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第 80 期(民95年 12月)
=目次
主編的話
小編來報報
服務訊息
圖書館閱覽空間變更說明
臺大人文庫贈書芳名錄
精彩館藏
穿越時空找到你:一張睽違了50年的畢業證書
活動消息
新鮮人新鮮事~「新鮮人導引」第二波活動仍在進行中!
來看電影囉!2006生命教育巡迴影展
2006海峽兩岸大學圖書館建築學術研討會及大陸學者參訪活動
「如何善用網路資源提升學習競爭力」演講內容摘錄
校史故事
【校史漫談部落格】12月號!
▍主編的話
小編來報報 時值歲末,本學期也將結束,不知道到圖書館閱覽、查找資料與自習的讀者有沒有發現館內正在悄悄改變呢?在館內的各樓層皆有部份閱覽桌椅改變了放置地點,而改善後的照明設備將能提供您更明亮舒適的閱覽環境。另外圖書館於五樓特藏資料區新設置「臺灣研究文庫」,特地為其舉辦受贈儀式。想知道在受贈儀式中發生的溫馨小故事嗎?請閱讀【館藏紅不讓】專欄。 此外,「新鮮人導引」活動仍在進行中,第一波的活動抽獎實況在此期館訊中有詳盡的報導,先前向隅的您心動就請馬上行動囉。而醫分館的2006生命教育巡迴影展、2006海峽兩岸大學圖書館建築學術研討會的活動花絮等也邀您共享。 最後,本期館訊有「如何善用網路資源提昇學習競爭力」」演講內容摘錄與校史館專欄等雅文等您細細品嚐。精彩有趣的內容,豈容錯過!
▍服務訊息

圖書館閱覽空間變更說明

親愛的讀者們,相信眼尖的大家應該都已經發現圖書館內的空間與環境有很大的變動。原本部分光線不充足的閱讀座位區以及後方門廳,都多了數盞亮晃晃的燈!這些有些許幽暗的閱讀地點,都已經過多次的燈光改善工程,期望能提供讀者更加舒適的使用環境。這些改善措施,在在顯示出本館服務讀者的用心,雖然不一定盡如人意,但求提供更為完善的閱讀環境。

但經常使用的閱覽桌椅怎麼通通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書架。是的!對圖書館來說,藏書是最重要的代名詞,想到圖書館就想到很多的書。當然圖書館的功能絕不僅止於此。圖書館裡有找不盡的書籍與資料,這對圖書館來說是很大的驕傲,卻也是很重的甜蜜負擔。因著收藏書籍需要極大的容量與空間,所以今年本館規劃了書架擴充計畫。

書架是進館了,但可供閱覽的桌椅呢?
別擔心!閱覽座位席次一張也未減少,只是換了位置。變更後的位置如下:

原放置處
桌椅數
變更後置放地點
1樓館舍右前方 高屏個人閱覽桌*4
高屏個人閱覽桌*6
圓桌*2
2樓右影印室後方*4
4樓右影印室後方*4
4樓左影印室後方*2
1樓平移*2
2樓館舍左右前方
2樓密集書庫區
2樓正後方沙發區

低屏個人閱覽桌*12
4人桌*8
高屏個人閱覽桌*4
2人座沙發*6

3樓左右挑高區*6
3樓館左右前方*4
3樓校史展覽區*2
5樓特藏區*4
4樓左右影印室前方*4
3樓左影印室後方*2
2樓平移*2
3樓參考諮詢櫃檯前方*4
3樓外迴廊*2
3樓輿圖區 桌椅皆平移3樓  

圖書館內所提供的閱覽桌椅,主要目的是讓查詢資料與尋求知識的讀者們,能有個方便舒適的座位。而對於想要K書的同學們,圖書館也提供位於B1F自習室裡400多席次的座位。
本館再次懇切呼籲,想要K書的同學們,請多多利用自習室座位,切勿佔用閱覽區桌椅,讓查尋書籍與資料的讀者們能有個方便空間。
(行政組 葉佳潔)
>>回目次

臺大人文庫贈書芳名錄
圖書館感謝以下臺大人之熱心響應,加入「臺大人文庫」之行列,並期望更多臺大人的參與,讓您的著作伴隨臺大邁向頂尖!

