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暑假邁入尾聲,新學期你準備好了嗎?

年(選單): 
民103年
月(選單): 
8月
期數: 
172
主編的話標題: 
暑假邁入尾聲,新學期你準備好了嗎?


萬眾囑目,位於校總區後方的法社新館即將在開學後同步啟用了,位於徐州路校區的舊館在6月時最後一次熄燈,正式步入歷史。當天特別開放攝影,並舉辦留言活動,本期可以看到精采的活動花絮。年年有新招的新生圖書館尋寶活動又來了,有趣的跑關遊戲及豐富的獎品等著您,不是新生也可以參加,快來看看活動內容!想要更深入了解圖書館資源嗎?只要上網預約,就能夠有一對一的專屬諮詢服務喔!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一個暑假又要過去,又是新學期的開始,圖書館準備好了!您準備好了嗎?

與您促膝詳談圖書館資源與使用技巧--「與館員有約」深度諮詢服務

學科服務組.洪翠錨

有人說圖書館是知識的水庫、智慧的寶藏、學術的銀行,有人更指出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因為圖書館不僅為古今文籍薈萃之處,同時不斷引進諸多電子資料庫並整合運用館內、外各式學術來源,形成豐沛多元的學習與研究資源,只要能善加利用並懂得使用技巧,對個人的學術研究能力將如虎添翼,對於學術生涯發展更是助益良多。

希冀讀者更能深入了解與善用本館豐富多元的各種學術資源,並增進相關使用技能,圖書館即日起推出「與館員有約」深度諮詢服務,採預約諮詢方式,在由您約定的時間內,館員會在特別打造的溫馨諮詢室中,以一對一輕鬆對談方式,為您詳細解答在使用圖書館資源時的種種疑惑,提供更完整的相關說明,以及教導更深入的使用方法。只要您是本校教師、研究所同學或是計畫研究助理,歡迎上網(www.lib.ntu.edu.tw/ask)預約適合諮詢的時間,讓館員與您促膝詳談學術資源與使用技巧,讓客製化的專屬服務幫助您在使用圖書館資源時更為得心應手。


「與館員有約」服務說明與預約頁面

總圖三樓「與館員有約」溫馨諮詢室(原三樓服務台後方360室)

70年後的重逢:Otto Scheerer之孫與祖父藏書相見歡

特藏組.林慎孜

臺大圖書館所藏Otto Scheerer文庫,原為臺北帝國大學語言學教室藏書。多數的藏書已被重新裝訂過,上有Taihoku Imperial University與Scheerer文庫號等字樣(圖一)。書籍內頁則有臺大語言學研究室「セーラ文庫」書標(圖二)。部分藏書內頁並有Otto Scheerer本人簽名、藏書印或致贈予Otto Scheerer等之題字(圖三)。目前本文庫屬於特藏東南亞資料的一部分。

根據蘇薌雨教授於1967年發表於國語日報《書和人》第58期文章所述,本文庫原為馬尼拉任教的德籍語言學家Otto Scheerer藏書,內容多與菲律賓各種方言、菲律賓史地及民俗學相關,1941年購自Scheerer夫人。

圖一:Otto Scheerer文庫之書脊
Figure 1. The rebound book spines.

圖二:語言學研究室「セーラ文庫」書標
Figure 2. The specially designed stickers
for Scheerer Collection.

圖三:書名頁上的Otto Scheerer簽名或藏書章

Figure 3. Otto Scheerer’s signature or name seal
on the title pages.

Dr. Richard Scheerer為Otto Scheerer之孫,目前定居美國。自1996年起戮力研究其祖父生平,並將所蒐集到的資料捐贈給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Baguio 。2014年7月21日,Richard Scheerer為採集Otto Scheerer著作《Sagen der Atayalen auf Formosa》中紀錄的泰雅族語,而特地來臺,並協同本校語言學研究所宋麗梅教授至泰雅部落訪問。(Otto Scheerer曾於菲律賓北部的Baguio進行語言學研究,目前菲律賓大學Baguio校區即位於Otto Scheerer曾擁有的咖啡園所在地上。《相關資訊由Richard Scheerer提供。》)

2014年7月22日,Richard Scheerer因於網路上查到臺大圖書館「伊能文庫」數位典藏中有其祖父致伊能嘉矩之信件,而進一步來館詢問是否有相關信函,亦提供自己蒐集的Otto Scheerer著作目錄一份。沒想到進而得知祖父的藏書收藏於臺大圖書館!

圖四:Richard Scheerer與Otto Scheerer藏書相見歡
Figure 4. Dr. Richard Scheerer and Otto Scheerer Collection
--------------------------------------------------------‧‧‧

因為機會難得,圖書館特藏組破例邀請Richard Scheerer至書庫參觀其祖父藏書(圖四),Richard Scheerer非常開心感動,亦與特藏組館員們分享了許多祖父生平逸事,包括Otto Scheerer曾因支持菲律賓獨立運動,而被美國政府逐出菲律賓,之後到日本定居,與其祖母Toyo Kaiho結婚(圖五),晚年時亦曾來臺進行語言調查。Richard Scheerer亦決定回美後對祖父的藏書目錄做進一步的研究。

--------------------------------------------------------‧‧‧
圖五:Otto Scheerer全家福(Richard Scheerer提供。)

左1:Otto Scheerer之妻Toyo Kaiho;左2:Otto Scheerer之女Elizabeth;左3:Otto Scheerer;左4:Otto Scheerer之子Frank。

Figure 5. Otto Scheerer and family. (Courtesy of Richard Scheerer.)
From left to right: Toyo Kaiho (wife), Elizabeth (daughter), Otto Scheerer, Frank (son).

目前可於館藏目錄上檢索的Otto Scheerer藏書約有276冊,可透過圖書館館藏目錄的「進階階查詢」檢索相關資料,步驟如圖六、七所示。

圖六:進入圖書館目錄後,點選「進階查詢」

Figure 6. Advanced Search function of library’s catalogue.

圖七:選取「進階查詢」的「索書號」,利用「其他分類號」檢索「Scheerer」

Figure 7. Use “other call number” from the advanced search function, and enter “Scheerer” as keyword.

Otto Scheerer’s Grandson Rejoiced with Grandfather's Book Collection
Otto Scheerer was a renowned German linguist, who did most of his studies in Baguio, Philippines. His coffee plantation is now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Baguio campus. Due to his support towards the independence of Philippines, Otto Scheerer was forced to move away and met his wife Toyo Kaiho in Japan.
(Related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Richard Scheerer.)

Dr. Richard Scheerer, the grandson of Otto Scheerer, has been studying everything about his grandfather since 1996. He and Professor Li-May Sung from the Linguistics Department visited a village of the Payasan group of Atayal to record an old priest who spoke the Atayal dialect that Otto Scheerer used for his last publication, "Sagen der Atayalen auf Formosa".
(Related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Richard Scheerer.)

Richard Scheerer came to Special Collection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on July 22, 2014, in search of his grandfather’s letters to Kanori Ino. Instead, he learned that his grandfather’s books are actually preserved i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In honour of the exciting event, we invited Dr. Richard Scheerer to take a tour inside to meet with his grandfather’s books. Dr. Richard Scheerer was very happy about this new discovery, and would share this lovely news with his families.

The earliest article that has mentioned Otto Scheerer Collection was written by Professor Hsiang-Yu Su in 1967. It is said that the collection was purchased from Mrs. Scheerer in 1941.

The Otto Scheerer Collection we know of today has a few extinguishing features: (1) the books in the collection were rebound and each spine of the books has a Scheerer Collection number and the name of Taihoku Imperial University on them; (2) a specially designed sticker could be found in the books; (3) some of the books have Otto Scheerer’s signature, name seal, or inscriptions from other authors to Scheerer on their title pages.

The current existing collection could be found through our library’s catalogue. Please use the “other call number” tab in our advanced search function to search for Otto Scheeerer Collection, as shown in figure 6 and 7.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
蘇薌雨(1967)。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之發展與藏書概況。書和人,58,1-8。臺北市:國語日報社。
Vincent Cabreza (2011). Penetrating the Silence on a Baguio Pioneer’s life. Retrieved from:
   http://newsinfo.inquirer.net/16933/penetrating-the-silence-on-a-baguio-pioneer%E2%80%99s-life
Villanueva, C. B. (2013). Preserving Cordillera culture and history through the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Baguio Cordillera
   Studies Collection Library and UP Baguio Cordillera/Northern Luzon Historical Archives. Retrieved from:    
   http://library.ifla.org/58/1/095-villanueva-en.pdf

LIB星際大冒險--啟動你對圖書館的無限想像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為了讓新生藉由趣味的闖關遊戲快速認識圖書館環境及其提供的資源及服務,圖書館特別設計「LIB星際大冒險」活動,自8月25日起至9月30日止,歡迎一同加入冒險者行列!

活動一共分為三個部份:
1. 時空之旅

新鮮人都可在新生入門書院中領到「星際冒險卡」或圖書館諮詢服務臺索前索取「星際冒險卡」,根據各樓層關卡指示,收集星球之鑰印章,蓋印在「星際冒險卡」對應的星球上,就算完成該關卡。本次活動共計9個關卡。9個星球分別位於圖書館地下1樓至5樓,各樓層都有1-2個有趣的星球關卡等著你一一收集專屬的星球之鑰;同時,別忘了順道拜訪隱藏關卡-收藏臺大記憶的校史館α星系喔!

2. 來自星際冒險協會的祝福

為了答謝勇敢的冒險者,取得9枚星球之鑰後可到圖書館1樓星際探險協會服務臺,現場填寫問卷並領取祝福禮。

3. LIB星系限定好禮…新鮮人限定

LIB星系守護者們將於10月6日(週一)抽出43位參加活動的新生,贈送星系限定好禮,包含腳踏車、隨身碟、馬克杯及吸水杯墊等,趕緊把握機會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冒險吧!

更多詳情,請期待後續報導!

活動紀實: 

法律暨社會科學院圖書分館(法社分館)閉館留言活動紀實

法社分館.黃文琪
◎特別感謝李百珣、蕭坤成、及劉曉青提供活動照片

為了在法社分館(以下簡稱本分館)遷館前最後的開放日,讓徐州路院區師生留下珍貴的回憶,本分館於2014年6月20日期末考結束後的17:00至21:00舉辦閉館留言活動,開放師生入館自由留言以及攝影,本活動共計有超過550位師生參與,本分館全體同仁也在依依不捨中完成徐州路法社分館的最後一天服務後,閉館進行圖書下架裝箱等搬遷作業。

本分館即將於2014年9月隨社會科學院自徐州路校區遷回羅斯福路校總區,為因應龐大的搬遷整併作業,自2014年6月21日起閉館進行相關搬遷。6月20日為本校期末考最後一日,在不影響同學期末考的前提下,決定把握時間於當天17:00至21:00舉辦閉館留言活動,讓本校師生能夠好好的與這棟陪伴社科院師生成長的圖書分館道別。在活動開始前,由分館鄭銘彰主任進行說明,並為本館建築簡介,鄭主任提到:本分館於1963年落成,為知名前輩建築師王大閎先生設計,社科院亦向臺北市政府爭取列為歷史建築。

本次活動亦提供100份早年分館書刊捐贈入藏相關聯絡業務之明信片,致贈前100名入館師生收藏。前述明信片亦作為本次留言活動之留言卡,提供師生抒發對於舊館的懷念及期許。

上:法社分館早年在尚未電腦化時代,進行捐贈書刊聯繫所用之明信片,本次活動作為紀念品及留言卡之用。
下:
閉館活動留言區,位於本館一樓流通櫃檯旁。

感謝社會科學院林惠玲院長親臨活動現場致詞,活動開始後,林院長一行人更於本分館一樓參考書區合影留念。

由左至右分別為:社科院王欣元秘書、經濟系林明仁教授、社科院邱榮舉副院長兼學務分處主任、社科院林惠玲院長、法社圖書分館鄭銘彰主任、社科院學務分處徐智敏編審

本活動於一樓流通櫃臺旁設置留言區,提供師生自由留言,留言者除了師生之外,還有本館工作人員,其中更有些是曾經於本館工作過但已轉調或退休的人員。對於即將搬遷的法社分館,每張留言都代表一個連結、一段美好回憶以及無限的祝福。

除了留言活動之外,本館於活動期間開放入館自由攝影,讀者們無不把握難得的機會,在圖書館作平常不能做的事情—拍照以及大聲喧嘩。活動尾聲,本館最後一次熄燈時,更聚集大批人潮等候捕捉這歷史性的一刻。

左:本館最後一次熄燈,大批人潮等候捕捉歷史性的一刻。/右:活動期間人聲鼎沸,還有畢業生特別選在一樓參考區合影。

為了與讀者分享遷館的點點滴滴,本館於2014年7月17日正式成立「臺大法社圖書分館」臉書粉絲專頁,歡迎您前往專頁按讚,與我們一同分享對法社分館的回憶!最後,法社分館全體同仁與您相約2014年9月開學於羅斯福路校總區新大樓相見!

左:在圖書館內自由攝影的機會只有今天,許多讀者特地前來,大批人潮往來樓梯間。/右: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2014年春季生命教育影展活動報導

生命教育中心.劉溢鈴

臺大圖書館與臺大生命教育中心聯合主辦的「生命教育影展」,已是許多老朋友殷殷期盼的固定活動。今年春季的生命教育影展於5月中旬展開,再度引發熱烈迴響,不僅影片精彩,映後座談更讓參加者又有一番新體悟與新感動。

第一場《最後12天的生命之旅》描述一個聰明調皮的10歲男孩面對生命將盡的心路歷程。放映時,滿場觀眾因精彩有趣的對話內容哄堂大笑,也隨令人動容的劇情轉折頻頻拭淚。映後由臺大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醫師進行座談,呂醫師談到多數研究都支持家長與病童公開討論死亡議題,臨床證明事後極少有家屬後悔告訴孩子太多訊息,反倒常有人後悔告知的太少,未讓孩子參與醫療決策。因此呂醫師建議,若能開誠布公跟生病的孩子談論病情,或是不可避免的死亡,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但在執行上必須小心謹慎。他也呼籲,臺灣目前雖已有「成人安寧」的觀念與服務,但「兒童安寧」也有其推動的迫切與重要性。

觀眾與講者互動熱烈

第二場《口白人生》除了結合大牌卡司,劇本更是榮獲全美影評人協會「最佳原創劇本」獎。映後由臺大生命教育中心蘇玉帡執行長帶領討論。蘇執行長一開始就點破生命教育如何看電影,電影具備擴充個人生命的經驗、反映現代社會的脈動、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等多重功用。一部好的影片在呈現的過程中就已經透露了很多訊息,值得觀影者細細品味。生命教育看電影,重點可以放在如何透過電影看見自己、遇見他人或看見他人、遇見自己。在一一探討片中重要的情節轉折、對白台詞與主要主角的心路歷程後,蘇執行長鼓勵大家在穩定規律的生活中,細緻地經驗每個生活的環節,發現其美好的一面,挖掘出屬於自己的小確幸,進而更期許自己成為別人生活中的小確幸!

第三場《想飛的鋼琴少年》是榮獲瑞士電影獎最佳劇情片、芝加哥國際影展與羅馬電影節觀眾票選獎的瑞士片,片中資優孩童維特的故事引發熱烈的討論。國內資優教育專家─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郭靜姿教授在剖析維特媽媽的心態,他對維特的愛與超乎承受的壓力後,她表示國內外研究都指出,父母的社經地位不是影響孩子發展的重要因素,最重要的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以及對孩子的關心與尊重。因此她特別呼籲無論是身為老師或父母,當面對能力優秀的孩子時,請嘗試給予多一點的陪伴與協助,取代大人式的獨斷引導與決定。當我們放下相處關係中的權威後,將能擁有更自在輕鬆的關係,讓孩子有更多的自由空間表現自己,健康地成長。

左:黃導演來到影展現場親身講述其創作理念/右:講者與熱情的觀眾合影

壓軸登場的是榮獲2013年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及第50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的紀錄片《一首搖滾上月球》。導演黃嘉俊花了5年的時間,記錄6個罕病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導演對事物的入微觀察、高度的人文關懷精神以及天生樂觀的個性,讓影片整體自然流暢,也跳脫一般大眾對罕病家庭的刻板印象,呈現艱辛中仍有喜樂與希望的一面。映後黃導演現身影展現場獲得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黃導演分享了拍片的甘苦與自己的紀錄觀點,他說,紀錄片不是讓觀眾置身事外,覺得這些都跟自己無關,反而能透過片中的某個角色,某個事件看到自己的影子,觸動心靈深處被封印的角落,或是反思自己的現況,想想自己能做些什麼改變社會。透過這部片子,黃導演想說的正是一個讓人不斷在絕望中看到希望的故事,也讓人找回愛跟家庭真正的價值。

生命有各種關卡等待著我們,而愛與陪伴、對意義的追尋,總能引領我們經過一道道的關卡迎向曙光。生命教育影展希望透過好的電影,帶領大家越過自己的人生關卡,找尋屬於自己的、美麗的生命曙光,且讓我們期待下一場的生命影展!

切蛋糕的數學奧祕,Nature、科學人雜誌告訴你!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段影片〈The Scientific Way to Cut a Cake〉,科學家親自示範1906年《Nature》文章提到切蛋糕最科學、最能保持風味的方法。
原來最佳方案是…《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自學粵語/廣東話速成班,認識粵語文化快易通!
香港大學資訊管理系實習生.張楚瑤

自學粵語其實不難喔!想學好粵語,建議從多種角度進入粵語的世界──香港電視劇、著名電影、廣東歌等等。您也能利用圖書館資源進一步學習,讓您說得上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以下介紹與粵語相關的各類型圖書館資源,對粵語文化、流行音樂、香港電影感興趣的您豈能錯過呢!《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何淑銘、李明玲、林 琦、林雅惠、張端桂、張簡碧芬、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曾慶輝、
黃瑜焯、趙子萱
林琦、林雅惠、陳靜慧、曾慶輝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圖書館陪您暑假 ”fun” 輕鬆!

年(選單): 
民103年
月(選單): 
7月
期數: 
171
主編的話標題: 
圖書館陪您暑假 ”fun” 輕鬆!


當校園響起陣陣的蟬鳴聲,熱情活力的暑假又來臨了!這個夏天您有什麼計畫呢? 快來圖書館選本好書或看部電影,放鬆心情,悠閒地徜徉在知識的殿堂,享受閱讀與休閒的樂趣。暑假期間圖書館的開放時間略有調整,請特別留意。圖書館也要提醒研究所畢業生繳交紙本與電子論文時應注意的事項;研究所新生若需使用本館資源,可以申請辦理準研究生借書證。除此之外,圖書館在1樓入口處推出「從美麗的圖書館紀念品認識田中文庫」小型展覽,帶您一窺前臺北帝大第一任圖書館館長田中長三郎教授的豐富藏書。而法社分館遷館作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9月會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讀者面前,敬請期待!炎炎夏日,圖書館依然熱鬧不打烊,歡迎您來消暑解熱,探索尋寶!

總圖書館暑假(103.6.23-9.14)開放時間

閱覽組

★ 暑假(6/23起)總圖各樓層開放時間 ★

 
週一至週五
週 六
週 日

1-4 樓閱覽區
8:00-21:00
8:00-17:00
8:00-17:00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B1)
8:00-18:00
每月最後一個週三閉館
9:00-17:00
不開放

地下室博碩士論文暨指參專室 (B1)
9:00-17:00
不開放
不開放

多媒體服務中心(4F)
9:00-20:00
10:00-17:00
10:00-17:00

閉館維修日: 6/30(一)、7/31(四)、9/1(一)

特藏資料區(5F)
9:00-17:00
不開放
不開放

B1影印中心
8:40-20:30
9:30-16:40
9:30-16:40

B1學習開放空間
12:00-17:00
不開放
不開放

B1自習室(A區24小時自習室)
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6/29、7/27、8/31) 開放至下午五時止

*註:103年9月8日(一)中秋節B1-5樓閉館, 24小時自習室照常開放

學位論文繳交注意事項

閱覽組

為服務本校研究所應屆畢業生,圖書館提醒您學位論文繳交注意事項如下:

一、電子學位論文提交程序
研究生先自行登入本校電子學位論文服務系統,登錄論文基本資料、上傳論文全文電子檔,並簽署授權書,再至所屬校區圖書館(社會科學院請至總圖)繳交紙本論文與授權書正本。學位論文全文PDF檔請注意浮水印大小及頁面位置,並請記得設定保全保護文章,相關說明如下:

1.

2.

3.
4.
先將論文原始Word檔案轉為PDF文件檔後再加入浮水印;浮水印電子檔下載路徑為圖書館首頁→論文繳交及離校手續→論文提交系統「國立臺灣大學浮水印pdf檔」的圖檔。

上傳電子論文之浮水印,請縮小並改置於右上角距上/距右各為2.5cm的編排,為維持文件品質一致性,請依「電子檔案規格轉檔與上傳作業說明」設定。

電子論文PDF檔請設定保全保護文章,請依「電子檔案規格轉檔與上傳作業說明」設定。

簡單操作叮嚀:

二、繳交學位論文
1. 至圖書館繳交紙本論文與授權書前,請先登入離校系統(路徑:myNTU / 學生專區 / 畢業生離校手續查詢系統

2.
3.

4.
繳交授權書務必為正本,授權書不接受影印、傳真或掃瞄。
各系所畢業生繳交論文冊數規定:
A. 一般系所:2冊
B. 數學、物理、化學、大氣、海洋所及社會科學院、法律學院各系所:3冊
C. 醫、公衛學院系所:碩士班2冊;博士班3冊(繳至醫分館)

繳交電子全文至國家圖書館並非本校辦理畢業離校之必要程序,研究生可依個人意願逕向國家圖書館提供授權。請參考相關授權網址: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徵求授權說明」

三、申請延後公開論文

1.

2.

依著作權法第十五條第二項第三款規定「依學位授予法撰寫之碩士、博士論文,著作人已取得學位者,推定著作人同意公開發表其著作,」亦即預設著作人同意圖書館得將學位論文紙本上架公開閱覽。

本校圖書館依規定辦理學位論文公開作業,若著作人有申請專利或另行投稿等智慧財產權保護之考量,必須延後公開紙本學位論文(依據教育部台高通字第0970140061號來函辦理,學位論文延後公開年限最長為5年),及電子論文全文以外之其他資料,例如:摘要、引用文獻等,請另填寫「國立臺灣大學學位論文延後公開申請書」,於繳交學位論文辦理畢業離校手續時提出申請,繳交份數詳見申請書,如有相關問題,請與我們聯絡。

● 總 圖:(02)3366-2366 或 email:ntuetds@ntu.edu.tw
● 醫 圖:(02)2312-3456 # 88152 或 email:medlib@ntu.edu.tw

歡迎辦理準研究生借書證

閱覽組

恭禧即將成為臺大研究所新生的新鮮人們!若您們在暑假期間有使用圖書館資源的需求,歡迎辦理準研究生借書證。

辦證期間| 7月1日-8月15日
辦理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8:20-17:00

辦理地點|總圖書館流通櫃臺 (醫/公衛學院新生請至醫學院圖書分館)
辦證文件|經系所簽章之申請表格、身分證正本、一吋脫帽照片1張
辦證費用|NT$200元
準研究生借書證效期|自辦證日起至學期註冊之後即自動作廢。

詳細辦法請見網頁

申請表格下載| http://www.lib.ntu.edu.tw/doc/cl/graduate.doc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總圖書館流通櫃臺
電話:(02) 3366-2353
E-mail: tulcir@ntu.edu.tw

法社分館閉館期間單機版資料庫服務說明

法社分館‧何淑銘

法社分館閉館期間(2014/6/21-2014/9新館啟用前)為繼續提供單機版資料庫相關使用需求, 下列單機版資料庫之服務方式更動如下:

1.
改安裝於總圖1F傳統型電腦(PC)者如下, 敬請至總圖1樓檢索區利用:
(1) AREMOS台灣經濟統計資料庫 (單機版), 亦可至管理學院電腦中心使用
(2) Bankscope (單機版)
(3) PatentGuider 2008正式版 (單機線上版, 已停訂仍可使用, 惟雷達分析與
PatentGrabber功能無法使用。)

2.

以下資料庫,本校在職教職員工、在學學生請改以電子郵件申請提供全文(請由此下載申請單,需自行負擔列印費用), 惟移機期間約一週(目前尚未確定日期)恕無法提供服務:
(1) Social Sciences Index/Full Text [SSI CD-ROM] (單機版)

(2) SSCI JCR on CD-ROM (1996-1998單機版, SSCI收錄期刊之排行榜)
(3) 九十年代合訂本光碟資料庫 (單機版)

(4) 解放軍報光盤 (單機版)
(5) 檔案文獻光盤 (單機版)

以上造成讀者諸多不便, 敬請見諒!如有其他任何問題或建議,請洽法社分館,Tel : 02-23519641-329,E-Mail : lawlib@ntu.edu.tw,謝謝。

從美麗的圖書館紀念品認識「田中文庫」

香港大學實習生‧衛淑嫻

您可曾靜下心來,傾聽紀念品述説著它的故事?

每一個物品,都會因爲背後的故事而變得別具意義;每一件紀念品,也會因爲其珍貴的素材而變得別具收藏價值。賦予物品生命的,往往是曾經發生過的人與事。踏進這個與紀念品對話的專屬空間,以嶄新的角度去認識「田中文庫」,或許能帶給您另一番體會。

「田中文庫」是日本昭和時代著名的果樹園藝學者、柑橘研究權威,亦是臺大前身臺北帝國大學第一任圖書館館長 ── 田中長三郎(1885 – 1976)的舊藏書。其内容是以植物、園藝學及農學爲主。他於1930年購入Otto Penzig與E.F. Nolte植物學家的藏書,很多為1778年前的植物學古刊本,這批資料目前均由臺大圖書館收藏,並妥善地存放於特藏組恆溫恆濕的善本書庫樟木櫃中,提供研究者調閱使用。

田中文庫中的植物圖譜色彩高雅而筆觸細膩,精美的畫工讓各式植物仿如躍於紙上。如此活潑的構圖與紀念品互相搭配,令人引發無限的想像。

今年暑假,當您走進圖書館,不妨造訪窗邊的小天地。讓我們一起傾聽著紀念品那扣人心弦的故事吧!

