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品味食尚,享受慢讀

年(選單): 
民104年
月(選單): 
7月
期數: 
183
主編的話標題: 
品味食尚,享受慢讀

夏日炙熱的艷陽是否讓你感覺快熔化了呢,來趟圖書館消暑一下吧。可隨性地遊走於書架間,不設限的閱讀,在文字的想像裏,享受愜意的慢讀氛圍。除此之外,圖書館在一樓中廳舉辦『絕妙好滋味』飲食文化書展,本次書展中蒐羅了不少與飲食文化相關的書籍、電子書及影片,歡迎您來品味「食」尚的魅力。在心靈放鬆後是否感到飢腸轆轆,不妨相偕三五好友在校園巷弄間探尋美食並分享美食心得至Facebook圖書館粉絲專頁,就有機會獲得小禮物。歷史系羅士傑老師專訪中,老師分享其求學及研究歷程中利用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的經驗,也有對圖書館的寶貴建議,請大家參考。七月,走趟圖書館渡過屬於夏日悠閒寧靜的時光!

總圖書館暑假(104.6.29-9.13)開放時間

閱覽組流通股

★  暑假(6/29起)總圖各樓層開放時間  ★

 
週一至週五
週  六
週  日

1-4 樓閱覽區
8:00-21:00
8:00-17:00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B1)
8:00-18:00
每月最後一個週三閉館
9:00-17:00
不開放

地下室博碩士論文暨指參專室(B1)
9:00-17:00
不開放

多媒體服務中心(4F)
9:00-20:00
12:00-17:00

閉館維修日: 7/31(五)、8/31(一)

特藏資料區(5F)
9:00-17:00
不開放

B1影印中心
8:40-20:30
9:30-16:40
9:30-16:40

B1學習開放空間
12:00-17:00
不開放

B1自習室(A區24小時自習室)
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7/26、8/30)開放至下午五時止

「與知識交會的火花」--羅士傑老師專訪

學科服務組.劉雅姿

歷史系羅士傑老師的研究領域主要是晚清到民國史、民間宗教與地方政治,以及19~20世紀地方社會研究,由於研究需要,羅老師時常使用圖書館資源,並常進行田野研究,蒐集民間文獻。感謝羅老師撥冗接受專訪,分享其求學及研究歷程中利用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的經驗。

羅老師對於圖書館最早的印象,是小學教師辦公室旁書櫃裡的《中華百科全書》,但因當時認為那些都是「課外書」,唯有成績優異的同學可以翻閱,為此只得努力用功讀書。國中時期聽聞家中長輩談及二二八事件,就到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去試著查閱資料,因而有機會瀏覽各類豐富的圖書。隨著求學與研究逐步接觸規模愈來愈大的圖書館,可利用的資源也愈來愈多,印象最深刻的是哈佛大學圖書館,讓他深感圖書館不單只是寶庫,同時館員還能給予查詢文獻及推薦閱讀的專業指引。

認識圖書館可以先從「讀架」開始
每到一個圖書館就先「讀架」是羅老師的習慣,因為架上圖書經過分類整理,先瀏覽書架,便能掌握一個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也有助於系統性的閱讀。雖然圖書不盡然都陳列於書架上,例如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有相當的館藏就另貯存於閉架的書庫(Harvard Depository),但只要能提供方便的調閱服務,依舊能嘉惠需要使用這些資料的讀者。

因為研究焦點為地方社會的關係,羅老師常需使用方志資料,然而目前本館因館藏空間飽和,書架上的地方志無法正常直放,以至於讀者不能瀏覽書背上的題名來辨識各冊。期望正在興建中的自動化高密度書庫啟用,並紓解圖書館典藏空間後,可以改善此一現象,也建議長遠的作法是採購方志類資料庫。

處在海量資訊的時代,羅老師提到同輩學者確實常用電子資源。因為在閱讀史料過程中引發了想法,推想可能具有某些意義,於是將獲致的訊息利用資料庫加以驗證,看看猜想是否正確,所以對於電子資源的需求漸增。羅老師也鼓勵學生查閱Google,但發現當今國內外學生都有一傾向,即是勇於質疑、勇於思考,卻不常讀書。雖然電子資源是很好的研究助手,然而從圖書館是人類知識的捍衛者及保存者的角色來看此現象,必須正視此一嚴肅的課題,亦即年輕世代習慣數位的、輕薄短小的閱讀,他們雖有想法,卻不愛進一步鋪陳,不愛展開問題及知識,因此如何讓下一代喜愛讀書,是我們這一代的一大挑戰。不過羅老師對於網路及電子資源仍採開放態度,因為可藉以得知前人已做過的相關研究,減少研究繞行的冤枉路。

學生應培養「速讀」的能力
訪談時羅老師提到,在臉書上分享最近剛讀完由聯經公司出版的《毛澤東:真實的故事》,這是一本總計800頁的新書,學生不禁讚嘆羅老師閱讀速度飛快。羅老師表示,這與在美國博士班求學時期的訓練有關,每週有數百頁英文資料的閱讀進度,且須在課堂中進行分享與討論,就這樣練就出大量閱讀、掌握重點的能力,並能去思索與先前閱讀經驗的連結,從而建構自我知識體系。在這樣人文學閱讀的訓練過程中,讓羅老師在閱讀方面有了革命性的改變,從而省思在閱讀中解決了哪些問題,抑或開展了哪些議題。羅老師常勉勵學生要成為「精神貴族」,享受閱讀的過程,並想想所閱讀的圖書如何在自己的知識地圖中定位。

歷史領域值得閱讀的圖書非常多,羅老師印象深刻的一本書是《歷史的再思考》,作者Keith Jenkins所言「歷史是一種移動的、有問題的論述」(”History is a shifting, problematic discourse.”),就頗值得深思玩味,受到該書的影響,羅老師會就所聽聞的事情作進一步思索,不會太快就接受既成的說法。

  
- 《歷史的再思考》書封──左:中譯本2版/中:中譯本3版/右:英文原版 -

期許數位人文與地方文獻的結合
學者透過田野蒐集而來的民間文獻、族譜,如何永續且有系統的典藏及利用,是羅老師極為關切的議題。他提到近年來美國的哈佛大學花費了大量的資源進行「民間歷史文獻」的整理。另外,根據他在大陸溫州的田野經驗,典藏地方歷史文獻的「地方古籍部」近來也成為溫州市圖書館的一個亮點,因此建議臺大圖書館也能收藏這類文獻,並研擬數位人文與地方文獻的結合方式,若能發展出一個平台,利用數位科技將民間文獻進行整理及加值利用,不僅能擴展館藏特色,更有助於相關研究。

圖書館應成為校園活動的樞紐(hub)
訪談最後,談及正在興建的教學二館,將於地下層建置自動化高密度書庫,總圖書館空間從而有了改造的契機,因此請教羅老師的建議及想法。羅老師認為位在校園中心的圖書館,應成為校園活動的樞紐 (hub),除了讀書,也可從事很多其他校園活動,例如:討論、讀書會、知識探索活動等。雖然目前校園內已有學習開放空間,羅老師仍建議圖書館一樓可以轉型成更有生氣及活力的空間,也建議設置可飲食區。雖然羅老師來臺大任教的時間還不長,但仍用心提供他對圖書館資源及服務的觀察及見解,非常感謝老師的分享!