「臺大人文庫」之收藏辦法
舉凡現任或歷任教職員工、歷屆校友及在校生等所有臺大人的著作、譯書或編審作品,都是「臺大人文庫」之收藏目標,歡迎捐贈。
「臺大人文庫」的藏書將永久典藏,專架陳列; 所有藏書目錄亦將置於圖書館網站上開放查閱。
留名典籍:圖書館歡迎著者於贈書上親筆簽名或題記留念,讓您的典藏更形珍貴。
此外各位臺大人的日記、筆記、自傳、信件、手稿、歷史照片、剪報、證書、繪畫、攝影、教材等圖文聲音資料,也是本文庫擴大蒐集的範圍,同樣歡迎捐贈。

贈書聯繫方式
聯絡人:王昭分
電話:+886-2-33662295
Email:dianewang@ntu.edu.tw
地址:臺北市10617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贈書芳名錄(2006.3~2006.11)
(系統資訊組 王昭分)
>>回目次

▍活動消息
新鮮人新鮮事~「新鮮人導引」第二波活動仍在進行中!

「咦,圖書館一樓怎麼擺著兩輛腳踏車?」
「腳踏車上面的模型是iPOD shuffle嗎?」
「哇!原來是新鮮人導引活動的抽獎獎品耶!」

謹慎地重複翻攪箱中每一張可能被抽起的問卷,最後終於逐一抽出3位幸運兒,再次恭喜以下3位新鮮人:

★一獎:iPOD shuffle乙台(全新上市1GB)
幸運得主:黃君蕙∕B95○○○○58
★二獎:登山自行車乙台
幸運得主:吳南昆∕B95○○○○03
★三獎:淑女腳踏車乙台
幸運得主:陳彥誌∕B95○○○○36

「新鮮人導引」第一波活動抽獎實況
※特別感謝視聽服務組協助影片拍攝及後製工作

當天我們立即以電話告知3位得獎人得獎的好消息,並寄發電子郵件以作為正式的通知憑據。有的得獎人接到電話後半信半疑,還以為是惡作劇或詐騙集團;也有得獎人當天晚上就興高采烈地呼朋引伴到圖書館,很得意的展示自己抽中的獎品。至今3位得獎人均已完成領獎程序,一獎得主更是幸運的拿到最新上市的新款iPOD shuffle,同時也感謝3位得獎人均同意寫下他們參加活動的心得,日後將會陸續在本館館訊中刊出。

還來不及參加的大學部、研究所新鮮人們注意囉,「新鮮人導引」第二波活動仍將持續進行到12月31日,在活動期間完成本館「數位學習網」中「新鮮人導引」課程及測驗的新鮮人,只要帶著您的學生證至總圖一樓參考諮詢櫃檯,一樣可以試試您的抽獎手氣,獎品內容有本館館藏章紀念馬克杯、立體紙雕卡片、紀念筆筒組等精美小禮物,兌換時間為週一至週六08:20~21:00、週日08:20~17:00,已完成測驗但尚未領獎的同學也請把握時間,趕緊到總圖來領獎噢!