展覽地點|臺大圖書館1樓入口左方展區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活動洽詢|推廣服務組,電話(02)3366-4551或 tulce@ntu.edu.tw

活動紀實: 

「雲端--OCLC協同合作&資訊尋求服務研討會」活動紀實

書目服務組‧趙子萱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圖書館如何運用新技術提升服務型態、加深館際間的協同合作,是近來廣為討論的話題。為此CONCERT 全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OCLC與臺大圖書館於今年6月13日舉辦「雲端--OCLC協同合作&資訊尋求服務」研討會,藉由分享OCLC發展趨勢與新服務、雲端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館際互借績效評鑑等議題,讓圖書館界同仁更了解運用網際網路、雲端等技術促成新一波的資源共享、館際合作之發展趨勢與實務應用。

左:場外簽到 /右:陳雪華館長致詞

本次專題演講簡介如下:

OCLC與全球圖書館社群服務

主講人
王行仁副總裁 (OCLC 亞太服務部)

內容
以淺顯易懂的圖文,介紹OCLC最新的發展、資訊技術與應用,透過全球圖書館合作的力量,對圖書館服務帶來最大的效益。

雲端時代的圖書館合作

主講人
柯皓仁教授兼任圖書館館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內容
介紹OCLC WorldCat Registry集中式圖書館基本資料檔,並帶領大家思考鏈結資料、群眾外包運用在圖書館服務的可能性。

數位時代館際互借服務暨績效評鑑

主講人
王梅玲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內容
探討國內外館際互借之起源與現況,在數位時代使用資訊技術的轉變,以及如何透過績效評鑑提升館際互借服務,滿足多元需求。

從WorldCat Discovery Services談一站式資訊尋求服務

主講人
蔡淑恩主任 (OCLC 亞太服務部)

內容
WorldCat Discovery Services是OCLC推出的一站式資訊尋求服務系統,介紹其特色、多樣的選擇及加值服務。

OCLC與新世代的讀者服務

主講人
王行仁副總裁 (OCLC 亞太服務部)

內容
以淺顯易懂的圖文,介紹OCLC最新的發展、資訊技術與應用,透過全球圖書館合作的力量,對圖書館服務帶來最大的效益。

本次會議共有來自全國158人參與,演講議題深獲與會者共鳴,問題與討論時間提問熱絡。會議圓滿落幕,期盼圖書館同道們能從中獲益良多,並透過會議間彼此的交流互動,更添協同合作與資源共享推展之實踐。

左:王行仁副總裁演講/右:認真聆聽的與會者

※欲了解更多OCLC計畫或相關資訊,歡迎加入「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Facebook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40836786158608/

攝影社「遺落」成果展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小小秘境;沉積著已成灰燼的記憶,遺落心底。       

每棟屋子裡,都有一個小小秘境;塵封在世代流轉與人事更迭之外,遺世獨立。

在校史館中央展廳南面,有一座三拱門,是臺大常見的建築元素。左右兩拱,是連接穿堂與展廳的走道。中間的拱門,則以玻璃門隔離內外,內有一蜿蜒向下的扶梯;至於蜿蜒向下的扶梯通往何處,是許多訪賓常問,但館員不見得答得出來的問題。

校史館中央拱門的過去與現在

事實上,在舊圖書館的閱覽廳樓下,也就是現今校史館中央展廳下層,其實是完成於1932年的夾層書庫。這個中央拱門,是閱覽廳通往書庫的唯一路徑。在圖書館還是以閉架式管理的時代,拱門前方擺放著借還書櫃臺,而書庫則是圖書館的大內禁地,讀者非像今天一樣可隨意優遊於書架之間取書閱覽。雖然,當開放式閱覽架蔚為潮流之際,夾層書庫曾經在一定乘載限制之下,開放給讀者入內取書;只是之後為管理方便,二樓拱門以夾板封住,借還書櫃臺移至一樓,一度敞開的書庫再次閉上大門。歲月悠悠,隨著新總圖的落成與搬遷,以及文學院系所空間的重分配,夾層書庫並未失去它儲放物件的功能。除了少量圖書館藏書之外,書庫裡部分空間也移作人類系庫房用途。至於書庫中的其他空白,則逐漸被厚重的灰塵佔據。對年輕的讀者與館員而言,這個書庫已成為未知的密室,遺落在這裡的,只剩下它靜悄悄的存在。(更多有關這個夾層書庫的故事,請見校史漫談部落格

左:舊總圖書館二樓閱覽大廳舊貌/右:舊總圖書館地下一樓未佈展前的書庫

展場風景

2005年校史館開幕,中央拱門的隔板被卸下,通往書庫的密道再次暢通。在各方期盼之下,校史館亟欲為夾層書庫注入新生命。2014年,校史館特別邀請台大攝影社,將往年在第一活動中心舉辦的期末成果展,移師到夾層書庫舉辦。本次攝影展以「遺落」為主題,校史館館員全體出動,從清潔環境、配電、策展、佈展、參展全程參與。同時,為了讓策展主題更富有校史的韻味,於展出期間,校史館再與攝影社合辦「攝影,讓我們在一起」攝影座談,邀請攝影社老社員,戲稱自己大學時代主修攝影,副修園藝的張耀乾教授, 在校史館內向青年學子講述自己年輕時瘋攝影的回憶,以及許多台大攝影社前輩的斯人斯事。雖然這場攝影展之展期只有短短18天,但吸引超過900人次的參觀民眾,堪稱是台大攝影社近年來最受歡迎的成果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攝影成果展期間,適逢校史館舉辦「環太平洋大學協會大學博物館研討會」,與會外賓趁著參加校史館舉辦的晚宴,紛紛下到書庫一探究竟,也意外為這場攝影展帶來「國際注目」的行銷效果。

「環太平洋大學協會大學博物館研討會」期間,陳雪華館長、物理系傅昭銘老師
陪同外賓一同參觀攝影展

這場攝影展,集合了師長的回憶、學子的熱情,以及職員的使命,也喚起了許多在這校園裡暖人心房的故事與回憶。在展燈發出的幽幽微光之中,我們彷彿看見,這個看似已被遺忘的空間,其實典藏著老中青三代臺大人心中的美好時代。

※自校史館開幕以來,張耀乾教授無償提供許多珍貴的校園地景照片以供展示,這次攝影展並全程參與開幕茶會與座談,校史館在此特別獻上誠摯的謝意。

左:園藝系張耀乾教授講述攝影社的回憶/
右:校史館營運組張安明組長在攝影展開幕茶會上講述夾層書庫的小故事

參展同學於開幕茶會講述攝影理念

HELP 講堂 ─ 2014 年7 月份課程

學科服務組


正為文獻查詢與管理苦惱的您,一定要來參加「HELP 講堂」才可以! 「HELP 講堂」是由圖書館準備的資源利用介紹課程, 7月課程包括:【 Web of Science + EndNote(線上課程)】、【圖書館英語學習資源介紹】。
◆ 課程詳細介紹:http://tul.blog.ntu.edu.tw/archives/12854
◆ 線上報名: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559

2014 世界盃足球賽精彩館藏大拼盤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本部落格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足球賽期間,陸續為您推出與足球、巴西相關的精采圖書館館藏及資料庫介紹,熱衷球賽之餘也要長知識喔!
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世足賽與圖書館交會的火花,敬請繼續follow部落格!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跟棋聖本因坊秀策一起下圍棋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熱愛圍棋的朋友,或小時候有看過棋靈王動漫作品的讀者,一定知道棋聖本因坊秀策!2014年6月6日 Google Doodle 正是紀念日本棋聖本因坊秀策的185歲誕辰,提醒棋友們今天一定要下圍棋。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博物館群: 

把博物館搬進書店!臺大博物館群藏品精選櫥窗展@誠品臺大店

校史館營運組.陳南秀

今年暑假,臺大博物館群匯聚了十個成員館的精選藏品,首度走進誠品書店臺大店,讓讀者體驗一下,身處在充滿人文氣息氛圍的書海,觀賞原本靜躺在博物館中的展覽品,是什麼樣的感受!

由臺大博物館群編著的《標本‧文物‧我們的歷史:臺大博物館群與藏品精選》,收錄來自臺大十個博物館近百件的藏品介紹,種類包含作為學術研究物證的動物、昆蟲、植物、地質、民族、考古學等學術標本,以及見證歲月痕跡的歷史文物、史料檔案、實驗儀器,每一件藏品背後都有它獨特的身世背景及故事,耐人尋味。

如今,搭配此書的出版,我們以「標本‧文物‧我們的歷史」為題,精挑細選了十件別具特色的珍貴寶貝,如:校名居然為「國立臺北大學」的臺大第一號公文、舊總圖書館時代提醒閉館的手搖鐘、臺灣產最大的鍬形蟲──鬼豔鍬形蟲、色彩繽紛的鳥類棍棒標本等,將它們搬進了誠品書店臺大店的B1櫥窗展示,展期從7月1日至31日,歡迎大家參觀。

展覽日期|2014.7.1(二)- 2014.7.31(四)
展覽地點|誠品書店臺大店B1(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8號)
主辦單位|臺大博物館群、臺大出版中心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何淑銘、李明玲、林 琦、林雅惠、張端桂、張簡碧芬、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曾慶輝、
黃瑜焯、趙子萱
李明玲、張簡碧芬、陳巧倫、趙子萱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APRU大學博物館研討會圓滿落幕,6月驪歌響起……

年(選單): 
民103年
月(選單): 
6月
期數: 
170
主編的話標題: 
APRU大學博物館研討會圓滿落幕,6月驪歌響起……


又到了鳳凰花開的季節,102學年度即將結束。法社圖書分館將隨社會科學院搬回校總區了,因此近期閉館進行搬遷作業,9月新館啟用令人期待!透過TA沙龍分享會,以及溫進德老師的專訪,讓我們更加了解使用者實際運用圖書館資源的經驗。5月,臺大博物館群熱熱鬧鬧,順利舉辦為期3天的環太平洋大學協會(APRU)第二屆大學博物館研討會,會後與會人士紛紛來信,高度讚揚本次會議之成果,如果您未能親自參與這場盛會,透過紀實報導以及一張張精彩照片,也能一窺研討會舉辦的實際過程。另外,博物館群也於5月群策群力出版了第一本書《標本.文物.我們的歷史》,大篇幅介紹隱身在各個館室內的珍貴藏品,不啻為認識臺大博物館群的入門書!

法社圖書分館配合遷院計畫,服務及開放日程異動公告

法社分館.陳微麗

配合社科院遷院,新大樓圖書分館將於新學年度9月啟用,徐州路校區法社圖書分館及所屬圖書室,於下列日期閉館調整書刊、下架打包,開始進行搬遷相關作業:

法政研圖、經研圖
法社分館
103年6月16日(週一)起閉館

103年6月21日(週六)起閉館

閉館整架期間,圖書分館停止入館服務,並提供配套措施:

1.

2.

3.

4.

5.
6.

自6月3日起開始搬遷作業期間,借出圖書之館藏地為法社圖書分館、法政研圖、經研圖者,一律延長借書期限為90天(不分讀者類別)。
6月16日~6月20日,經研圖、法政研圖閉館整架期間之書刊由法社分館提供調閱借書服務,可下載「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法社分館調閱服務申請單」或向分館櫃檯(社科院分機313)洽詢。

法社分館地下室舊藏書刊屬於珍貴館藏,需較長時程裝箱作業,自6月16日起即停止該區資料之調閱及各項閱覽服務。
自6月21日起,法社分館閉館期間,須進行大規模書刊標示及移架、裝箱打包作業,為維護現場安全,停止讀者入館,暫停辦理借、還書,報紙期刊閱覽、公用電腦檢索、自習等服務。

自6月21日起,預約法社分館圖書之取書,畢業論文繳交及離校手續,改由總圖書館一樓流通櫃臺協助處理。
網路、資料庫等透過網頁之相關電子資源服務,不受影響。少量置於分館之單機版資料庫,其替代服務方式為:PatentGuider 2008請至總圖使用;AREMOS請至管院電腦中心使用;SSI/FT、JCR-SSCI、九十年代、解放軍報、檔案文獻光盤等,請email至分館申請,單機版進行移機安置期間無法提供服務,詳細日期則視搬遷作業於實施前另行公布。

為順利完成這項跨校區的大規模館藏整併搬遷任務,實施相關服務的調整與異動,分館將視遷入圖書新館作業之完成度,若提前完成,將提早調整替代措施。期間造成不便之處,敬請包涵!

「與知識交會的火花」──溫進德老師專訪

學科服務組.陳巧倫

圖書館,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有人將圖書館視為準備念書考試的地方,也有人在圖書館的浩瀚書海中燃起對知識的熱愛,每個人心中對於圖書館都有著不同的想望。想知道老師們如何使用圖書館?對於圖書館有什麼樣的想像或期待?圖書館還有哪些資源與服務等待著你去探索?這些疑問都可在圖書館的特別企劃「與知識交會的火花──教師專訪活動」得到解答!
圖書館前進的動力,來自眾人知識的交會、資源的共享,希望藉由老師使用圖書館的經驗分享與意見交流,激盪出圖書館新思維,勾勒出圖書館的新樣貌。

前言:給研究生願意前往圖書館的動機

本次圖書館「與知識交會的火花」專訪,很榮幸能拜訪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溫進德教授,分享圖書館的使用經驗以及對圖書館的看法。訪談一開始,老師就點出了圖書館在服務對象上的盲點──大學部學生與研究生的差異,「大學部的學生或許會去圖書館,但對長期在實驗室做實驗的研究生而言,他要去圖書館的動機,幾乎是沒有。」相較於大學生是偏向學科基礎知識的認識與了解,以及博雅教育的廣泛涉獵,因此對於圖書館有較高的需求與使用的意願;研究生強調的是專門學科的深入探討與創新,尤其是對以實驗為導向型的研究生而言,實驗室是他們的主要場域,在多數資源都可利用網際網路、電子資源取得的情況下,要驅策研究生們離開實驗室親自前去利用圖書館,必須要有強大的誘因或驅動力!

就近創造閱讀的空間
老師談到過往使用圖書館的經驗,求學時期大多是為了準備考試才去圖書館,念大學、研究所期間因為開始做實驗,在網際網路還不普及的年代,經常必須到圖書館查找期刊文獻。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現在查找資料的方式大多是以線上瀏覽電子期刊、查找電子資源為主。面對網際網路、資訊環境的改變,老師也發覺同學們越來越倚賴電腦、手機,「現在的學生實驗空檔,幾乎都坐在電腦前,跟書親近的機會變很少。」老師分享過往念書的經驗,「以前念書的時候,在我們系館的同一層樓,有一個閱覽空間,空間不大,也是只有一個期刊的架子,大概放個十幾本而已,但是累的時候,就會去那裡休息一下,在期刊架上翻一翻,以前有這樣的經驗,覺得很不錯。」因此,老師建議在生科館內應該有一個閱覽的空間,「空間是比較小型的,裡面放一些跨領域的期刊,不用很多,例如ScienceNatur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等,這些期刊報導的內容不會很窄,同學如果有機會去看到這些期刊,眼界會稍微大一點。」老師也建議圖書館可以規畫主題書展在生科館借展,「圖書館可以兩、三個月一次,把圖書館的書搬到生科館,類似舉辦書展的方式,每次有不同的主題,將生科館的空間變成一個小小閱覽室,就近讓同學空餘時可以去翻一翻、看一看,有一些很好的書,放在圖書館,大家可能不會去注意,透過書展的方式呈現,大家就會每本去看一下,增加書的曝光率,也許就可以吸引到有興趣的同學。」

撰寫論文,你一定要會EndNote
就老師的研究領域而言,最常使用的資料庫為NCBI所建置的PubMed資料庫,對老師而言,「PubMed已經可以cover所有的事情。」另外老師研究時會使用的工具為Google Scholar,「找資料用PubMed比較多,因為它針對期刊的搜尋比較方便,現在發現Google Scholar也蠻方便的,只要貼上要找的文章標題,click後幾乎馬上就搜尋到了,你甚至不需要打字。」不論是PubMed資料庫或是Google Scholar等搜尋工具,若要查找到原文,背後仍須有圖書館的館藏連結的機制,這也可視為老師對於圖書館無縫式資訊服務的肯定。研究的過程,除蒐尋相關文獻、進行實驗,最重要的還是研究結果的呈現,也就是論文的撰寫。在這一方面,老師特別強調學習使用EndNote的重要性,「現在大家都在用網路的東西,例如EndNote,有些人知道有這資源,但不知道怎麼用,我知道圖書館都有開設課程,也鼓勵同學多加報名參加這類課程,學習使用EndNote。」

新進教師圖書館之旅收穫多多
訪談過程中,發現老師對於圖書館的服務相當有概念,一問之下,原來老師剛到臺大任教時,曾報名參加圖書館的「新進教師圖書館之旅」,透過實際的導覽與說明,讓老師對於圖書館的服務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其中老師特別推薦的服務是期刊文獻快遞服務(JADE)。在做研究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好不容易查找到所需的文章,但圖書館卻沒有收藏,這時若您要查找的期刊為西文期刊,即可利用期刊文獻快遞服務(JADE)進行申請。老師也建議,由於以往的「新進教師圖書館之旅」多是在開學後舉辦,建議可以改在暑假期間「新進教師研習營」活動結束後舉辦,相對於開學之初,老師們可能較忙碌,在暑假期間舉辦,老師參加的意願可能較高。

科普好書推薦-創世第八天
對於研究生命科學領域的同學,老師推薦《創世第八天》此套書,「這本書是在講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共有3冊,本書特別的地方是作者去實際訪問1950年代前後一、二十年,那段時間真正有參與如發現DNA的結構、基因調控的人,透過實際的訪問,集結而成這本套書,對分子生物學有興趣的人,都很推薦。書中講的一些事情,你可能在教科書中都有看過,但在這本書可以看到他的脈絡與故事,會更有印象。」

分子生物實驗的操作手冊-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是老師推薦給研究分子生物實驗同學的工具書,「我們實驗室裡就有一套Molecular Cloning,它的內容是分子生物實驗中常用技術的描述以及原理的說明,它跟Current Protocols有點類似,但它不單是protocols,書中還有相關實驗技術原理介紹,例如做實驗時,書中後面的附錄有很多重要的步驟可以參考,基本上你要做實驗,照書上面說的,就可以做得到。」

訪談過程中,從老師的角度和觀點,給予圖書館在館藏資源管理上很多的省思,現今圖書館礙於空間有限,書籍的擺放都是採直立的方式,看不到書的封面,只能看到書背,老師表示,這樣的排法,對使用者而言,通常必須是知道要找的書後,再到架上取書,較難吸引使用者如同逛書店的方式,瀏覽圖書、隨興的翻閱圖書,很多好書往往在這樣的排架方式中被讀者忽略,透過主題書展,有助於讓讀者看到不同學科領域主題圖書,相關的書展甚至可以在各學院間巡迴,讓更多人可以認識這些好書與資源。近年來圖書館一再提倡館員應當要走出圖書館,傾聽讀者的需求,圖書館的資源又何嘗不是呢?
最後,非常感謝溫老師撥冗接受圖書館的訪談,帶給圖書館許多新想法、新思維,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加了解老師、同學對圖書館的需求以及看法。

描繪日本幕末時期奄美大島的「南島雜話」原稿,一世紀後於臺大圖書館現身!

日本山口縣立大學國際文化學部.安溪遊地、安溪貴子教授
中文翻譯潤稿:特藏組.洪淑芬

前言|
日本山口縣立大學國際文化學部安溪遊地、安溪貴子教授夫婦率學生於2014年3月間至臺大圖書館協助國分直一教授信件資料建檔。兩位老師並於此期間調閱田代安定文庫手稿,發現了有趣的事實,經參閱《南島雑話 : 幕末奄美民俗誌》(東京都 : 平凡社,1984)、比對田代文庫所藏手稿署名(手抄本以「名越時行」署名),推測田代文庫中所藏〈雜話下書〉、〈居室倉廩〉、〈[居室倉廩]〉為日本薩摩藩名士名越左源太親筆手書之稿本,且部分插圖未見於現在已知的其他抄本,並有可能為恵良宏於〈『南島雑話』諸本校合経過〉中所述,永井亀彦借給某鹿兒島研究者後未歸的抄本。

兩位老師回國後特撰文分享相關發現,詳見本期館訊安渓遊地・安渓貴子〈スクープ 幕末の奄美を描く『南島雑話』の下書き原本 一世紀ぶりに台湾大学図書館で再発見〉一文。
日本《南日本新聞》2014年4月13日1 〈「南島雑話」下書き発見 幕末 奄美の自然風俗記す〉、《南海日日新聞》2014年5月12日〈南島雑話「下書き」見つかる-台湾大に58枚、推敲跡も〉2 、《南海日日新聞》2014年5月17日〈「南島雑話」成立過程探る〉皆刊載相關報導。

.參考文獻:名越左源太、国分直一、恵良宏校(1984)。南島雑話 : 幕末奄美民俗誌。東京都 : 平凡社。

.相關網站: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田代文庫》。
1
詳見〈「南島雑話」下書き発見 幕末 奄美の自然風俗記す〉
2 詳見〈南島雑話「下書き」見つかる-台湾大に58枚、推敲跡も

左:〈「南島雑話」下書き発見 幕末 奄美の自然風俗記す〉
下左:〈「南島雑話」成立過程探る〉
下右:〈南島雑話「下書き」見つかる-台湾大に58枚、推敲跡も

 

スクープ 幕末の奄美を描く『南島雑話』の下書き原本
一世紀ぶりに台湾大学図書館で再発見
貴重な学術資料・国際研究の必要性

1
◎ 『南島雑話』とは ◎ 『南島雜話』簡介
幕末の薩摩藩の「お由羅騒動」に連座して奄美大島に流された藩士名越左源太(なごや・さげんた、一八二〇〜一八八一)は、六年のあいだ奄美市名瀬の小宿に暮らした。文武両道の人であったが、奄美では地元の人々の生活に溶け込んで、数多くのスケッチを含む生活誌を残した。今日『南島雑話』として平凡社の東洋文庫から入手でき、幕末の奄美の庶民の暮らしを知るためのバイブルとなっている。
因遭受幕末薩摩藩「お由羅騒動」的連座處罰,藩士名越左源太(1820-1881)被流放至奄美大島,於奄美市名瀨的小宿地區住了6年。名越氏是能文能武之人,在奄美能融入當地生活,而留下當時的生活記事,其中亦包括許多繪圖。現在已可購得日本平凡社出版的《南島雜話》,此為了解幕末奄美庶民生活的寶典。

◎ 國分直一先生と人脈の不思議さ  ◎ 國分直一教授不可思議的人際關係
地球研(総合地球環境学研究所)の列島プロジェクトの一環で奄美沖縄の環境史を研究してきた私たちは、三年前から台湾大学図書館で山口県立大学国際文化学部の学生たちの実習をさせていただいている。南島研究の巨人であった國分直一博士(一九〇八〜二〇〇五)の蔵書が山口市在住のご遺族から台湾大学に寄贈されたことから、その仲立ちのお手伝いをしたご縁でが、その後の資料整理にもかかわらせていただいているのである。
筆者多年來研究奄美、沖繩環境史,此為總合地球環境學研究所的列島研究計畫中的一環。因為該研究的關係,三年前起又承蒙臺大圖書館允許,筆者得率山口縣立大學國際文化學部學生至該館實習。南島研究巨擘國分直一博士(1908-2005)的藏書已由在日本山口市的國分教授遺族贈送予臺灣大學。因筆者過去曾在此事協助雙方,因此後來臺大圖書館乃讓筆者參與資料之整理。
東洋文庫版の『南島雑話』の刊行当時、校注を恵良宏氏とともに担当された國分先生から、直接に本を贈られたのだったが、そこには、「諸本校合経過」として、いろいろな写本や数少ない原本についての記述がある。それによると、写本のなかで鹿児島県立図書館が所蔵する「雑記下書」は、同図書館奄美分館から贈られたものとされるが、名瀬市編集委員会によるペン書き原稿のゼロックスコピーであった。その原本を、故永井亀彦氏(生物学者、一八七七〜一九六五)が名越家から贈られて所蔵していた。ところが、その原本は永井亀彦氏在世中に「鹿児島市のある研究者」に貸与したままになっており、國分先生らも、これを見る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という。

東洋文庫版『南島雜話』刊行當時,國分先生與惠良宏氏共同擔任校注工作,我曾直接得到國分贈送此書。該書中對於「諸本校核經過」,有關於各種寫本和少數原本的記述。依據該文所述,各種寫本中,鹿兒島縣立圖書館所藏之『雜記下書』(即雜記底稿)是該圖書館的奄美分館所贈,是由名瀨市編輯委員會手抄之影印本。而其原件本來是永井龜彥氏(1877-1965,生物學者)獲得名越家贈送而得以典藏,但該原件在永井龜彥氏還在世時,就一直被「鹿兒島市的一研究者」借用,國分教授等人當時亦未能見到。

.左:名越左源太筆の生き生きとした八月踊り
名越左源太繪,生動活潑的八月舞(臺大圖書館典藏)
.右:名越時行の自署のある「雑記下書」 含有名越時行自己署名的「雜記底稿」(臺大圖書館典藏)

2
◎奇跡的に保管された田代安定資料との出会い ◎ 奇跡的に保管された田代安定資料との出会い
三年前から台湾大学の堂々たる付属図書館に寄贈された國分直一先生の資料整理に定期的に携わる中で、五階の貴重書を扱う「特蔵組」の書庫に鹿児島の生んだ世界的な博物学者である田代安定(一八五七〜一九二八)の蔵書や草稿類が七百点以上も収蔵されていることを知った。田代安定は、一五歳だった明治五年に旧藩校造士館でフランス語を教えていた語学の天才で、明治一五年から一九年の沖縄八重山の全集落についての詳しい現地調査を四〇冊もの詳細な報告や図録と地図にまとめた人物でもある。私たちは一九七四年から八重山・西表島に通って島の生活誌を研究してきたので、國分先生の資料整理のかたわら、日本ではほとんど失われた資料を夢中になって閲覧してきたのだった。
筆者自三年前起,定期至臺大圖書館整理其獲贈的國分直一教授資料,該館典藏貴重與特殊書籍的五樓特藏組之書庫中,典藏了鹿兒島出身的世界級博物學者田代安定(1857-1928)的藏書與草稿類資料700種以上。田代安定十五歲時,時為明治5年,即在薩摩藩藩校造士館教授法文,是語言方面的天才。另一方面,明治15至19年間,田代氏對沖繩八重山的全部聚落進行了詳細的現地調查,將調查結果集結成40冊之多的相關記錄,其中包含詳細的報告、圖錄、地圖等。筆者自1974年起,往來八重山、西表島等地,進行當地生活誌研究。本來是為整理國分直一資料而至臺大圖書館的,卻得以忘我地閱覽這些在日本差點就佚失的資料。

.左:宴のようすを活写 宴飲情形之寫生畫(臺大圖書館典藏)
.右:推敲の跡を示す「雑記下書」 留有推敲痕跡的「雜記底稿」(臺大圖書館典藏)

台湾大学所蔵の田代安定の沖縄資料の整理を手伝いながら、三年目にして数少ない奄美の資料に取りかかったとき、『南島雑話』で見慣れた生き生きとしたスケッチや、和紙に毛筆で書かれたものが、かなりの虫損のある状態から修復され、デジタル化もされて閲覧でき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ることに気付いたのである。現物を閲覧すると、「辛亥三月改 雑話下書 名越時行」と毛筆で書かれており、時行は左源太の諱(いみな)で、存命中は本人しか使わない名前であるから、大島に流されてほぼ一年目の一八五一年旧三月に、名越左源太その人が書いた草稿であると考えられた。
在我協助整理臺大所典藏的田代安定之沖繩資料的第三年1 ,當我一拿到為數不多的奄美資料時,一下就看到熟悉的『南島雜話』中的生動繪圖、以及以毛筆書寫在日本和紙上的記錄。我也注意到這些資料已自相當的蟲損狀況被修復完成,並被數位化完成而能夠提供閱覽。當我閱覽資料時,發現有「辛亥三月改 雑話下書 名越時行」的毛筆手書。「時行」為左源太之名諱,其在世時僅有本人才使用此名,據此可推斷此資料應是名越左源太於1851年舊曆3月,即大概是其被流放至大島的第一年,其本人所書寫之草稿。