絕妙好滋味飲食文化書展

推廣服務組.魏怡君

取一匙盤內飧,

不管是熱氣蒸騰的中華料理或優雅慢食的異國饗宴,

咀嚼的總為人間情意。

啜一口杯中飲,

無論是颯爽的碧螺春或馥郁的鐵觀音,

入喉終究是世間滋味。

《禮記》:『夫禮之初,始於飲食。』飲食行為展現了階級、信仰和價值觀,也和風俗習慣、禮教儀式息息相關。味蕾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傳遞著食物那不思議的療癒能量,或許是一碗蒸氣氤氳的熱湯,或許是勾起兒時回憶的老味道,總讓人在吃的當下彷彿就得到救贖。

你注意到了嗎?總館一樓中廳現正舉辦「絕妙好滋味」飲食文化書展,彙集中外飲食文化、古今宴飲歷史、地方風俗佳餚及名人飲食趣談等相關著作,本次書展也蒐羅了不少飲食文化相關的電子書及影片,歡迎各位讀者經過時駐足欣賞翻閱,一起來感受飲食風尚的永恆魅力。

還記得先前「牠說」動物書展中人氣滿滿的可愛猩猩哥和長頸鹿妹妹嗎?這次他們會繼續陪伴大家,一起閱讀記憶中的老味道。

身為臺大人,您心目中不可錯過的經典臺大滋味又是什麼呢?
是女九舍的美味自助餐?還是醉月湖畔的牙買加咖啡?
是小福樓裡的各家美食?還是辛亥後門的巷子內私房餐館?
無論是連路人都排隊搶購的姐妹花雞排,亦或是寒冷冬夜裡燙手的小木屋鬆餅,歡迎大家上傳你心中的推薦臺大美食照,並TAG好友一起見證臺大的絕妙好滋味唷!

在圖書館粉絲頁本活動按「讚」,並選擇下列任一主題貼文留言,分享特殊美食經歷,就有機會獲得圖書館精美小禮物!

主題一 ▎沒吃過這些怎麼捨得畢業!?臺大人的共同美食地圖

於本館FB粉絲頁上按讚,打卡上傳與臺大週遭(校內外皆可) 的推薦美食照,寫下推薦理由,
並歡迎TAG好友一起見證臺大美食地圖!
主題二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寫出本次展覽圖書或影片中,深受感動或印象最深的一段話(請寫明出處) !

好禮回饋 ▎

2015年8月4日(二)下午15:00進行貼文合併統計與選出,給獎不重複。

主辦單位:臺大圖書館 推廣服務組/ 活動洽詢:02-33664551 / tulce@ntu.edu.tw

活動紀實: 

走!到圖書館看書展!

推廣服務組.李嫣紅

書展常是圖書館推廣館藏資源的方式,2014年11月起,本校圖書館啟動了書展的列車:配合校慶的「聞書香,知臺大Something about NTU」書展(2014.11.11-11.30),分別以臺大人、臺大事及臺大遊為主題,展出與臺大相關的圖書。12月第一週正是全國的圖書館週,「圖書館不思議Library is Amazing」書展(2014.12.3-2015.1.18)彙集了與圖書館相關的圖書與影音作品,讓讀者同時感受到真實世界與虛構創作中各種超乎想像的圖書館。迎接新學期的是「開卷好書」書展(2015.2.24-3.31),展出中國時報2014年度開卷好書的得獎圖書,不論是中文創作類、翻譯類或是美好生活書,都讓讀者看得津津有味。「牠說it says」動物主題書展(2015.4.13-5.30),由關懷流浪動物的概念出發,向讀者推薦寵物飼養、動物保護、人類與動物關係、動物文學等相關館藏,獲得很大的迴響。同時上場的還有濃濃學術味的「人口與家庭」計畫主題書展(2015.4.28-5.21)及「華語語系文學」主題書展(2015.5.1-6.30),這是本校教師承接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而購置入館的圖書,館員從中精選後有系統地介紹給讀者,讓這些好書更廣為人知、廣為人讀。

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營造閱讀的氛圍,館員們總是用心地佈置每一個書展。在雪花片片落下的耶誕樹旁翻閱著世界上最美麗的圖書館,在可愛動物玩偶的陪伴下閱讀一篇篇精彩又感人的動物故事,在穩重的知識樹下與大家分享最喜愛的華語文書。不斷推出的各式主題書展,頻頻為靜謚的圖書館增添新的視覺亮點,也讓整日埋首於課業與研究的讀者,在圖書館內多了一處可放鬆心情的閱讀空間。

每場書展都有專屬網站,無法親自到館的讀者,可以透過精心設計的網頁取得主題書單,展出作品若屬電子書,本校讀者更可在線上直接閱讀。同時,在靜態的圖書展示之外,每場書展也常搭配相關活動,例如「圖書館不思議」與「牠說」即配合舉辦影展,播映以圖書館為主要場景,及以動物為主角的電影;「開卷好書」「牠說」建立了臉書專頁,請讀者貼文分享閱讀心得,及與心愛寵物的合照;「華語語系文學」更邀來華語語系文學大師王德威教授進行專題演講。以圖書為起點,書展所帶來的不只是館藏利用與閱讀習慣的推廣,還有更多知識、經驗與情感的分享。

走吧!今天就到圖書館看書展!


歡迎到圖書館體驗影像聲光的奇幻世界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電影是一種撫慰,人們以旁觀者的角度陪伴劇中人物走過喜怒哀樂,就像是在短短的播映時間內體驗了一場截然不同的人生。除了支援教學之外,圖書館也深切了解電影作品的影響,不僅典藏多種類型影片,也舉辦各種電影放映活動,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調性的影片,享受放鬆、療癒的時刻。

臺大圖書館多媒體服務中心有豐富多元的收藏,而電影片是讀者最常觀賞的類型。為提高觀影品質,中心不僅購置藍光影片、於2014年全面更新外接式DVD播放機設備,並增加電腦版、iPad及觸控螢幕版之電影資料影像目錄功能,同時依IMDb影片類型分列,提供讀者更全面的館藏影片目錄服務。除了實體影片借閱外,圖書館陸續購入將近400部的MOD版權影片,於2014年全數上傳至影音@online系統,讓讀者在本校網域內不限時間、地點,至影音@online觀看,或是於圖書館資源探索服務中查得,可以直接線上觀賞。

為了提供讀者選片參考,多媒體服務中心除了每月發布影片借閱排行榜,也提供年度熱門排行榜TOP10。此外,更於2013年建置「影音FOCUS」部落格,邀請專業知名影評作家駐站撰寫電影評論、專題選粹影評,讓觀眾從執筆者的視角認識這些影片。值得一提的是,部落格上介紹的影片不一定是主流的商業院線片,而是以層次豐富、引人深省的電影作為推薦對象,深獲讀者好評。

2015年3月起,圖書館推出「午後電影院」,嚴選主題影片在週間下午播放,不僅讓讀者接觸圖書館多元的影音資料,也為忙於學習與研究的讀者提供一個稍事歇憩的時刻。三月以奇幻敘事風格的好片展開新學期,四月則播放人性春回影片以呼應春天的氣息,五月及六月配合當期書展主題,播映人與動物間相處之道的動人電影,以及飲食文化主題的視聽佳餚。

除了例行播映的「午後電影院」,圖書館也舉辦主題影展暨映後座談,邀請導演或議題專家到場,與觀眾分享觀影的心得,例如近期曾播映《看見台灣》並邀齊柏林導演參加座談,觀眾不僅可從影片中看見這座島嶼的美麗與哀愁外,亦對於導演投注在這塊生長土地上的關懷與心力,深表感動;另一方面,圖書館也常與其他單位合作,例如與本校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合辦「生命教育影展」,透過一系列主題電影傳遞不同的價值觀與生活意義,期許參與者有更多心靈上的收穫,是極具意義的影展活動。

香港公共圖書館和學術機構的免費資料庫

香港大學資訊管理系實習生.曾楚儀

本文介紹香港公共圖書館和大專院校所建置的資料庫──多媒體資訊系統、HKLIS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Collection ,在臺灣也可以搜尋及使用香港的電子資源。《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MERS來襲,全城戒備!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MERS(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疫情在亞洲鄰國南韓大爆發,亞洲國家人心惶惶,不禁令人聯想起多年前 SARS 威脅台灣的恐怖回憶。醫學領域研究者一定會關注 PubMed、MEDLINE 等醫學資料庫的最新研究文章,致力於防疫、開發新治療方法與藥品之外,還有沒有什麼快速了解MERS研究進展的方式?政府及醫療相關單位如何追蹤各國防疫研究的成果?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第一女:真山節子