「新鮮人導引」第二波活動獎品之一:圖書館立體紙雕卡片


(推廣服務組 郭雅方)
>>回目次


來看電影囉!2006生命教育巡迴影展
地點:醫學院103講堂
影片及播放時間:

台北波西米亞
95年12月11日(一)12:30-13:30
春天,許金玉的故事
95年12月13日(一)12:30-13:30
山有多高
95年12月11日(一)12:30-13:30
養生主
95年12月20日(一)12:30-13:30
角落
95年12月28日(一)12:30-13:30
無米樂(上、下)
95年12月29日(一)12:30-13:30
影片介紹:
1.台北波希米亞
導演 鴻鴻/2004/56mins/2004入圍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

關於影片:
本片記錄一群長年熱中劇場創作與演出的年輕人。七位主要對象分別在不同劇團從事不同工作。雖然他們多半不是媒體或觀眾的焦點,劇場的待遇微薄又朝不保夕,他們卻覺得比大多數人過得更快樂。
片中包括七個劇團一年來排練、演出的精彩片段。影片呈現這群不拘世俗規範的人的執著,同時也給觀眾的生活價值觀帶來反思。導演鴻鴻活躍於劇場十餘年,對這群人的生命型態十分熟悉,本片便是他為台灣奇蹟之一的小劇場,留下的珍貴紀錄。

2.春天,許金玉的故事
導演 曾文珍/2002/55mins/2002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關於影片:
--她原本是個養女,十四歲時開始做女工,二十四歲進入台北郵局工作。因為參加讀書會,受了思想上的啟發,走上工運之路,換來十五年的黑牢,改變了她的一生。
--1950年,許金玉因為牽連「台灣郵電總支部」案被捕入獄。被捕時,她三十歲,正值青春人生。五零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許多台灣知識份子、工人、農人,因為被當權者視為「匪諜」、「叛國者」,而被捕入獄或槍決,許金玉是眾多受難者之一。出獄後,她在【同學】介紹下,認識了難友辜金良先生,兩人攜手渡過後半生。
--現在的許金玉已經八十歲了,青絲已成白髮。她是養女、工人、政治犯,為人妻子,當皮蛋行的老闆娘,一生執著理念、認真學習。多重角色的扮演,豐富充沛的生命力,跨越了近一世紀。

3.山有多高
導演 湯湘竹/2002/56mins/2002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如果每個人對生命源頭最初的記憶,也算是鄉愁的話,那我的鄉愁又在哪裏?跟著父親的鄉愁回到湖南,迎面而來的湘字,郤引不起我太大感覺,我轉身朝另外一個方向,腦中浮現出青青的山林之路,想起了最初的童年記憶...。
1999年9月1日,酷熱的夏日,我正揮汗剪接【海有多深】我的第一部紀錄片。我驕傲的剪入兒子在超音波上的畫面做為【海有多深】的總結,心裡想著父親知道是男孩後將會如何欣喜;沒想到妻來電,要我鎮定,告訴我父親於今晨中風。赤裸裸的面對生命交替的臨界點,對於生命未知的開展和同時面對兩種不同的生命情境,我顯得徬徨無措;我體會到,當人面對生命的現實面與殘酷面的試煉時,是那麼的卑微與無助,在千萬眾生中,將焦點凝在微渺平凡的個人。

4.養生主
導演 朱賢哲/2001/56mins/2001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關於影片:
1996年元月12日,台北縣板橋浮洲橋流浪狗收容所,有兩位義工媽媽發現收容所沒有餵食飼料,造成狗吃狗事件。兩位義工媽媽:楊秋華與湯媽媽,從此主動每隔兩三天就到這個收容所餵食和照顧兩三百隻流浪狗。三月十六日,我和攝影師第一次去拍攝,我才真正了解,原來收容所就位於垃圾掩埋場內,臺灣是把流浪狗當成垃圾處理。
1996年4月3日,楊秋華在浮洲橋收容所發現<隨和>時,牠是一隻一個多月大的小白狗,牠長得並不好看,對人很有警覺性。為了怕以後收容牠的人跟牠不好相處,才把牠取名隨和。隨和在李政道獸醫師的診所就醫,楊秋華與李醫師開始一段真誠的爭辯。兩人的爭辯,沒有誰對誰錯,只有令人動容的感受…。

5.角落
導演 周美玲/2002/56mins/2002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評審團特別獎

