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第 72 期(民95年 4月) | ||||||||||||||||||||||||||||||||||||||||||||||
=目次 | ||||||||||||||||||||||||||||||||||||||||||||||
| ||||||||||||||||||||||||||||||||||||||||||||||
▍主編的話 | ||||||||||||||||||||||||||||||||||||||||||||||
小編來報報
當四月的杜鵑漸化為春泥,純白可愛的流蘇緊接著搖曳在枝頭,彷彿是專屬於臺大校園的「四月雪」,臺大校園總是這麼充滿生氣,只要您漫步於綠意盎然的校園內,或許是不知名的小野花、或許是在輕吟的小鳥、或許是超翠綠的小葉欖仁樹…,總會有些驚喜的發現。 總圖書館也有那麼一點不一樣了!在濃濃的學術氛圍外,還多了一點藝文氣息。自4月14日起,本館與本校藝史所合作,於一樓中庭展示藝史所所藏珍貴文物,讀者在研究學問之餘,也可以在藝史所師生的帶領下一起來鑑賞中國的藝術品!醫圖也配合臺大醫學院109週年院慶活動,舉辦「醫學與人文系列講座」與「醫學人文電影欣賞座談會」活動,歡迎有興趣者踴躍參加。此外,延續前幾期館員北京參訪紀行的特別報導,本期為您簡介北大文庫與清華文庫,讓您初步了解北京大學與北京清華大學館藏那些名家的藏書與著作。 最受好評的圖書館數位學習網本月新增二門課程,分別是心理學資料庫PsycINFO,及可以查找期刊排名與影響係數的Journal Citation Reoprts資料庫,提供讀者隨時上網學習。最後,校史館的「漫談校史部落格」也正式開張了,想更了解臺大的歷史與軼聞趣事嗎?還是您有許多的回憶要說給大家聽?就讓我們一同進入校史漫談部落格吧! | ||||||||||||||||||||||||||||||||||||||||||||||
▍服務訊息
| ||||||||||||||||||||||||||||||||||||||||||||||
圖書館數位學習網新增課程-PsycINFO、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最受好評的圖書館數位學習網本月新增二門課程,分別是心理學資料庫PsyINFO,及可以查找期刊排名與影響係數的Journal Citation Reoprts資料庫,歡迎讀者進入本館數位學習網(http://140.112.113.4/vtour/index.htm)學習!
(編輯小組) 2004年戲說是BLOG (部落格) 元年,
(校史館 張安明) |
||||||||||||||||||||||||||||||||||||||||||||||
▍活動花絮
| ||||||||||||||||||||||||||||||||||||||||||||||
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為教學研究,收藏數百件以中國為主的亞洲文物,部份文物保存完整,極具藝術鑑賞價值。經規劃該所特與圖書館合作,設計藏品系列主題展覽,並由研究生實習撰寫展品說明,與全校師生共享系列難得一見的藝術饗宴。此次「臺大藝術史研究所藏品展──系列(一):漢唐陶俑特展」係由藝術史研究所與圖書館共同主辦,臺大藝文活動推展工作室協辦,訂於95年4月14日上午10時在圖書館一樓中庭開展,共展出漢代樂舞俑、陶馬、人物家畜俑、唐代鎮墓獸、唐三彩駱駝等11件展品。此外,配合此次展覽,圖書館亦將於一樓大廳同時展出相關主題館藏,增進讀者對展品背景知識之瞭解,歡迎大家到館參觀,親炙這些古文物的風采。 漢唐陶俑特展簡介 在中國古代的文獻當中,「俑」本來是指外觀似人的偶像,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也是針對「俑」酷似真人一事而發出的慨嘆。不過,近代學界則為了便於分類,就將各類動物像或所謂的鎮墓獸都納入「俑」的範疇。所以如本次特展所見駱駝、牛、馬、雞、犬或俗稱鎮墓獸等作品,習慣上都以「俑」概括之。 中國於史前就有陶俑的製作,但人俑則是戰國時期(481-221 B.C.)以來才逐漸興起。漢代(206B.C.-220 A.D.)