校史館營運組‧杜英

又是一張臺北帝國大學「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師生合影。原本以為日本統治時期臺灣舊社會,臺北帝大文政學部出現女學生,已經非常稀罕;沒想到在日治後期的1941年,理農學部也出現第一位女大生,她的名字叫真山節子,專攻化學。一個有科學頭腦的女性,在當時可謂「珍稀動物」啊!《連結至校史館繼續閱讀!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吳姿慧、林琦、林鳳儀、張端桂、梁素瑜、莊詒婷、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黃玉汶、楊雅惠、詹幼華
張端桂、陳巧倫、黃玉汶、詹幼華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蟬鳴聲畢業生讀書聲聲生不息,書展影展特展展展動人

年(選單): 
民104年
月(選單): 
6月
期數: 
182
主編的話標題: 
蟬鳴聲畢業生讀書聲聲生不息,書展影展特展展展動人

進入6月蟬鳴季節,也是畢業季的來臨。圖書館入口處準備了巨幅背景提供畢業生拍照留念,校史館也推出了「留言一句傳情百年」的畢業生留言活動。參加畢業活動之餘,也請研究生留意論文繳交事宜。看到實習生在圖書館實習後的回饋心得,使我們感到欣慰與鼓勵。近來本館將曾經辦理過的2場精采特展轉換成線上的「環景導覽」,讓短期的實體特展永不落幕,錯過的讀者也不用感到遺憾。小編預告一下,正在校史館展覽的「年輪:臺大實驗林特展」,環景導覽製作中,敬請期待。

研究所畢業生學位論文繳交注意事項

閱覽組流通股.郭美玲

畢業季即將來臨,為服務本校研究所應屆畢業生,圖書館提醒您學位論文繳交注意事項如下:
一、上傳論文全文電子檔
研究生先自行登錄本校電子學位論文服務系統,輸入論文基本資料、上傳論文全文電子檔,並簽署授權書,再至所屬校區圖書館(除醫、公衛學院研究生繳至醫圖外,其餘系所研究生繳至總圖)繳交紙本論文與授權書正本。
學位論文全文PDF檔請注意浮水印大小及頁面位置,並請記得設定保全保護文章,相關說明如下:

1.

2.

3.
先將論文原始Word檔案轉為PDF文件檔後再加入浮水印;浮水印電子檔下載路徑為圖書館首頁論文繳交及離校手續》論文提交系統「國立臺灣大學浮水印pdf檔」的圖檔。
上傳電子論文之浮水印,請縮小並改置於右上角距上/距右各為2.5cm的編排,為維持文件品質一致性,請依電子學位論文服務系統「論文全文電子檔案規格、轉檔與上傳作業說明」設定。
電子論文PDF檔請設定保全保護文章,請依電子學位論文服務系統「論文全文電子檔案規格、轉檔與上傳作業說明」設定。

二、繳交學位論文及授權書

1.
研究生依前項說明上傳論文全文電子檔,並經本館審核e-mail寄發審核通知及電子學位論文授權書,研究生再持紙本論文及親筆簽名之授權書至所屬校區圖書館繳交。繳交前,請先登入離校系統,勾選圖書館審查欄位
(登入方式:myNTU / 學生專區 / 畢業生離校手續查詢系統

2.
3.

4.
繳交之授權書務必由研究生親筆簽名且須為正本,不接受影印、傳真或掃瞄。
各系所研究生繳交紙本論文冊數規定:
A. 一般系所:2冊
B. 數學、物理、化學、大氣、海洋所及社會科學院、法律學院各系所:3冊
C. 醫、公衛學院系所:碩士班2冊;博士班3冊(繳至醫分館)
繳交電子全文至國家圖書館並非本校辦理畢業離校之必要程序,研究生可依個人意願逕向國家圖書館提供授權。請參考相關授權網址:「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徵求授權說明」。

三、申請延後公開論文

1.

2.

依著作權法第十五條第二項第三款規定「依學位授予法撰寫之碩士、博士論文,著作人已取得學位者,推定著作人同意公開發表其著作,」亦即預設著作人同意圖書館得將學位論文紙本上架公開閱覽。
本校圖書館依規定辦理學位論文公開作業,若著作人有申請專利或另行投稿等智慧財產權保護之考量,必須延後公開紙本學位論文(依據教育部台高通字第0970140061號來函辦理,學位論文延後公開年限最長為5年),及電子論文全文以外之其他資料,例如:摘要、引用文獻等,請另填寫「國立臺灣大學學位論文延後公開申請書」,於繳交學位論文辦理畢業離校手續時提出申請,繳交份數詳見申請書,如有相關問題,請與我們聯絡。
● 總 圖:(02)3366-2366 或 email:ntuetds@ntu.edu.tw
● 醫 圖:(02)2312-3456 # 88152 或 email:medlib@ntu.edu.tw


發問不害羞,解答不求人──新版常問問題網站上線!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系統資訊組.陳靜慧

您曾站在圖書館櫃台的遠方,害羞不敢走向前詢問館員問題嗎?您曾在三更半夜想續借圖書卻不知如何在線上操作嗎?您曾在國外連回臺大查資料卻一直連不上VPN,礙於時差無法即時寄e-mail求助?您是初來乍到的校外人士、新生或畢業多年的校友,想問怎麼進入圖書館或借書嗎?

每天有很多讀者詢問圖書館員五花八門的問題,其實您的問題,常常也是其他人的問題。因此,圖書館員蒐集多年在櫃台、電話、e-mail接到的各種問題,建置成「常問問題網站」,希望能幫助您快速找到解答。

- 左:常問問題進入途徑/右:常問問題首頁 -

新版常問問題網站已於2015年4月正式上線,歡迎多多利用,您只要在臺大圖書館首頁的右上角(如上左圖)就可以找到它。進入「常問問題網站」後(如上右圖),您可點選左側的「問題分類」、「關鍵字」尋找答案;如果不知道問題屬於何種類型,請直接於「查詢」方框輸入字詞搜尋。網站中間的「熱門問題」頁籤能看當月瀏覽次數最多的問題,由「近期更新」頁籤可以看最近發布或修改過內文的問題,「最新回應」則是最近有讀者留言的問題,讀者可以接續某則問題發表意見,留言內容將直接公開(如下圖左所示)。如果依然找不到與您疑問有關的解答,請點選「我想提問」按鈕,會出現下圖右的欄位供您填寫,館員會以e-mail回覆您。另外,針對外國朋友,我們也設計了英文版網頁,請點選網頁右上角「English」切換語言。

- 左:常問問題內容頁與留言回應/右:我想提問頁面 -

永不落幕的特展──「思想貓的文學書房」環景導覽上線

推廣服務組‧李嫣紅

圖書館於2014年,在日然廳舉辦了兩場非常精彩的展覽。
「咱思慕的人—寶島歌王洪一峰特展」展出於2014年3月5日至4月3日,這是臺灣首見的當代臺語歌手展覽,配合洪一峰精彩的舞台人生,我們將展場化身為1960年代的大歌廳,帶領參觀者一步步窺見洪一峰的生平事蹟與音樂成就,洪一峰的許多珍貴手稿,包括詞曲創作原稿、繪畫、歌譜手抄本、珍藏的文件、照片、剪報、樂器等,一一展現在大家眼前。

「思想貓的文學書房—桂文亞女士手稿資料展」展出於2014年11月4日至12月31日,這是臺灣難得一見的兒童文學作家個人展覽,我們運用大量的三層書櫃,將展場打造成桂女士的書房,讓參觀者在靜謐溫暖的氣氛中細細欣賞桂女士的手稿、照片、攝影作品,還有她細心保存近百位作家的手稿與信函、逾千冊的兩岸作家親筆簽名書、書畫文物收藏。藉由展覽,我們不僅看到國內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更體會每位作家寫作時的用心。

- 左:走入氣派的復古大門,您將感受到「咱思慕的人」留下的音樂成就/
右:請隨著貓咪的腳印,拜訪「桂文亞的文學書房」 -

然而,再怎麼精彩的特展活動,終有落幕的一天,一時錯過的讀者無緣再親臨現場,參觀過的來賓無法再重溫那情景。為了減低讀者的遺憾,同時將短期之實體特展延伸為常設型的線上展覽活動,圖書館特別為這兩個特展拍攝「環景導覽」,並已於近日上線,透過環景導覽,您將可身歷其境地再次參觀特展,再次感受洪一峰先生於臺灣歌謠、桂文亞女士於兒童文學上的影響與成就。歡迎大家上線觀覽!