關於影片:
影片試圖「直視」性別、性、愛情,在人身上演繹著何等幸福與暴烈並存的命運。作者是一對女同志,她們在一家男同志酒吧裡,發現這些gay友們真是黑暗中最美麗的粉味!這個深深的讚嘆,引發了這部影片的開始。
這家叫做「Corners(角落)」的gay bar,後來倒店,經歷許多物是人非,雖然和環境之間經常格格不入,但對這些gay和lesbian們來說,「同志」卻是一種令人趨向幸福的生命形態。雖然這些片中人有時思念、有時幸福、有時失戀、也曾掙扎、也曾墮落,但「幸福」之物,是人性不可避免的命運,儘管生命之流動盪漂泊,人們也只能如此泅泳、如此渡過。

6.無米樂
導演 顏蘭權.莊益增/2004/112mins/2004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首獎

關於影片:
75歲種稻的阿伯說,種田對他來說,是一種修行,風吹、日曬……有時候颱風來襲,農人是無法抵抗的,禪--就是不讓你反抗,農人都是如此忍受,農人的勞動就是默默地修禪。無米樂、無米樂,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
無米樂,紀錄臺灣的大米倉之一,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汗珠和著一粒粒的稻米,陪他們走過了大半個世紀,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可以領略到生活的智慧,也可以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共生共存著,在浩瀚的天地之間,在人世的悲喜之間,他們終將成就了自身的圓滿。

(醫分館 推廣服務股)
>>回目次


2006海峽兩岸大學圖書館建築學術研討會及大陸學者參訪活動

2006海峽兩岸大學圖書館建築學術研討會於11月25、26日,假本館國際會議廳順利舉行。本次研討會由本館與北京大學圖書館共同主辦,邀集海峽兩岸大學圖書館、大學營繕(基建)部門、建築師等相關學者專家,由大學圖書館建築的各種面向,分享建館過程中各種經驗與辛酸,以及大學圖書館建築、發展之新趨勢。由於與會學者專家均為一時之選,因此報名及出席本次會議者均十分踴躍,創下本館近年舉辦活動參與人數之新紀錄。

為時一天半之研討會議程順利完成後,訪臺大陸學者一行於本館安排下進行為時約一週之參訪行程,分赴拜會文化、交通、逢甲、中興、暨南、嘉義、高雄、成功等校圖書館,無論對於各館在建築新建、改建之構想與規劃、功能之安排、人員管理之運用、家具設備之配置等圖書館建置細節均進行深入之瞭解,對臺灣之大學圖書館規劃與運作留下深刻之印象。

在結束各大學圖書館之參訪行程後,與會大陸學者並於12月3日假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舉行座談,除分享此次研討會及參訪大學圖書館之收穫外,並共同推舉南京東南大學為下屆研討會舉辦單位,為此次研討會及參訪行程畫下完美句點。

(閱覽組 陳建翰)
>>回目次


「如何善用網路資源提升學習競爭力」演講內容摘錄

演講時間:2006年12月5日15:00至17:00
演講者:蔡德祿組長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園區發展中心
演講地點:總圖書館四樓多媒體中心大團體室418

「在20年前,你所擁有的優勢,可以用5年。10年前,你所擁有的優勢,可以用2年。而現在,你所擁有的優勢,只能維持半年」

2006年8月1日到8月14日,資策會針對「數位學習」進行使用現況調查,報告中指出約有三分之二網友有使用數位學習的經驗,主要使用族群為學生與資訊服務業,使用者中有二分之一以上分佈於北部地區,大多具有大學或大學以上學歷。整體而言,平面媒體、入口網站及電子媒體為數位學習資訊的三大管道,網友大多是在家裡,利用即時上網互動或是光碟軟體來進行數位學習,網友會願意付費使用專業證照類或是語文類的數位學習課程,但價格偏高、消費者糾紛等法律相關問題和連線不穩定,是服務上待改進的幾個部份,但數位學習的「可隨時學習或重覆學習」「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價格低或免費」仍是吸引非數位學習使用者未來挑選課程的主要考慮因素。

