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第 267 期(民111年 7月)
=目次
服務訊息
活動消息
參考報報
活動紀實
博物館群
▍服務訊息

臺大圖書館總圖空間改造公聽會

推廣服務組
臺大總圖書館新館自 1998 年正式啟用,迄今已逾 20 載,希望調整本館空間之運用,以貼近現今讀者的需求與期待,因此,於 2014 年成立營運規劃委員會,歷經多次規畫討論,將於今年(2022)以「館舍永續使用」、「空間活化改造」、「服務多元創新」3 大主軸,進行臺大總圖空間改造。 為使全校師生暸解本館空間改造工程設計內容,謹訂於 2022 年 8 月 3 日(三)上午 10 時召開臺大總圖空間改造公聽會視訊會議,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提供意見。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活動洽詢:臺大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 (02) 3366-4551 ✉ tulce@ntu.edu.tw

學術研究之路,圖書館與您同行!「領域網絡分析概覽」系列首發推出

研究支援組
臺大圖書館推出「領域網絡分析概覽」系列,以 QS 世界大學排名的 51 個領域界定分析範圍,本次以「化學工程」為主軸,運用書目計量及社會網絡分析方法,透過視覺化圖像呈現,讓您在排名序位之外,更進一步瞭解全球頂尖大學群、亞洲精選大學群,以及本校於「化學工程」領域的研究主題概況,提供發掘與擴展研究領域和國際合作等參考。系列首發,歡迎點閱〈領域網絡分析概覽—化學工程 2022〉,其他領域將陸續推出。


- 化學工程領域全球前1%熱門指數研究主題關鍵詞共現分析 -

相關服務 ✦ 臺大圖書館領域網絡分析服務
延伸資訊 ✦ 本校QS世界大學領域排名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活動消息

愛閱小沙龍:「專屬你的時光寶盒」─ 童年往事館藏展

典藏服務組


「小時候…」是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的一段回憶,小時候總有那麼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不小心」、或是有那麼一個「凸槌」永難忘懷的意外,還有著許多讓爸媽頭疼不已的「頑皮」故事。

小時候那個跳脫框架的小小自己,和周遭家人所共同形塑的溫暖回憶,每每憶起總是那麼地搞笑趣味,讓人嘴角不禁上揚、耳邊彷彿揚起美妙的旋律。本期愛閱小沙龍推出「童年往事」館藏展,讓我們一起打開時光寶盒,輕鬆一夏!

「專屬你的時光寶盒」─ 童年往事館藏展
展出時間:2022/7/4 -8/28
展出地點:總圖書館 2 樓門廳 + 4 樓多媒體服務中心
活動網頁:https://www.lib.ntu.edu.tw/events/2022_childhood
主辦單位:臺大圖書館典藏服務組
活動洽詢:☎ (02) 3366-2334 ✉ntulibcs@ntu.edu.tw

*展出期間,歡迎借閱!


確閱的心 ─ 臺大圖書館行動書車計畫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在繁忙的日常中,
有多少次來不及拿起一本書,
沉浸在優美的詞藻與動人情節?

又有多久沒能感受到,
偶遇喜愛作品時那股雀躍之情?
想要確實閱讀一本好書的心願,
就讓臺大圖書館行動書車幫你實現!
行動書車 
圖書館將於今年 7、8 月再度出車,推送主題書籍至行政大樓提供教職員借閱。凡至現場參觀者即贈送圖書館精美紀念品一份,現場辦理借閱還可獲得第二份好禮!歡迎教職員工至現場參觀。
注意事項 書車服務對象僅限本校教職員工,請記得攜帶校內證件以便現場為您辦理借書喔。

七月份活動資訊
出車時間:社會關懷
出車時間:7/13(週三)11:00-12:00
出車地點: 行政大樓一樓第一多功能會議廳

前次展示書籍


線上電影座談會
除了便利的行動書車服務,圖書館另外規劃好書分享會及電影座談會等活動,誠摯邀請本校教職員工空出些時間,與一部好電影、一本好書共度午後時光。

七月份活動資訊
時間:7/27(週三)14:00-15:00 @ webex線上會議室
電影:疫情來襲:我們的故事(2020),請先至圖書館 影音@Online 觀看
講者:吳挺鋒(基隆市政府社會處處長/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注意事項 1. 線上座談會為校內教職員專屬,其他身分讀者請來信登記候位。

原圖中心 7-8 月份週六電影院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原圖中心開館時間依據 COVID-19 疫情現況並配合本校防疫政策調整,請以最新公告為準。