2015年臺灣非去不可圖書館在哪裡?請投票27號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

推廣服務組.李嫣紅

近年來,國內有許多城市的大型圖書館陸續開幕,其建築各具特色又兼環保概念,更有新穎的設備及體貼的服務,一時之間吸引媒體的報導及民眾的目光。除此之外,許多大學亦紛紛建起新館,地方的鄉鎮圖書館也因政府閱讀環境改善經費的挹助而進行館舍改建/改造計畫,中小學圖書館則在校長、師生與家長的支持下推出嶄新的圖書室。不同類型的圖書館,在許多人的用心之下,以多樣的面貌與讀者見面。

為此,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特別舉辦「2015臺灣十大非去不可圖書館大票選」活動,邀請各地讀者響應,並吸引更多不常上圖書館的民眾,一同關心臺灣的美麗圖書館。

本校社會科學院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簡稱辜圖)也參加了本次票選活動,編號第27號。辜圖由世界級建築家伊東豐雄(Toyo ITO)設計,開架閱覽室宛如身處森林,88隻樹狀柱依循著自然界螺旋生長曲線錯落其中,屋頂130處造型迥異天窗讓自然光透入室內,形成日夜豐富的光影變化,再利用大面落地窗向館外之綠茵、群樹、藍天借景,其通透、明亮的開闊感,蘊含期許師生培養學術視野的胸懷。館內家具採用竹材集成加工,弧型彎曲的書架有別於傳統矩陣配置,配以白色系桌椅,更顯質樸素雅的質感。如果您喜歡或嚮往如此接近自然的閱讀氛圍,請您為辜圖投下一票。

2015臺灣十大非去不可圖書館大票選
活動網址:http://libvote.nlpi.edu.tw/vote.php
投票日期:2015年6月10日至9月30日
投票方式:採網路投票,每個EMAIL帳號每天可選擇3所圖書館各投1票,請支持編號27的辜圖喔!

※圖書館提醒您:除了新穎的建築、良好的設備與多元的服務,優良的圖書館閱讀空間,更需要讀者共同維護。當您參觀或使用這些美麗的圖書館時,請尊重其他的讀者,避免館內飲食與大聲喧嘩喔!

2015畢業季「圖書館:再拍一張!」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每年6月,
總能見到許多穿戴著學士服、學士帽的年輕學生們在校園中穿梭,
以一種青春洋溢的姿態告別校園並迎接未來,用一張張照片記憶這校園。

這四年,不論同學們在來自何方、前往何處,
都能看見座落於椰林大道底端的圖書館,
更不用說總會在圖書館遇見同學們考試前苦讀的身影。

圖書館記錄了這麼多令人難忘的時刻。

為了讓畢業生有個特別的紀念,
圖書館在6月8日至6月30日期間,於大門口設置一款巨幅背景,供畢業生拍照留念,
現場也會提供各種有趣的小道具供拍照者利用,
這次,一定要把握機會再拍一張!

未來的路還很長,
圖書館謹祝各位畢業生懷抱著熱切的夢想,努力前行。


「留言一句傳情百年」與「跨世代座標記憶畢業生篇票選活動」聯袂推出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陳南秀

「2015年 留言一句 傳情百年」 畢業生留言活動
校史館「留言一句 傳情百年」活動,始自2007年畢業季。自此,每年5月至6月間,校史館皆會邀請畢業生在館內準備的書冊上,留下一段離校的感懷,以及對前程的期待。2015年畢業季,除了在校史館內布置的溫馨書房外,校史館人員將特別在6月13日開拔至畢業典禮會場,邀請畢業生在特別的時刻,為未來的自己留下一段「後青春時代記憶」。

- 左:留言一句傳情百年活動/中、右:跨世代座標記憶畢業生篇票選活動,採現場填寫網路問卷方式 -

跨世代座標記憶畢業生篇票選活動
配合留言一句活動舉辦期間,校史館會有許多畢業生到訪,因此,我們針對畢業生舉辦了「跨世代座標記憶」的票選活動。還記得四年前,2011年10月,校史館曾經以全校性問卷票選的方式,調查臺大在校生心目中「K書討論」、「戀愛約會」、「社團活動」的最佳地點嗎?當年,票選結果以「跨世代座標記憶:在校生篇」小展覽的方式呈現。當時,大一新生的填答率最高。不過,彼時大一新生才剛踏進臺大校園一個月,尚未真正熟透臺大生活。因此,我們很好奇,四年過去了,真真切切活過四年校園生活的應屆畢業生,是否能夠票選出更貼近真實景況的答案?歡迎臺大應屆畢業生至校史館服務台響應此活動。現場參加者,就有機會玩轉盤、拿小禮喔!

「閱讀原鄉。行腳臺灣」主題書展

原圖中心

旅行,是深受大眾喜歡的活動,不一定非要可觀的花費,只要暫時離開如陀螺般打轉的日常生活,呼吸不一樣的新鮮空氣,就能讓人重新注滿力量並帶著對下回出遊的期待,心甘情願地回歸現實人生。

隨著天氣漸漸放暖,風光明媚的春天與夏天相繼來到,在這樣適合旅行出遊的季節裡,原圖中心特別規劃「閱讀原鄉。行腳臺灣」主題書展,以原鄉及部落生態旅遊為主題,介紹臺灣各地原鄉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讓喜愛旅行的讀者朋友們在規劃出遊行程時,除了一般大眾熟知的景點外,也可以選擇走往書籍中介紹的原鄉部落,體驗不同的景致與風光。

不同於居住在都市的人們偶而心血來潮的造訪,原住民族很早就懂得運用其智慧發展出和環境融為一體的生活樣貌,不過度開發,只為求維持人與環境和平共存。臺灣島雖小,卻蘊藏了豐富的生態資源與歷史人文景觀,這樣美好的風景,有賴島上的每個人珍惜並愛護,如同《看見臺灣》紀錄片所傳達的,經過這些年歲,這個島嶼除了原有的美麗,也染上了許多哀愁,過度開發讓臺灣的山林受了許多傷。隨著越來越多人重視環境保護這個議題,期盼臺灣最美的風景「人」能夠讓飽受瘡痍的土地漸漸回到往昔的美好。

「閱讀原鄉。行腳臺灣」主題書展的展期從104年5月1日起至104年8月31日,展出館藏除了圖書資料外,原圖中心亦挑選了相當數量的視聽資料讓讀者朋友們來館使用,希望大家在閱讀臺灣原鄉之美的同時,也能多一分反思,從自身做起,讓書中與影片中所提及的美麗景象都能永遠留存。

展出時間: 2015年 5月1日至8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活動紀實: 

華夷風起—王德威教授專題演講紀實

學科服務組.劉雅姿

5月8日圖書館日然廳舉辦了一場文學盛會,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就新興領域「華語語系文學」發表專題演講,吸引滿堂觀眾,當天演講影片請見活動網頁,歡迎舊雨新知上網觀賞。下列僅重點摘要演講內容:

首先由本校臺文所梅家玲教授引言,她指出由於戰爭、經濟等因素,大量華人移民到海外,形成各種華語文化圈,雖仍以華語創作,但風貌各異,單一地區或單一主題的概念,已不足以詮釋這些文學生產的駁雜與糾結現象,「華語語系文學」的議題遂應運而生。此概念最早是從北美的漢學界發展出來,三位主要倡始學者——UCLA史書美教授、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及耶魯大學石靜遠教授,三人研究及論證的著眼點不盡相同。率先提出的是史書美教授,其代表性著作《視覺與認同》,將Sinophone視為具有政治批判的策略,有著強烈的反離散論述要點;石靜遠教授著重的則是文學的協商治理,希望在複雜的語境中,將華語視為文化互動的媒介,從而分析其中錯綜複雜、千頭萬緒的對話;至於主講者王德威教授,其相關論著更具有歷史的深度與厚度,特別是在〈「根」的政治,「勢」的詩學〉,提出華語語系研究應超越根的執著,探究在「勢」的發展過程中,因著時間流變而解放出來的種種對話。這些學者的論述,為華語語系的文學研究帶來很豐富的面向。