線上學習(e-Learning),其定義為以系統化的規劃設計,將學習環境完整模擬的架設在網頁伺服器(Web Server)上,參與其中的角色包括學習者、講師及管理單位,以下為傳統學習與線上學習的對應圖(附圖一)



附圖一

e-learning利用網路設備,模擬傳統學習的學習環境,e-learning的整體架構,可分為教學內容、參與者、技術與環境,幾個不同的要素,講師必須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搭配,才能發揮學習的最佳效果。(請見附圖二)

附圖二

以上介紹的e-Learning模式主要是針對e-Learning 1.0的型態,但e-Learning1.0缺乏系統訂閱/主動通知(Active Notify)的功能,使用者需要記憶長串的網址,即便可以使用網路上書籤功能,也會因書籤數量太多,而疏於使用。再加上眾多的帳號和密碼、網頁的編排設計無法即時取得重要的資訊,和站上沒有相熟的朋友等麻煩,造成使用者一上完課後,就與系統Say Goodbye,e-Learning 始終無法取得學習上的優勢。
在Web2.0時代,e-Learning也跟隨著轉化到e-Learning2.0,在Web2.0中,網站再也不純粹只是個「空間」,而是一扇通往各式服務的「大門」,生產、掌控資料的權力轉而交給使用者,部落格就是個最明顯的例子。而在這個架構下的e-Learning2.0,學習平台再也不純粹只是個「課程存放空間」,而是一扇提供各種知識的「大門」。e-Learning1.0和e-Learning2.0比較請見附圖三



附圖三

e-Learning2.0做到不必進學習平台,也可掌握學習平台的最新動態,利用影音留言討論,以行動電話做為考試的媒介,各專家的部落格快速提供專家的資訊與服務,3D虛擬實境進行線上模擬實作/實驗,共享書籤則提供最佳的參考資料分享。以下是e-Learning1.0與e-Learning2.0的比較表


在e-Learning2.0的環境中,學習者必須注意兩點,一是學習必須是「想學就學、為用而學」,學習者可利用Web2.0、RSS、Blog等技術,在網路上得到足夠的學習資源,學習者必須要依照自己的需求主動的去尋求學習。二是「分享越多、得到越多」,現今資源是公開免費的分享,如MIT World分享在MIT的演講,讓世界各地的人不必花任何經費,即可聽到大師的演講,而臺灣也有開放式課程計畫(OOPS),兩年內已經有超過兩百二十萬人次的使用者,成為中文世界最大的開放知識入口,唯有當大家願意把自己知識貢獻出來,才能讓這個知識庫越形壯大。

不過在分享知識的同時,著作權的議題也更顯重要,為了避免著作權法可能會阻礙人類文化創新的發展,至無法達成其鼓勵創作的終極目的,成為社會與文化進步的阻礙,由自由主義的美國憲法學者Lawrence Lessig教授所推動的Creative Commons計畫,正逐漸改變創作與其使用的規則。Creative Commons希望,在現有著作權法的制度下,鼓勵著作權人將多數「有著作權,侵害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的作法,改以「保留部分權利(some rights reserved)」的聲明呈現,透過Creative Commons所設計的著作權授權條款,協助創作者將其創作開放給公共領域(public domain),或者在特定條件、特定用途下授權公眾自由使用,並同時保留其著作權。(章忠信,2004)

e-Learning在可見的未來已不單單只是一個學習新體驗,而是成為自我學習成長的一個主流趨勢,會不會使用e-Learning將直接影響個人生涯表現,唯有持續的學習,才能維持個人競爭的優勢。
(推廣服務組 陳韋涵)
>>回目次
▍精彩館藏
穿越時空找到你:一張睽違了50年的畢業證書