至唐代(618-906)這幾百年間是陶俑的盛期,到了宋代(960-1279),除了個別地區之外,俑類較少見到。漢唐之間的俑,有木俑、石俑、鉛俑、銅俑、鐵俑和陶俑等不同的質材,或許是由於陶土隨處可得,陶塑易於模倣可以逼真,而若採用模製成形的技法則又可量產批發,因此在數量上就以陶俑佔絕大多數。陶俑主要的功能是用來陪葬,屬於廣義的「明器」,後者又有假器、凶器、鬼器、神器等別稱,是陪葬入壙「備物而不可物」,即不利實用只具象徵意義器物的總稱。 藉由造型豐富的陶俑,不僅可以窺見當時的喪葬文化及其所反映出的社會風俗,陶俑同時也是理解古代服飾、樂舞、儀仗或家畜品種等各個領域的重要參考資料。比如說,展出的漢代人俑就具體而微地呈現漢人的衣裝,另外一件製作於八世紀的唐三彩駱駝,背有雙峰,可知是屬於中亞巴克特利亞(大夏)的駱駝,而不是阿拉伯產的單峰駝,凡此等等,請大家以輕鬆的心情盡情地欣賞。 藝術史研究所收藏的以中國為主的亞洲文物計有數百件,它們既是課堂上的教材,也常成為同學們鑑賞的對象。此次藝術史所與圖書館合作共同策劃漢唐陶俑特展,一方面是想做為實習案例,由研究生負責撰寫說明,累積經驗,另一方面則是想和全校師生分享這些生動而有趣的陶像,敬請批評指教。 漢唐陶俑主題書展 說明:展覽期間下列圖書於一樓展示,暫不提供外借服務,展覽結束後將歸回原館藏地
(閱覽組人社股 蔡淑玲) 配合臺大醫學院109週年院慶活動,醫圖訂於4月及5月分別舉辦「醫學與人文系列講座」、「醫學人文電影欣賞座談會」活動,演講會後填覆問卷者及參與電影欣賞座談會討論者可獲贈精美小禮物,歡迎全校師生同仁踴躍參與! 活動名稱:醫學與人文系列講座 一、 演講主題:謠言疑雲當中、帝國夾縫之間:台灣早期傳教醫療與民教衝突 活動名稱:醫學人文電影欣賞座談會
北京大學圖書館之北大文庫 北大文庫成立於1988年,目前屬於北京大學圖書館特藏部,其目的在於選擇性的收集、保存北京大學在校師生員工和曾在北大工作求學過的北大校友,其各類文化學術作品(專著、譯著、科學研究成果和論文等),以提供讀者參考利用,以專區專人方式管理,並不定期舉辦展覽活動。 藏品內容有個人的生平簡介、書籍、手稿和證件等相關資料,皆陳列在木櫃中,以玻璃隔開,不直接碰觸到原件。目前收藏包括胡適、蔡元培、馬寅初、鄧廣銘、費孝通、馮友蘭、王力等諸位名家資料。
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之清華文庫 清華文庫成立於1998年,主要收藏清華學人(包括曾在清華任職的教師、工作人員和校友)所捐贈的個人專著,包含錄影帶、部份手稿和證書等資料,目前收藏有梁啟超、梁思成、錢鍾書、馮友蘭、楊絳、朱自清、聞一多等多位名家資料,約六千餘冊。
參考來源: 1. 北京大學圖書館 http://www.lib.pku.edu.cn/ (Accessed 2006/04/06) 2. 清華大學圖書館 http://www.lib.tsinghua.edu.cn/
(Accessed 2006/04/06)
(特藏組 蔡碧芳) |
||||||||||||||||||||||||||||||||||||||||||||||
▍精彩館藏
| ||||||||||||||||||||||||||||||||||||||||||||||
Nobel Prize諾貝爾文學獎簡介 諾貝爾獎是依炸藥發明人--瑞典化學家愛佛立.諾貝爾先生(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 1896)的遺願,於1901年開始,按其遺產孳息所設立的獎,諾貝爾獎初期包括物理、化學、醫學、文學集合平等五種獎項;1969 年起瑞典中央銀行再予成立「諾貝爾紀念經濟獎」,才成為現今世界矚目的諾貝爾獎之規模。諾貝爾獎於每年 12月10日,即諾貝爾先生逝世紀念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其中和平獎在挪威奧斯陸頒發。諾貝爾獎是頒發給各相關領域中,具有重大發現、重要發明或特殊貢獻者,可由一人或兩人以上獨得或分享,包括金質獎狀及獎金,所有獲此殊榮者對人類文明進展皆有極大之貢獻。 首屆文學獎得主是法國詩人蘇利.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歷史上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獲得過此獎。