在梅老師相關背景知識引言後登場的王德威教授,就其個人研究觀點與論述娓娓道來,更加引人入勝。

庶室珍藏今古寶 藝壇大展華夷風
王教授先由在麻六甲藝品店所發現門聯上的「華夷風」三字說起。「華夷」二字自周代起,就是民族自我內外的區分,經過千年政治與文化思辨歷程,可以發現「華」與「夷」其實是相對的觀點,從無定論,兩者之間不斷的相互融合,早已使得中華文化視野對於「夷」有很多不同的論述及看待方式。「風」除了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之外,也可以代表一種風潮,在文學領域則可聯想到風雅頌、國風、詩經。一個文化族群聲音的載體,往往是以詩歌及文學來呈現。「華夷風」有著歷史的律動,自然的應和與隱喻,讓人產生更多的聯想,例如傳教士Robert Morrison及其華裔追隨者在麻六甲開展中文白話創作的嘗試,從廣義比較文學的角度來說,這是另一種看待中國現代文學興起的觀點,可以做為重新探勘研究的起點。

隨後王教授講述Sinophone (華語語系)一詞的概念,2007年史書美教授專書出版,引發Sinophone literature的討論及研究。相對於傳統大中國立場的「中國文學」,過去曾有「華僑文學」、「世界華文文學」等詞彙,但「華語語系文學」更能表達在漢藏語系的大體系下,中國以外地區的文化活動及文學創作,面對如此「眾生喧嘩」的文學現象,在文學研究上宜重新找回以語言作為出發點的自覺,從而理解各種方言在語系中分別佔有一席之地,不同的文化族群自有其發聲及表述的方式。

更多精彩演講內容,以及王教授與現場觀眾的問答,請觀賞演講影片

以下為專題演講中提及的相關圖書及文獻,圖書館均有蒐藏,歡迎借閱使用:

著者
題名
索書號
館藏地
備註

Shu-mei Shih
(史書美)
Visuality and Identity : Sinophone Articulations across the Pacific
DS730 S5325 2007  
總圖2F
人社資料區
電子書連結

史書美著;
楊華慶翻譯
視覺與認同 : 跨太平洋華語語系.發聲.呈現 
541.262 5058 
總圖2F
人社資料區
前者之中譯本

Jing Tsu
(石靜遠)
Sound and script in Chinese diaspora
PL3033 T78 2010 
總圖2F
人社資料區
電子書連結

王德威
 “根”的政治,“勢”的詩學--華語論述與中國文學。揚子江評論,2014(1),頁5-14。
中國期刊
全文資料庫
 
電子期刊連結

Ien Ang
(洪美恩)
On not speaking Chinese : living between Asia and the West
DS732 A585 2001
總圖2F
人社資料區
 

葛兆光
宅茲中國 : 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607 4439
總圖2F
人社資料區
 

唐君毅
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
083.6 1070 1984 v.190 
總圖2F
密集書庫
三民文庫
[五版]

王德威
後遺民寫作 = Post-loyalist writing
820.97 1025 v.7
總圖2F
人社資料區
 

此外,總圖書館一樓目前正舉行「華語語系文學」主題書展,展出圖書歡迎借閱。本場演講與書展為本館執行科技部華語語系文學圖書計畫之推廣活動,更多相關圖書,請參見本館網頁科技部人文及社會圖書計畫專題書目

五月踏上認識臺灣圖書館之旅

香港大學實習生.鄺淑儀

各位好!我是淑儀,在香港大學修讀圖書館和信息管理課程,非常有幸得到課程指導及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的協調,讓我5月在臺大圖書館實習一個月。大家可能覺得圖書館館員的工作不複雜,其實要管理全臺灣館藏量最大的大學圖書館,讓讀者正確的找到需要的資料,是依靠幕後館員的專業知識及默默的付出。這次我獲安排在書目服務組及推廣服務組學習,絶對是難得的機會。

還記得第一天來到臺大圖書館,我被正門外的一列海報所吸引,當中不少是由推廣服務組設計的。推廣服務組為了鼓勵同學積極利用圖書館,每個月都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用心的佈置讓平凡的展覽添加趣味,例如4、5月的牠說動物主題書展。另外,透過遊戲活動向讀者推薦圖書館提供的資源及服務。我深深感受到同仁的創意,他們的企劃都讓臺大圖書館活潑起來!在實習期間,我寫了一份推廣活動小企劃,協助修改英文的讀者使用手冊及帶英文導覧。對我而言,這些都是「第一次」的寶貴經驗啊!

左上:鄺淑儀於臺大總圖書館前拍照留念
左下:總圖書門前的海報架列

圖書編目絕對是一項專業,我在課程上學的基礎知識,透過實習才有機會發揮在實務工作上。臺大圖書館的圖書資料除了紙本圖書,在科技發達的年代下,電子資源更受讀者歡迎。書目服務組是圖書館中一個不可缺少的技術單位,只有正確地把圖書資料編目並呈現在圖書館館藏目錄,讀者才能在龐大的館藏中查詢到適用的資源。在實習期間,我按照編目規則處理西文圖書的書目記錄,也執行了檢索款目的權威控制,維護各種參照說明,提高書目資料的可靠性。

同時作為在職圖書館館員,除了對大學圖書館各單位有更深的瞭解外,也希望認識其他類型圖書館。在推廣服務組的同仁安排下,我參觀了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及臺大醫學院圖書分館,每週五也到校外的圖書館參訪,包括臺中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資圖);新竹的清華大學圖書館(學習資源中心──旺宏館);臺北的國家圖書館及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我見到臺灣的圖書館都很有建築特色,以及館內的家具佈置,色彩運用都是配合圖書館的理念。此外,我不得不提的是這些館也運用創新科技提供更好的資源,服務及設備,例如國資圖的擴增實境圖書(Augmented Reality Books)及清大圖的自助取書區等。

- 左:國資圖外觀/中:國資圖擴增實境圖書/右:參訪清大,圖為自助取書區

在此,我再一次感謝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尤其是書目服務組及推廣服務組的同仁,在我實習期間提供詳盡指導、回饋以及留臺生活建議。為期四週的實習期完滿結束,得到的實戰經驗及圖書館學的知識,是我畢身受用。期待著下次與臺大圖書館的重逢!

HELP 講堂翻轉教室--「從遊戲競賽中翻轉 EndNote 學習」 活動紀實

學科服務組.陳巧倫

你今天翻轉了嗎?翻轉教室是近年來臺灣教育界最熱門的新興議題,而這股「翻轉」浪潮也正席捲圖資界,越來越多的館員開始思考──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主動學習的翻轉精神如何應用於圖書館的利用指導。本學期圖書館HELP講堂嘗試以「翻轉教室」形式進行「EndNote 書目管理軟體」的教學,於4月29日與5月14日分別舉辦了「從遊戲競賽中翻轉 EndNote」的課程活動,課程規劃如下:

參加者必須先自行觀看EndNote線上課程並填寫自我評量表,再於實體課程時間至課堂上進行實作競賽,實體課程主題為「大富翁分組競賽」,期望透過饒富趣味的團隊分組對抗,讓參加者從遊戲中獲得更紮實的學習。

課程活動當天,兩場次的出席率皆相當踴躍,參加者多來自校內各系所研究生,亦有校外老師報名參加。多數同學均確實於實體課程前觀看線上課程,進入教室時已熟悉課程內容,為讓參加者於課堂中進行討論與EndNote實作,館員悉心規劃了大富翁分組競賽遊戲,將EndNote學習分為四大主題與數個子題,由各組抽出題目,並經由團隊討論後上台實機操作解題,答對者即可為所屬團隊爭取在大富翁地圖上前進的機會,最先抵達終點的團隊,可優先選擇圖書館提供的獎勵品。

課程進行中,各小組針對抽到的題目討論熱烈,館員亦擔任小老師,在旁觀察並適時地協助小組解決問題。大富翁競賽的遊戲方式,為課堂增添不少趣味性,各組派員解題過程中,亦穿插館員的補充說明與講解,更有助於同學們對EndNote觀念的釐清。

- 左:同學們熱絡討論如何解題/右富翁競賽方式 增添趣味性

兩小時的課程就在同學們與館員相互討論、各小組團隊間良性競爭下圓滿結束,課程結束前,參加的同學和我們分享了參加翻轉課程後的心得,諸如:「透過遊戲可引起學習動機」、「小組討論與實際操作有助於加深印象」、「很有趣!好久沒玩遊戲了,紓壓!」、「課堂上實際動手操作較好,一般的講習課很少人上完課程還會回家練習」、「有趣好玩,隨機點名的方式,大家會確保組員都會使用,非常不錯」、「實際操作的遊戲類型加深很多印象, Good!」、「更認識軟體的應用,學習效果佳,也可以認識外所的朋友,是不錯的教學方式」,亦有不少同學表示,大富翁分組競賽精美紀念品是吸引他們前來的動力!

