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第 268 期(民111年 8月) | |||||||||||||||||||||||||||||||||||||||
=目次 | |||||||||||||||||||||||||||||||||||||||
| |||||||||||||||||||||||||||||||||||||||
▍重要公告
| |||||||||||||||||||||||||||||||||||||||
| |||||||||||||||||||||||||||||||||||||||
▍活動消息
| |||||||||||||||||||||||||||||||||||||||
| |||||||||||||||||||||||||||||||||||||||
▍參考報報
| |||||||||||||||||||||||||||||||||||||||
| |||||||||||||||||||||||||||||||||||||||
▍活動紀實
| |||||||||||||||||||||||||||||||||||||||
科技研究領域一向倡導「性別平權」的重要性,例如研究領域的性別比例,是否理工領域以男性為主、護理人員以女性居多,進而影響公共政策的擬定與經費分配。但是在「性別化創新」裡則認為需要從「知識」本身開始做調整,以性別(甚至種族)的角度分析科技研究進而創造新知識。 那要怎麼創造新知識呢?歷史學研究曾經有過一個有趣的案例:為什麼生物分類學家林奈(Carl Linnaeus)會將人類歸於哺乳類呢?Londa Schiebinger 探究這段命名歷史的過程中,發現林奈不選擇以有毛、有耳洞等特徵來命名,是想藉此批判中上階級聘請奶媽哺育,母親不親自哺乳的現象與立場。透過女性主義觀點的歷史研究,挖掘出科學史上的新觀點與詮釋。 累積已久的議程:揭露性別盲點 性別化創性並非只注重女性權益,而是注重研究中可能產生的性別盲點。例如刻板印象中認為女性罹患骨質疏鬆機率較高,但實際上男性罹病後的死亡率更高,若僅偏重於女性的實驗研究,則可能造成男性在此疾病的預防與治療被忽略。 刊登在主流期刊的文章,也曾探討過實驗用動物的性別偏誤,使臨床試驗對象要能反映母群體的觀點受到重視,進而讓實驗設計中公母鼠比例成為一個新的議程。以新的議程、注重性別的研究方法,產生沒有性別偏見的知識。 新議程:「性別化創新」改革 那要如何落實性別化創新呢?講者以身為社會學研究者所得到的啟發以及綜合各國案例,提出五道工法: 工法一:評估現有知識與科技的性別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曾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 AI 人工智慧語音助理,其性別設定的相關議題。不可否認,早期數位助理多以女性角色為主,除了反映、複製與傳播性別偏見:「女性是順從的」之外,也可能讓孩童習於把女性做為助理,習慣要求女性聲音的情緒勞動。 工法二:設想研究的優先順序 研究術語「該做而未做的研究(Undone Science)」,是指關注研究中的特定族群或性別、母群體中容易被忽略的少數,從質疑現有標準開始檢視研究的優先順序,例如從性別觀點思考為什麼要做這項研究?決定哪些事情需要被研究?當中是否會有偏見?誰會從這項研究中受惠?誰會被忽略?以 2002 年富豪汽車所做的汽車碰撞試驗為例,即考量到不同懷孕周期的女性駕駛,而模擬生成了試驗假人 Linda(原只有試驗假人男性角色 Sam)。
工法四:分析生理性別(Sex)與社會性別(Gender)如何互動 社會研究分析上要注意分析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之間相互的影響,以及與其他社會因素(如:年齡、階級與族群)之間的關聯。其中最經典的研究案例是 1966-1992 臺灣 RCA 工廠汙染事件,研究發現男性工人的病因容易被確認,但女性工人則否。透過陽明交通大學林宜平老師的性別化創新實踐案例,將女性工人從事家務的態樣、家務對家人健康的影響、以及因婚配移居的狀況納入考量,修正了研究設計與抽樣的偏誤,使得女性工人的罹病因果得以被確認。 工法五:重視各方洞見 使用者與設計者之間是否會有很大的鴻溝呢?例如日本政府在 311 福島核災後開始注重公共場所的輻射檢測,但民眾所關心的場域則有所不同,例如母親更關心日常育兒相關場所,如:公園的沙坑、學校等等,促使當地母親化身公民科學家,甚至提出政策主張。 建立真實的烏托邦 當現有的科技與研發已有基本或是卓越的貢獻,但還有一些盲點時,就可以透過這五道工法持續改善。這之中也包含與民間社運團體合作的方式,目的是為了找出洞見,建立更好的社會。當研究能累積與貢獻出新的知識,科技能回應社會需求,對企業、產業來說,也能創造更好的產品與新穎的想法,取得商機,建立真實世界的烏托邦。 近年來的學術研究也提倡「負責任的創新」,透過增加社會素養、反思過去準則、接納多元,提出不同的看法。勿將這些看法視作麻煩,而是改革與創新的機會,積極回應讓科學有新的做法! ☞ 觀看演講錄影 「鵬翼摶風 ─ 臺北高商卒業論文特展」活動紀實社會科學資源服務組.李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