「鹿児島のある研究者」とは、田代安定だったのである。晩年は台湾に住んでいた田代が、郷里への旅行中の昭和三年に病を得て鹿児島で亡くなったために、借用した資料は返却されないまま、ほぼ一世紀にわたって台湾に埋もれていたのである。

所謂「鹿兒島市的一研究者」,應就是田代安定。晚年居住於臺灣的田代氏,昭和3年在返鄉旅途中病死於鹿兒島,其所借用的資料因而未得歸還,在台灣隱沒了近一個世紀。

ソテツの幹を切る
以裁切刀將蘇鐵樹幹橫切片(臺大圖書館典藏)

3
◎ 実に貴重な資料  ◎ 確實貴重的資料
台湾大学の所蔵する『南島雑話』の草稿である「雑記下書」は、二つの部分に分かれ、ひとつは、ソテツなどの食物を扱い、もうひとつは「居室倉廩」という書き出しで、住まいのことを中心に描き、一部は彩色もほどこされている。現在五八葉が修復されて、大学内ではデジタル画像で簡単に閲覧できる状態になっている。図に示した押し切りを使ってソテツの幹を輪切りにする絵などは、他ではみたことのないものである。「清書ニハ此人物ヲ今少シ大ク認ムベシ」という覚え書きや、小さな赤字で行間に細かく書き加えた文章は、『南島雑話』がいかにして今日我々の知る姿に成長してきたかを知るための実に貴重な資料である。
此一臺灣大學典藏的『南島雜話』之底稿「雜記下書」包含二個部分,其一是描繪蘇鐵等的食物,另一部分則以「居室倉廩」為題,主要描述住屋的狀況,部分為彩圖。58張資料現在已被修復,在館內已可便利地閱覽其數位影像。如圖5所示,以裁切刀將蘇鐵樹幹橫切片之圖繪等,筆者未曾見於他處。此資料另有如「謄寫時感到,現在應多少肯定此人物之偉大」之註記、以及以細小的紅字添寫於行間的文句;這些均為了解『南島雜話』如何演變成我們今日所見的樣子之貴重資料。

◎ 国際的地域研究を  ◎ 國際性的地區研究
台湾大学が所蔵する多数の田代安定資料の中で、奄美関係の資料は多くはないが、「奄美列島草木譜」と題する植物目録や、「南島巡歴詩草と題する」奄美各地の集落で詠んだ漢詩集もある。視野を鹿児島県全体に広げれば、明治一五年にかかれた天然色の「鹿児島県柑橘図」や、父の田代安治との合作による、カライモの種類と育て方の詳細な記録など、人と自然の関係学を一九世紀末にすでに追究していた田代安定という人物の懐の深さに打たれるのである。
臺大所典藏的大量田代安定資料中,奄美相關資料並不多,但有題為「奄美列島草木譜」之植物目錄;也有題為「南島巡歷詩草」的漢詩集,收錄在奄美各地的聚落之歌詠。再將視野擴展到鹿兒島全縣,則有明治15年著色天然的「鹿兒島縣柑橘圖」、以及田代安定與其父田代安治合作而留下的關於彩色薯的種類與栽培的詳細紀錄等。對於田代安定早在19世紀末即已在追求人類與自然共處的關係學,不得不為其遠大胸懷而深深感動。

田代安定の人と業績の研究を進めている中生勝美桜美林大学教授は、日本・台湾・南洋、そして欧州、ロシアまでも視野に入れた総合的な研究をしなければ、田代安定の業績の評価はできないと指摘している。田代安定の台湾関係資料は、整理が済んでインターネットで公開されているが、奄美沖縄関係の資料についても、国際的な研究チームを組んで研究を進め、広く公開される段階が早くくることを願ってやまない。
一直在研究田代安定與其業績的櫻美林大學中生勝美教授指出,除非從日本、臺灣、南洋、甚至歐洲、以至於俄羅斯等廣泛的視野2切入,進行總合性的研究,否則無法適切地對田代安定的貢獻加以評價。田代安定文庫中,與臺灣相關的資料已完成整理並已於網路上公開3 ;對於與奄美、沖繩相關的資料,也期盼能組成國際研究團隊,推動研究,讓廣為公開的階段早日到來4

.田代安定の肖像写真 田代安定肖像寫真,前數第二排中坐者為田代安定(臺大圖書館典藏)

作者小傳

安溪遊地 

あんけい・ゆうじ、一九五一年富山県生まれ。山口県立大学国際文化学部教授。京都大学理学博士。専攻は人類学・地域学。祖父は瀬戸内町西阿室出身。当山昌直との共編『奄美沖縄環境史資料集成』(南方新社)で、沖縄タイムス出版文化賞受賞(2012)。
 安溪遊地,1951年出生於富山縣。現任山口縣立大學國際文化學部教授,為京都大學理學博士,專攻人類學、地域學。祖父為瀨戶內町西阿室出身。安溪遊地曾與當山昌直先生合編『奄美沖繩環境史料集成』(南方新社),以此於2012年獲『沖縄Times』的出版文化賞。

安溪遊地,1951年出生於富山縣。現任山口縣立大學國際文化學部教授,為京都大學理學博士,專攻人類學、地域學。祖父為瀨戶內町西阿室出身。安溪遊地曾與當山昌直先生合編『奄美沖繩環境史料集成』(南方新社),以此於2012年獲『沖縄Times』的出版文化賞。

安溪貴子 
あんけい・たかこ、愛知県生まれ、山口大学医学部非常勤講師、広島大学理学博士。専攻は生態学。著書に『森の人との対話』(東京外大AA研)、編著に『ソテツは恩人』(ボーダーインク)など。
安溪貴子,出生於愛知縣,現任山口大學醫學部兼任講師,為廣島大學理學博士,專攻生態學。著有『森の人との対話』(按:『與森林中的人之對話』,東京外大AA研),另有『ソテツは恩人』(按:『蘇鐵是恩人』,ボーダーインク)等編著作品。

.左:山口県立大学生、台湾大学図書館スタッフとともに(向かって左端筆者)
   山口縣立大學學生、臺灣大學圖書館館員合照(照片左端為筆者)
.右:虫食いの著しい文書の復原は考古学そのもの 修復蟲損嚴重的文書亦為一種考古學
(編按:安溪教授試圖拼湊的文件,先前館方人員試圖拼排修復未果,亦曾有其他日本來訪教授認為此份文件已不可能修復。)

1 編按:安溪教授於閱覽資料的同時,會針對排序有誤與資料被錯置等情形,提出修正建議,並分享相關發現。
2 編按:田代安定曾至俄羅斯參加萬國園藝博覽會、訪問歐洲,並於日本(沖繩、北海道等)、臺灣、南洋地區進行調查。

3 編按:指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臺灣大學深化臺灣研究核心典藏數位化計畫
4 編按:目前田代氏的臺灣相關資料、部分田野調查筆記和植物、南洋、日本研究等手稿已可在臺大網域內使用,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未上線者可至圖書館5樓特藏組調閱數位影像。

田代文庫介紹|
田代安定(1856-1928),號天劍,生於日本鹿兒島,從於柴田圭三(法語學者)、田中芳男(1838-1916,幕府末期明治初期博物學者)等人門下,為植物學與人類學家,曾任職臺灣總督府,創立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於日本沖繩、爪哇及南洋諸島、臺灣等地進行多次植物學與人類學調查,為熱帶植物研究先驅。
田代安定過世後,時任臺北帝國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前身)圖書館館長田中長三郎教授,以田代氏長年耕耘臺灣為由,將其藏書與手稿納入館藏。文庫內除植物學研究相關圖書外,尚有許多手稿與田野調查筆記,為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臺灣、日本沖繩、南洋等地植物學和人類學的第一手資料。

Antei Tashiro (1856-1928, also known as Yasusada Tashiro) was born in Kagoshima Prefecture, Japan. As a learned botanist, he discovered a few plants and at least 28 kinds of plants were named after him, such as Pseudopinanga tashiroi, Chamaesyce tashiroi, Clematis tashiroi, just to name a few. He also went on some expeditions in Okinawa, Taiwan, and South Pacific, resulting in abundant botan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notes, which are valuable first-hand materials to learn about the plantations and cultures in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Tashiro came to Taiwan in 1895 after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rejected his proposal on developing Okinawa. He then dedicated himself to Taiwan and helped establishing the Hengchun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After his sudden death in 1928, the University Librarian of Taihoku Imperial University, Chōzaburō Tanaka, insisted on keeping Tashiro’s legacies due to his many contributions to Taiwan. However, Tashiro’s manuscripts were believed to be lost during World War II, until its rediscovery in 2004 by Dr. J. Hsiang and Dr. Mi-Cha Wu. Tashiro’s book collection and manuscript collection are now kept in Special Collection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田代安定大事紀|

1856
出生於日本鹿兒島

1869
入柴田圭三門下

1875
入田中芳男門下

1880
鹿兒島調查

1884-1885
至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萬國園藝博覽會,並順訪歐洲多國

1885-1886
沖繩、八重山調查

1889
隨日本海軍金剛艦至南洋調查

1895
澎湖調查、任職台灣總督府

1902
創設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

1915
兼任鹿兒島農林學校講師

1928
因病於回訪鹿兒島時過世

藏書與手稿入臺北帝國大學圖書館(詳見松崎直枝、柳本通彥二文)

2004
田代安定手稿於舊總圖書庫發現(項潔教授、吳密察教授)

2007
「深化臺灣核心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田代文庫》(2007-2012)

2014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田代文庫》

相關文獻|
.永山規矩雄(1930)。田代安定翁。臺北市:故田代安定翁功績表彰記念碑建設發起人。

.松崎直枝(1934)。隱れたる植物學者田代安定翁を語る。傳記,1(1),頁112-131。

.柳本通彥(2005)。第二章:時勢を駆け抜けた反骨の植物学者-田代安定。明治の冒険科学者たち : 新天地.台湾にかけた夢。東京都:新潮社。頁72-129。
.中生勝美(2011)。田代安定伝序説--人類学前史としての応用博物学。現代史研究,7。頁129-164。

.吳永華(2012)。田代安定1895年宜蘭植物調查初探:以臺大所藏「田代文庫」相關史料為中心。發表於宜蘭縣政府主辦,「宜蘭研究」第十屆學術研討會:「再現」別有天-宜蘭生態與環境變遷,2012年12月8日至9日,宜蘭縣史館。
.吳永華、陳偉智(2013)。田代安定宜蘭調查史料研究計畫期末報告書。委託單位:文化部;承辦單位:宜蘭縣史館。

快門、敘事:老照片圖書特展

原圖中心

早期的攝影技術約在清代從西方國家來到了亞洲,如英人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等攝影師也隨著通商與傳教的潮流,從各港埠輾轉來到臺灣,想要用鏡頭記錄東方的異國風情。數位科技發達,幾乎隨手都能拿起手機拍照的今天,很難想像在當時攝影師需要動用到人力,甚至是馱獸,把笨重的攝影器材揹負到交通不便的部落,將當時部落的影像留在一張張的黑白相片中。

甲午戰敗,臺灣從清朝的手中被割讓給日本之後,日本官方的攝影師、記者先後來到臺灣,以新一代的攝影技術,拍下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之間臺灣各地的景物與風俗活動。帶著相機來到臺灣的日本人之中也包括許多人類學者,相機是他們的記錄工具,在部落裡拍下人物、文物與建築。這些照片在過去是帝國展現其統治成果的文宣、也是學者研究的文獻、又或是成為一般平民往來寄送的風景明信片,在今天成為記錄臺灣原住民族文史之重要文化資產。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自2014年5月起推出「快門、敘事:老照片圖書特展」,從書籍的老照片中重現歷史洪流中的記憶片段,讓讀者看到老部落裡先人的身影與生活點滴。在時空的變遷之下,原來是帝國凝視之下產生的相片,也能化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光圈快門,建構起以原住民為主體的敘事。
也許,有些相片對你而言也深具意義,等著你來發掘他們的故事。

展出時間:2014年5月1日–7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展覽書目:請見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活動訊息

「思想.重慶南路」特展

推廣服務組

臺北市的重慶南路是一條政經樞紐之路,也是一條充滿故事的道路。這裡書店林立,文人聚集,盛產文字與思想,曾經是全世界華文圖書出版最重要的街道。如今景物變換,光華幾乎褪盡。逝去的歷史無法逆轉,所幸我們可以透過數位典藏開啟時間之門,重溫昔日書店、書籍的人情舊事。

「思想.重慶南路」是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於2014年國際書展中規劃的特展,展出與人等高的書店模型、資料庫影像、老文物、舊書籍等,藉以獻給每一位曾走過、沒有走過、或者遙想過重慶南路的愛書人。國際書展已落幕,卻勾起人們對重慶南路的思念與想像。今年暑假,這條聚集人文薈萃的重慶南路,將於臺大圖書館重現風采,就讓我們一起,再走一次,重慶南路。

展覽時間:2014年6月23日至7月25日 9:00-17:00
展覽地點:臺大圖書館1樓日然廳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合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聯絡方式:電話02-26525273;Email:asdc@sinica.edu.tw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hinkread

 

活動紀實: 

TA沙龍活動紀實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王冠婷

2013年9月圖書館學科服務組首次與教學發展中心合作,開設兩堂專為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 TA)設計的圖書館利用課程,增強TA掌握資源的能力,使TA從事教學工作更順手。該課程廣受TA肯定,因此本學期開課前,為設計更符合TA需求的課程,本組特別舉辦「TA沙龍──運用圖書資源之教學經驗分享會」,邀請曾參加課程的TA們前來分享上課心得與教學應用的經驗。

由於多數TA缺乏將圖書資源應用於教學上之經驗,我們特別邀請歷史系林維紅老師、史學導論課程的助教林宣瑋同學分享其實戰經驗,感謝目前遠赴北京擔任交換學生的林同學,透過JoinNet線上會客室,在雲端分享他擔任助教期間,如何與圖書館員合作設計教材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們透過親自動手之實作,更加認識圖書館資源及書目管理軟體等資訊工具,在茫茫大海找到需要且品質良好的資料。

其他與會的TA也熱情分享參加圖書館研習課程的經驗,如:戲劇所施同學表示使用紀錄片等影音資料庫時,比較需要找尋有關導演或劇作家的採訪影片。數學所陳同學表示上學期的課程,他比較有興趣的是SDOL的圖片查詢功能,可以用此功能查詢微積分或數學定理的相關圖片。擔任食品營養通識課程的生化所林同學,認為由圖書館課程接觸到的圖像資料庫,有許多經過授權的科學期刊圖片,對她製作課程簡報非常有幫助。參與此次分享會的TA們也給予圖書館在設計課程方面的寶貴建議,如:如何查找臺灣及中國大陸地區的中文文獻、介紹收錄採訪劇作家的影片資料庫等。
透過TA沙龍的交流活動,學科館員在獲得許多意見回饋後,於今年3月至5月,推出五堂「TA充電站」系列課程──圖像影片資料庫於教學研究之應用、圖書館外語學習資源面面觀、如何蒐集中文文獻資料(人社篇╱科技篇)、如何掌握全球新聞時事資源。每堂課都在電腦教室實機操作練習,增加學習成效。館員也從課堂與學生的互動中,了解TA查資料的習慣、教學與撰寫報告時常遇到的問題、利用圖書館資源的困擾等,將有助於我們未來規劃更佳的課程內容。

永遠的氣質影后與時尚女神──奧黛麗赫本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2014年5月4日是電影巨星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的85歲誕辰,Google Doodle 以溫暖細緻筆觸描繪奧黛麗赫本的優雅倩影,也描繪她致力於兒童福利工作的辛勤身影。奧黛麗赫本1929年出生於比利時,成長於英國,是英國與美國好萊塢著名的女星,生前主演《羅馬假期》、《第凡內早餐》、《窈窕淑女》、《龍鳳配》、《謎中謎》等多部電影,1954年以《羅馬假期》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及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殊榮。晚年則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親自前往拉丁美洲和非洲關懷不幸兒童並為他們發聲。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你快樂嗎?心靈勵志與情緒療癒主題圖書推介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連續陰雨的日子,社會事件層出不窮,課業與工作繁忙,又無暇與家人朋友相聚,種種壓力讓你變得不快樂嗎?圖書館不只是學術與知識的殿堂,也是為心靈充電的角落,從書架間找到幾本心靈勵志、情緒療癒、正向心理學、快樂學的書,找個安靜舒適的沙發坐下或在樂牙彎聽輕音樂,慢慢閱讀這些令人快樂放鬆的圖書,再起身面對外面的風雨。 《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博物館群: 

2014年環太平洋大學協會大學博物館研討會紀實
──以創新與跨領域結盟重塑大學博物館的外展服務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大學所蘊含的知識珍寶,賦予了大學博物館豐富的典藏以及展演內涵:從各學門的學術研究產出、器物以及標本,到捐贈藏品以及校園文化資產,無一不可作為大學博物館的主題;大學博物館同時擁有多元的展示空間:在戶外,有生態區、植物園與實驗林;在室內,有承載重要歷史記憶的教室、實驗室、房舍、為特殊目的打造的建築,皆為大學博物館增添了故事性。更由於大學是匯聚人才的基地,其所蓄含的知識力與行動力,可直接為大學博物館提供充沛的動能。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讓大學博物館由裡到外,在在皆是豐厚的研究與教育資源;而這些資源,在日益國際化的世界,已可被視為全球公共財 (Global public good) 的一部分。如何追求突破,同時師法他國之長,為大學的研究與教育資源做更有效的利用,一直是臺大博物館群努力的標的以及前進的方向。

作為目前「環太平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45個會員大學中唯一的臺灣代表,臺大博物館群辦公室有幸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選為「第二屆環太平洋大學博物館研討會」的東道主。在臺大圖書館、國際事務處、博物館群以及秘書室訪客中心全力支持與奧援之下,今年5月20日至5月22日,臺大博物館群順利完成本次研討會的籌辦任務。會議結束之後,環太平洋大學協會秘書處和國內外與會人士紛紛來信,向本次工作團隊致意,並高度讚揚本次會議之成果。

本次會議歷時3天,主題為「以創新與跨領域結盟重塑大學博物館的外展服務」,由北美學術博物館與藝廊協會(Association of Academic Museums and Galleries)理事長,奧勒岡大學喬登•辛尼澤藝術博物館(Jordan Schnitzer Museum of Art)館長吉兒‧哈茲女士(Jill Hartz)、京都大學博物館館長大野照文教授(Terufumi Ohno)、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于宏燦教授領銜發表三場精彩的主題演講。本會另有來自雪梨大學、東京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大學、俄羅斯遠東大學、卑詩大學(UBC)以及首爾國立大學的大學博物館館長、研究員、工作人員發表論文演說,分享推行外展服務的經驗(臺灣3位、美國3位、加拿大1位、俄羅斯1位、韓國1位、日本 4位、中國香港1位德籍、越南1位臨時因病缺席、泰國1位、新加坡1位、印尼1位、澳大利亞1位、紐西蘭1位) 。為更加擴大公眾參與的空間,本會特別舉辦海報摘要徵件,邀請國內博物館學界研究人員、學生、以及相關從業人員投稿摘要;華碩電腦也派人與會,以「花博夢想館」為題目,介紹科技在展示規劃的運用。


由左至右:
奧勒岡大學喬登•辛尼澤藝術博物館吉兒‧哈茲 (Jill Hartz)館長/
臺灣大學于宏燦教授/京都大學 大野照文館長


除了論文以及海報發表,本次工作團隊亦以本校生命科學博物館(動物博物館以及植物標本館)所研發的行動展示盒為主題,舉辦一場「全員動腦」工作坊,整合行動教案的經驗,初步研擬發展跨國行動教案的可能性。訪賓亦於歡迎晚宴之間,參觀臺大博物館群(人類學博物館或物理文物廳),聆聽臺大薰風國樂團之演奏,以及參觀由攝影社在舊總圖夾層書庫舉辦之攝影展。最後一天(5月23日),則參觀鶯歌陶瓷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以及故宮博物院。行程緊湊,但訪賓們滿載而歸!


左:環太平洋大學協會秘書長致贈楊校長禮品/右:訪賓參觀海報展



左:校史館晚宴之國樂表演/中、右:訪賓參觀校史館夾層書庫之攝影展

總計成果,本次會議共有13國18所研究暨教育機構參與,包含3場主題演講、17篇論文發表,32張海報展演,超過220名人次與會,是臺大跨單位合作的卓越成果!本次會議亦是本年度國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博物館研討會之一,也為國內博物館學界與實務界留下許多國外的經驗資產。大學博物館是今日學術象牙塔與社會的重要鍵結,也是高等教育機構裡最能體現「有教無類」精神的單位。臺大博物館群期待能透過這次研討會,架構國內博物館與來自環太平洋地區各頂尖大學博物館的交流平臺,並激發彼此新的發想與創意,協助博物館點燃知識火炬於民間,照亮進入社會啟蒙的新路徑。


本次與會機構


本會之成功,是臺大圖書館、國際處、博物館群以及秘書室訪客中心的傑出合作成果


《標本.文物.我們的歷史》臺大博物館群的第一本書

校史館營運組.陳南秀
《標本・文物・我們的歷史:
臺大博物館群與藏品精選》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出版日期:2014年5月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04-1223-9
規格:平裝/16.8*22cm/232頁/全彩
定價:360元
展售處: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歷史悠久的臺大,自1928年創校的臺北帝大時期以來,累積了豐厚的學術標本與歷史文物,但由於隱身在不同的館舍建物內,因此鮮為人知。2007年校慶日,臺大博物館群正式啟動,讓原本靜躺在校園各角落的寶貝,有了對外展示與教育的機會。臺大博物館群成立迄今已六年餘,目前共計有十個成員館。希望透過本書的出版,讓外界能夠瞭解臺大博物館群的成立過程、各成員館之館舍建築的歷史變遷,並進一步認識隱身其中的珍貴藏品。

博物館的基石,由豐富的館藏內容奠定,因此本書大部分篇幅著墨於各館的藏品介紹。臺大博物館群含括不同學科領域,收藏主題的博物館,但隔行如隔山,也許就連博物館群的成員們也未必非常清楚明瞭彼此的館藏。因此本書邀請各博物館提出數件他們自認為最值得被推薦介紹的藏品,也許是鎮館之寶,也許是別具特色,又或者是可以牽引出其背後重要的研究學者、亦或是一段動人的故事。透過這次大家的群策群力,也促進了各學科知識之間的相互理解。

本書匯聚了約莫近一百件的藏品介紹,相信當您翻閱完之後會猛然驚覺,原來,臺大擁有這麼多的寶貝!例如有美人魚之稱的「儒艮」、在日據時代被列為天然紀念物的「寬尾鳳蝶」、歷經一段曲折命名過程的「武威山烏皮茶」、直徑30公分外型幾近完美正圓的「圓石」、一面雕刻男性祖先像另一面雕刻女性祖先像的「排灣族雙面石雕立柱」、回歸母校的臺北帝大首任校長墨寶「山岳度寒光」、記載校名轉變關鍵的「臺大第一號公文」、物理文物廳的鎮館之寶「直線粒子加速器」……,這些珍寶都隱藏在臺大各個不同的小型博物館內。當它們一件件躍然於紙上,述說著自己的身世故事時,它們彷彿都有了生命,從博物館沉睡中甦醒。

臺大還有許多文化資產窩身在校園各角落的老建築裡,例如: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的植物標本館、農業化學系的土壤博物館、心理學系展示古典實驗儀器的「角落博物館」、蓬萊米發源地的磯永吉小屋、臺大醫院院史室。此外,臺大生物產業機電學系也為已故的大師高坂知武教授,設置個人紀念專室,展示重要遺物和手稿,俾便後學師法;至於臺大圖書館,更典藏了許多名家手稿與畫作,其中還包括霧峰林家瑰麗的傳統建築元件。跨越校園圍牆之外,則有藏身在巷弄裡的已故臺大教授故居,如殷海光故居、馬廷英故居等。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願熱愛這座校園的朋友們,未來能夠繼續挖掘出更多的臺大資產與寶藏。


校史館音樂沙龍「四懸清韻:臺大鋼琴社教學制度成果發表會」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奏音人語絕,清韻佩聲通 . .     .
四懸今盡美,一聽辨疑風  
(唐•無名氏)

驚蟄過後,春雷隆隆,陰雨綿綿。在生機盎然的五月,臺大校史館除了舉辦APRU環太平洋大學協會大學博物館研討會之外,更於月底安排了多場精采的藝文活動。在校友黃書庭熱心支援電鋼琴以及外文系許臨竹同學籌畫之下,校史館首度與臺大鋼琴社合作,在5月28日於館內舉辦了別開一格的鋼琴音樂沙龍演奏會。

鋼琴社許臨竹同學援引唐詩《笙磬同音》以及《冊上公太常奏雅樂》,將這場音樂沙龍取名為「四懸清韻」。鋼琴社同學也配合校史館內的氛圍,演出了包含歌劇魅影的〈Beneath the moonless sky〉、拉赫曼尼諾夫〈練聲曲〉、巴哈〈小步舞曲〉以及李斯特〈驟雨〉等等曲目。悠揚樂聲,讓校史館的訪賓享受了一個餘韻無窮的美好夜晚。在未來,校史館將繼續整合行政單位、學生社團的以及校友的資源與協力,為校園,為社區民眾,帶來更豐富的音樂饗宴。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何淑銘、李明玲、林 琦、林雅惠、張端桂、張簡碧芬、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曾慶輝、
黃瑜焯、趙子萱
王怡晴、何淑銘、張端桂、陳南秀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圖書館伴您擺脫五月梅雨潮溼心情

年(選單): 
民103年
月(選單): 
5月
期數: 
169
主編的話標題: 
圖書館伴您擺脫五月梅雨潮溼心情


時序進入五月,梅月紛紛,心情似乎也開始沈鬱。請來觀賞春季生命影展,生命中常有困境瓶頸,人生的通關密語是財富或權勢?愛或陪伴?透過電影將帶領我們深入體驗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對生命大聲嘶吼奮力拚搏的過程。5月9日已推出的《歐洲城市色彩》攝影展,19位來自臺灣的年輕人,透過他們東方的眼光,在歐洲街頭所進行的一場路上觀察,尋找並重新詮釋歐洲城市的意義與精神。還有更多的服務課程訊息與疑難解答,舊時註冊的健康檢查也令人莞爾,詳細內容請進入本期館訊!