參加同學在課後也給了我們許多寶貴的建議,例如「建議以後若有班級請求圖書館員教學,可以用大富翁形式,真的很好玩,又有趣。」、「建議增加中文文獻管理的說明」、「舉凡在影片的拍攝、課程設計、遊戲發想等,甚至每一組都還有一位圖書館館員擔任小幫手的角色,完全降低學習者的焦慮,改變課堂中一對多的單向傳遞管道,打造一個很完整的學習情境。」、「課程活動以分組大富翁方式進行,我認為非常成功好玩。第一、因為分組進行,學員會因為團體的關係,逼迫自己課前一定要完成線上的EndNote PPT學習,讓自己先有一些基礎知識。第二、一般講習課程,在中午至下午這個階段,學生往往會不自覺得睡著,但是因為有大富翁的互動活動,學生除了要討論解題,也會期待大富翁的階段成果,根本就無法睡覺,還會覺得非常緊張激動!」、「建議未來利用工作坊的形式進行個人化學習」。

翻轉教室的上課方式,是圖書館利用指導的第一次嘗試,館員們投入很多心力在數位課程的錄製與實體課程的規劃,很開心獲得參加者正面的肯定與回響,感謝報名參加的老師、同學,圖書館未來會持續規畫更多課程,期待更多老師、同學一起來共襄盛舉,一同翻轉圖書館!

課後心得分享節錄
4/29 課程學員 ─ 語言所 曹景瑄

 
「…在解題對抗的對過程中,會認真的討論與發問,渴望的已非獎品之於孩童的誘因,而是真正在求知上的交流。舉凡在影片的拍攝、課程設計、遊戲發想等,甚至每一組都還有一位圖書館組員擔任小幫手的角色,完全降低學習者的焦慮,改變課堂中一對多的單向傳遞管道,打造一個很完整的學習情境,我想,圖書館的用心一目了然。感謝圖書館如此花費心思為學習者做不同課程設計的嘗試,這也是對一個教學者很好的啟發,推薦大家來嘗試翻轉的概念!…」

5/14 課程學員 ─大氣系 qqj

 
「…課程活動以分組大富翁方式進行,我認為非常成功好玩。第一、因為分組進行,學員會因為團體的關係,逼迫自己課前一定要完成課前學習,讓自己先有一些基礎知識。第二、一般講習課程,學生往往會不自覺地睡著,但是因為有大富翁的互動活動,學生除了要討論解題,也會期待大富翁的階段成果,根本就無法睡覺,還會覺得非常緊張激動!第三、因為分組闖關且需被指定代表上台解題的關係,組員會確保每個人都能知道這題怎麼作,加上互動很多,也可以認識一些不同領域的同學,成效真的很好。...」

5/14 課程學員 ─國發所 李浩銘

 
「…本次研習即要求我們先自行上網學習錄製好的ENDNOTE操作示範並完成主辦單位貼心製作的線上評量。到了現場時,大家應該都已經有了充分的先備知識(prior knowledge),可以在現場動手動腳地操作所學,並在同儕團體、教師的輔導下進行各種試誤(trial and error)。其次,配合適當的遊戲規則以及激勵措施,學員們都能以求知為主體、以知識的分享為樂趣,而各各踴躍和小組討論題目、向全班展示其操作。換言之,所謂的「競爭」在此時已經單純化為一促進學習的手段,而避免了目標錯置(goal displacement)文化下的反學習問題。…」

想知道更多同學參加翻轉課程的心得分享,請見HELP 講堂翻轉教室篇【課後心得分享】

善用工具,快速剖析個人學術軌跡

學科服務組.童敏惠

您經常埋首於教學、研究而無暇整理個人的學術產出檔案嗎?您常為填報citation統計資料而苦惱不已嗎?或是您想掌握某位學者的研究趨勢而不知如何達成嗎?圖書館訂購的Scopus資料庫的作者檢索(author search),能幫您整理自己的學術產出,讓您能快速檢視自己的學術成果與分析,也可以查找和追蹤其他學者的學術表現和研究動向。您一定要快來試試。

Scopus資料庫涵蓋內容
Scopus索引摘要資料庫,收錄來自全球5,000個出版社,21,000餘種期刊、會議論文集等涵蓋理工、生命科學、醫學,以及人文社會科學與藝術之學術出版品。2012年起,科技部將其加入計畫學術著作資料(表C302)的資料庫選項之一,當申請專題計畫填寫C302表格時,亦可將您於Scopus 中所收錄的學術產出文獻一併填寫上傳,以展現您的學術成果。

快速掌握個人學術成果
任何人只要有二篇(含)以上的文獻被Scopus資料庫收錄,Scopus就會建立一個作者檔案(author profile),透過作者檔案能夠知己知彼,讓學術更精進。作者檔案的內容包括:歷年文獻產出數量、引用次數分布、h-index,以及文獻類型、學科領域、共同合著者等分析,也可做引用次數排列,另外,只要按個鍵,就可直接申請ORCID,未來與臺大學術庫(Academic Hub)串連,隨時保留自己完整的學術研究檔案。

您只要透過作者檢索(Author Search),鍵入個人的姓名,便可快速掌握自己的學術成果。以工學院副院長陳文章教授為例,進入Scopus資料庫後,點選Author search標籤,於查詢框中分別鍵入姓和名字後,即可按下查詢鍵。

查詢結果若有多位同姓名者,依所屬學校及地區訊息,可判別所要找尋的作者。如下圖所示,第一個作者確定是所要查找的作者,然後再點選姓名,便可獲得以圖形視覺呈現的各項學術成果分析資料。

以圖形呈現之學術成果,簡明易讀
作者個人的學術表現與分析,除文獻清單外,均以圖形呈現,一目瞭然,簡明易讀.分別說明如下:

1.學術成果
下圖顯示出陳文章教授的主要學科領域為Materials Science和Chemistry,在Elsevier收錄的資料庫中已發表298篇文章,總計有來自4,441篇文獻的6,929次引用,合著作者有150位。
(※註:以下各項數據為2015年5月7日查詢結果)

2.歷年著作影響力(10年內發表文獻篇數和總被引用次數)
下圖中的直條圖為2005年至2015年間各年發表的文章數量,曲線圖為每年被引用次數。若想了解自己文獻被引用情形,可以點選”Get citation alerts”,未來若有人引用時便會收到來自Scopus的郵件通知(下圖左)。此外,您可點按”Add to ORCID”,即可建立您的ORCID號碼,做為您的學術身份字號,全球通用,增加學術曝光度(下圖右)。

3.在Scopus中前五篇高被引文章及引用次數
可利用”cited by"排序功能,依被引用次數高低排列,將顯示前五篇高被引的文章及被引用次數,了解自己研究成果的影響力。

4.作者著作分析
對於作者學術產出的各項分析,只要點按下圖中紅方框所示的項目,即可輕鬆掌握。
有關文獻的分析可依出版來源(by source)、著作類型(by type)、出版年(by year),以及學科主題(by subject area)等項目分析。分別如下列圖示。

(1) 出版來源
從出版來源中,可看出陳文章教授發表於Macromolecules期刊上的文章為最多,計有36篇,佔12.1%。下圖中綠色為其他出版來源,佔50.3%,可見陳教授的文章發表在許多的期刊上。