「我1952年入學,2006年畢業」,這是黃昭堂教授自陳泰然副校長手中接到這張睽違了50年屬於自己的畢業證書時所說的話。

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教授1956年畢業於本校經濟系,在服完兵役後隨即赴日留學,沒有時間回到母校領取畢業證書,1992年回到台灣後雖曾託人代尋卻未果,甚感遺憾。此次為了感謝黃昭堂教授將畢生珍藏的圖書研究資料贈送給母校圖書館庋藏,本館特別動員尋找這張遺落在時空裏的畢業證書回贈給黃教授,而這張畢業證書也讓盼了50年的黃教授得以一圓夢想,開心地笑了。


畢業生領取畢業證書

黃昭堂教授珍藏資料贈藏典禮在民國95年11月27日下午3時30分假總圖書館三樓會議室舉行,典禮中除邀請本校陳泰然副校長出席外,中央研究院院士曹永和先生、本校李永熾教授、李鴻禧教授、莊錦農教授、陳春生教授、鄭欽仁教授等多位名譽教授及歷史系吳密察教授、人類系胡家瑜副教授,以及黃教授之多位好友亦皆應邀出席,共襄盛事。


當日出席之貴賓

典禮開始,首先由本館項潔館長說明黃昭堂教授贈書緣由,並分別請陳副校長、黃昭堂教授及出席貴賓致辭。來賓致詞完畢後,典禮進入高潮,由本館安排這份意外驚喜—將黃教授50年前的大學畢業證書,送交給黃教授,以感謝其贈書情誼,畢業證書由陳副校長代為頒發,同時並致贈感謝狀。接著由圖書館採訪組梁君卿主任進行簡報,介紹黃昭堂教授學經歷、本館處理贈書之受贈、薰蒸及入藏等相關流程、以及黃昭堂文庫之珍藏資料。典禮尾聲,在全體貴賓攝影留念後圓滿結束。


副校長致贈感謝狀

大合影留念

黃昭堂教授珍藏之圖書研究資料,除個人著作外,尚包括論文著作、研究資料、手稿及期刊文獻等重要文件達6,000餘件,圖書館已完成編目整理作業,現存於特藏組台灣研究文庫區中之「黃昭堂文庫」。文庫藏書內容以台灣歷史、國際政治與區域安全等主題居多,其中尚包括《台灣青年》與台灣公論報等珍貴刊物,為研究台灣歷史及民主運動發展的重要史料。

本館能獲贈此批資料,除對黃教授獻上最深的感謝與敬意外,要特別感謝歷史系吳密察教授的促成,以及奇美博物館在資料運送上的協助以及本校教務處的協助,共同成就此一別具歷史意義的美事。

(採訪組 周利玲)
>>回目次
▍校史故事
【校史漫談部落格】12月號!!
校史館BLOG公約:
* 如有謾罵、不雅、不實、侵害隱私或離題過遠的留言,校史館得刪除之。
* 回應文章時,儘量著名引據以及圖片出處,敬請尊重著作權。
* 歡迎投稿,historygallery@ntu.edu.tw。
* 投稿時請註明:姓名、身分(例如:1988年圖館系畢業),以及是否改以暱稱發表校史小故事。
* 校史館在不影響語意的情況下,有權修飾投稿文句。

校史館精彩文章
星夜校史館

Starry 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let …... 好熟悉的歌曲。2006年校慶週(11/13週一~11/18週六),已滿週歲的校史館在星空下為母校慶生。在柔和月色與輕快音樂的陪襯下,曾移步夜探臺大校史長河的你我,一定畢生難忘此情此景。

校本部?校總區?

請問您稱呼臺大位於公館的校地為「校總區」?還是「校本部」???什麼!原來這也是個問題啊?!


(校史館)
>>回目次
|
編輯小組
發  行  人:
項  潔
編輯小組:
宋志華、郭雅方、吳憶慧、洪翠錨、陳小玲、陳雅琦、張慈玲、黃瀅芳、葉佳潔、趙麗卿、鐘文君、謝孟君
本期主編:
謝孟君、吳憶慧、郭雅方、葉佳潔
編輯行政:
童敏惠、郭雅方
版面設計:
高巧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