完全綠化方案-觸控式高速掃描器

系統資訊組.林秀鳳

為提升讀者服務品質,於總館二樓櫃台及五樓查詢區設置觸控式高速掃描器,提供來館讀者掃描館藏。本掃描器專為書本掃瞄,零邊距設計、快速的彩色掃瞄,最大可掃瞄A3尺寸,透過ALL-in-One 21吋直覺式大螢幕觸控螢幕介面,容易操作,只需要幾個按鍵即可完成掃描。

掃描後的檔案格式,可儲存成方便搜尋的可搜式PDF,也提供其他多種儲存格式,供讀者選擇。

線上影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I91wfnXKUE

總館使用方式|
讀者於登記簿登記後,即可依說明自助掃描,請留意本機掃描檔一律附加浮水印於右下角,
以下事項也請讀者多加注意,若有任何問題,請洽館員為您服務!
◎每人每次使用限時30分鐘,無其他人登記時方可繼續使用。
◎請自備隨身碟,請勿使用隨身硬碟或設密碼保護的隨身碟。
◎其他詳細操作及注意事項可參見現場使用方式說明。

全新數位學習課程上架:認識圖書館,從這裡開始!

推廣服務組.李嫣紅


臺大圖書館數位學習網即日起推出全新課程「認識圖書館,從這裡開始!」這是專門為「圖書館新鮮人」而設計的課程,提供9個單元,簡單明瞭地為您介紹借閱規則與圖書館各式服務、館藏與服務櫃台配置、館藏目錄與個人借閱記錄查詢功能、圖書代借與館際合作申請方式等。每單元3-7分鐘不等,讓您在課堂之餘、搭乘公車捷運之際、無聊等人之時,都能利用一小段時間進行微學習,一步步認識圖書館,並進而有效地利用圖書館。

★認識圖書館,就從這裡開始


新版「特色館藏」網頁上線囉!

系統資訊組.陳靜慧


新版「特色館藏」網頁於5月5日上線囉!為使讀者更了解圖書館所收藏的珍品,一改以往以文字為主的網頁呈現方式,強調視覺化設計,以影像呈現多樣豐富的特藏資源,運用圖片強調特色館藏,搭配文字說明,提高讀者點擊的興趣。
為因應多元化的瀏覽工具,圖像式畫面讓讀者在使用行動載具瀏覽時,易於點選詳讀,方便瀏覽資訊,延伸閱讀。以下將簡單介紹新版網站特色:

1. 以圖像為主,吸引讀者點閱 。
2. 資料內容皆以tag(標籤)進行分類,透過關鍵字的定義,可以更快速的找到資料。
3. 單一查詢入口,可作為各項珍藏資料查詢平台 。

- 點選小圖,即可看見放大的圖片及內容簡介 -

- 提供內容檢索,讀者只要在頁面右上方的搜尋框內鍵入關鍵字,即可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資源 -

內容將持續新增,歡迎大家連結【圖書館網站】【特色館藏】使用。

2014年春季生命影展

生命教育中心. 劉溢鈴

最受本校師生與社會大眾歡迎的「生命教育影展」再次登場(第一場《最後12天的生命之旅》已於5/14舉辦)!
除了扣人心弦的電影情節,每場次的映後座談,更能讓您在專家學者或導演的帶領之下,深入電影的內涵、體會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及對生命的態度,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影展地點:總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影展時間:18:30-21:30

※目前網路報名已額滿,播映前將視會場狀況接受現場報名

(18:00開放網路報名者入場,18:15開放現場報名者入場)

精彩預告搶先看
※本活動每場次可核發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3小時

5/23 (五) 口白人生
生命意義的追尋與翻轉
★全美影評人協會「最佳原創劇本」

★金球獎「喜劇類最佳男主角」入圍
生活精準規律、單調無趣的查稅員哈洛,有天突然開始聽見了如電影旁白般的聲音,對他當下的每個想法與行為鉅細靡遺地描述,進而改變了他的生活,甚至預言了他的死亡。為了搶救自己的性命,哈洛展開一連串解謎行動,認識了重量級作家凱倫,她的作品特色是到書末都會「漂亮精彩地殺死主角」……
映後座談:臺大生命教育中心 蘇玉帡執行長

5/28 (三) 想飛的鋼琴少年
想要獲得什麼,要先學會捨棄
★瑞士電影獎最佳劇情片

★芝加哥國際影展觀眾票選獎
擁有驚人鋼琴才華與超越大學教授數學運算力的天才少年維特,在母親全心栽培下,開展了讓父母稱傲但也極度不快樂的童年。與木匠爺爺在一起時是唯一自由自在的時光。隨著天才光環帶來動彈不得的束縛,維特決定不再為他人而活,一個大雨的夜晚,戴上爺爺和他親手打造的翅膀,他縱身一躍… …

映後座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郭靜姿教授

6/4 (三) 一首搖滾上月球
為自己不凡的生命,大聲嘶吼!奮力拚搏!
★2013年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
在有罕見疾病孩子的家庭裡,爸爸,常常是最先落跑的那個人。但是來自六個罕病家庭的爸爸,不僅沒落跑,還組成了一支業餘搖滾樂團「睏熊霸」,想要挑戰海洋音樂祭。組團,是為了一圓年少時的夢想,更是情緒宣洩與抒發的管道:因為他們有著一定得面對的生命課題〜因愛著自己罕病孩子而受苦…
映後座談:黃嘉俊導演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協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大學人事室
洽詢電話:(02)3366-1755*102

《歐洲城市色彩》攝影展─旅行家的路上觀察學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你心目中的歐洲是甚麼顏色的?
是革命的血紅;還是艷芳烈焰的紅唇?是自由的藍天;還是絕望唉聲的藍調?
歐洲真是我們心中所想的一般浪漫?歐洲人真是我們所期待的一般開放?
當咖啡館標上歐洲兩字,它是否非得典雅高貴?當街道命名歐洲語言,它是否就該富麗堂皇?

十九位年輕的漫遊者,飛向西方,用自己的腳步與氣息深入地方,展開了一場路上觀察:城市特色、族群、文化、行為。透過一雙雙棕色的雙瞳,一絲一縷地詮釋出,屬於旅人的,城市色調。

《歐洲城市色彩》攝影展-旅行家的路上觀察學
展期:2014年5月9日至18日,09:00-17:00
地點:臺灣大學圖書館一樓日然廳

《歐洲城市色彩》攝影展-青年旅人座談
5月10日(週六) 民主化的歷程,區域歷史衝突-以東歐與巴爾幹為例
5月11日(週日) 起司、啤酒、巧克力-一場西歐的味蕾大冒險
5月17日(週六) 鯨魚與馴鹿-關於北歐的大小事
5月18日(週日) 免費卻無價-沙發衝浪與便車旅行
◎詳細座談內容與報名資訊,請至活動網站查詢

不出門也能輕鬆學英語,行動講堂《生活英語補給站》開課了 !

多媒體服務組.郭雅方

想看懂英文食品標示嗎?
想掌握英文氣象預報嗎?
想聽懂飛機上的英語廣播嗎?
想學習生活英語和增進口語能力
卻不知從何著手嗎?

圖書館與人事室合作,特地邀請擁有10餘年網路教學經驗的周樹華老師,規劃午休時間的行動講堂《生活英語補給站》。

《生活英語補給站》不受空間限制,只要準備可以上網的電腦與舒適的耳機,您就能在任何地點與周老師進行英語午餐約會。課程中除了實用的生活英語,還會介紹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支援的口語練習正音軟體Clear Pronunciation 2。

講  者|周樹華老師(臺大外文系退休教師)
對  象|臺大教職員工生(須具臺大計中帳號)
課前準備|
1.下載課程軟體JoinNet (限windows系統使用)
2.準備上課用耳機,若使用喇叭易產生回音,影響聲音品質。
3.執行測試精靈,確認JoinNet已順利安裝。
4.課程當天請提前於12:00-12:15進入生活英語補給站的會客室,點選「進入會客室」後自動下載「weboffice_yafangkuo.jnj」,雙擊該檔案即可進入課程。助教將於線上協助確認您的JoinNet可順利運作。

行動開講|

場次
課程日期
課程時間
課程主題

1
2014/05/07(三)
12:15-13:00
*請提前於12:00-12:15
進入課程會客室
看懂英文食品標示+口語練習

2
2014/05/14(三)
讀懂英文氣象預報+口語練習

3
2014/05/16(五)
聽懂機上英語廣播+口語練習

♦ 每場次可登錄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數位時數)1小時。

主辦單位|臺灣大學圖書館.臺灣大學人事室

線上報名
臺大圖書館數位學習網全新改版,歡迎體驗!

課程助教|臺大圖書館多媒體服務組 郭雅方
聯絡電話|(02)3366-2335
聯絡信箱|yafangkuo@ntu.edu.tw
 

用IE開資料庫是亂碼、沒有回應怎麼辦?請調整相容性檢視設定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張瑞珊

用IE瀏覽器進入臺大圖書館資料庫網頁,點選「文淵閣四庫全書3.0版(Client端程式下載) 」出現一堆亂碼,怎麼辦?為什麼用IE瀏覽器打不開「臺灣日日新報 -YUMANI清晰電子版 」資料庫,一直卡在使用者身分認證畫面?為什麼ProQuest下載PDF檔全文時,系統無回應?為什麼WEBPAT資料庫打不開?這一切都是IE瀏覽器各版本「相容性檢視設定」的問題,不是資料庫壞掉喔!《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談古•論今】註冊的健康檢查
身為臺大人,應該要知道的臺大事,讓校史達人告訴您!

校史館.張安明

這張在舊體育館進行註冊的老照片(約民國62年),展示在校史館樓梯間。資工系名譽教授林一鵬老師與師母因為躲雨避進了校史館,一張張校園老照片,勾起他們半個世紀前的回憶…

林教授說:他是民國50年秋季入學數學系,某次註冊有個健康檢查項目是測量肚子脂肪。同學們必須把衣服掀起來露出肚皮,再由一位女性檢查員,用手指掐掐它的厚度。林教授說,即便是男生,要當眾拉高衣服讓女生觸碰身體,在民風保守的那個時代,頗令人尷尬害羞的。(忘記問林教授,他有沒有印象女同學又如何被測量肚皮脂肪呢?)

而一旁的師母(民國54年秋入學經濟系),則提到註冊時有個檢查也令她印象深刻,同學們要坐在椅子上,量測上半身的長度;不知道是哪個衛生單位、健康中心,還是體質人類學所進行的調查研究。

早期註冊時的檢查項目,如今聽來,真令人莞爾。

﹝說明:人工作業時代,每學期上課前需花用一整個禮拜的時間來輪流完成各院系同學的註冊。﹞《原文轉載於臺大校史館FB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何淑銘、李明玲、林 琦、林雅惠、張端桂、張簡碧芬、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曾慶輝、
黃瑜焯、趙子萱
林 琦、林雅惠、陳靜慧、曾慶輝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活力的春天,請來享受閱讀的樂趣

年(選單): 
民103年
月(選單): 
4月
期數: 
168
主編的話標題: 
活力的春天,請來享受閱讀的樂趣

校園中處處春暖花開,新芽初冒的綠意及乍暖還寒的天氣,再聽見此起彼落的鳥鳴聲,讓人精神振奮,充滿著活力!於此時節,學期也不知不覺走到了一半,圖書館再提供貼心掃瞄服務,以及特別為研究生準備的專題書目。校史館的藝文饗宴與活動報導,讓來不及參與的您也能感到活動的愉悅氛圍。本期專訪生命科學系潘建源老師,分享老師的圖書館利用經驗。最後,校史故事以齊邦媛老師的手寫字條,讓您感染孜孜不倦,好學的活力。

法律學院圖書室 即日起推出掃描器借用服務

法律學院圖書室.陳建翰

為響應節能減碳、紙張減量,法律學院圖書室自103年3月10日起推出掃描器借用服務,供讀者自行操作使用。為維護利用秩序與品質,掃描時敬請遵守以下規則:

1.本服務限掃描本校圖書館館藏,使用前請先於掃描器旁之登記本登記,依序使用。
2.每次登記以30分鐘為限,無其他人登記時方得繼續使用。
3.使用時請遵守著作權法規定,違法使用應負法律責任。

掃描器旁備有操作手冊可供參閱。歡迎各位讀者多加利用本服務,讓我們一起環保愛地球!

「與知識交會的火花」 --潘建源老師專訪
圖書館不怕你去用,只怕你不來用

學科服務組‧陳巧倫

「圖書館」,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有人將圖書館視為準備唸書考試的地方,也有人在圖書館的浩瀚書海中燃起對知識的熱愛,每個人心中對於圖書館都有著不同的想望。想知道老師們如何使用圖書館?對於圖書館有甚麼樣的想像或期待?圖書館還有哪些資源與服務等待著你去探索?這些疑問都可在圖書館的特別企劃-「與知識交會的火花-教師專訪活動」得到解答!
圖書館前進的動力,來自眾人知識的交會、資源的共享,希望藉由老師使用圖書館的經驗分享與意見交流,激盪出圖書館新思維,共同勾勒出圖書館的新樣貌。

前言:圖書館是不是可以多做些甚麼?
「學生去圖書館,可不可以不只是去查他們要找的資料,有沒有可能多創造學生與圖書不期而遇?」親切的笑容與充滿活力的聲音,潘老師朝氣蓬勃的話語間,點出圖書館正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對於習慣在網路上找資料的學生世代,圖書館除了做為同學們找不到網路資源時,「不得不」查找資料的地方外,還有沒有其他可以吸引學生前來的誘因?
潘建源老師是生命科學系專任教授,也是生命科學院圖書委員會主任委員;圖書館很榮幸能夠專訪潘建源老師,分享圖書館的使用經驗以及對圖書館的看法。

圖書館與人的距離一直在改變

老師談到從小學到現在的成長過程當中,圖書館在不同的階段,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小學使用圖書館的經驗很深刻,每個教室都設有圖書櫃,有上百本的圖書,因此看了很多課外圖書。」中學時期因為升學的關係,圖書館還是偏向讓同學自習的地方,大學時期的圖書館對老師而言,更多了交誼的功能,「大學時,因為參加社團,會去搶佔舊總圖的一排位置,作為社團聯絡基地,那時候在圖書館比較多是唸書與交誼。也有可能是我念理工科有關,教科書都念不完了,很少會再去圖書館借理工相關的書。」使用圖書館最頻繁的日子是在念研究所時,「在讀研究所時,因為是在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生醫所有自己的小圖書館,而且當時生醫所剛成立沒多久,書不多,但也看不完,但很多書都是兩三年內的新書,都會拿來翻一翻、看一看,那時候可說是讀書讀最多的時候。」老師表示對於圖書館,印象最深刻的是圖書館與人的距離正在改變;「過去圖書館的管理是閉架式的,書與人是有距離的;這幾年圖書館的轉變,跟人越來越靠近,館內的圖書不怕你去用,只怕你不來用。」

有關使用臺大圖書館的經驗,老師提到經常會推薦圖書館買書,對老師而言,是省錢且可以大量閱讀的方式,老師也提到,「可能是理工科的關係,多半是利用網路資料庫,並不需要手邊一定要有特定的某本書。很多想看的書或是教科書,都是建議圖書館購買,需要的時候再去借來看」。對老師的研究領域而言,書本提供的是廣實的基礎;而要了解研究領域的新趨勢、新發展,則是使用期刊找文章或是使用資料庫檢索資料。

圖書館應主動創造讀者與書不期而遇的機會
除了推薦圖書館買書以及到圖書館借閱研究領域的書籍,老師表示平常也很常去圖書館,「我蠻喜歡去圖書館的,兩三個星期去一次。我會去新到圖書區逛一逛,看有沒有我覺得有興趣的書,不一定跟研究有關。」此外老師也提到,圖書館有很多豐富的資源,但是多半的資源往往是需要時才被發現,才恍然原來圖書館有這麼多的資源,「像之前為了準備給學生的演講,需要找職涯規畫的相關資料,才發現圖書館有很多這樣的資源,但是大部分的同學不會主動去看這些資料。」這也讓老師在接下來的訪談提到,建議圖書館可以透過主題性的包裝來辦理書展,讓學生發現,原來圖書館有這麼多資源,主動創造讀者與書不期而遇的機會。

「建議圖書館可以辦主題書展,可以是由老師推薦生物化學相關的書、或是一些經典的書、很舊的書,也許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展示,讓大家更有感覺。像是生化教科書書展,在我唸書的時候,就有生物化學這堂課,將以前的教科書和現在的教科書一起拿來展示,讓同學們有機會發現、看到書的改變,也許同學會有興趣翻一翻或看一看。」老師也建議圖書館,不妨可以考慮透過書展的方式,將書「換換位置」,「為了讓理工的人有人文的關懷,也許我們可以把一些人文的書放到4樓科技類圖書區,才不會說在4樓只看到硬梆梆的科技類圖書。」

「瀏覽」期刊讓您觸類旁通


「我都會跟學生講,以前我們看期刊是從第一頁開始看,不會只找我要的。也常會去看社論/編輯的話,內容通常都只有一頁,但會告訴你未來的發展趨勢。」老師提到現在的學生太習慣在網路上找資料,且通常都是利用檢索的方式,只找自己研究需要的特定資料,反而會忽略其他更有趣的文章。老師鼓勵同學,「多看一下ScienceNature等知名期刊的『社論』(Editorials),實際去翻一翻,用瀏覽的方式去觸類旁通。期刊內除了學術論文,還有很多科技報導與評論,對未來的研究發展都有很多的啟發。」

老師表示,做研究的過程中,決定未來的研究方向,並非只是單靠查找某一篇文章,而是從大量的閱讀中解讀到未來的研究發展趨勢。即便不是到圖書館瀏覽紙本的期刊,也不妨閱讀電子期刊,將期刊目錄、標題看一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與發現。

準備做實驗的你,一定要知道Current Protocols
「在研究上,我常常跟同學講,錯誤的實驗方式做100遍,它還是錯誤的,不會得到正確的結果。所以我都會推薦同學要去看Current Protocols。」Current Protocols是老師推薦生物醫學領域做實驗的同學一定要去看的實驗手冊資料庫,老師提到,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詢問他們實驗的步驟為什麼是這樣做,同學們往往答不上來,或是回答這是依循過往學長姐的方法。如此不求甚解的答案,是老師們所不樂見的,也是老師推薦同學多看Current Protocols的原因。「Current Protocols提供很多重要的訊息,它不是只跟你說怎麼做實驗,還會告訴你這一步要注意甚麼?為什麼要這樣子做?還會有評論,告訴你這邊多一點、那邊少一點會怎樣?哪一步是重要的?」

老師表示,也許Current Protocols所提 供的步驟與你的實驗無法完全一致,但會有類似的方法,從中可以知道在別人的實驗過程中,甚麼步驟是重要的,有哪些要注意的事情,做到哪一階段時要特別小心,將實驗的程序一步一步解析出來,才能建構自己的方法。「把研究方法弄對,才會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老師如是說。老師強調,書的目的就是要縮短你的學習時間,透過書、期刊、資料庫去查找前人的研究與做法,作為自己研究的基石,「我想圖書館傳承的意義就在這裡。」

網路是挑戰也是契機
提到網路帶來使用行為的改變,老師說,網路資訊很方便,很多期刊現在都有電子版,尤其在老師的研究領域,大多數所需的資料,透過網路都可以取得。面對學術環境、閱讀環境的改變,實體圖書館的存在相對面臨更多的挑戰與機會。訪談過程中,老師一再強調廣泛閱讀的重要,「一些傳統的優勢能否利用網路來加值,而不是退步。」回歸老師在訪談過程中所提到,如何吸引學生走進圖書館,增加實體書被翻閱的機會,讓學生不再是為了查找特定資料才來圖書館,而是願意在圖書館駐足停留,享受閱讀的美好。然而,如何透過網路的力量與行銷,讓圖書館不論是實體資源或是電子資源能被更多老師、同學知道與利用,是圖書館持續努力的方向。

最後,非常感謝潘老師撥冗接受圖書館的訪談,帶給圖書館許多新想法、新思維,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加了解老師、同學對圖書館的需求以及看法。

活動紀實: 

「臺大.樂──藍聲口琴音樂饗宴」活動紀實

校史館.王麗媛

今年杜鵑花節,3月15日的溫暖午後,首度邀請已有61年歷史的「臺大藍聲口琴社」於校史館演出「臺大•樂-藍聲口琴音樂饗宴」。藍聲口琴社於1953年創社,由於創社社長偏愛「藍色多瑙河」一曲,故命社名為「藍聲」。社團走向以半音階口琴、和弦口琴和Bass口琴的重奏為主,同時保有複音口琴及民謠口琴的教學,可說各種形式的口琴皆有涉獵。

演出前,由早期團員播映社團老照片帶領大家進入口琴社的時光隧道,一一分享記憶中的每一場表演、活動及社團的歷史脈絡;從豐富的老照片中,見證了藍聲口琴的成長、茁壯與豐碩的演出成果。早期團員的學長姐勉勵著社團的學子們,持續吹奏、保持對口琴的熱愛,並且集資購買把把上萬元的低音銅角(ALTO)、高音銅角(SOPRANO)及低音口琴捐贈予「藍聲口琴社」,再再流露歷史傳承的情感,溫馨而動人。

- 藍聲口琴社-早期團員與現任社員大合照 -

緊接著,由現任社員吹啟表演序幕,一首首演出輪番上陣:roots、東方舞曲、香榭大道、千本櫻、修女也瘋狂、風之丘、Besame Mucho…,或充滿東方色彩、或演繹法式浪漫、或輕快、或抒情,當然也少不了,一定要有的臺大校歌,以及校友們耳熟能詳的望春風。在暖陽、花香的春日下午,聽眾們的心情隨著曼妙的音樂輕快飛揚,並以歡樂的有獎徵答活動劃下圓滿的句點。

- 左:戶外吹奏/中:口琴社同學們穿社服合奏/右:資深社員口琴演奏 -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因此次展演之故,「臺大藍聲口琴社」將徵集來的238件珍貴社團老照片資料提供校史館永久典藏。

近年來,杜鵑花節、校慶期間,邀請臺大人音樂團體於校史館內進行「臺大•樂-校史館音樂饗宴」活動,屢獲許多熱烈迴響。場場演奏,不僅展現臺大人的才華,更為聽眾們帶來一次次豐美的心靈饗宴。

「創藝•心動•瞬間—臺大博物館群LOGO銘版週歲創意攝影」活動報導與獲獎作品分享

博物館群.王麗媛

臺大博物館群運用LOGO設計10館一致性識別「銘版」,並設置於各館大門牆面上。適逢銘版設置一週年,博物館群辦公室特別舉辦「創藝•心動•瞬間—臺大博物館群LOGO銘版週歲創意攝影」作品徵件暨網路票選活動,邀請大家一同走訪臺大博物館群,運用博物館群各館LOGO銘版進行創意拍攝,後製獨一無二的攝影特色照,並於活動網站投件分享對於臺大博物館群的「心動瞬間」。

投件作品同時可參加「博物館群評選」及「網路人氣票選」,獲獎者可獲得獎金10,000元等多項好禮。「網路人氣票選獎」由網友共同票選,依票數多者依序入選五名;「博物館群評選獎」由博物館群辦公室於3月26日召開「博物館群評選會議」,由各館先透過館內初選,再於評選會議上共同選出第一至三名等6件作品,以及佳作獎五名。參與評選的作品,許多都極富創意與特色,競爭十分激烈,評選過程中,部分作品分數差距極微,甚至同分。

在此,與大家分享第一至三名的優秀作品(含第一名作品1件、第二名作品2件及第三名作品3件):

第一名

NO.1
使命感

將寫實原住民編織圖像結合人類學銘版主題,象徵博物館長久耕耘於臺灣社會跨文化的努力與使命,編織新舊時代的新組合。

第二名

NO.17
探索植物演化密碼與軌跡、孕育生態永續
觀念與傳承─植物標本館

植物標本館自帝大時期立館以至現今已然走過八十四個年頭,在這將近一世紀的光陰歲月中,經由前人兢業努力所打造的知識寶庫不僅僅止於所典藏近二十八萬份的靜態標本,進而更闢有三個室外庭園與一座溫室以「活的標本」之姿,佐以驗證創館歷史與臺灣植物生態演化的軌跡,此外更可藉以孕育與傳承後代落實生態保育的理念。而此亦即是本作品創作的主題背景理念由來。創作理念:蕨類生活在地球上已有三、四億年之久,而桫欏科的筆筒樹即是兩億年前侏儸紀時期極盛的物種之一。臺灣素有「蕨類王國」之美稱,而北臺灣更是筆筒樹的主要分布中心。以古老的筆筒樹的一片幼葉帶以一大(數片羽片之組合)一小之捲旋羽片為主題背景,用以象徵植物物種亙古演化的密碼與軌跡,而其一大一小嫩綠欣欣向榮之態樣的羽片,則是用以表達生態永續的傳承理念之意。再者,做為副主題之植標館前的迴廊,則用屬於冷色系之藍色勾勒出此建築物之幽古情懷,而那洞穿似的長長迴廊除了讓作品添增了立體感趣味之外,更想表達的是那股潛在的穿越時空的人文精神傳承。最後,將植標館的LOGO置放於右下方,並以「通透而柔化」溶入背景的呈現方式,藉以表達這裡不只是植物標本的家,而且是附有「生命意義」植物標本的家。

NO.23
總圖小星球

把和人文相關的銘版鑲在總圖的拱門上,最後做成一顆小小的星球。

第三名

NO.19
樹影

日據時期的園林,午後溫暖的陽光,在彎曲的小徑上投射出斑駁的樹影。(將植物標本館的logo融合於樹影之中)

NO.14
螞蟻雄兵

作品結合每日都能見到的昆蟲-螞蟻,希望昆蟲館也能讓民眾每天都見到。

NO.22
如史如畫

在傳承臺大精神的校史館前,用畫筆捕捉喚不回的臺大輕狂年少,用畫作分享回憶,延續臺大記憶。

想欣賞更多創意作品嗎?
「博物館群評選獎」及「網路人氣票選獎」得獎名單已公告於活動網站,請上活動網站一睹風采!


- 歡迎大家參觀博物館群! -

研究生了沒?– 研究與論文寫作專題書目

學科服務組.劉應琳

什麼是研究?為何要做研究?進研究所是為了什麼?

身為研究生的您,於挑燈夜戰讀papers、焚膏繼晷作實驗,卻仍焦慮看不到未來之際,是否曾經困惑選擇這條路的意義?或是研究卡住了、對著電腦不知從何下筆,如畢恆達教授在其書中所描述地就去猛刷馬桶、擦地板?