(2) 著作類型
從下圖中,可看出在298項學術產出中,文獻的類型以期刊論文(article)為最多,計有282篇。

(3) 著作發表年度
點選by year 將呈現出各年度發表文章之統計圖,可看出自1986年至查詢日2015年5月7日各年的學術產出量。目前以2011年發表32篇為最多。

(4) 著作之學科領域
透過學科領域的分析,可看出陳教授的著作主要在材料科學方面,佔41.7%,其次為化學,佔28.9%,此外,亦涉及其他多個領域。

(5) h-index
在h-index的分析裏,可以自行選擇和調整觀察的年代期間,亦可勾選是否排除自我引用等條件,十分簡易方便。

(6) Citation by year
下圖顯示者為每年文獻被引用的情形,一目了然。

(7) 引文概覽
從引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每篇文章在各年度裏被引用的情況,經由這個引文概覽也可看出某個研究議題的發展趨勢。

(8) 合著作者
透過合著作者,可以檢視每位合著者發表的文獻,也可查看其個人檔案和聯絡資訊,以做為未來與之合作的參考。

知己知彼,精進學術研究力
透過Scopus資料庫的作者檢索(author search),您除可以掌握自己的學術軌跡外,亦可查找與您研究領域相關的研究者,進一步瞭解其研究動脈,或是關注和追蹤您有興趣之研究者的動向,以尋求未來彼此合作的可能性。
這項簡易的工具,可以協助您提升學術的展現與競爭力,不妨親手試一試。上網到圖書館網頁電子資源資料庫,鍵入Scopus,就能立即使用,期待您來使用!

畢業專輯一:那些年,臺大學長學姐的畢業典禮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鳳凰花開的六月已經到來,本部落格推出畢業專輯文章,帶您回顧與臺灣大學畢業相關的記憶,陪伴畢業生踏上人生新旅途。你可曾好奇早期臺大學長學姊的畢業典禮是什麼模樣嗎?以下分享我們從「中央日報全文影像資料庫」找到的臺大畢業典禮相關報導及照片。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 中央日報1995年6月18日 -

素木得一與其蒐藏的昆蟲學文獻

特藏組‧李明玲

本校昆蟲學系最近將素木得一所蒐藏之珍貴的昆蟲學文獻交由圖書館典藏,這批龐大的資料(絕大部分是期刊抽印本)正由圖書館整理中,未來會放在總圖書館五樓特藏組供讀者調閱使用。究竟素木得一是誰?或許知道的人不多,透過以下的介紹可以讓您概略了解他的生平及學術成就。

素木得一(1882-1970)生於北海道函館,1906年自札幌農學校畢業後,隔年隨即來臺,曾擔任臺灣農事試驗場昆蟲部部長、臺灣總督府技師、臺灣博物學會會長、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附屬植物檢查所所長、中央研究所農業部應用動物科科長、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昆蟲學.養蠶學講座」教授及理農學部部長等職務,是日治時期臺灣昆蟲學研究的靈魂人物,為臺灣昆蟲學研究奠定重要基礎的先驅者,特別是在害蟲防治上,有著功不可沒的貢獻。

1908年任職農事試驗場技師兼臺灣總督府技師期間,就召集昆蟲部同仁對水稻害蟲──三化螟蟲舉行全島的調查與防治工作。1909年,臺灣柑橘深受吹綿介殼蟲危害,素木自美引進澳洲瓢蟲,也就是吹綿介殼蟲的天敵,成功力抗蟲害。因為如此,臺灣總督府還特撥經費提供農事試驗場興建昆蟲研究室之用,以表揚其防治之功。1918-1920年間進行大規模的昆蟲採集調查,前往臺灣各地,包括阿里山、臺東、恆春、花蓮等地蒐集昆蟲標本,並努力充實相關研究文獻。


右上:素木得一,圖片來源:臺灣博物學會會報(1943)
右下:臺灣博物學會會報在1943年特別為時任會長素木得一製作素木博士還曆記念號(註:還曆指六十歲)

素木在臺期間多次前往歐美各國及中國等地進行考察研究。1913-1916年赴歐時,帶了約二萬隻臺灣昆蟲標本,在大英博物館進行昆蟲分類鑑定工作。1917年素木以稻作三化螟蟲研究報告,獲得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博士學位。1928年結束歐美的兩年研究後,轉任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昆蟲學.養蠶學講座」教授兼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應用動物科科長。此時,素木積極擴充昆蟲學研究室的規模,除豐富研究室的設備和圖書文獻外,昆蟲標本的藏量也是相當的豐盛,這些標本是從臺灣、東南亞、日本、朝鮮、中國各地採集來的,研究室的規模在當時完全不輸先進國家。也因為素木對昆蟲學文獻的重視,他遂提議準備一套臺灣動植物相的資料獻給日本昭和天皇,由素木蒐集昆蟲學文獻,平坂恭介負責動物學文獻。經過兩年的努力,1930年將裝訂成140冊的資料送到日本,圓滿完成任務。

1938年素木為臺北帝大理農學部部長,1940年被推舉為圖書館館長。1942年自臺北帝大退休,校方授與臺北帝大名譽教授。1945年日本戰敗,素木留用在臺大植物病蟲害學系任教,並任臺灣省諮詢員、南方資料館館長等職。1947年因二二八事件之故,返回日本。


左:臺灣國蝶-臺灣寬尾鳳蝶是1934年素木得一及楚南仁博兩人新種發表,1935年被列為天然紀念物,圖片來源:臺灣產の蝶類に就て(1935)

素木自1907年來臺,至1947年返日,在臺長達四十年,對臺灣昆蟲學研究、害蟲防治、植物檢疫都有重大的建樹。而他在六十餘年的研究生涯裡,也為我們留下許多極具價值的論文及著作,例如:綿吹介殼蟲調查報告(1911)、一般害虫ニ關スル調查(1913)、棉ノ害蟲ニ關スル調查(1913)、臺灣農作物病害蟲防除要覽(1933-1937)、臺灣產の蝶類に就て(1935)、昆蟲講話 : 昆蟲の一生とその種類(1935)、害蟲.益蟲(1940)、昆蟲の分類(1955)、衛生昆蟲(1958)、昆虫學辞典(1962)、基礎昆蟲學(1966)……等書。

- 左:原存於昆蟲館,由素木教授所蒐集的昆蟲學文獻/右:素木教授的「臺灣昆蟲相」手稿

另外,昆蟲學系存有一批素木教授所蒐集的昆蟲學研究文獻。這批文獻多數是期刊抽印本,部分資料上面還可見到素木得一的簽名、姓名英文拼字-Tokuichi Shiraki鋼印及「素木」兩字的圓形藏書章。昆蟲學系經與圖書館連絡後,把這些資料,連同素木留下的五千多頁的「臺灣昆蟲相」手稿及臺大昆蟲標本館數位典藏計畫為該手稿數位化的影像檔,一併交由圖書館典藏。相信素木教授用心蒐藏的昆蟲學文獻,經過圖書館整理保存後,不僅是昆蟲學研究者的重要學術資源,也是圖書館相當珍貴的館藏。

右上:素木得一簽名/右下:素木得一藏書章

參考資料
1. 朱耀沂(2013)。臺灣昆蟲學史話(1684~1945),臺北市 : 臺大出版中心。
2. 吳永華(1996)。被遺忘的日籍臺灣動物學者,臺中市 : 晨星發行。
3. 歐素瑛(2007)。素木得一與臺灣昆蟲學的奠基。國史館學術集刊,14,133-179。
4. 素木博士還曆記念號(1943)。臺灣博物學會會報,242-243,[341]-381。
5. 素木得一(1969)。思い出すままに。東京都 : 素木得一先生米壽記念祝賀事業會。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吳姿慧、林琦、林鳳儀、張端桂、梁素瑜、莊詒婷、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黃玉汶、楊雅惠、詹幼華
洪菀均、吳姿慧、陳南秀、陳靜慧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愛在四月天,圖書館備豐盛饗宴

年(選單): 
民104年
月(選單): 
4月
期數: 
180
主編的話標題: 
愛在四月天,圖書館備豐盛饗宴

愛在四月天,要如何感受春天的氣息呢?除了觀賞校園裏盛開的杜鵑,歡迎您在午後來圖書館看一場電影。您想聆聽最早的一首音樂創作嗎?圖書館編製簡要音樂編年史海報,您可以按圖索驥,讓耳朵進行一場來場穿越古今、橫貫中西的音樂歷史之旅。圖書館1樓中廳「『牠說』動物主題書展」,邀請您一起感受動物所傳達的感情、智慧與態度。想了解琉球外交史料嗎?可到圖書館5樓特藏資料區來尋寶。圖書館在四月天為您預備豐盛的知識饗宴,精彩可期,千萬別錯過!