在96名獲獎作家中,歐洲作家73人、美國作家10人、中南美洲作家5人、亞洲作家4人、非洲作家3人、澳洲作家1人。 所有「文學形式」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獎勵的對象,舉凡小說、散文、評論、傳記、詩、報導文學、劇作等都可以,所以詩人也有得過,1901年第一屆就是頒給法國詩人普律多姆,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也得過(1913年),知名的政治家英國前首相邱吉爾也以他的演說稿得過(1953年),唯一得過的華人是高行健(2000年),不過在諾貝爾文學獎的正式紀錄是「法國籍」,因為他已經入了法國的國籍。
得獎名單中,台灣讀者比較知名的還有羅曼.羅蘭(法國作家,1915年)、蕭伯納(愛爾蘭戲劇家,1925年)、賽珍珠(美國作家,1938年)、安德烈.紀德(法國作家,1947年)、艾略特(英國詩人,1948年)、威廉.福克納(美國作家,1949年)、羅素(英國哲學家,1950年)、海明威(美國小說家,1954年)、卡繆(法國作家,1957年)、阿格農(以色列作者,1966年)、川端康成(日本小說家,1968年)、索忍尼辛(蘇聯作家,1970年)、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作家,1982年)、塞拉(西班牙小說家,1989年)、大江健三郎(日本小說家,1994年)、奈波爾(英籍印度裔作家,2001年)、耶利內克(奧地利小說家,2004年)。 綜觀得獎名單及其作品,得獎者主要以嚴肅文學及作家為主,而且諾貝爾文學獎很講求作家能以獨特的視野,寫出自己家鄉的風情,所以如北歐、東歐、蘇聯、拉丁美洲、印度、日本、非洲等在國際文化「非主流」國家的作家,得獎機會不小。(80年代之後的25屆來講,有18屆都是如此情形)。 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洛品特 Harold Pinter 2005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則是英國聲名卓著的劇作家兼詩人哈洛品特,成為第10位獲獎的英國人,也是繼奈波爾2001年奪得文學桂冠以來,5年內第2位得獎的英國人,將獲得130萬美元獎金。 瑞典學院讚揚品特是「在戲劇中揭露隱藏在日常閒談的險惡,以及在象徵壓迫的密閉空間裡的纏鬥。」 學院並盛讚高齡75歲的品特回歸劇作的藝術形式:「品特使劇作的基本元素得以恢復,亦即一個密閉的空間,難以預料的對話,劇中人物任由彼此擺布,偽裝完全崩解。」 品特是一位備受爭議的當代英國劇作家。他劇中人物常常身份不明或言行舉止缺乏明顯動機。而清晰、中規中矩的情節以及結尾在他的劇作中也較不多見。因此他是一位頗難予定位的劇作家。有人認為他是荒誕派作家(absurdist)、存在主義派作家(existentialist),但總覺有疏漏之處。品特雖曾受到卡夫卡(Kafka)及貝克特(Bcekett)的影響,但是他的劇作卻具有批評家所謂的品特風格(Pinteresque)。他的作品泰半強調「威脅」的普遍性─不管是內在或外來的威脅;以及現代社會中「溝通」的困難或其不可能。作品中最常出現的意象是一個房間及其四面牆─前者象徵劇中人物所能獲得的最小量的庇護與安全,而後者則代表這些人物所受的限制或壓迫。 品特題材多樣化,寫作技巧饒富創意,而且語言和「靜默」的運用耐人尋味,使他成為當代世界戲劇大師,他的重要作品還包括《生日派對》(The Birthday Party, 1958)、《啞巴侍應》(The Dumb Waiter, 1960)、《看門人》(The Caretaker)、《回鄉》(The Homecoming)、《背叛》(Betrayal)及《從灰燼至灰燼》(Ashes to Ashes)等。 本文節錄自:
照片出處:Harold Pinter 網站http://www.haroldpinter.org/home/index.shtml 本館館藏哈洛品特相關作品一覽 哈洛品特作品:
哈洛品特作品評論
網路資源
(編輯小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