除了找師長、同學討論之外,以下整理了館藏書目提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成功投稿的小秘訣:好用的工具-Journal Selector

學科服務組.童敏惠

3月26日圖書館與Springer公司合辦了一場「學術寫作與出版講座:作者工作坊」,共有五位講者進行演講,其中一位資深編輯Jeffrey Robens先生所講的主題為:「如何針對Springer 期刊的發表進行有效的寫作和準備」,內容包括:如何選擇適合的投稿期刊、論文的架構、有效的題目和摘要、撰寫給編輯的信(Cover letters),以及如何回應同儕審查之意見等,其講演內容非常具體而實用,可以普遍應用於任何期刊投稿上而不限於Springer的期刊,故特別予以摘錄整理,供眾參考。

- 左:Springer工作坊Section 1 講者Jeffrey Robens/右:JeffreyRobens與觀眾互動 -

成功投稿要訣

對任何投稿者而言,投稿的目的當然不只是希望文章被刊登出版,更希望能被大量閱讀、被他人引用,甚至被索引(indexing)以增加該文章的曝光度,進而建立自己的學術知名度。因此,Jeffrey Robens首先提到成功投稿的要訣和準備工作包括:
‧選擇所要投稿的期刊(Choose the best Journal to reach your target audience)
‧稿件要能有條理地展現出研究成果(Logically present your research in your manuscript)
‧準備有效的標題和摘要(Prepare effective titles and abstracts)
‧告知期刊編輯你文章的重要性 (Convey the significance of your work to journal editors)
‧同儕評審後,應確實修改你的文章(Properly revise your manuscript after peer review)

好用的線上工具—Journal Selector
在選擇所要投稿的期刊之際,投稿者應先了解目標期刊的宗旨和收錄範圍(aims & scope)、主要讀者群(readership)、是否為開放取用(open access),以及被索引(indexing)等情況,並思考何者對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則需評量自己文章的創新性(novelty)、相關性(relevance)及實用性(appeal)。

在會議上 Jeffrey Robens 推薦一個選擇投稿期刊的線上工具— Journal Selector ,投稿者可將文章摘要或簡述的文字貼到 Journal Selector 網頁上的空白框裏,按下”Find your target journal” (如圖 1),該系統即會列出最符合該文章投稿的期刊清單。該系統涵蓋18,000種期刊,計約2千4百萬篇文章,這些期刊均為SCI收錄的期刊。

- 圖 1:鍵入或貼上摘要文字 -

下列圖 2 的右欄即為該系統所推薦可投稿的期刊,可以看到各期刊的影響力係數、出刊頻率及出版模式。在左欄下方提供三個項目,投稿者可依自己想要的期刊 Impact Factor、出刊頻率(如週刊、雙週刊、月刊、半年刊等),以及是否為 Open Access 等之出版模式,而再次進行篩選。

- 圖 2:系統顯示出推薦投稿的期刊清單 -

點選所推薦的任一期刊後,如下列圖 3 所示,可以繼續查看該期刊的宗旨及收錄範圍,以檢視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標。右邊則列出文章中關鍵詞的比對情況,下方則列出該刊已刊登過之相關的文章,從這些文章可再進一步了解這些文章是否為近期出版,或出版已久 ; 自己的文章是否有引用這些文章? 若有引用,則該刊更有可能會收錄你的文章了。

- 圖 3:期刊宗旨及已收之相關文章 -

此外,該網站也有個教導如何使用這個 Journal Selector工具的短片,也放上 Youtube 供各位參考。只可惜這個好用的工具僅限於英文期刊,亦偏重於理工醫農學科,若國內也能有個類似的中文期刊選擇系統,應該也會大受歡迎吧。

如果已寫好文章,不知該投哪個期刊?或是心中已有一些想法正準備投稿,不妨善用這個方便好用的線上工具,踏出投稿的第一步吧!

此外,該工作坊的所有演講簡報均已放上圖書館的活動網頁上,歡迎有趣興者自行下載閱讀。

【睹物•傳情】齊邦媛先生的字條
身為臺大人,應該要知道的臺大事,讓校史館BLOG告訴您!

校史館.張安明

去年(2013年)齊老師以九十高齡,清理身旁長年累積下來的書刊,要分贈給各圖書館;卻又忍不住寫下這張字條,拜託我們幫她找這本書的原典。

還記得齊老師說,雖然她又老又病,已是風中殘燭,但只要聽到想研究、想閱讀的資料,就極度渴望取來;即使只讀了一頁就捧著它嚥下最後一口氣息,在她來說也是十分歡喜的事情。還直嘆:「這就是讀書人的傻勁兒……到人生終點,最想做的還是閱讀與研究。」

臺大圖書館館員當然不辱使命、立即達成任務;齊老師也開心閱讀,而且閱讀使身體強健!【字條保存於臺大圖書館特藏組名家手稿】......《原文轉載於台大校史館FB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何淑銘、李明玲、林 琦、林雅惠、張端桂、張簡碧芬、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曾慶輝、
黃瑜焯、趙子萱

李明玲、張簡碧芬、陳巧倫、趙子萱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春暖花開三月天,讓知識更加UP!

年(選單): 
民103年
月(選單): 
3月
期數: 
167
主編的話標題: 
春暖花開三月天,讓知識更加UP!

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別忘了到圖書館讓您的知識更加UP!為提供更便捷的服務,總圖書館合併1、2樓櫃台閱覽業務,讓洽詢更便利;多媒體服務中心部落格及數位學習網全新改版,讓您使用上更加easy;法政研圖在社會科學院遷回總校區後,仍繼續在原址提供優質的閱典服務。圖書館精心舉辦許多精彩活動,如寶島歌王洪一峰特展、原住民族教育主題書展等,並有數學系教師成長營及齊邦媛教授手稿資料展開幕活動報導,絕對讓您收穫滿滿,快來圖書館充實您的知識吧!

櫃台二合一,洽詢更便利

閱覽組‧楊雅惠、王秀卿

為提供讀者更便捷之服務,避免洽辦閱覽服務時於1、2樓櫃台間奔波,自103年3月1日起,2樓館藏服務櫃台將停止服務,其原服務內容整併至1樓流通櫃台,請讀者改洽流通櫃台辦理館藏相關服務。整併後之流通櫃台服務內容如下:

類別
服務項目
類別
服務項目

閱覽服務
1.館藏流通、調閱及協尋
2.逾期滯還金繳交及賠書申辦
3.參考資料外借
4.校內圖書代印代借
5.各式借書證辦理
館際合作
服務
1.館際合作借書證借用
2.館際合作複印及借書件領取
3.本校與臺師大之聯合借書服務

離校審查
1.畢業、休學、退學、離職、退休等離校辦理
2.研究生學位論文繳交及畢業審查
場地及設備
服務
1.討論室借用
2.研究小間借用

失物招領
遺失物協尋及領回
 
 

「影音Focus」初亮相,服務再升級!

多媒體服務組‧蔡玉紋

親愛的讀者們,影音Focus已全新改版上線囉!
「影音Focus」的前身為「多媒體服務中心部落格」,提供電影評論文章、主題影片與音樂賞析介紹,內容除持續擴增外,並呈現嶄新面貌,站內搜尋功能更讓您查找資料更便利!
歡迎喜愛電影與音樂的讀者們前來參觀瀏覽,也與我們分享交流您的閱聽心得!
影音Focus網址:http://focus.lib.ntu.edu.tw/
影音Focus服務項目介紹:

服務項目
介紹

影評文章
拿不定主意要看什麼影片嗎?來看看駐站影評人的電影評論文章,輕鬆點選電影圖示,可觀看更多內容喔!

新進影音
想看最新入館的影片有哪些嗎?新進影音show給你看!

主題影片選介
針對眾多的影片,依其主題類型歸類,讓您能更快速的瀏覽主題,找到有興趣的影片!

音樂賞析
除了豐富的影片外,中心內亦有許多音樂CD等您來發掘聆賞,類型涵蓋多元,古典、爵士、現代流行音樂等都有喔!

熱門影音排行榜
想知道大家都看什麼嗎?就看每月update熱門影音排行榜!

「數位學習網」全新改版上線!

多媒體服務組‧蔡玉紋

新版的「數位學習網」改善媒體播放相容性的問題,並建置豐富多元的課程,其內容和形式包羅萬象,適合不同程度與需求的使用者,滿足您自我學習的需求!
坐而言不如「點」而行,全新改版推出的「數位學習網」,邀請您立即體驗、繼續支持!網址:http://elearning.lib.ntu.edu.tw/

「法政研究圖書室」短訊

法政研圖‧葉彥邦

為了因應日益增長的購書量,法政研究圖書室約莫自2009年下半年開始調整「東方語文著作區」(Oriental Books,位於四樓,又稱「中日韓文書庫」)的擺置。首先是將「博碩士學位論文」(Dissertations & Theses)全數搬下來三樓面對杭州南路一側靠窗的位置。

接著大約是在2011年夏秋之交,又進行了另一次規模不小的書庫區調整,將原本置放在四樓右側的中文參考書(Reference Books in Chinese,內含些許的日文參考書),以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編纂出版為數可觀的年鑑和方志(Yearbooks or Almanacs)陸續移置三樓。參考書係擺放於靠近徐州路一側的「歐盟圖書專區」(EU Study Area)之後、「日文裝訂期刊區」(Bound Periodicals in Japanese,簡稱「日文過刊區」)的左側;中國出版的年鑑(包括少數幾本方志)則安置在「日文裝訂期刊區」與「現刊區」(Current Periodicals)兩者之間。

要言之,即便社會科學院預訂在今(2014)年秋天搬遷回校總區,位於徐州路校區的法政研究圖書室仍保持最佳的空間利用及書刊配置,提供師生優質的閱典服務。

相招來看電影:阿爸

推廣服務組‧李嫣紅

舊情綿綿是他的名字,思慕的人是他的影子、寶島曼波就是他的舞步、
淡水暮色是他曾經走過的路,放浪人生是他的過去,
山頂的黑狗兄,現在正在快樂的牧場,唱著愛常常喜樂。

---《阿爸》導演洪榮良

《阿爸》曾獲2012年臺北電影節最佳記錄片提名,是一部嶄新型態的音樂劇情電影,敘述已故寶島歌王洪一峰先生在歌聲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劇情從洪家三兄弟與父親約定好的演唱會說起,為了完成約定,分別道出了父親在家庭中空白30年的記憶:長子洪榮宏身為第二代寶島歌王,與父親有著亦師亦友微妙的關係;次子洪敬堯為當代流行音樂的編曲才子,在家卻擁有隱形人的老二心態;三兒子洪榮良從小被拋棄的夢魘久久揮之不去。三人在尋找阿爸的歷程中,分別找到了生命中失去的記憶拼圖,也慢慢的拼湊出這位音樂大師傳奇的一生;並且意外的發現:原來在自我叛逆中,唯一無法割捨的,竟然是血液裡父親的DNA,生命中的一舉一動,創作中的每個音符,都有阿爸的形影,他們也發覺原來父親雖然在家庭缺席,但是他的音樂並沒有缺席,阿爸為臺灣創作的情操,並堅持歌唱生涯要唱到最後的精神,將永遠留在這片土地!

本片經由一首首經典歌曲刻畫著一幕幕動人的故事,更有周杰倫與方文山費盡心思完成的同名電影歌曲《阿爸》,以及周杰倫、張惠妹、庾澄慶、五月天、S.H.E、王識賢、周華健、余天、林俊傑、紀露霞、張信哲、鄭日清、魏少朋等不同時期流行歌手的共同演出,也讓本片在上映時感動了各個世代的人們。

「咱思慕的人—寶島歌王洪一峰特展」將為大家帶來這部有笑聲、有淚水的電影,並邀請到本片導演洪榮良先生與母親羅玉女士進行映後座談,與我們分享幕後之點點滴滴,以及如何以愛與寬恕帶來祝福,機會難得,歡迎大家相招一起來看《阿爸》並進一步體會《阿爸》!

場次一
場次二

日期
3月20日(四)12:10-14:30
3月26日(三) 18:30-21:00

地點
臺大醫學院103講堂
臺大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來賓
洪榮良先生
吳國禎先生、羅玉女士、洪榮良先生

活動報名網址: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487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財團法人洪一峰文化藝術基金會
聯絡方式:電話(02)3366-4551;電子郵件 tulce@ntu.edu.tw

推廣原住民族教育,打造部落教室:原住民族教育主題書展

原圖中心

「推廣原住民族教育,振興原住民族語言文化」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重要政策,近年設立的部落大學與部落學校,皆是以族群教育為出發點,期望在主流教育的制度下,打造一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學習環境,讓成人與學童都能學習屬於自己族群的語言與傳統文化,使祖先的智慧在現代化的社會中能永久延續。也因此在2013年12月舉行的南島民族國際會議便以「部落民族教育:實踐及展望」為主題,希望藉由環太平洋地區與會學者的經驗分享,為臺灣原住民族教育繪出一幅夢想藍圖,實現如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部落有教室」的願景。

為了讓更多人在2013南島民族國際會議之後能持續關心原住民族教育議題,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2014年的第一場主題書展,以「原住民族教育」為主題,展出國內外原住民族教育相關圖書,從圖書館的角度,一起推廣原住民族教育。原圖中心在這領域的館藏中,有相當豐富圖書、碩博士論文、族語教材、期刊、會議論文與計畫報告等文獻,涵蓋理論類型的原住民族教育概論,到實務類型的課程規劃,提供族群教育工作者圖書資源服務。此外,本期書展也包含國外原住民族教育的外文圖書,藉由閱讀國外的經驗,為國內的民族教育開創更大的格局。

展出時間:2014年1月1日 至4月30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展覽書目:請見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活動訊息

活動紀實: 

參加數學系教師成長營活動報導

學科服務組‧楊韻蓉

由於國際化及少子化等諸多因素影響,數學系面臨發展的關鍵時刻,系主任李瑩英教授亟思凝聚全系同仁共識、謀求解決方案,因此於2014年1月18日、19日兩天於宜蘭佛光大學為數學系教師舉辦了一個共識及發展策略會議(成長營)。數學系圖書室有幸亦在此次活動受邀之列,因此和教師們有了一次很好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此次會議係採用開放空間會議(open space technology)的方式,邀請中研院化學所的趙奕姼研究員及開拓文教基金會蔡淑芳執行長擔任導引師。所謂「開放空間會議」(Open space technology)是一種自由發表議題及參與討論的方式,與會者在會議過程中有充分的自主權提出議題並參與討論,有助於溝通分享及相互合作。會議由兩位導引師帶領,一開始由自願者提出關注的議題貼在黑板上,其他人可自由選擇有興趣議題加入,因而形成數個討論圈。當日會議情況十分熱烈,會場外全程供應餐點,討論累了就各自休息用餐。教師們關注的議題包括招生、師資人力、課程檢討、跨領域研究教學及資訊科技應用等等。

筆者提出的議題是:對圖書館的期待--未來的圖書館如何幫助學習、教學及研究?承蒙曾獲優良教師及許多獎項的陳俊全教授,在MOOCS上講授微積分課程擁有數萬粉絲的朱樺老師以及其他教授加入討論並提出很好的建議,綜合整理如以下幾點,期待作為圖書館日後提供服務之參考:

1. 教學方法日益多元化,希望圖書館協助教師蒐集教材資料。
2. 希望協助師生資料庫的使用
3. 希望協助收集書單或影片,例如開放式課程MOOCS相關資訊,提供教學使用
4. 希望圖書館提供新知資訊
5. 希望協助課程PPT製作
6. 希望多訂電子書

齊邦媛教授手稿資料展開幕花絮

特藏組‧蔡碧芳

本校名譽教授、知名學者、被譽為「臺灣文學知音」的齊邦媛教授,在家人、友朋與學生們的陪同下,高齡90歲的她,神采奕奕地蒞臨圖書館,親自參加「浪濤與波瀾:齊邦媛教授手稿資料展」開幕儀式,現場熱鬧非凡,眾人爭相目睹齊教授的風采!

活動於2月26日下午在總圖五樓展開,先由本館陳光華副館長致歡迎詞,其後再請張慶瑞副校長、文學院陳弱水院長以及此次指導老師柯慶明教授致詞,最後邀請齊教授上臺。

陳副館長敘說手稿入館的經過,從2006年起齊教授捐贈其父親齊世英先生創辦的重要期刊「時與潮」,2008年將總統頒贈的「二等卿雲勳章」證書予本館收藏,2009年在引起廣大回響的《巨流河》一書出版後,陳雪華館長到桃園與齊教授會面,並親眼看見數量眾多的讀者回函;去年8月,陳館長前往齊教授家中鄭重的將手稿攜回館內,促成了這次手稿展覽。

張副校長細數齊教授在臺大的工作,始於臺大,也在此退休,於臺大的貢獻良多、關係密不可分。最後引齊教授在〈初見臺大〉一文文末所寫的詞句:「……一代又一代的人來了,坐在窗前,又走了。但是他們並不是空手而去,他們帶走了臺大文學院自由、開放、創新的精神,在臺灣這半世紀歷史上有明顯的貢獻」,這些句子真實的描述出文學院、同時不只是文學院,而是整個臺大在臺灣的寫照。

陳弱水院長自述自己是齊教授的「高級英文班」(註)的學生,而齊教授《巨流河》的出版,鉅細靡遺的內容,更是做為一個大時代的見證。柯慶明教授為策展老師,整個展覽展品挑選、文字說明皆由柯教授親自指導、撰寫,但他認為展覽無法表現出齊教授教學時的風貌,是為不足之憾。

- 左:齊邦媛教授致詞/右:開幕貴賓合影:左起洪淑苓教授、臺灣文學館翁誌聰館長、陳萬益教授、柯慶明教授、
張慶瑞副校長、齊邦媛教授、白先勇先生、陳弱水院長、隱地先生、本館陳光華副館長 -

最後由齊教授上臺致詞,一向妙語如珠、幽默風趣的齊教授,一開頭即說:「各位小朋友好!對我來說,80歲以下的,都是小朋友!」、「我今天來到這裡,是真正的回家!」她1947年就來到臺大當助教,不認識任何人,只有外文系二屋子的書;那時候的校長還不是傅斯年,與她一起上班坐校車的是臺靜農教授、毛子水教授等人,一轉眼,這些人都不在了。當年她們那一代的人帶著「文化的vision」來到臺灣,「從不認為臺灣是小島」!她也感慨,現在學者太忙碌,滿天奔跑,「但文學需要安靜、沉澱下來思考,看看天空、星星、月亮和地上的泥巴。希望大家坐下多沉思、做學問,那怕只有十年寒窗的一點點。」她將手稿、藏書捐贈臺大,她「懷念臺大,就像女兒懷念母親」、「我很滿足」、「這是我最後一次出席大型的活動,是我的完成」。

精采的致詞結束後,進行剪綵,其後是簽書時間。原本預計15分鐘的活動,看著長長的排隊人龍,齊教授揮動著細瘦的手臂,直說著:「他們人都來了,我能夠簽一本是一本。」然後在書上一筆一畫的寫上自己的名字,直到最後一個排隊等待的讀者。結束這長長的簽名後,她才揉揉應該很酸的手腕,參觀自己的展覽。

- 左:排隊簽書的人潮 -

由於簽書活動而延後的座談會,由本校臺文所主辦,本館和文學院協辦,主題為「齊邦媛教授和她的文學事業」,與談人為白先勇先生、隱地先生、陳芳明教授、陳萬益教授和梁欣榮教授,由臺文所洪淑苓所長主持,不克出席的林文月教授和王德威教授,採預先錄影播出。參加座談的聽眾爆滿,圖書館內180人座的國際會議廳座無虛席,甚至每條走道上都坐滿了觀眾,齊教授深受歡迎可見一斑。

展覽從2月26日起到4月30日止(週一至週五上午9點到下午5點),在總圖書館五樓特藏資料展覽區展出。展覽簡介齊教授的生平、齊教授發表的文學評論和個人創作、編輯工作與推動翻譯臺灣文學著作的成果、《巨流河》的手稿、《洄瀾》書籍中的相關內容、與文友間的往返信函等等,展出照片、手稿、書籍、信件和剪報資料。影音播放的部分,是齊教授談論她對臺灣文學看法-「我對臺灣文學與臺灣文學研究的看法」,與林文月教授「百年河山」的對談,以及去年她出席康寧祥先生新書發表會時的15分鐘致辭。詳細資訊請見展覽網站

註:「高級英文班」是齊教授在臺大開授的課程,以中文所與歷史所研究生為對象。

春暖花開,學習吉時-圖書館利用講習2014春季班開課!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新的學期,圖書館精選多種中英文資料庫,幫助您迅速找齊優質學術資源,並同時搭配書目管理軟體EndNote,讓同學雙管齊下,在使用、管理各種文獻資源上更有效率。另一方面,還不熟悉圖書館的同學們有福了!這次課程將安排館員帶領同學們參觀圖書館,並介紹圖書館的豐富服務與資源,千萬不要錯過囉!

|| NOTICE

1. 歡迎同學自行攜帶筆電參與課程,並請先上網報名
2. 提醒您,進入多媒體服務中心前須將包包置於置物櫃,請斟酌隨身物品多寡,避免不便。

|| 場次一覽表 ※課程地點:總圖書館4樓多媒體服務中心418大團體室

日期
時間
課程內容

103.03.17
(週一)
10:20-12:00
書目管理軟體EndNote cX7 (WINDOWS)
書目管理軟體EndNote是研究者從事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的好用工具,不僅可以從各種電子資源中匯入書目,有系統地加以整理,還可以搭配Word,於撰文時自動插入引用書目並產生參考文獻清單,更可依投稿期刊格式編排,是一項您不可不知的研究利器!

13:20-15:10
Web of Science
綜合學科資料庫,可以幫助使用者了解文獻的引用及被引用關係,清楚掌握學術脈絡。
Journal Citation Report
要投稿哪本期刊呢?
試試利用JCR找出各領域期刊的排名就沒錯了!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善用ESI查詢各領域高引用文獻、學者、國家及機構等排名,讓您準確掌握研究趨勢。

103.03.18
(週二)
10:20-12:10
圖書館資源與服務介紹
10:20-11:10 由館員帶領參觀圖書館,說些你不知道的圖書館小秘密
11:20-12:00 保證受用無窮的圖書館介紹課程

103.03.19
(週三)
14:20-15:20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教育部委託國家圖書館建置的學位論文系統,和前幾代相比,此系統強化知識加值與管理等功能,提供更多知識服務,是一窺各領域學術內涵的首選捷徑。

15:30-16:30
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
收錄臺灣及部分港澳地區所出版的中西文學術期刊、學報以及一般性雜誌逾五千種,所收之篇目以研究論文為主,是瞭解臺灣各領域期刊的重要資料庫。

103.03.21
(週五)
10:20-12:00
書目管理軟體EndNote X7 (MAC)
除了WINDOWS版外,圖書館也加開MAC版場次,讓更多使用者學習如何善用書目管理軟體EndNote。

13:20-14:20
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
資料庫現階段收錄臺灣及海外華人出版之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臺灣全國博士論文及專書,建立學術作品之來源文獻及引用文獻分析資訊、引用率及被引用率之書目分析,有助於瞭解學術著作之連結脈絡,除了作為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檢索之重點資料庫,也是學術研究及相關機構瞭解各學門論著之參考依據。

103.03.25
(週二)
10:20-12:00
Scopus
Scopus為大型索引摘要資料庫,收錄來自全球 5,000個出版社,四大學科領域(科學、技術、醫學、人文社會科學與藝術)的學術出版品,目前收錄約21,000種文獻。

103.03.28
(週五)
10:20-12:00
圖書館資源與服務介紹
10:20-11:10 由館員帶領參觀圖書館,說些你不知道的圖書館小秘密
11:20-12:00 保證受用無窮的圖書館介紹課程

EndNote 中夾帶的 PDF 全文變亂碼,該如何閱讀 / 註記 / Highlight?

學科服務組

在 EndNote 中夾帶的中文 PDF 全文,有時會呈現如上的羽毛狀亂碼,無法閱讀及註記,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何淑銘、李明玲、林 琦、林雅惠、張端桂、張簡碧芬、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曾慶輝、
黃瑜焯、趙子萱

何淑銘、張端桂、陳南秀、黃瑜焯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新春新學期,閱讀好書涵養好心情

年(選單): 
民103年
月(選單): 
2月
期數: 
166
主編的話標題: 
新春新學期,閱讀好書涵養好心情


短短的寒假轉眼間已到尾聲,102年度下學期就要開始了!總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回歸學期間的常態,從早上8點到晚間22點半,隨時歡迎您的光臨。不過有些區域開放時間較為特殊,在您到館利用之前請務必至圖書館網站查詢確切的開放時間。社會科學院新大樓的圖書館書架及閱覽桌等家具已陸續完工、進館,雖然新館還未開放使用,透過本期文章中的照片可以一賭為快。「開卷好書書展」在開學的同時展出,正如標題所說「開卷何止有益,閱讀讓人成長」,請來總圖書館一樓新書展示區看好書涵養好心情。五樓特藏資料展覽區將推出「浪濤與波瀾—齊邦媛教授手稿資料展」,一樓日然廳將推出「寶島歌王洪一峰特展」,相關活動也熱烈展開,敬請期待!

總圖書館102學年度下學期開放時間

閱覽組

◆ B1-5樓閉館, 24小時自習室照常開放
 103年2月28日(五)和平紀念日
 103年4月4-5日(五、六)兒童節暨民族掃墓節
 103年6月2日(一)端午節
◆ 比照學期中週六開館(調整放假&校定假日)
 103年4月2-3日(三、四)
◆ 館內實施座位管制,校友請暫勿使用地下自習室
 103年4月7日(一)至4月18日(五)
期中考
 103年6月9日(一)至6月20日(五)
期末考
 103年6月23日(一)暑假開始(請參閱暑假開館時間)

★ 2/17(一)至6/22(日)各樓層開放時間 ★

週一至週五
週 六
週 日

1-4 樓閱覽區
8:00-22:30
8:00-22:30
8:00-17:00

地下室博碩士論文暨指參專室 (B1)
8:00-17:00
12:00-17:00
不開放

多媒體服務中心 (4F)
9:00- 21:00
10:00-21:00
10:00-17:00

閉館維修日: 3/3(一) 、3/31(一) 、4/30(三) 、6/3(二)

特藏資料區 (5F)
9:00-17:00
不開放

自習室(含A區24小時自習室)(B1)
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2/23、3/30、4/27、5/25開放至下午5時止

總圖B1博碩士論文暨指參專室開放時間調整

閱覽組

總圖B1博碩士論文暨指參專室自新學期(103/02/17)起,調整開放時間如下:

 
學期中
寒暑假

週一至週五
08:20-19:00
09:00-17:00

週六
12:00-17:00
不開放

週日
不開放

如有任何問題,請洽服務櫃臺:(02)3366-2369。

社會科學院新大樓圖書館 竹集成材書架及窗邊閱覽桌驗收進館

法社分館.邱芳盈

社科院新大樓圖書館最具設計特色的家具項目,開架閱覽廳的竹集成材書架及窗邊閱覽桌,已於1月13日正式完成驗收。社科院新大樓由國際級建築大師伊東豐雄先生設計,其中的閱覽空間挑高6米,打造成宛如森林般的閱讀環境。伊東先生特別請來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的家具設計師—藤江和子老師,負責規劃新館各式家具。為了搭配閱覽廳88根不規則落柱和漫遊於知識森林的空間意象,藤江老師特別設計了86座以竹集成材製成的弧形書架,創造充滿視覺驚喜的空間,本空間書架的藏書滿載設計約20萬冊;沿著四面玻璃帷幕牆則設置了窗邊閱覽桌,共104個席次。書架和閱覽桌委請本校實驗林木材利用實習工廠承攬,結合國內業者對竹製品加工技術的研發創新,完成本項工程。竹子具有易生長之特性,又為臺灣傳統工藝文化代表材質,實為兼具環保概念與實用性的設計!