【七月】影片介紹請參考 266 期館訊內容
【八月】配合主題書展,將放映 3 部與「南島文化」相關的電影。《神秘的史前踏浪人 南島考古探險(一)》記錄考古學者試圖從史前時期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出土的臺灣玉,探尋南島語族遷徙的可能路徑;《波里尼西亞人(四)》重建了波里尼西亞人移居夏威夷和紐西蘭的過程,和為適應不同的自然環境所開展出的生活智慧;《太平洋人文之旅》描述了分布在太平洋諸島上,不同南島語族的生活和人文特色。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前來原圖中心觀賞。
播放日期| 8/6、8/13、8/20、8/27 (影片播映時間如下)
播放地點|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場次一

神秘的史前踏浪人 南島考古探險(一)
播放時間|8/6、8/20 10:00 - 10:50 / 8/13、8/27 14:00 - 14:50(50mins)

考古學者試圖藉由臺灣與東南亞出土的臺灣玉,來解決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的問題。花蓮豐田為臺灣玉的唯一產地,透過卑南、平林等遺址,可以知道臺灣史前玉器文化,最早出現在距今 5 千 3 百年前,最晚延續到 1 千 4 百年前左右。距今 3 千 5 百年至 3 千 6 百年前,是臺灣史前玉器文化大爆發的時期,而越南、菲律賓等地出土的臺灣玉,則證實了東南亞的玉器流行於 2 千 5 百至 2 千 1 百年前…
◎場次二

波里尼西亞人(四)
播放時間|8/6、8/20 14:00 - 14:50 / 8/13、8/27 10:00 - 10:50(50mins)

本片敘述波里尼西亞人最後的大遷徙,最北邊到夏威夷,最南邊到紐西蘭。對波里尼西亞人來說,駛進不為人知的海洋,是一種精誠所致的行為。雙圍獨木舟是他們所仰賴的交通工具,除了由原居地引進的麵包果和雞,他們也因應新的自然環境,建造人工魚塘、誘捕章魚,並嘗試新品種的芋頭、紅薯和香蕉。
◎場次三

太平洋人文之旅
播放時間|8/6、8/20 15:00 - 15:30 / 8/13、8/27 11:00 - 11:30(30mins)

本片將帶您拋開教科書的贅述,用眼睛、用耳朵、用心靈,領略美麗動人的太平洋景緻,與太平洋各群島的人文特色。太平洋盆地包含了第 3 地表層,以及世界上最富動感的文化區域。從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茅草小屋到火山隆起的檀香山,這些地區的人民用雕刻作品來記錄生活,而特有的地形也雕塑了當地居民的人文素養。
▍參考報報

EndNote插入引文時使用智慧引號「“ ”」

學科服務組.張瑞珊
引號百百種,當進行英文書寫並運用 EndNote 插入引用文獻時,要如何確認所使用的引號是正確的樣式呢?發現錯了也沒關係,教你一招修改 EndNote 的 Output Style Template,一氣呵成修改所有參考文獻清單的引號樣式!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活動紀實

[Master講堂] 外文系許以心教授講座紀實

學科服務組.蘇筱喻
Master講堂「小孩子才做選擇!研究創新與投稿應用我都要」系列講座,2022年5月5日邀請外國語文學系許以心老師講授「新手上路:投稿學術會議論文與期刊」。由於本次主題是「新手上路」,許老師表示對象主要針對博碩士生或是學術生涯剛起步的研究者,也歡迎大家提供意見交流。因應疫情,當日講座為線上開講,但參與踴躍度完全不輸實體場次,老師以自身經驗傾囊相授,同學們皆受益良多。


◆ 會議論文是新手初試啼聲的機會
老師首先從會議論文談起,雖然對升等而言,會議論文並非實質的「加分項目」,但對新進學者來說,更珍貴的是發表後獲得的回饋以及人脈的建立。例如:積極參與主題式會議(themed conferences)或是專為研究生舉辦的會議(graduate conferences),此類會議配有「討論人」(discussant)與「回應人」(respondent),讓初出茅廬的學者,能得到更多專業學者的意見;此外,透過小型會議,先熟悉學界發表的規範,學習提升研究品質,再進階到更大型的學會,對長期的發展將是更好的選擇。

除了一般的發表之外,同學們可以選擇有「外在利益」的投稿機會,也就是有頒發優秀論文獎(Best Paper Awards)或新進學者獎(New Scholar Award)的會議,若能在學術剛起步時獲得此類獎項,可彰顯出同儕的認可,對履歷更是加分。此外,午聚時間的職涯活動(Brown-bag Sessions)雖然屬於非正式場合,但可從資深學者身上獲得寶貴的職涯建議,甚至是將來的工作機會,都是新進學者可把握的重要活動。

