會,要充實自己。跌倒挫折是好事,沒有經歷過跌倒挫折,也許就不會走到今天的路。

「成長」的過程就如同細胞分化都需要經歷艱辛,因為細胞要經過大量死亡的過程,才有辦法分化為心肌細胞。細胞的命運也會面臨到許多選擇,選擇是很重要,但也不要害怕選擇。同學們常常害怕會因選擇錯誤而導致失敗,但凡走過的路,必留下痕跡,即便是失敗,也是經驗。更重要的是要選擇自己所愛的事,才會心甘情願去做,也才能堅持下去,一旦選擇之後就不要抱怨,好好去做。

- 左:蔡素宜老師以細胞分化說明人生的選擇

贏在起跑點?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
老師在學生時期本來抱持著「不出國、不唸博班、不當 PI」的心態,卻總是早上六、七點就到實驗室做實驗,但老師表示因為做實驗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很想知道結果,所以非常認真在做。雖然幾年之後才經歷出國、唸博士班,但老師表示在人生的過程中,每個人開竅的時間不一樣,就像是 RBM24 於不同時期階段性調控眾多肌節相關蛋白,因不同的基因表現的時間不同,調控的時間也不同。老師認為努力地把握當下才更為重要。就如同她近年熱衷的馬拉松一般,馬拉松是磨練個人心性的過程,不需在意別人的速度以及眼光,能堅持到終點才更具意義。
- 左:蔡素宜老師以RBM24說明人生不同階段

不被看好?學習欣賞他人
在人生的過程中,也會有很多不被他人看好的時候,老師舉例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故事說明,其中一位是 2012 年榮獲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山中伸彌(Yamanaka Shinya)(維基百科介紹),對於幹細胞的研究,被當時的學界大老認為不可行,最終成功突破,其研究對於各項疾病治療貢獻卓著。另外一位則是 2023 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獎者 Katalin Karikó(維基百科介紹),有 20 幾年的時間很難拿到計畫,甚至被所聘任的單位認為不具教師資格,但沒有她的堅持就沒有今天 mRNA 的疫苗。

因此老師說明人生就像是一連串神經的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會有高峰與低谷。當走到頂端時,要知道也是走下坡的開始,因此不要驕傲、要懂得關心幫助還在低谷的人,也要學習欣賞他人;很多時候雖處在人生的低谷期,也可能就是要爬起來的時候。

- 左:蔡素宜老師以動作電位說明人生歷程的起伏

最後,老師也以「堅持努力」做總結,並再次勉勵同學們「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為本場演講畫下完美句點,非常感謝老師蒞臨本館帶來的精彩演說!

- 右:蔡素宜老師勉勵同學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

☞ 觀看演講錄影


延伸閱讀

揭示心臟肌節組裝的分子機制—治療心肌病變的新希望
臺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素宜研究團隊研究成果榮登 Stem Cell Reports
生科系蔡素宜副教授團隊 研究成果刊登於 Circulation Research
生命科學系 蔡素宜助理教授團隊研究成果 發表於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及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Openbook 好書獎導讀講座活動報導

推廣服務組.林芷君
2023 Openbook 好書獎導讀講座,圖書館特別邀請到阮慶岳、唐捐兩位得獎作家蒞臨本館,分享自己的創作歷程。
5 月 16 日由作家阮慶岳主講「銀波之舟:私記憶與小說的虛構」。《銀波之舟》以虛實共構、意景交織的方式書寫,是創作也是對童年的追憶,並緊扣阮慶岳老師的生命經驗;講座中老師除了與大家介紹小說創作中的虛實塑造以及敘事手法,也透過一張張照片和大家分享人生各階段的取捨,讓聽眾能更加深入了解書中描述的經歷與感受。


- 左:作家阮慶岳與導讀講座參加者合影/右: 作家阮慶岳主講「銀波之舟:私記憶與小說的虛構」-

5 月 21 日則邀請臺大中文系唐捐老師分享「在這麼晚的年代寫詩」,老師從現代詩創作的各個面向切入,向大家介紹其不同詩作,每一篇都有其獨特的幽默風趣;藉由老師的朗誦,也讓聽眾更能體會詩中的抑揚頓挫、標點符號和斷句所帶來的聲音演繹。


- 左:臺大中文系唐捐老師主講「在這麼晚的年代寫詩」/右:唐捐老師朗誦詩作〈致先驅〉 -

感謝兩位老師的精采分享,讓聽眾明白文學創作不僅可以自我解剖、也可自娛娛人,並帶領我們更深入了解其作品想傳達的意涵,以及文字背後的故事。更多好書請見書展活動網頁


- 左:OPENBOOK 好書獎於樂牙彎展出/右:講座導讀作品 ─《噢,柯南》及《銀波之舟》 -

2024畢業前再拍一張:Adventure Begins 活動花絮

推廣服務組.林芷君
每一次的畢業,都象徵另外一個人生旅程的開始。 今年圖書館也循例舉辦畢業季拍照活動,並以「旅行」為主題進行布置,期許所有畢業生都能帶著圖書館的祝福鵬程萬里。現場布置中也蘊藏了許多彩蛋,可以一邊拍照、一邊發覺驚喜:


- 左:同學於背板合影留念/右:蘊藏祝福的航班表 -

背板:杜鵑花及椰子樹代表臺大的杜鵑花節以及椰林大道。
NTUL AIRLINE 飛機:象徵畢業生拍照時乘坐臺大圖書館航空,拍照完即下飛機,抵達各自的目的地。
留言本:從護照可以看出旅行足跡,因此將留言本設計成護照造型,藉由這本護照記錄畢業生留下的足跡。
航班表:目的地名稱如「Luck in the future」、「Keep pursuing」等,是圖書館給畢業生的祝福跟期許。(航班代號也是從系所代碼來的哦!)
紀念章:以「出境章」為概念設計,蓋上印章就代表畢業囉!
紀念卡:特別設計為機票造型,讓畢業生可帶回留念,並自行填寫目的地;不但能作為畢業後的目標,未來也可以再拿出機票,喚醒畢業時的初心。


- 左:畢業留言與紀念章/右: 以「旅行」為概念設計的留言本及紀念卡 -

本次活動感謝同學們的熱烈響應,祝福每位畢業生都能帶著珍貴的照片和美好回憶,踏上未來旅程。這些彩蛋中,你找到了幾個呢?
▍出版訊息

Fresh Release!臺大圖書館 2023 年報上線

推廣服務組.陳巧倫
 →看更多圖書館出版品   本年報回顧臺大圖書館於過去一年(2023)的成果與變革,以及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向,包括啟用一樓致強大廳、設置聯合服務台、推出「課程閱讀清單」與「NTU TOPICs」平臺服務,同時辦理各項精彩展覽與講座,持續努力支援師生學術研究所需的各類資源,並致力提供全校教職員生優質的知識服務。

☞ 線上看 PDF 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