開卷何止有益,閱讀讓人成長─開卷好書書展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由中國時報主辦的2013年度開卷好書得獎名單出爐!圖書館將於2月17日至3月17日,在總圖書館1樓中庭右方新書展示區設置「開卷好書」書展,期許大家看好書涵養好心情,為新的一年翻開美好一頁。

活動網頁|http://www.lib.ntu.edu.tw

浪濤與波瀾—齊邦媛教授手稿資料展

推廣服務組

本校外文系齊邦媛名譽教授,1947年來臺,任本校外文系助教。婚後隨夫赴臺中,任教於臺中一中、中興大學、靜宜大學,並兼故宮英文秘書。1969年創辦中興大學外文系,任首屆主任。1970年後先以兼任、後為專任,受聘本校外文系教授,1988年自本校退休,獲頒名譽教授。齊教授學殖深厚、視域廣闊、講授生動,開啟了一代學子的識見與胸襟,影響深遠。

齊教授在推動臺灣文學外譯計畫上更是成果斐然,所編譯之《An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Taiwan 1949-1974》風行數十年,眾多的臺灣作家、作品亦持續經由她所參與主編的《Chinese Pen》及單本專著的英譯工作,而獲得國際能見度,對臺灣文學、文化的國際化,貢獻卓著。

2009年齊教授完成蘊蓄多年的自傳《巨流河》出版後,風靡華文世界,獲獎無數,其相關手稿資料,在多方爭取中,齊教授終選擇將其捐贈本館永久典藏。欣逢齊教授九十壽慶,本館特舉辦「浪濤與波瀾—齊邦媛教授手稿資料展」,並於2014年2月26日下午2時30分舉辦開幕式,開幕式後隨即舉辦「齊邦媛教授與她的文學事業」座談會,邀請白先勇、隱地、陳芳明、陳萬益、梁欣榮等知名作家及學者進行與談,歡迎有興趣的讀者蒞館參加。

開幕時間|2014年2月26日(三)下午2時30分
展覽日期|2014年2月26日(三)至4月30日(三),週一至週五早上9時至下午5時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五樓特藏資料展覽區

「齊邦媛教授與她的文學事業」座談會
時 間|2014年2月26日(三)下午3時30分
地 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地下一樓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洪淑苓教授
與談人|白先勇、隱地、陳芳明、陳萬益、梁欣榮、
林文月(會前錄影)、王德威(會前錄影)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聯絡方式|電話(02)3366-4551;電子郵件 tulce@ntu.edu.tw

咱思慕的人—寶島歌王洪一峰特展

推廣服務組

我心內思慕的人 你怎樣離開 阮的身邊

叫我為著你 暝日心稀微 深深思慕你

心愛的 緊返來 緊返來阮身邊

洪一峰先生素有寶島歌王美譽,對臺語音樂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經由洪一峰先生的生平事蹟及音樂歷程,可勾勒出臺灣早期臺語流行音樂的脈絡,進一步了解臺語流行歌曲的歷史發展。在充滿鳥語花香的3月,本館將為大家帶來「咱思慕的人—寶島歌王洪一峰特展」暨系列活動,特展以洪一峰的手稿、畫作、文物、影像、音樂資料等為展出內容,呈現個人形象、廣播、唱片、電影、歌廳巡演、詞曲創作、宗教信仰、家族傳承等不同主題,精彩可期;再配合開幕式、唱談會、電影欣賞暨映後座談等系列活動,將讓您深刻領略洪一峰的精彩人生及音樂成就,感受當時的臺語音樂年代,歡迎有興趣的讀者踴躍參加!

開幕時間|2014年3月5日(三)下午2時
展覽日期|2014年3月5日(三 )至4月3日(四)早上9時至下午5時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一樓日然廳

「憶洪一峰」唱談會
時 間|2014年3月5日(三)下午3時至5時
地 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地下一樓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魏少朋先生
與談人|紀露霞女士、洪榮宏先生、洪榮良先生

「舊情綿綿」電影欣賞會
時 間|2014年3月12日(三)下午6時30分至9時
地 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地下一樓國際會議廳
映後座談主持人|石計生教授
映後座談與談人|李瑞明老師、紀露霞女士、陳愛玲女士

「阿爸」電影欣賞會‧場次一
時 間|2014年3月20日(四)中午12時10分至下午2時30分
地 點|臺大醫學院103講堂
映後座談來賓|洪榮良先生

「阿爸」電影欣賞會‧場次二
時 間|2014年3月26日(三)下午6時30分至9時
地 點|臺大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映後座談主持人|吳國禎先生
映後座談與談人|洪榮良先生

報名網址|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487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財團法人洪一峰文化藝術基金會
聯絡方式|電話(02)3366-4551;電子郵件 tulce@ntu.edu.tw

活動紀實: 

2013生命教育秋季影展活動報導

生命教育中心.胡怡

臺大生命教育中心與圖書館合辦的2013年生命教育秋季影展已於10月2日圓滿落幕,這次精選《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愛‧慕》、《非誠勿擾》4部作品,每場次亦邀請知名講者進行映後座談。本次影展在開放網路報名後2天即已全數額滿,播映當天更有許多觀眾提早一兩個小時至圖書館排隊以爭取現場報名的機會,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由曾昭旭教授帶來映後座談。他首先從PI有兩個名字談起。「PI」,可以唸成「P」也可以唸成「π」,一個是俗名、一個是真名。P原意是法國清澈的泳池,卻變成印度骯髒的廁所。俗名(P)是由流俗制約類化的,平庸無奇,人的自我、自由、自主性就被淹沒了。真名(π)代表真正的自主、自由及自我實現。因為這兩個不同的名字,引出了兩重人生。人生的事實只有一個,但對於事實的詮釋,卻有兩個不同的版本。當你從不同角度解釋你的人生,你的人生就會有不同的意義。李安就是透過這部電影,透過PI的故事,告訴觀眾,人該如何通過考驗,超越現實謀生的層次,觸及神聖永恆的意義世界。曾教授也勉勵大家,人的一生都是在求道的過程,遇到考驗時,不要灰心絕望,要努力活出有意義的生命!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的主講人為華天灝導演。導演說:「生命中有一個巨大的美麗,是沒辦法設計的。」在這趟環島的旅程中,看到爺爺奶奶的生命旅程,有太多感動的故事值得講,希望能將這個笑中帶淚的冒險旅程,讓很多人看到,並且被激勵、被感動。這部紀錄片2012年的時候重新剪輯,在院線放映,得到觀眾極大的迴響,成為台灣和香港影史最賣座的紀錄片,並在國際影展上屢屢獲獎,今年,平均87歲的不老騎士們又再遠征舊金山、洛杉磯和紐約,為《不老騎士》在當地放映做宣傳。17位不老騎士當中,已經有5位離開了,但他們不老騎士的精神,他們追求夢想的故事,仍留在觀眾的心中。

《愛‧慕》邀請到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的周守民教授。周教授邀請多位現場觀眾,分享他們對電影的想法。許多觀眾都談到他們照顧病人的親身經歷,以及走出喪失親人傷痛的過程。也有觀眾提出疑問,為什麼人在死前,要經過病痛這一個關卡呢?周教授也提到,現在的醫學非常進步,可以利用各種藥物延長生命,但是,確實會造成病人本身和照顧者的壓力。但是當疾病和死亡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呢?周教授說,當你能將你的苦難賦予意義的時候,這個意義,可以幫助你度過那病痛的時光。最後,周教授用她母親的一句話勉勵大家:「老天不收你,你就好好的活著!」期待每一個人,都能正面樂觀的態度,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非誠勿擾》則請到本校社會系孫中興教授來壓軸。座談一開始,孫教授跟大家討論一個問題:愛情是要講條件的嗎?秦奮的徵婚啟事,徵來了8個完全不同類型的人,但她們都是秦奮想要找的人嗎?孫教授說,常有人問:「老師,你覺得找對象什麼條件最重要?」孫教授認為:「不要列條件最重要。你也許可以找到一些符合你的條件的人,但見了面或是相處過後,往往你會發現他們並不是你要的,如此一來,列條件有什麼意義呢?」孫老師也提醒在座的父母:「年輕人的愛情觀,常常是從爸媽身上看到的。父母日常生活的相處,是決定孩子敢不敢進入婚姻的關鍵。當你的孩子不肯結婚的時候,你就應該先反省你和配偶的關係好不好。」孫教授鼓勵大家回家之後,給自己最親愛的人一個擁抱,因為擁抱可以傳遞很多訊息,增進彼此的關係,勝過千言萬語。2013年的生命教育影展就在大家的歡送聲中圓滿落幕了,感謝大家的參與和支持,2014年即將展開的生命教育春季影展將會為大家獻上那些佳片、又會邀請到那些專家學者一起來探討影片背後的深意呢?敬請期待!

EBSCOhost 完整教學懶人包

學科服務組

EBSCOhost」是一兼具綜合/商管/生農/人文藝術等多元領域的大型資料庫平台,除涵蓋收錄大量全文期刊的資料庫(如:「Academic Search Complete(ASC)」、「OmniFile Full Text Select (H.W. Wilson)」、「Econlit with Full Text」等)外,亦兼具各學科領域專門索引摘要資料庫(如:生農「Agricola」與「CAB Abstracts」、生醫「Medline」等)。臺大共計十餘種各學科領域資料庫置於此平台,您可透過「EBSCOhost」個別檢索單一資料庫,亦可整合檢索多種(或全部)資料庫,是一個幾乎適用於各種學科領域、且易於取得線上全文的管道!

(若於校外使用,請設定「校外連線 VPN」)《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話當年~台大潮州同學會
身為臺大人,應該要知道的臺大事,
讓校史館BLOG告訴您!

農化系校友.郭俊開

近年來學校裡各地方的同鄉會已經不再盛行;本篇描繪40年前、民國60年前後的台大潮州同學會的社團活動,也側記那一段台大扮演東南亞優秀華人育成的重要搖籃的輝煌歷史。......《至校史館繼續閱讀!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何淑銘、李明玲、林 琦、林雅惠、張端桂、張簡碧芬、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曾慶輝、
黃瑜焯、趙子萱

林 琦、林雅惠、陳靜慧、曾慶輝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寒假起跑!圖書館與您一同賀新春!

年(選單): 
民103年
月(選單): 
1月
期數: 
165
主編的話標題: 
寒假起跑!圖書館與您一同賀新春!


馬年好運到!圖書館與您一同除舊佈新迎新春!回顧2013歲末,圖書館舉辦了數場重要活動,包括「2013年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會員大會」、「臺大京大聯合研討會」,以及出版三種本館典藏日文古籍相關圖書。展望2014,法社分館新增高速掃描器,提供讀者更便利的服務;圖書館日然廳舉辦「女史無國界」攝影展,展現平實但偉大女性的溫柔力量;配合《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重新編排出版,「鑑戒與惕勵:走過臺大哲學系事件四十年」特展刻正於校史館展出中;1月的HELP講堂更規畫了豐富的利用指導課程,讓您為知識加值,提升競爭力!歡迎您在寒假期間,到圖書館來一趟知性之旅。小提醒!寒假期間,圖書館開放時間有所調整,提醒您多加留意,避免撲空。

總圖書館寒假開放時間

閱覽組.王惠鶯

★ 寒假期間─1/13(一)至2/16(日)各樓層開放時間 ★ 春節期間:1/30(四)至2/6(四),B1(含24小時自習室)至5樓閉館

週一至週五
週 六
週 日

1-4 樓閱覽區
8:00-21:00
8:00-17:00

地下室博碩士論文暨指參專室 (B1)
8:20-21:00
8:20-17:00

多媒體服務中心(4F)
9:00- 20:00
10:00-17:00

閉館維修日: 1/29(三)

特藏資料區(5F)
9:00-17:00
不開放

B1自習室(A區24小時自習室)
◎1/26(日)自習室進行清潔維護,提前於17:00閉館

◎1/30(四)至2/4(二)春節閉館

法社分館新增高速掃描器

法社分館.何淑銘

法社分館為提升讀者服務品質, 新購置一台高速掃描器(如右圖)置於參考室提供師生掃描館藏, 本掃描器透過ALL-in-One觸控式電腦操作, 讀者於登記簿登記後,即可依說明自助掃描, 請留意本機掃描檔一律附加浮水印於右下角, 以下事項也請讀者多加注意, 若有任何問題, 請洽館員為您服務!

◎每人每次使用限時30分鐘, 無其他人登記時方可繼續使用。
◎請自備隨身碟, 請勿使用隨身硬碟或設密碼保護的隨身碟。
◎若選擇E-Mail寄出, 掃描檔不得超過15MB。

「女史無國界」攝影展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女人的歷史,多數仍被淹沒在歷史洪流的時代,以影像紀錄女人,成為書寫歷史的一種方式,立足女性觀點,述說女人的故事,願繽紛的 Herstory 豐富History 的色彩。
──簡扶育

簡扶育女士作為紀錄婦女運動、流傳女性歷史的攝影藝術家,拍攝了臺灣、日本、韓國13位平實但偉大的女性,如臺灣早期女畫家陳進、臺灣光復後,以中文寫稿的第一位臺籍女記者姚敏瑄、與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等等,期許觀者從作品中獲得源自溫柔的力量。

「女史無國界」系列攝影作品多次於海內外巡迴展覽,感動無數觀眾。簡扶育女士為了支持婦女新知基金會在性別運動上持續努力,特別將作品捐贈予婦女新知基金會;而婦女新知基金會為了使本系列作品能夠獲得良好典藏,充分發揮教育與研究功能,並有更多對外展出的機會,因此尋求一群熱情支持性別運動並認同女史無國界創作理念的贊助者,共同將作品捐贈予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成為臺大圖書館的永久典藏。

「女史無國界」攝影展展出時間與地點資訊如下,歡迎踴躍參加!

展覽時間:2014年1月7日至1月27日9:00-17:00

展覽地點:臺大圖書館1樓日然廳

HELP 講堂2014年1月課程──認識學術評比工具、書目管理軟體EndNote、英語學習資源介紹,豐富課程為您的知識加值!

學科服務組

新年新氣象!寒假期間,除了修身養息也是您充電的好時機! 1月的HELP講堂規劃了「學術評比工具面面觀:WOS + Scopus + JCR + ESI」,提升您的學術競爭力!寫論文必備的EndNote課程,給您基礎、進階一次滿足!寒假加強英文,「圖書館英語學習資源面面觀」讓你學英文不求人。
>> 詳細課程介紹 
>> 線上報名

活動紀實: 

「2013年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會員大會」活動紀實

書目服務組.謝孟君、趙子萱

 
承蒙教育部經費支持「我國加入OCLC管理成員館計畫」,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於2006年12月26日成立,迄今已邁入第七年。為使會員館瞭解OCLC與國際圖書資訊界之發展趨勢,並促進圖書館間的經驗交流,臺大圖書館於民2013年12月5日舉辦「2013年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會員大會」,除進行例行之聯盟執行成果報告、成員館提案討論與掌握OCLC發展新趨勢外,亦規劃圖書館間各項業務的經驗交流分享。其內容主題包括:「編目實務經驗交流與分享 」、「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經驗交流與分享」、「數位典藏系統使用經驗交流與分享」。希望成員館同道在參與聯盟大會討論交流之際,亦能分享新知,促使成員館同道能透過實務經驗交流,進而學習成長。各場次專題演講簡介如下:

編目實務經驗交流與分享

主講人
專題演講

許靜芬主任 (國家圖書館)
中文名稱權威彙整實務分享

李宜容主任 (國家圖書館)
西文資料編目作業導入RDA之規劃

吳憶慧股長、林秋薰編審
(臺灣大學圖書館)
臺大圖書館RDA西文編目作業實務分享 Part I / Part II

簡介:國家圖書館分享其彙整權威資料成果、建立權威和書目之關聯以提升書目查詢的精確度,並規劃兩岸三地共享庫合作事宜。另因應RDA的發展,國家圖書館舉辦教育訓練、成立RDA小組進行研討,並開始使用RDA進行西文編目。臺大圖書館也分享其導入RDA西文編目之因應措施、時程規劃、階段任務,並透過書目實例分享館員編目之思考方式及著錄原則等。

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經驗交流與分享

主講人
專題演講

蔡淑恩主任 (OCLC亞太服務部)
OCLC WorldShare Interlibrary Loan發展

黃燕勤資料管理師 (中研院計算中心)
中研院文獻傳遞服務經驗分享與「舉世孤本」利用之省思

洪玉珠組長 (臺灣大學圖書館)
臺大圖書館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實務分享

簡介:WorldShare Interlibrary Loan是全球性的館際互借服務,在原有WorldCat大規模資料基礎下,擴大提供更完整便利的資源共享服務。中研院自民國84年開始進行文獻傳遞服務,分享其至今之服務發展、進行方式與使用現況等。臺大圖書館對國外資源的館合方式以RapidILL及OCLC為主,兩者之介面、功能、文獻類型各有所長,缺一不可。

數位典藏系統使用經驗交流與分享

主講人
專題演講

柯雲娥編審 (政治大學圖書館)
政大圖書館導入ContentDM過程經驗分享

宋志華編審 (臺灣大學圖書館)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建置經驗分享

簡介:政大與臺大圖書館皆使用OCLC ContentDM為數位典藏平台,兩館分享其選擇平台之考量、評估、建置,使用現況與展望等,並提出各館應基於其需求,找到最適合的典藏系統,以建立並提供更優質的數位典藏服務。

各成員館熱烈參與會員大會,足見成員館對於圖書館間經驗交流之重視。會中OCLC亞太服務部的王行仁副總裁頒贈感謝狀給聯盟主席陳雪華館長,感謝臺大圖書館這七年致力於該聯盟的運作,場面溫馨而動人,是本次會議中的驚喜插曲。

本次會員大會活動,總計有92個單位計175人參加。感謝所有熱情參與的成員館同道們,「2013年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會員大會」圓滿落幕!

臺灣大學─京都大學研討會:宏觀遠眺,管窺亦美 大學博物館繽紛樣貌

博物館群.陳鵬帆

當代大學博物館繽紛多元的樣貌,為大學的教育與研究工作中注入新的動能。據此,於籌畫本次「2013年臺灣大學─京都大學研討會」中,臺京兩校特別協議加入博物館議程;兩校博物館並以「宏觀遠眺.管窺亦美:臺大京大博物館繽紛樣貌」(Kaleidoscopic University Museums: Microscopic Focus/Panoramic View) 為主題,從「大學博物館角色與定位」、「大學博物館館藏之學術價值」以及「數位典藏與大學博物館學術網絡」三條脈絡,重省大學博物館在研究、教育以及社會服務的貢獻;亦從跨越國界的宏觀視野,眺望大學博物館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協力合作的藍圖。

此次研討會,雖以臺京兩校成員為主體;然博物館之立基精神,本在屏除知識傳播的障礙;因此,臺京兩校博物館廣邀他校成員,乃至任何有興趣之民眾,參與本次博物館議程。就在兩校博物館通力合作推廣之下,本議程儼然成為一個小型國際研討會;不僅有來自文化部、故宮和臺灣博物館之工作人員,臺灣師範大學、臺北藝術大學以及輔仁大學等校之學生,甚至還有南韓首爾國立大學之教授,悉來赴會。又為了鼓勵年輕一輩的博物館研究以及工作人員發表相關研究成果,臺京兩校博物館於此議程中特別舉辦海報徵件;並保留部分時段,移師校史館川流廳,讓「臺大博物館群青年軍」同樣在此研討會中有「露臉發聲」的機會。

本議程從2013年12月18日起至20日結束,由校史館舉辦之破冰晚宴揭開序幕。除了臺大博物館群與京大博物館的教授與館員們之外,臺灣博物館陳濟民館長、成大博物館褚晴輝館長以及臺藝大藝政所賴瑛瑛所長等人士皆出席這場晚宴,讓這場60多人的破冰餐會意外成為2013年底北部博物館界之盛事。晚宴席間,穿插了「不理性人聲樂團」帶來的快閃演出,獲得與會人士,特別是京大博物館成員的熱烈回應。

- 左:本校生科系于宏燦教授主持破冰晚宴/右:京大博物館成員於晚宴中即興加入快閃阿卡貝拉(a cappella)演出,一同演唱さくら(櫻花) -

2013年12月19日,除兩校共8位研究人員發表精采的演說外,在張慶瑞副校長以及120多位研討會參與者見證之下,臺大博物館群召集人陳雪華館長暨京都大學博物館館長大野照文教授,共同簽署了兩校博物館合作備忘錄。這一份備忘錄,是兩校數十載交流的里程碑,也順勢為兩校博物館事業推展新的章節。20日,以「Being Part of University Museum: multifaceted interpretations by students and staff members」為主題, 由17位博物館年輕學者、工作人員以及學生組成之「青年軍」,以海報與簡報之方式,發表研究與工作成果。本次博物館議程結束之後,京大博物館特別邀請參與其他議程之京大學人參觀臺大校史館以及人類學博物館;讓這些學者離開自身的學術圈地,認識臺大的校園文化資產,更增添大學交流的意義。

- 左:臺京兩校博物館簽訂合作備忘錄/右:本次海報展共計有41張海報展出,參觀群眾絡繹不絕 -

過去一年來,臺大與京大共同舉行了三次研討會,切磋琢磨,相得益彰。受到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的啟發,京大博物館轄下的醫學史博物館(暫定名為Historical Medical Museum)即將開幕;而臺大博物館群成員,則仿效京大兒童博物館之運作,成功發展自身的兒童博物館專案;此外,臺大博物館群亦從京大博物館習得國際研討會之籌辦經驗,為舉辦2014年5月的「環太平洋大學協會─大學博物館研討會」,先做好拉筋與暖身操。本次議程,計有近200人與會,41張海報展出,25位學者與工作人員發表成果,是這一年來兩校博物館密切合作之豐碩成果。新的一年,兩校博物館將持續協力邁進,讓這份情誼,成為大學博物館跨國交流之典範。

- 左:臺大博物館群青年軍於校史館川流廳發表工作成果報告/
右:京大博物館成員在議程進行時一同戴上"NTU in My Blood"手環,表達對臺大博物館群的支持 -

側寫「鑑戒與惕勵:走過臺大哲學系事件四十年」反思茶會

校史館.張安明

臺大哲學系事件發生於民國61年12月到64年6月;以代系主任孫智燊上任(62年8月)後,哲學系發生的人事大地震來看,迄今四十年。配合《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之重新編排出版,學校以佈展方式檢視過去、迎向未來。並且藉此機會,圖書館與校史館向外界與當事人徵集相關史料以供典藏、研究。此一佈展除觀覽事件緣由與發展,更祈求大家體會,哲學系已經是一個走出事件陰影、積極前瞻、全體師生融洽和諧、充滿旺盛生命力的系所。

民國102年12月30日的反思茶會來了許多嘉賓。一開始大家先為殷海光先生與夏君璐女士默哀(殷夫人在11月20日也辭世了),楊維哲教授說,臺大沒有殷海光這位偉大的自由主義者,應該就不會發生日後悲慘的「哲學系事件」,因為殷先生的高亮人格以及對年輕學子的影響力,讓白色恐怖時期的有關當局「看得起」臺大,進而整肅臺大。在圖書館陳雪華館長致歡迎詞之後,由主任秘書林達德教授代表學校向教師們致意;接著以這次聚會的緣由──校史館重新編排出版《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請到調查小組召集人楊維哲教授致詞。

- 左:與會來賓熱烈的交談/右:「鑑戒與惕勵:走過臺大哲學系事件四十年」展場布置 -

再來,則是茶會的主角、當年被校方以不正當手段、充滿政治算計而不被續聘的教授來談談自己四十年來起起伏伏的心情與心得,趙天儀、陳鼓應、王曉波、李日章四位教授,彼此不論是「始作俑者」或是「無辜受累」的身分,皆敞開胸襟侃侃而談。事件調查小組的柯慶明教授、葉俊榮教授;事件發生時仍是大學生的《烽火杜鵑城》作者洪三雄學長、《青春之歌》鄭鴻生學長,也都講述他們的觀察與心境。最後哲學系苑舉正主任以茶會主人之一的角色,為茶會畫下溫馨的句點,苑主任邀請高齡八十左右的老師們,開年之後,大家一起回到哲學系把酒言歡、再敘舊情。

- 做為茶會主角的四位教授,由左而右:趙天儀教授 、李日章教授 、王曉波教授 、陳鼓應教授 -

一場原定30分鐘的茶會,足足進行了150分鐘欲罷不能。教授們的談話,校史館正在整理中,日後將公布於網站上,與大家分享這件臺大重要事件的歷史面面觀。

「鑑戒與惕勵:走過臺大哲學系事件四十年」特展
展出日期:102年12月30日(一)至103年2月27日(四)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10:00-16:00(週二及校定假日閉館)
特展地點:臺大校史館二樓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校史館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相關出版品: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 (定價300元,請洽出版中心書店或網路購書。)

2013年12月22日,聖誕禮讚在校史館

博物館群.陳鵬帆

台大合唱團是臺大最具代表性之社團之一,其聖誕節在校園內以及鄰近社區報佳音的傳統,已是公館地區別致的人文風景。因此,本次臺大校史館舉辦耶誕禮讚,邀請台大合唱團至館內「初試啼聲」,一方面固然是歲末應景;另一方面,其實也有著記錄這一份校園文化資產之心意。

此次舉辦耶誕禮讚,雖然只有短短不到一週的宣傳期,仍然吸引了為數不少的聽眾,其中包含校內教職員生、校友以及社區民眾等。雖然只是短短不到50分鐘的演出,但是台大合唱團帶來了耶誕頌歌如Jingle Bell 、Jingle Bell Rock、 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God Rest Ye Merry, Gentlemen、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還演唱多首各國民謠;讓聽眾不僅僅「聽」到北國的聖誕景致,也「聽」到其他地域的風俗民情。

- 左:台大合唱團在椰林大道上高歌一曲,「暖聲」兼攬眾/右: 學生指揮向聽眾解說每首曲目背後的故事 -

臺大校史館,本為圖書館閱覽廳,復為戲劇系古蹟劇場,今轉作校史之展示區域。儘管歷經前世今生的多重蛻變,校史館內濃郁的書香氣息未曾散逸。近年來,陸續有許多藝文團體於館內展演,獲得諸多熱烈回響;而其帶來之藝文氛圍,與校史記憶一同交融沉澱,使這棟建築物如罈酒般,愈陳愈香。

英語學習的兩難–先看小說還是先看電影?!

學科服務組

說到學英文,許多人將學習英文視為一生的志業,學習英文的方式百百種,本館參考服務部落格介紹了許多學習英語的方法,包括「英語學習帶著走!圖書館的英聽素材 MP3 下載資源」、「英語學習零距離!圖書館空英與Advanced彭蒙慧英語線上雜誌」,歡迎多加利用。也有很多人喜歡透過看電影來學英文,對於喜愛看電影的朋友,圖書館4樓的多媒體服務中心,絕對是你看電影學英文不可不知的好所在!想知道圖書館有哪些精采的視聽資料,歡迎至臺大圖書館多媒體服務中心部落格瀏覽視聽館藏介紹。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手稿:校園獨立自主
身為臺大人,應該要知道的臺大事,讓校史館BLOG告訴您!