◆ 如何找研究主題?
在尋覓研究主題時,下筆前務必問自己,這個主題是否值得做?選擇主題不能只是有興趣,必須定義題目是否對該領域有貢獻,例如:對某項研究有全新的發現、矯正某理論的偏見、補正研究的缺漏、在已知的論述加入不同觀點或是關注一個被忽略的領域等,都是有貢獻的題目要素。

◆ 務必做功課──文獻回顧的重要性
確認題目後,同學應開始收集文獻,從資料庫中查找相關領域的先行研究,建立自己的閱讀書單,找出自己研究在先行研究中的位置。如果尚不熟悉資料庫,可以從 Google Scholars 作為第一步,同時學習各大資料庫的使用方法。另有一類整合性文獻值得研讀,稱為 Review Essay,該文獻類型主要會由期刊主編或邀請來的學者撰寫,回顧前一年度較為重要的著作,透過重點摘要,可以快速瀏覽多篇文獻。

◆ 最吸睛的文獻回顧寫法
文獻回顧大致可分為兩種寫法,第一種強調統合,先把所有整理的文獻回顧寫在同一段,再開始進行自己的論點。另一種強調互動式,「有對話」的文獻回顧寫法,適時穿插文獻與自己的論點,讓自己的論點與文獻相呼應。以國外投稿經驗來說,有互動的寫法常獲得青睞。

至於同學們要如何練習寫文獻回顧呢?首先將收集來的文獻分門別類,以表格方式整理,條列每篇文獻的論點,再把自己的想法也羅列進去,相互對照,自己的論點能與先行研究中的哪個部分對話,是否能被彰顯。投稿文章的意義在於相互交流與互相累積,目的在於讓領域中的相關研究更上層樓,而非單純地「整理文獻」。 因此,要能加入不同想法、不同例證或不同面向的觀點,思考如何與文獻互動,針對先行研究做更深入的探討,如何相得益彰,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使兩篇文章可相輔相成。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透過寫筆記,審視自己能對文章做出什麼樣的回應。

◆ 如何選擇投稿期刊
文章撰寫完畢後,另一項難題是選擇投稿期刊,選擇的要點摘要如下:
於期刊首頁查看收錄的範圍與內容,留意收錄的特別說明,例如有些期刊不接受僅針對文本進行內部評析的文章等。
選擇領域中的前輩常投的期刊。
選擇國內外皆認可的期刊。
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多參閱 journal metrics,了解期刊的時程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有策略的選擇是必要的,如研究生畢業門檻、考量升等時的分數。理想狀態下,能在每個階段訂下投稿期刊的標的。
了解期刊的目標讀者,若為領域中的重要期刊,將有助於提升被引用率。

除了主觀的判斷外,客觀的引用數據也是選擇的依據標準:
期刊在領域排名中分為四個等級(Q1~Q4),查看歷年數據可看出期刊在該領域的重要性。
投稿國內期刊,可參考科技部期刊評比,查詢一級或二級期刊。
投稿國外期刊,可參考WoS資料庫(SCIE、SSCI 及 A&HCI 期刊),而 ESCI 是觀察中的新興期刊,這些都是選擇重點期刊的關鍵指標。

◆ 大綱(Abstract)決定文章的去留
為何強調「大綱」(Abstract)撰寫的重要性?在投稿階段,第一位看到投稿者大綱的角色通常是主編,主編不一定是該領域的專家學者,所以大綱一定要明確講出重點,包括重要論述、研究方法及結論。如果通篇看不出創新性,主編便會遲疑是否值得再花時間交給外審委員。

◆ 送出稿件之前
在送出稿件之前,要如何更謹慎地檢查避免錯誤呢?建議同學們,寫完文章要沉澱個一兩天,將自己與文章拉開一點距離,以客觀的角度評判,是否需要改寫部分文字等。老師也分享了「抽離文章」的方式,像是把文稿換個字體或顏色,讓大腦感受到全新的影像,跳脫出原先的框架,再來重新檢視文章。此外,可請領域中的其他專家幫忙閱讀,給予建議。再者,使用期刊比對系統如 Turnitin,確認是否要改寫文句,及檢視是否缺少引用文獻(citation)等。