校史館.張安明

召集人楊維哲教授在完成《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後,因大學聯考入闈迫在眉睫,無法親自於校務會議報告,因此寫下這張紙條給小組同仁感謝與共勉。......《至校史館繼續閱讀!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何淑銘、李明玲、林 琦、林雅惠、張端桂、張簡碧芬、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曾慶輝、黃瑜焯、趙子萱

李明玲、張簡碧芬、陳巧倫、趙子萱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臺大圖書館典藏日文古籍相關圖書出版

特藏組.洪淑芬

圖書館於2013年10月出版三種圖書館典藏日文古籍相關圖書,此為本館進行國際合作出版的成果,三種圖書的合作者均為日本學者。以下是此三種圖書的簡介: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 琉球關係史料集成 第一卷
Historical Archives of the Ryukyu Kingdom Housed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

A Transcription, Vol. 1

  本書為臺大圖書館根據與琉球相關的史料所編製的全文翻刻暨現代日文語譯及解題的刊行本。

  臺大圖書館典藏一批臺北帝大時期透過抄寫所蒐集之沖繩(琉球)史料。沖繩因二次世界大戰時遭受轟炸,史料文物毀失殆盡,使當時抄寫之該批典藏益形貴重。該批史料包含「冠船日記」、「親見世日記」、「異國日記」、「冠船ニ付評價方日記」、「冠船之時唐大和御使者入目總帳 全」等,俱實記載了1719-1866年(清朝康熙至同治年間)的中琉外交關係。然因該史料語文為日本明治之前的古日文,且包含沖繩方言,使外國人與日本年輕一輩均不易解讀。臺大圖書館透過合作計畫,由琉球大學的學者群與沖繩公文書館沖繩縣教育廳文化財課史料編集班的專家,將該批史料進行全文翻刻、現代日文語譯、以及名詞解釋與校勘等,並撰寫解題,此外,臺大圖書館為學者專家所撰寫之相關文章進行中文翻譯,出版為「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 琉球關係史料集成」,以方便學界了解與利用該批有關中琉關係史的重要史料。

本史料集成將分年出版為五卷(冊)套書,本書為此套書的第一卷(冊),所翻刻的臺大圖書館典藏琉球史料包括以下三冊:(1) 康熙五十八年冠船日記 (2) 親見世日記(乾隆元年) (3) 親見世日記(乾隆四年)。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長澤文庫」解題目錄
Annotative Catalog of the Nagasawa Collection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本書為臺大圖書館特藏文庫「長澤文庫」之解題目錄(含索引),每一筆書目資料均包含簡要的解題說明,提供使用者查詢「長澤文庫」之圖書資料,以及了解各筆典藏的大要。

  臺大圖書館自臺北帝國大學接收的圖書中之日文線裝書典藏,主要的部分是日本江戶時代(大約1603至1867年間)的刊本與抄/寫本,其中包含重要的個人典藏「長澤文庫」。此文庫為日本幕府末年的國文學者兼和歌作家長澤伴雄的個人收藏,其中包含長澤伴雄的自筆日記、隨筆、名家評校本等珍貴文史資料,涵蓋的主題範圍甚為廣泛。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長澤文庫」解題目錄」之出版,是透過合作計畫,針對該文庫進行完整盤點與內容調查的成果。關於內容調查之部分,由日本福岡大學高橋昌彥教授率領團隊進行各筆典藏之書目製作與內容摘要解題撰寫,臺大圖書館工作人員配合進行徹底的典藏盤點,並進行名詞解釋與多種附錄製作,包括名詞解釋、8種索引、年表等。

  此外,本目錄中收錄一篇「臺大圖書館日文線裝書之整理與「長澤文庫」目錄製作」,詳述「長澤文庫」歷年整理紀要,以各種統計結果與發現。例如,透過本目錄之製作,彙整學者對於各筆典藏之描述與有關重要性之評析,進行統計後發現,本文庫的圖書資料涵蓋15大類132種主題,其中重要/貴重書約佔此文庫的70%;與長澤伴雄相關的圖書資料約佔35.5%;抄/寫本與刊本之比例約為66:34。此外,本目錄亦提供該文庫典藏圖書資料的年代分佈、貴重書清單、佚失資料清單等。
  由於「長澤文庫」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大學接收自臺北帝國大學的圖書資料之一部分,而臺北帝大之圖書資料歷經戰爭建築毀損與移交前的散置,故自接收以後,有關此文庫的數量統計,一直存在甚大的疑點。因本目錄之編輯,已充分釐清實存與佚失之狀況,而得知目前臺大圖書館典藏之「長澤文庫」,現存823種(部)、1,600冊,約為購入當時的88%。
正確的目錄為圖書資料利用之鑰,相信本解題目錄之出版,將有助於學者對於此文庫之了解利用。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 長澤伴雄自筆日記 第一卷
Diary of Nagasawa Tomoo Housed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

A Transcription, Vol. 1

  本書為臺大圖書館根據特藏資料「長澤文庫」中的長澤伴雄自筆日記所編製的全文翻刻刊行本。

  臺大圖書館自臺北帝國大學接收的圖書中之日文線裝書典藏包含「長澤文庫」,該文庫為日本幕府末年的國文學者兼和歌作家長澤伴雄的個人收藏,其中包含長澤伴雄本人的自筆日記、隨筆等珍貴文史資料。本書是合作計畫之成果,由日本鹿兒島大學龜井森先生進行長澤伴雄自筆日記之打字翻刻,預訂將23冊長澤伴雄自筆日記原本,分年出版為包含五卷(冊)的套書,此為第一卷(冊)。未來完成全部日記之打字翻刻後,龜井森先生將撰寫總解題與製作總索引。

  臺大圖書館於2008-2009年間,曾出版「長澤伴雄歌文集:絡石の落葉」(一套3冊),本書可視為前一出版品之續編。長澤伴雄對於日本近代文藝與幕末文壇,具有相當的重要性。此與長澤伴雄相關的系列出版品,將可提供研究者重要的研究素材。

歲末年終,圖書館與您一同熱情迎接2014年!

年(選單): 
民102年
月(選單): 
12月
期數: 
164
主編的話標題: 
歲末年終,圖書館與您一同熱情迎接2014年!

寒冷的歲末年終,圖書館仍有許多活動熱鬧地進行著,要和您一同迎接2014年!除了2013年多媒體服務中心的熱門館藏大賞,也有葉嘉瑩教授手稿資料展、楊日然教授特展歡迎您到訪參觀。此外也要帶您回顧近期圖書館的精彩活動,包括國科會103年度「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申請事宜討論會實況報導,也有星夜校史館的浪漫風采,以及萬才館的藝術展品介紹。學術活動方面,今年度最後一場的HELP講堂依舊熱情等著您。在浩瀚的學術之海中,如何區辨確認著作者的身分?要如何使自己的著作被正確計量呢?透過ORCID的專文介紹,相信您會更了解!您知道「亞洲」一詞的起源為何嗎?這一期的參考報報將帶您深入追根溯本!

在浩瀚學術之海,明確辨認您的所在-ORCID個人學術貢獻獨一無二的數位辨識碼

學科服務組‧洪翠錨

在查詢資料時,您是否經常對於同名同姓、或是全名與縮寫姓名不易判斷為同一作者的情形感到相當困擾?面對著眾多的著作與學術研究成果,不僅僅是資料查詢者,就連作者本人來說,對於姓名有辨識上混淆不清的問題一直存在且深以為擾。藉由姓名辨識身分產生區分不易的情形有很多,諸如同名同姓的問題,結婚或其他因素造成姓氏或名字的更改,不同語文的姓名著錄,字碼或字體差異以及英文名字全稱與縮寫容易產生混淆等等。但是如果各個作者可以藉由一個如同身分證字號的唯一辨識碼來代表,就可以克服這些困擾,並且可以在眾多網路資源與不同社群間,更正確地鏈結作者的各種型式著作與學術研究成果,完整呈現其學術貢獻與成就。ORCID就在這樣的辨識需求下應運而生,提供全球各地作者一個獨一無二的數位辨識碼,除了有助於辨識更可以自動連結作者各種形式的學術貢獻,在浩瀚的學術之海中,明確標示與辨認各個作者的所在。

- ORCID首頁暨ORCID ID查詢畫面 -

ORCID是一個開放式的非營利組織,主要有兩個核心功能:一是提供世界各地作者獨一無二的數位辨識碼,其二是提供會員導入ORCID ID的辨識功能,進行不同系統之間資料的匯入匯岀、連結等利用。ORCID對於個人的服務是開放且免費,世界各地作者透過上網即可申請個人的ORCID ID辨識碼,建置個人學術資料與其他辨識碼,同時享有隱私權,可自由設定個人資料公開與否;ORCID對於參與會員,亦是開放全球各地機構組織與出版商自由加入,但必須繳交不同年費成為會員,以使用其所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諸如使用所提供系統界接的API來進行系統之間資料的滙入滙出與更新,或使用相關統計報表等等權利。截至2013年11月中旬已有373,595個ORCID ID註冊成功,並有許多知名大學、機構組織與大型出版商成為ORCID會員,相繼展開不同程度的利用。這些會員依其性質列舉如下:(會員名單詳見ORCID網頁

會員列舉

大學
Boston University, Cornell University, Harvard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等

研究機構、專業組織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ACM), IEE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等

出版商
EBSCO, Elsevier, Faculty of 1000 Prime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Thomson Reuters , Springer, Wiley-Blackwell等

新興網路學術書目計量機構
Altmetric, ImpactStory等

圖書館與相關組織
British Libra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tional Sciences Library(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OCLC等

ORCID提供作者一組16位數的ORCID ID辨識碼,並以URI方式呈現個人學術資訊紀錄,例如:0000-0003-4422-5490為ORCID ID辨識碼,http://orcid.org/0000-0003-4422-5490則為個人所登錄的學術資訊紀錄位址。作者可以連結ORCID紀錄到CrossRef、Researcher ID、Scopus Author ID等其他辨識碼。Web of Science檢索平台已提供「作者識別碼」欄位,來使用ORCID ID的查詢。Scopus資料庫亦已提供簡易軟體,幫助作者將Scopus資料滙至ORCID紀錄,而其Author ID紀錄日後也會自動載入來自ORCID著錄的資訊;在ORC ID中著錄的Scopus Author ID,只要點選該Author ID即會連結至Scopus Author ID紀錄顯示作者相關資訊。

左: Web of Science檢索平台中「作者識別碼」欄位可利用ORCID ID進行查詢
右:SCOPUS提供簡易方法讓作者可將其SCOPUS Author ID資訊轉至ORCID

不論是對於作者個人,或是對於大學院校、研究機構、贊助單位、圖書館或出版者而言,使用ORCID的益處甚多,但是這些益處卻非一蹴可幾,ORCID ID需要被廣為應用才能發揮實質功效。而甫自2012年創立的ORCID也並非全然完美,無可諱言地存在著一些令人有所疑慮之處。以下羅列各方所提益處、疑慮與建議提供參考:

使用ORCID的好處

學者、作者、學生
1.可以明確區分作者與其著作,避免姓名著錄改變或不易辨識或同名同姓等混淆情形。
2.
著錄與連結個人學術著作與相關智慧產出,諸如專利、研究計畫、網路電子資源等,完整呈現學術貢獻與成就,有助於個人學術生涯發展。

3.避免費時重覆建置不同格式與需求之個人著作檔案,諸如求職、更換工作、升等、申請計畫補助等因應不同申請格式的重覆且耗時的建檔。

大學院校
1. 有助於E-Portfolios的建置。

2. 可追蹤與評鑑教師學術貢獻與成就。

3. 有助於了解新進教師、訪問學人、客座教授計畫共同主持人等學術背景。

4. 有助於全面呈現校園學術產出與研究實力。
5. 有助於人事行政系統的完備。

6. 有助於對校內專利與研究計畫等掌握與管理。

研究機構、贊助單位
1. 有助於研究計畫或專案申請者之評選。

2. 有助於挑選相關工作之參與委員、評審委員等。

圖書館
1. 有助於作者權威控制。

2. 有助於數位資源之整理。

3. 有助於機構典藏之建置。
4. 有助於所屬學校教職員或機構成員之著作目錄。

出版者
(一次與二次文獻)
1. 有助於對作者學術背景的了解

2. 有助於挑選編輯委員或評選專家

3. 強化作者的辨識度。
4. 增進作者項目檢索功能。

5. 有助蒐羅完整的作者著作資訊

6. 有助於掌握一次文獻並建立完整正確的二次文獻。

7. 有助於傳統書目計量(metrics)與新興網路學術書目計量(altmetrics)對學術貢獻與成就的完整呈現

使用ORCID的疑慮與建議
1. ORCID ID的長度太長不易記憶。
2. 身份認證機制不夠嚴謹,恐有偽造身份與學術造假問題,該如何更正?
3. 應提供健全的機制,以避免非故意情況下所造成個人多重ORCID ID問題。
4. 是否能夠永續經營下去?
5. 系統是否安全,能夠避免天災或人禍(例如政治因素等安全性問題)造成的資料毀損/是否有建置備份的機制?
6. 對於已故的作者或是無法上網申請ORCID ID的作者資料要如何補全?

要讓ORCID真正發揮作者辨識功能,並能匯聚作者各種不同型式的智慧成果以呈現完整的學術貢獻與成就,對應ORCID的核心功能,必須完備兩個使用構面。一是作者必須申請ORCID ID,並在其作品中加以宣告;其二是機構團體與出版者,願意將ORCID ID的使用機制導入所使用系統中並加以利用。此二使用構面愈完備,ORCID就更能發揮其功能,在日益爆增的著作與學術成果中精確辨識各個作者,以明確標示其學術研究產出與貢獻。但若是ORCID的推廣與使用不夠普及,無法完備使此二使用構面,ORCID ID恐將只是一組比姓名更難以辨識的數字而已。

- 左: ORCID作者個人學術資訊著錄/
右:ORCID統計資訊(至2013年11月14日止)-

ORCID於2012年開始提供全球作者不限國籍地域、跨越不同出版者與資料庫的獨一無二身分辨識碼功能,許多重要機構組織與大型出版商已相繼認同並紛紛導入ORCID ID的使用機制,新興的網路學術書目計量機構也將ORCID ID納入辨識蒐羅的要項之中,以正確掌握並呈現不同於傳統引用次數計算的學術貢獻成就。目前ORCID被支持與運用的情形有如風起雲湧般,在許多參與會員與諸多學者的積極參與鼓舞下,儼然成為學術界的一股運動與風潮。就態勢所趨與長遠考量下,ORCID ID確實能在網路資源風行與學術成果大量產出的盛況下,扮演精確辨認的區分與聚集的功能。在此呼籲校內教職員工生儘早上網ORCID網站,申請屬於自己的學術貢獻識別碼與著錄個人學術資訊,並建議在個人著作、網路發表、個人網頁或電子郵件簽名檔等加註專屬於自己ORCID ID,以便讓自己的學術貢獻與成就,可以在茫茫浩瀚學術之海中,更容易被發現與正確計量。

參考資料:

1. 申請ORCID:圖書館鼓勵研究研究人員註冊取得新身分編碼

2.Library Watch: ORCID-學術研究共享未來趨勢

3.Feeding an ORCID: Libraries encourage researchers to register for the new identifier

4.Open Researcher & Contributor ID (ORCID): Solving the name ambiguity problem
5.ORCID

6.ORCID iDs: Optimizing research discoverability

7.Use cases and views on the future of ORCID in UK Higher Education

「葉嘉瑩教授手稿資料展」11/27起盛大展出!

推廣服務組

加拿大皇家學會葉嘉瑩院士,曾於1953年由本校中文系聘為兼任教師,次年改聘為專任,於1965年擢升為教授,迄1969年改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職止,前後在本校任教15年,其授課深入淺出,博通約取,風靡一時。1989年以赴新竹清華大學客座之便,復又在本校授課一年,後又多次來臺演講,皆廣受學生與聽者之歡迎與愛戴。

葉教授自1957年於《文學雜誌》發表〈從義山嫦娥詩談起〉以來講學不倦外,更是著述不斷,是當代詮釋中國古典詩詞的第一人,及門和私淑之弟子,遍及海內外,允為此一領域之大宗師。

葉教授曾於2005年前後,捐贈本校圖書館部分著述手稿及演講錄影,皆由特藏組典藏而未及公佈展出,欣逢葉教授九十壽慶,特舉辦此次手稿資料展,以申賀忱,並作為此次校慶所要表彰的臺大典範。

展覽日期:2013年11月27日至12月31日(特藏組開放時間)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五樓特藏資料展覽區

展覽網址:http://www.lib.ntu.edu.tw/events/2013_yeh_chia-ying/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趨勢教育基金會、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感受一代法律學者之高風亮節,歡迎參觀「楊日然教授特展」

推廣服務組‧李嫣紅

楊日然教授(1933-1994)為本校法律學系教授,曾兼任法律系系主任、法研所所長、本校圖書館館長,以及第四、五屆司法院大法官,其治學嚴謹,所建構之法理學,體大思精,氣勢磅礡,引領我國法理學進入新的境界,深受法界與學界推崇。本館獲1977級法律系校友捐款闢建展覽專用空間,命名「日然廳」以感念楊日然教授,並訂於2013年12月4日楊教授八十冥誕日掛牌揭幕,同時以「楊日然教授特展」作為第一場展覽。

楊日然教授特展依生平簡介、求學經歷、學術成就、圖書館館長事蹟、司法院大法官事蹟等主題,展出楊教授之相關手稿、文物、照片與著作,將讓您深刻感受楊教授之高風亮節,歡迎有興趣讀者蒞臨參觀指教。/font>

日然廳由法律系1977級代表藍瑞雲女士、法律學院謝銘洋院長、策展人許宗力教授、楊夫人陳勤女士、
司法院前院長大法官翁岳生教授、
圖書館陳雪華館長及法律系1977級導師廖義男教授(由左至右)共同揭牌啟用。

 

翁岳生教授是楊日然教授臺南師範學校的同學、同任教於臺大法律系、亦為司法院大法官時期的同事,為了這位一生的好友,翁教授特地來參加開幕式。
 
楊日然教授的家人也專程來參加開幕式,楊夫人陳勤女士於致詞時特別感謝1977級法律系校友以「日然」為展覽廳命名,亦感謝館方辦理楊日然教授特展。

展覽日期:2013年12月4日至12月31日 9:00-17:00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1樓日然廳

展覽網址:http://www.lib.ntu.edu.tw/events/2013_yangzuzan/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12月份HELP講堂─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EndNote、圖表資料庫

學科服務組

想要善用圖書館資源來寫論文、做研究嗎?不要再錯過今年最後一次HELP講堂課程囉!本月除了EndNote之外,還有每位研究生必用的「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想要讓您的報告、教學更生動有趣嗎?「圖像影片資料庫於教學研究之應用」將告訴您如何善用圖書館的圖表資料庫,包含如何查詢、在資料庫中剪輯影片、匯出圖片至簡報檔等秘訣。 

>> 詳細課程介紹  
>> 線上報名

《裝釘考》、《寶島回想曲》座談

出版中心

裝幀設計如何為書籍說話?
從西野嘉章《裝釘考》談起


12.17
(二) 20:00-21:00
誠品書店臺大店3F藝文閣樓
主講│
辜振豐 (著有《時尚考:流行知識的歷史祕密》,知名作家、譯者)、
黃子欽 (著有《Play.紙標本:聽黃子欽說封面故事》,知名平面設計師)

東京大學總合研究博物館西野嘉章館長,自2011年起與本校圖書館合作,籌辦兩校行動博物館展覽,其所著《裝釘考》一書剖析三百冊以上日本近代文學書籍的設計方式,考察近代日本的書籍裝幀如何融合日、中、洋三方的形式、技術與素材,依不同的運用比例,而使書籍的面貌有了多樣的變化。本講將從日本近代書籍裝幀史、出版史談起,探討日本近代文學與美術發展的源流、日本裝幀設計對臺灣書設計產生的影響,以及書設計如何為書做出定位與詮釋。

 
 

唱起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的故事


12.27
(五) 20:00-21:00
誠品書店臺大店3F藝文閣樓
主講│
沈冬(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
陳峙維(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您可知道《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電影音樂,還有《綠島小夜曲》這些令人熟悉的旋律都是出自周藍萍先生之手?周藍萍是戰後著名的國語流行歌曲作曲家,他與民國50年代最具規模的四海唱片交織而成的傳奇,為臺灣的唱片工業與音樂文化留下一段輝煌的歷史。本講將以周藍萍及四海唱片為核心,娓娓道來臺灣戰後初期國語流行歌曲、唱片工業以及電影工業的風貌。

「臺大出版中心 x 誠品臺大」12月份講座
*活動訊息及書籍介紹請至出版中心網站查詢

活動紀實: 

分享與傳承-國科會103年度「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申請事宜討論會

學科服務組‧劉雅姿

一場本校人文及社會科學之系所代表齊聚的盛會,102年11月14日於總圖書館的大會議室舉行,針對國科會公開徵求103年度「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進行申請事宜的說明與討論。會議由張慶瑞副校長主持,並由陳雪華館長及學科服務組童敏惠主任負責說明與簡報。

國科會人文處自民國95年起推動「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每年公告各學門重點發展議題,徵求計畫以充實國內相關圖書資源,感謝相關系所鼓勵教師踴躍研提計畫案,本校迄今已獲核定通過85項計畫,共獲6億元補助經費,採購逾26萬冊圖書,不僅增建系所的特色研究領域,更豐富本校學術研究資源。此次國科會再次公告103年度之43項重點強化研究資源議題,分屬15個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門,申請截止日期為103年1月15日。本校循例舉行申請事宜討論會,鼓勵相關系所持續共襄盛舉,研提計畫以爭取補助經費挹注,提昇國內相關研究資源的質量。

該會共有院長、系主任、教師及助理等30餘人參加,會上並有教師分享先前成功申請的經驗,例如:圖書典藏規劃委員會的組成方式、蒐集擬購書單的策略與篩選、計畫撰寫的重點等。會後擬申請研提計畫的教師與助理續留現場,與館員討論後續申請事宜。

此項補助研究圖書計畫有賴計畫主持人的專業規劃,以及優質的擬購書單,為全力支援本校教師研提計畫,圖書館為每一申請計畫安排專責館員,協助指導計畫助理蒐集書單,近期已陸續舉辦數場「蒐集及查詢專題書單工作坊」,傳承實務經驗,希望能再次順利獲得補助,為充實國內學術研究資源有所貢獻。

理性與感性的交會-萬才館的藝術品展示

法社分館‧簡至臻

如果您最近來到法律圖,一定會發現萬才館大門口有隻色彩鮮艷且充滿童趣的大鴨子在看著你;再往前走幾步,圖書館門口還有一大串五顏六色的氣球迎接您。

- 左:洪易│鴨子系列Ducks/
右:金明範(韓國)│無題Untitled -

除了這些驚喜,圖書館二樓門外還有兩隻讓人驚呼超可愛的小鴨,以及兩個立體藝術小物等著您來發現,這就是法律圖的新風貌!

- 左:洪易│鴨子系列Ducks/
右上:松枝悠希(日本)│This is EXIT/
右下:松枝悠希(日本)│Escape -

配合臺大藝文中心於2013/11/26至2014/1/15舉辦的「臺大粉樂町:時代的眼睛-與當代藝術的對話」活動,於校園內展出共13件當代藝術家的藝術作品,而法律學院萬才館就展示了其中4件。

當您來到法律圖,除了享受法律圖豐厚的專業館藏與服務外,還有具創意與想像力的藝術展品,帶給您更多的思維激盪,也讓您的理性與感性一次滿足!

校慶夜•青春風華【臺大•樂-校史館音樂饗宴】精彩報導

校史館‧王麗媛

臺大85週年校慶夜,校史館舉辦一年兩度的【臺大‧樂-校史館音樂饗宴】,熱情的觀眾坐滿了校史館展廳擺置的座位,或坐或站,期待著由臺大交響樂團演奏室內樂音樂會。

今年適逢臺大交響樂團45週年,校史館特別邀請創團期團員/臺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陳振陽教授蒞臨演講「臺大交響樂團簡介」,在老師精彩的講述及一幀幀老照片中,使聆賞的聽眾瞭解樂團歷史脈絡、樂團前輩們的演出風采與歷史記憶。

- 陳振陽教授演講(王麗媛攝) -

校慶夜 臺大交響樂聲悠揚
校史館音樂饗宴,由臺大交響樂團11位團員共同參與演出,透過雙簧管與提琴多變的音色精彩演繹,共譜一篇篇動人樂章。
開場,由小提琴與大提琴進行〈不可能的二重奏〉,節奏輕快、緊湊的旋律拉開了令人驚豔的首曲;第二曲〈雙簧管協奏曲〉由團員吹奏雙簧管,在低音大提琴、大/中/小提琴的合聲伴奏下,各樂器特有音色交織合鳴,營造出獨特的古典氛圍;第三曲〈阿爾布雷二重奏〉,由小提琴醇厚的音色搭配大提琴沉穩的基調,撥動抒情而輕柔的節奏,宛若清晨的陽光灑落,輕輕地照耀在心頭,帶來暖烘烘的幸福感;最後,以〈弦樂四重奏〉輕快地詮釋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風中奇緣(Pocahontas)」的主題曲-風之彩(Colors Of The Wind)及臺大校歌,並加碼演奏名曲〈卡農〉作為安可曲。

- 左:各式提琴合奏(黃志強攝)/
右:演出實況(黃志強攝) -

曲調時而輕快活潑、時而優美動人,整場音樂會多變的曲調,為在場聽眾帶來一場豐沛的心靈饗宴。音符構築的意象與情感,撩動著聽眾的心弦,餘音繚繞,全場掌聲熱烈、大獲好評。

- 交響樂團創團期團員與演出團員合影,左1 :物理系熊怡教授、左2 :創團期團員謝文卿先生、右2 :創團期團員陳振陽教授 (黃志強攝) -

臺大交響樂團簡介
臺大交響樂團成立於1968年,在創團指導老師―高坂知武教授、歷任指揮及指導老師、歷屆團長及幹部的經營奉獻,以及諸多社會人士的熱誠協助下,樂團逐漸成長茁壯,組織規模與演奏水準日益提昇,在歷年臺灣區音樂比賽中屢創佳績,蟬聯多次管弦樂合奏及弦樂合奏冠軍。

樂團每年寒暑假定期舉辦公演與巡迴演出,每學期亦於校內舉辦室內樂音樂會,演出廣獲各方熱烈迴響與好評。

臺大交響樂團臉書粉絲專頁

「亞洲」的中文名稱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古籍類資料庫告訴您

學科服務組‧劉雅姿、陳芷洛

大家都知道 Asia 是「亞洲」,但您好奇「亞洲」這個中文詞彙的出處或起源嗎?中國哪一篇文獻最早翻譯使用這個詞彙呢?