◆ 留意掠奪型期刊
若是誤將稿件投稿至掠奪型期刊,將會是職涯上的重大汙點。透過幾項簡單的檢測,了解什麼樣的型態可能是掠奪型期刊:
廣告信標榜能迅速審查又能保證出版。
邀稿信件出現錯誤的拼音或制式化模板的說明。
與邀稿對象的研究主題不相關,或是邀稿範圍過於廣泛。
未闡明文章處理費(APC)的費用。
特別強調地區性的文化活動,重點擺在觀光活動等。
較明顯錯誤如假造的數值或主編群。

檢查的方式,老師也簡單呈現如下,提供大家參考:
檢視 email 來源。
檢查編輯群(Editorial Board)正確性。
核實 Impact Factor(IF)數值。然而此並非安心的唯一標準,因此可同時詢問領域中的前輩。
查看已發表的文章中是否為高品質的論文。
若先前從未有過交流,卻突然收到邀請信讚揚自身研究,邀請做為編輯委員,都必須三思。

◆ 從主編/編輯的角度分析
通常在高IF的科學領域期刊中,主編瀏覽後直接退稿比例甚高,其中原因整理如下,大家可特別留意:
沒有符合本刊收錄的主題範圍。
提到自身著作卻沒有以第三人稱方式引用(間接洩漏自己身分)。
Turnitin 比對系統中高度相似。
一稿多投。
從書寫中看出專業性不足,如語言書寫不順暢或深廣度不夠。
因創新性不足,導致內容陳腔濫調,看不出獨特性。

此外,老師也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若收到兩位審查者(reviewer)的意見並非都「拒絕」(reject),其實就是值得慶賀的結果,不需太沮喪,表示至少有一位審查者希望作者能於修改(revise)後,再正式提交稿件。至於審查意見的回應,將會影響後續的收錄結果,以下也不藏私地分享給大家:
不著急回傳修改結果,但必須在期限內繳交。
逐一檢視修改,認真對待每一個意見。
提出綜合回應(author response),標示出修改之處。
記得感謝審查者的協助和付出。
即使無法認同修改意見時,也需認真解釋回應問題。

◆ 社群媒體的宣傳,有助於提升曝光度
終於走到最後一步,文章順利出版,此時請留意版權的說明,出版社是否同意可自行做自我典藏(self-archiving),作者是否可利用社群網站(Academia.edu、LinkedIn 或 ORCID 等)將自己的著作放在網站上供閱覽。透過此種宣傳模式,有助於提升文章引用率以及曝光度,對於將來的職涯都很有助益。不過,對於再利用(reuse)的政策規範,是大家容易忽略的部分,後續若有專書出版,可否再使用先前投稿過的內容,每家出版社有各自的規範,清楚規則後才能避免誤觸版權界線。
▍校史故事

總博物館視覺識別系統獲選提案出爐!

總博物館籌備處
為廣納多元聲音,促進校內外對籌備中的總博物館的認識,2021 年總博籌備團隊辦理了「總博物館標誌設計徵選競賽」,公開徵求臺大系統三校教職員生及校友參與投件,並經過網路投票以及校內外專家評審選出最佳提案,活動獲得極大迴響。

考量到標誌設計及整體視覺識別系統(VIS,Visual Identity System),未來將承擔以視覺化呈現、形塑總博物館對外形象之重任,總博籌備團隊後續也邀請具 VIS 設計實績的多個專業設計團隊,以競賽第 1 名作品為重要參考元素,進行優化提案。2022 年 4 月,產生 3 件與總博精神及需求相符的候選提案作品,籌備團隊也於 5 月辦理實體與線上並行的工作坊,由提案團隊公開闡述設計理念,邀請校內外朋友共同參與;會中不僅由專家評審針對各提案內容提出專業評析,與會的師生、校友及民眾也踴躍表達看法、給予回饋。


- 左:以實體線上並行方式,鼓勵校內外朋友參與VIS工作坊/右:獲選提案的標誌設計 -

工作坊後,籌備團隊透過為期 2 週的大眾票選以及專家評審,希望再次邀請大家來票選適合成為總博物館 VIS 的提案,依據 6 位校外專家評審(總博諮詢委員)、32 位臺大博物館群成員館的夥伴,以及大眾參與的公眾投票,最後VIS 設計首獎由提案一勝出!提案一同時也獲得最佳人氣獎。

針對候選提案,校外專家評審以總博的理念、定位、目標及任務為基準,提出對字體、圖像、色彩及設計團隊經驗的專業見解,博物館群夥伴和大眾也熱情給予許多反饋和建議,後續總博都會納為參考,與獲得首獎的設計團隊進一步討論標準字等各項細節調整,以設計出總博物館完整的視覺識別系統(VIS)。

獲選提案完整介紹:https://reurl.cc/1Z99x9
活動紀實:https://reurl.cc/q5El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