一開始您可能直覺認為這在百科全書、字辭典就能找到答案了,但其實是隱身在中國古籍類資料庫。請跟著館員的腳步慢慢抽絲剝繭,在古籍資料庫中尋找「亞洲」一詞。《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2013多媒體服務中心熱門館藏Top 10出爐!

多媒體服務組‧張端桂

又到了歲末年終的12月,回顧今年,多媒體服務中心依舊引進了許多優質館藏,觀覽人潮也一樣熱鬧滾滾!大家是否好奇今年最受歡迎的館藏是哪些呢?今年度的借閱排名分為公播影片組、家用影片組,以及第一次參與排名的指定教材組,馬上就來看看勝出名單吧!
公播影片組
除了「失戀33天」與「挪威的森林」,前十名可說是好萊塢電影的天下。第一名不意外地由幾乎每月佔據排行榜榜首的「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一片奪下,看來讀者們都很嚮往來一段自我追尋之旅呢!

排名
館藏題名

1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2
飢餓遊戲

3
失戀33天

4
愛在黎明破曉時

5
亞果出任務

6
愛在日落巴黎時

7
楚門的世界

8
繼承人生

9
挪威的森林

10
魔球

家用影片組
家用組的前十名呈現多元的風貌,有好萊塢電影、亞洲電影、歐洲電影,也有動畫影片。

排名
館藏題名

1
逆轉人生

2
來自紅花坂

3
真愛挑日子

4
藥命效應

5
桃姐

6
時空旅人之妻

7
色,戒

8
刺蝟優雅

9
永生樹

10
頂尖對決

指定教材組
多媒體服務中心館藏經常由老師們指定為授課教材。影片中饒富的人性、價值觀、社會正義等議題,是開啟學習與思辯的良好媒介。今年入榜的影片除了電影外,也有哈佛開放式課程。

排名
館藏題名
課程名稱

1

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

2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

3
三個傻瓜
教育槪論

4
逆光飛翔
生涯規劃與教育輔導

5
嫌疑犯X的獻身
數學與文化

6
送行者 禮儀師の樂章
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

7
正義 一場思辨之旅.2
工程及專業倫理

8
正義 一場思辨之旅.1
工程及專業倫理

9
姊姊的守護者
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

10
西班牙公寓
比較文化(上)

多媒體服務中心典藏豐富的影音資源,歡迎讀者們多多利用!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何淑銘、李明玲、林 琦、林雅惠、張端桂、張簡碧芬、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曾慶輝、黃瑜焯、趙子萱

何淑銘、張端桂、陳南秀、黃瑜焯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天涼了,圖書館給您最溫暖的陪伴

年(選單): 
民102年
月(選單): 
11月
期數: 
163
主編的話標題: 
天涼了,圖書館給您最溫暖的陪伴

天氣越來越涼,天色也黑得快,圖書館在椰林大道盡頭漫灑著溫暖燈光,想更親近它嗎?找幾個好朋友上網預約量身訂作的講習課程吧!想隨時隨地使用圖書館嗎?行動版圖書館網頁越來越便利,按「我的收藏」就能保留圖書紀錄。想到鄰近的圖書館走走嗎?現在專任老師和博士生持本校證件就能到師大圖書館借書,讓您能更便利使用更多館藏。研究法律的讀者有福了,法律學院圖書室已完整收藏本校法律學院博碩士論文,可免除您奔波蒐集資料的辛苦。終日埋首書堆,累了可以在圖書館欣賞不同風情的斯洛維尼亞影片,或是信步到原民中心參加週末影展,還能到參考服務部落格了解最熱門的「食」油危機。若想將喜歡的資料複製回去,新款影印卡不只環保並具設計感,可以讓您將圖書館特色帶著走。不管四季更迭、白天黑夜,圖書館永遠是您最溫暖的陪伴。

最新消息: 

圖書館行動版網頁新增「我的收藏」功能囉!

系統資訊組‧劉曉青

臺大圖書館行動版新增功能囉!在行動版下方功能列增加了「我的收藏」按鈕,當您查到某本書想要留下來作為日後參考時,可以使用此功能將書目加入收藏作為個人的瀏覽記錄,而且不需要登入我的圖書館就可以保留喔~要怎麼使用呢?以下為您簡單說明。

進入圖書館行動版,在首頁輸入查詢詞彙後,從查詢結果列表進入單筆詳細書目頁,第一次使用會看到加入收藏的使用提示框。

在詳細書目資訊頁的右上角可以看到「加入收藏」的按鈕,若欲將該筆書目加入個人的收藏,請點該按鈕,即可看到畫面顯示「加入收藏完成」的訊息,表示該筆書目已經成功加入您個人的瀏覽記錄中作為您的個人收藏了。

在下方「我的收藏」點選進入後,可以看到所有已經加入收藏的書目清單。在畫面右上方有「清除全部」的按鈕,點選後可清空收藏的所有書目。若欲刪除單筆書目,則可在欲刪除的書目上,由左至右滑動後,即可出現紅色的刪除按鈕,點選後即可刪除該筆收藏的書目。

「我的收藏」不需登入即可使用,但目前僅在行動版上提供服務,且僅能記錄在單一裝置上,無法跨裝置共享記錄。行動版圖書館網頁仍不斷的研究與更新各項服務功能,若您有任何問題或建議,歡迎隨時與臺大圖書館系統資訊組連絡,謝謝!

[開箱文]新版影印卡即日啟用!

推廣服務組‧林琦

還記得160期館訊提到「臺大圖書館專屬影印卡」嗎?(即將推出臺大圖書館專屬影印卡!)在卡片還未正式開賣前,館員已先取得印製好的成品,在這裡為大家做第一手的報導!首先是外觀,經過專業的美工設計,封面圖案比起舊卡自然是漂亮許多,雖然顏色比電腦上看到的要深沈一些,但是無損它的風采。

左:背景的藍天襯托出躍然「卡」上的總圖書館建築/中:尊貴不凡的鮮紅色圖書館館藏章
右:即將於2014年啟用的新法律暨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分館內部,如樹木般林立的支柱

新的卡片比起舊的磁卡厚了許多,外型較接近悠遊卡,但它不是悠遊卡,也不適用悠遊卡的機器,兩者不能夠混用,大家在使用時要注意,新的卡片就只能用在新型的讀卡機上。有些眼尖的讀者可能已經注意到,各樓層影印機旁已加裝了一種獨特的讀卡裝置,就是專門為了新版影印卡而設置。使用時將卡片放入位於機器右上方的凹槽(以正、反面放入皆可,不限任何方向),然後按下「確認」紐,讀卡機即會偵測卡片餘額,做出回應。

左:放入卡片之後要記得按「確認」紐機器才會有反應喔~/右:直著放也讀得到?這真是太神奇了!

新版影印卡可以重複使用,在卡片內額度用完之後,請把它拿到地下一樓影印中心,可以退回20元的保證金喔。若要再買一張新卡,就可以抵掉保證金的20元。在新版影印卡啟用之後,舊版的拋棄式磁卡仍可繼續使用(只是停止販售),所以手上還有舊版磁卡的讀者不必擔心!

本校與師大一卡通服務

閱覽組流通股‧黃瑜焯

本館為增進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圖書資源服務合作與交流,自2011年3月1日起提供兩校專任教師及博士班學生一證通用之圖書借閱服務,服務對象為兩校專任教師及博士班在學學生,每人可借閱圖書5冊,借期30天。

本服務採申請制,雙方符合資格的讀者欲使用本服務,須具備所屬學校圖書館之借書權利,並同意將個人檔案匯入對方館,始得持所屬學校之有效教員證或學生證到對方圖書館借書。今年本館已於10月中旬完成新學年度轉檔意願徵詢,並於10月29日轉檔完畢。未及於事先同意轉檔之本校讀者,若需至師大圖書館借書,仍可持本校有效證件及身分證件至師大圖書館總館臨櫃申請,完成後即可至該校各分館借書(美術系圖不外借) 。

SO EASY!預約專屬你的學習時光 圖書館約課服務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厭倦了大場面的學習環境,想找幾個興趣相投、可以一起學習的好朋友進行小班教學嗎?
歡迎申請圖書館約課服務,為你量身打造符合個人需求的講習課程!

臺大圖書館有豐富的館藏資源、多元的服務,以及涵括藝術人文、社會科學、理工以及醫學等等超過上百種的資料庫,許多同學想一探究竟卻苦無著手之處。圖書館的建議是,除了參加例行辦理的資料庫講習課程(如9-10月的2013秋季班),還有學科館員每月精選的HELP講堂,最後,利用圖書館約課服務,針對個人學習的需求,為同學提供最適切的課程內容。

現在就來看看如何預約一堂沒有壓力,可以享受學習樂趣的講習課程吧!

STEP 1 進到圖書館首頁,將滑鼠移至服務項目>圖書館利用講習>自行約課

 

STEP 2 開始約課!每一項欄位都請仔細填寫,館員才能為同學規劃最適合的課程

 

STEP 4 送出後會收到通知,表示預約成功,接著就請等候館員進一步連絡

另外,這項服務也十分適合教授們使用喔!將圖書館資源及服務介紹融入課堂學習,讓學生有機會了解在學術研究路上圖書館的重要性,並培養對於各種文獻資源的敏銳度。

追求知識永不嫌晚,幾個簡單步驟就能踏上學習的旅程,歡迎一同體會箇中美好。

法律圖新增收錄1991年前法律學院博碩士論文

法政研圖‧范蔚敏

為求社會科學院與法律學院兩院圖書資料完整收藏,以達兩院資源分存共享之理念,今(2013)年將法律學院之前因館舍空間不足暫置於法政研圖尚未遷回之本校法律所論文加以篩選,挑選書況較佳者遷回,扣除複本後計583本。目前法律學院圖書室已完整典藏本校法律所師生共同研究成果,此次論文全數遷回後,未來也計畫將部分法律相關期刊置於法社圖書分館新館,以豐富法政相關研究資源。

小心學術有「詐」--您不可不提防的「學術詐騙」

學科服務組‧洪翠錨

近來學術界發現「學術詐騙」事件,許多單純的學術研究者被莫名詐財或身陷學術騙局難以自清,不可不特別謹慎提防。

許多非法期刊發佈徵稿訊息誘騙投稿人投稿,宣稱只要付錢即可刊登出版文章,或是事後才強索高額刊登費用;或是邀請擔任編輯委員,借用學術權威以同儕審查等宣傳手法來進行詐騙;也有以非法學術會議方式邀約發表論文,但卻被強索費用等等情況。相關訊息報導與可疑期刊清單如下,敬請參考:

Sham journals scam authors
College Quarterly: Scholarly Publishing Free for All
Beall’s List:Potential, possible, or probable predatory scholarly open-access publishers
Mysterious Publisher Launches with 44 Journals
More Bad Science in Predatory OA Journals

提醒教授們在接受會議或編輯委員邀約時要特別謹慎留意,而師生們在投稿時也要慎選期刊,以免遭受「學術詐騙」而徒增不必要的困擾。

提升服務就從傾聽開始--圖書館列席院圖委會進行業務報告與意見交流

學科服務組‧洪翠錨

10月9日與10月21日,本館學科服務組童敏惠組長與館藏徵集組邱婉容組長,偕同工學院學科館員劉應琳編審與電機資訊學院學科館員洪翠錨編審,先後分別列席參加工學院及電機資訊學院所召開之該學院102學年度第1次圖書委員會會議。

在此二次院圖書委員會會議中,童敏惠組長報告本館組織調整變動情形、各項新服務推展、與他校資源共享機制,以及提供師生利用指導與相關活動情形;邱婉容組長報告各系所委購圖書經費執行情形與2014年期刊續訂內容。

- 本館人員列席電機資訊學院102學年度第1次圖書委員會會議進行業務報告 -

圖書委員們在會議中對本館提出多項建議,諸如:建議舉辦教導研究生如何研究之相關活動,與提供研究生研究素養的相關資源;建議購買iThenticate: Plagiarism Detection Software,以提供師生投稿前自我比對內容文字,避免學術剽竊情形發生;建議總圖與醫圖的門禁管制可以如同借閱圖書一樣兩館互通;建議圖書流通系統上讀者身份別可及時更新等。本館列席人員當場除就圖書委員們之問題及建議進一步回應與釐清外,後續亦將積極尋求改善之道,以強化服務品質。

圖書委員們亦提出問題,諸如出版會議論文集如何申請ISBN號碼與如何製成電子書;他校讀者持館際合作證可否借用本館視聽資料等。圖書館人員對問題的回覆簡述如下:本館可協助受理本校出版品含電子版本的各式編號申請,並可在圖書館網頁--「本校出版品各式編號申請服務暨寄存業務」處,下載申請表單;自由使用軟體-Calibre可製作符合epub格式的電子書;各大學圖書館彼此簽訂的館際合作協議,通常只限圖書借閱和文獻傳遞,並不包含視聽資料。

提升服務就從傾聽開始。圖書館一向以提供優質而貼心的服務,以支援教學、研究和學習為目標,期望可以透過了解師生的資訊需求,不斷強化支援教學、學習與研究的各項服務內涵。藉著列席各院圖書委員會議,圖書館同仁可直接與各系所圖書委員面對面溝通,清楚傳達各項服務內容,促進圖書委員對圖書館的了解;同時也能在會中仔細聆聽諸多建議與意見,讓本館更能認知師生的需求,以謀求服務提升之可行方式。歡迎各學院圖書委員會召開時,通知本館列席參加進行相關業報告與意見交流溝通,以促進彼此之間更多了解。

臺大歐盟週「歐盟會員國-斯洛維尼亞影展」暨「看見斯洛維尼亞」主題書展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一個位於中歐南部,與阿爾卑斯山比鄰,國土面積僅有20,273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205萬人的小國家。

關於這個國家,不可不知的是,斯洛維尼亞共和國於南斯拉夫聯盟時期即為最富裕的地區,1991年6月25日正式宣布獨立而遭南斯拉夫宣戰,所幸在雙方未有重大傷亡的情形中結束,史稱「十日戰爭」,此後,斯洛維尼亞成為南斯拉夫聯盟中最早獨立之國家。而自2004年5月加入歐盟後,這個建國僅10餘年的國家不斷在經濟、文化上展現過人光彩,儼然成為歐洲快速崛起的新勢力。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這個擁有豐富內涵的國家,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合辦「歐盟會員國-斯洛維尼亞影展」,期許透過不同的文化觀點,拓展大眾的國際視野。

此次影展自11月18日(週一)起至11月22日(週五)於總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共播映8部斯洛維尼亞影片,11月22日並邀請薛常慧導演與大家一同回顧影展,希冀還不熟悉、或已聞其名,但想更瞭解斯洛維尼亞共和國的朋友們,從影片當中享受這遙遠國度的萬種風情,感受人民對於土地及國家的情感。

除了影展,圖書館同步於11月18日(週一)至11月30日(週日),在一樓現期期刊區舉辦「看見斯洛維尼亞」主題書展,藉由陳列展示之書籍,從閱讀中行萬里路,從藝術、文學、歷史等等各方面認識斯洛維尼亞共和國。

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一同邀請您,體驗濃郁的斯洛維尼亞風味。

影展場次一覽

11/18
 

亞歷山大港異鄉人The Alexandrians (2011) 14:00-15:35
紀錄片/導演:麥托德.佩維切
本片告訴我們斯洛維尼亞女孩的冒險故事,19世紀末期,他們來自哥里、斯卡隆卡地區以及維帕亞村莊,蜂擁而至抵達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市,尋找工作來賺取家庭所需,她們在當地從事奶媽、保姆、女傭等工作,這種大規模的移民現象是如此普遍,婦女陸續來到這個被稱為她們另一故鄉的亞歷山大市。

11/19
 

麵包與牛奶Bread And Milk (2001) 14:00-15:15
劇情片/導演:尚.切維特寇夫切
伊凡剛從酗酒治療課程返家,在妻子的鼓舞下,光明的未來似乎即將展開。第二天早上,桑雅送伊凡至店裡買些麵包與牛奶,在返家路上,卻巧遇在瑞士工作多年的高中同學阿曼道。在酒吧的敘舊中,他赫然發現在他與妻子結婚之前,阿曼道與桑雅曾有過曖昧,這個消息讓他極度不安,幾乎無知覺地讓他再次耽溺酒精,搗毀他原本充滿希望的未來...

父親Oče (2010) 15:25-16:40
劇情片/導演:伏拉多.思卡法
本片描述一位離婚的父親與他的孩子之間的故事,他們第一次在斯洛維尼亞接近匈牙利邊境的鄉間,共同渡過美好的秋天,初時,他們謹慎地開啓對話,從日常生活的瑣碎話題開始,例如學校作業等等,逐漸談至父親與孩子間不太容易能交談的話題,繼而看見父親與孩子間無可名狀的愛。

11/20
 

鐵路奏鳴曲 Ekspresekspres (1998) 14:00-15:20
劇情片/導演:伏拉多.思卡法
父親去世之後,他漫無目的的搭上火車,不知要去何方?坐到下一站購票時遇見一位女孩,但是她準備在下一站就下車...在火車前往的站與站之間,交錯著不同的人生故事。

童年傷痕Children From petricek Hill (2007) 15:35-17:10
紀錄片/導演:米蘭.祖帕尼切
本片呈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倖存孩童的命運,這些孩童接受數次嚴厲的改造教育,被迫以新的身分取代原本真實的身分,他們失去父母與童年,這些深深烙印的傷痕,直至今日仍難癒合。

11/21
 

盲點Blind Spot (2001) 14:00-15:30
劇情片/導演:漢娜.史拉克
盧帕發現從醫院逃出來的毒癮犯葛拉迪,她將他鎖在自己租來的房間,意圖協助他戒除毒癮,但是在兩個房間獨立房間之間的牆,犯人與看守者的界限開始慢慢消失,當盧帕開始為他的自由抗爭時,可怕的祕密也被揭露。可怕的是,年輕人將他們自己推向無法自拔的黑暗深淵,即便透過愛也無法停止下來...

手風琴樂手HarmonikaRji (2005) 15:45-17:05
紀錄片/導演:杜桑.莫拉維切、里昂.麥塔克
這部紀錄片描繪了不同年齡的手風琴音樂家的肖像,這些主角從27歲到72歲,對照他們的音樂生涯以及風格,從第一個鏡頭即可看出這非常多采多姿的組合,與觀眾分享他們對於音樂以及手風琴的激情與熱愛。

11/22

14:00-14:20  閉幕致詞
14:20-16:20  薛常慧導演影片賞析講座
16:20-17:45  《兩位建築大師的故事》影片播放

兩位建築大師的故事Fabiani:Plecnik (2006) 16:20-17:45
紀錄片/導演:阿米爾.穆拉托維切
本片介紹斯洛維尼亞最重要的兩位建築師:法比亞尼以及佩勒尼克,他們的建築遺跡,遍及許多中歐地區的城市,同時也因為他們的規劃與建築風格,對於後來斯洛維尼亞的首都—盧比安納的城市樣貌,留下深遠的影響。

原圖中心十一月週末電影院

原圖中心.黃政

播放日期|
11/2、11/3、11/9、11/10、11/16、11/17、11/23、11/24、11/30

播放地點|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播放影片|

上午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0-10:26
(片長26分鐘)
誰來陪我一段
曼伯原本不姓曼,是住在南投深山布農族部落東埔村的三個外省人之一,因為喜歡唱「曼波、曼波」,部落的人叫他曼伯。曼伯的妻兒都去世了,五年前他跌倒變成不能走路,附近的史家就負起了照顧他的責任,雖然沒有親戚關係,史家照顧曼伯就像照顧自己的家人。

在曼伯心裡東埔就是家鄉,他擔心自己死後沒人幫忙辦葬禮,常常跟所有人提到,千萬不要把他放進靈骨塔,也不要把他帶回大陸,一定要把他和老婆孩子埋葬在一起。曼伯去世後,全村的人都來為曼伯守靈,他們舉辦了一個莊嚴的告別式,用曼伯聽不懂的布農語為他祈禱,陪伴曼伯的棺木,走過最後一段彎彎曲曲的山路,回到與妻兒團聚的家。


10:30-11:27
(片長57分鐘)
部落漂流到金樽
從事藝術創作的原住民,對自己生長的部落卻總有種莫名的離,反倒喜至他族作客。若將這些人集合起來,因其具有某種共識,可稱之為「意識部落」。意識部落裡,十幾族聚集,不論來自高山或河邊,只要到了金樽海邊,都要適應沒水沒電的克難、極簡生活。

這對藝術工作者有何影響?不同族群、文化者一起工作,將是何種景象?以前原住民辦活動均由政府主導,尤其跨族群大型活動,總是特別無聊、無意義,因為多是漢人活動的點綴、熱身或複製,從來不見原住民的主體性。這次「意識部落」自發性的選擇到金樽生活、創作,不需政府任何補助,又會出現什麼樣的成果?

下午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00-14:47
(片長47分鐘)
揹起玉山最高峰
在民國四五十年剛開放登山的年代,登山隊伍往往要仰賴原住民登山嚮導的帶領,才能夠進入山地,而東埔的布農人是台灣最優秀的高山嚮導。雖然身兼認路、找水、尋覓營地以及背負重物的重責大任,他們都被稱做是挑夫,而征服台灣百岳的美名都歸於來自都市的登山者。

伍勝美和全桂林是當時最優秀的嚮導,于右任銅像就是由他們揹上玉山,但嚮導工作侵害他們的健康,腿和膝蓋都不堪負荷。本片紀錄他們倆目前的生活,對登山生涯的回憶,當年背負于右任銅像的經過,希望為當年東埔布農人為台灣登山運動的付出留下紀錄。


14:50-15:47
(片長57分鐘)
我家門前有大河
十二年前,從台東來的美華一家七口,來到位在連接三峽與鶯歌橋下的三鶯部落,只用木板、鐵釘和雙手,建立自己的家園;在台北縣政府以違建名義拆除之後,歷經遷移又回歸的過程,卻在2009年再次面臨拆除的境況。

辛苦建造的房子被拆了以後,「你們要怎麼辦?」這是都市人對三鶯部落最常見的關心話語,但是對美華一家人來說答案卻很簡單:「被拆?再蓋就好了啊!」

◆觀賞假日電影院時,請攜帶有效證件登記入館,並遵守中心閱覽規則,請勿任意移動椅子。

噹!噹!噹!冬夜的悸動~耶誕好過影

多媒體服務組.張素禎


耶誕節的腳步聲漸漸接近了!在這個西洋人最重視的日子裡,您是如何迎接耶誕節呢?
  
跟親人相聚,和樂融融;與戀人分離,品嚐孤獨;還是滿懷感恩的心情,迎接歲末年終?
  
臺大多媒體服務中心為您準備了多部跟耶誕節有關的影片!

在這個溫馨的日子,一起來看電影吧!將您的觀影心得形諸文字,成為我們部落格的一員!

活動時間:12/02(一)-12/25(三)
投稿期間:12/02(一)-12/13(五)
公布日期:12/23(一)
頒獎日期:12/25(三)
參加資格:臺大教職員工生
活動辦法:詳見活動網址

填問卷送大獎 電子書使用意見調查

推廣服務組

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結合國內90多所大專校院,以共購共享的方式引進將近9萬冊的電子書以及資料庫十餘種。
為詳細瞭解師生使用情形,聯盟自即日起至11月30日(週六)止,舉辦「看電子書、填問卷、抽獎品」活動,不論是電子書愛用者,或想藉由這次機會體驗使用電子書,
都歡迎一同參加。

參加對象:本校師生
活動辦法:點擊下圖進入問卷系統,完整填答後即可參加抽獎活動(每人限填一次)

- 活動獎品及更多詳情請點我 -

隨著諸多科技產品問世,閱讀是一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的事,
為了讓電子書閱讀變得更符合使用者需求,
請大家踴躍填寫問卷,讓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的服務更臻完善。

【HELP 講堂 2013 年 11 月課程】與【研協學術週學術資源運用課程】

學科服務組

正為文獻查詢與管理苦惱的您,一定要來參加「HELP 講堂」才可以!
「HELP 講堂」是由圖書館準備的資源利用介紹課程,
11月課程包括:【 生農/生物資料庫無敵全餐:Agricola & CAB Abstracts & Medline & BIOSIS Previews】、【EndNote 基礎/進階班】、【 心理學文獻資料庫:PsycInfo & PSYCARTICLES】、【圖書館服務與資源查詢】、【研協學術週學術資源運用課程:Web of Science & EndNote 基礎/進階班】

◆ 課程詳細介紹:http://tul.blog.ntu.edu.tw/archives/10487
◆ 線上報名: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468

Factiva:查英文新聞、看英文雜誌、企業資訊、練英聽 4種願望一次滿足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Factiva.com 為 Dow Jones 和 Reuters 兩大世界商業新聞業者合作的資料庫,收錄來自159 個國家、超過 7000 種持續更新的新聞媒體,有助掌握全球化觀點,瞭解各個地區的政經、商業趨勢。當您需要查詢英文新聞、閱讀英文雜誌、企業資訊(如營業額、股價、負債金額、員工數及公司基本資訊等)、追蹤特定企業的新聞與股價,或想閱讀英文新聞並練習英文聽力,歡迎利用Factiva.com資料庫,一次滿足您的4種願望。《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棉酚?不孕症?─「食」油危機研究文獻何處尋

學科服務組‧張育銘

近來「食油危機」越演越烈,黑心油商以棉籽油摻入食用油,其中是否含有影響生育的「棉酚」(Gossypol)成份引起擔憂。2002 年的評論型文獻(review article)「Gossypol: a contraceptive for men.」指出,棉酚將造成雄性生精功能減退,導致不孕,並且對 20% 受試者產生不可逆的影響;2009 年「棉酚對雄性布氏田鼠的不育作用」研究結果指出 20 – 100 mg/kg 劑量的棉酚對雄性布氏田鼠有明顯的抗生育效果,且高劑量棉酚甚至有致死作用.......想知道還有哪些棉酚對不同物種造成不孕影響的研究嗎?《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丘宏義:沈君山的獨門物理課
身為臺大人,應該要知道的臺大事,讓校史館BLOG告訴您!

物理系校友‧丘宏義

沈君山是我臺大物理系的同班同學(民國44年畢業),我們進行物理實驗的時候是partner。沈君山非常聰明,可是動手做不太行,都是由我來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一天我看見,他給家長提供了一份在臺大物理系修課的課程表,當中有一門課名為「理論力學實驗」。我說,哪裡來的又是理論又是實驗的力學課?原來,他父親沈宗瀚老先生,責備沈君山老是打橋牌、下圍棋,不好好念書,於是指定他把課表記下來給家裡,下了課就要回家。於事,沈君山就發明了一個課程名稱「理論力學實驗」,好讓自己沒課的時候還可以不回家,留在學校跟同學下棋。這就是沈君山暨理論又實驗的獨門物理課了。......《至校史館繼續閱讀!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何淑銘、李明玲、林 琦、林雅惠、張端桂、張簡碧芬、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曾慶輝、黃瑜焯、趙子萱

林 琦、林雅惠、陳靜慧、曾慶輝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訂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