總圖書館流通櫃台實施業務分流

閱覽組

常來圖書館借書的你/妳可能會發現,自本學期開學以來,在下課、放學後等尖鋒時段,流通櫃台不時出現排隊情況,需稍候一下才能得到所需的服務。
為了舒緩這種因人力經費緊縮所造成的不便,流通櫃台即日起實施業務分流措施,將借書、還書、取預約書此類量大但可快速完成的服務集中於一或二號櫃台;而辦證開卡、滯還金繳納、館際合作、研究小間等申請性業務則由三號櫃台專責辦理。
期盼這樣的改變,能讓不同的櫃臺,為不同需要的讀者提供最便捷的服務,並稍稍減輕排隊的不便,也謝謝各位圖書館愛用者的包容與配合。


校史館年輪特展導入森林系服務課,本學期提供平日定時導覽服務

校史館營運組.陳南秀

校史館自100學年度開設英/日導覽服務課以來,有效紓解訪賓對校史館導覽的需求後,103學年度第二學期,校史館首度專為特展,培訓一群導覽解說員,提供專業的特展導覽服務。這批解說員即是寒暑假必須親至南投實驗林實習的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學生。

「年輪:臺大實驗林的故事」特展自去年11月5日開幕以來,至今年3月底已累積了近9000人的參觀人次。開展初期,校史館曾經招募一群已具有導覽經驗的森林系高年級或研究所學生,擔任種子導覽員,對外提供團體預約導覽服務。不過有些訪賓希望在看特展時,仍能夠隨時有人提供導覽解說。因此,開啟了校史館與本校森林系服務學習課程合作,共同辦理特展導覽員培訓課程的契機。

- 左:導覽培訓課開場,位於川流廳入口處/中:實驗林江博能博士,實地導覽教學/
右:3月2日,森林系同學培訓之後的第一天值班,就遇上京都大學博物館館長來參觀。 -

臺灣森林資源的保護,必須靠大家共同努力,我們辦理此特展,就是希望藉由實驗林的故事,吸引更多人關心這片重要的森林土地。

現在,校史館年輪特展廳內,平日的大多時段均有森林系同學值班,於10:00、12:00、14:00、16:00提供中文定時導覽,歡迎大家多加利用。展版上說不出的故事,藉由真人的導覽解說,讓展場上的解說板與與展品更加生動鮮明,希望每位訪賓參觀特展後,都感到滿足而充實。

- 左/中:3月14、15日杜鵑花節,校史館加開假日定時導覽共四個場次,導覽員由森林系高年級或研究所學生擔任。/
右:參加任一場定時導覽,就有機會獲得年輪紀念杯墊 -

導覽場次:原則上每週一10:00,12:00;每週三~週五10:00,12:00,14:00,16:00。
     但請以校史館該月公告的導覽行事曆場次為準
導覽時間:每場次約20~30分鐘,採現場報名,請準時至校史館川流廳入口處集合
◎參加任一場定時導覽,就有機會獲得年輪紀念杯墊喔!


校史館自主式行動導覽APP啟用!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已逐漸成為現代人工作生活與娛樂不可或缺的載具;有鑒於這個趨勢,校史館特別與本校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合作,推出校史館自主式導覽應用程式APP。

為研發這款應用程式,校史館特別從臺大校友、教職員以及學生中「海」選錄音員,並在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完成旁白錄音工作。使用者只要在行動裝置下載該程式,即可透過程式的地圖標示引導至展示品前;行動裝置經由無線網路定位,即可自動撥放介紹內容。

目前,在校史館館內已經有近40處標定解說內容,更多精彩的校史故事將陸續於Google Play免費開放下載。使用蘋果系列的手機,也可透過展品前的QR code網址探索校史館。忘記預約導覽?錯過定時導覽時段?校史館自主式導覽應用程式APP歡迎大家愛用!

圖書館是一個生活的空間‧ 「與知識交會的火花」-- 高分子所徐善慧老師專訪紀錄

學科服務組.劉應琳

高分子所徐善慧所長擔任圖書委員多年,一直以來給予圖書館不斷的支持與指導,感謝徐所長百忙中爽快地接受訪談邀約,與我們分享她查找資料與利用圖書館的經驗,並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

圖書館是一個生活的空間
徐所長直言只把圖書館當作K書的地方實在太可惜,推測原因或許是同學們未必真正認識圖書館:

 
「我覺得臺大圖書館真的很棒,要怎樣讓我們的學生fully appreciate,只有等他們真的去跨出那一步,享受到服務後才能體驗到。很多學生只有考試或準備資料時才去圖書館,我覺得這是一大損失。因為圖書館不應該只有考試跟研究,這樣太沒意思,看到圖書館,應該想到的是一個『生活的空間』。」

圖書館是豐富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除電子期刊外,所長最喜歡圖書館的視聽資料,她認為休閒娛樂還是很重要的,因此,館藏豐富的音樂跟電影資源,相當值得推薦同學們利用。

 
「我對經典音樂跟經典電影非常有興趣,而我在學生時代聽的許多音樂、看的許多電影,都是跟圖書館借來的,比方說像瑞典的Bergman導演幾部名列入百大的經典電影,我都是向圖書館借來看的,尤其像電影裡面會用到許多經典音樂,看了之後,再去圖書館把音樂借出來,陪伴我在美國求學期間的青澀歲月。」

所長不僅跟我們分享了她在美國求學時期利用圖書館的經驗,也提出很具體的建議,如:可邀請校內音樂系或戲劇所老師推薦精彩館藏,透過館訊電子報介紹,並順帶串連多媒體服務中心館藏空間資訊,吸引興趣者按圖索驥前往利用。

 
「我覺得臺大人有時不喜歡落人後、不喜歡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而我卻不知道,造成有些新的東西是大家一窩瘋熱,但經典的電影或許可以由圖書館去推廣。比方說可以利用每次電子報作一些經典電影的推薦,且告訴大家目前這些東西在我們圖書館都有。」

圖書館除實體的視聽館藏資源外,也訂有不限時空使用的Naxos Music Library資料庫,內容收錄超過五千張隨選唱片,曲目包括古典音樂、傳統爵士、現代爵士、世界各地民謠等。藉由這次訪談機會,所長也很高興得知有這麼棒的資源。

Scopus資料庫—管理研究產出的利器
在支援研究方面,所長覺得圖書館的資料庫資源很豐富:

 
「我自己常用的是SCI、PubMed、Scopus這幾種。大概都是從這類資料庫去查,然後直接連結到資料,如果學校有就連得上去,否則就連不上,而大部分的資料,學校都有!」

其中,所長推薦Scopus資料庫,在協助提供學術產出的評鑑資料上,提供了簡單好用的工具。

 
「我覺得有意思的是Scopus,因為有的時候我們自己要整理citation都很困難,我覺得那個Scopus實在是太好用了!就算是學生,也可能會有自己的Scopus profile,對於整理自己的東西還蠻有用的。因為它citation的次數很清楚,而它有一個很大的好處是,我的名字有一個ID,我可以隨時去看,我的哪篇paper被cite多少次,又是哪些人cite,可以從第一篇排到最後一篇,也可以去看跟我名字類似的人,更可以瞭解有誰跟我作相類似的研究。」
  

Smart Polym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推薦同學閱讀的高分子學電子書
若要與同學分享一本好書,所長的推薦是:Aguilar, M. R., & Román, J. S. (2014).
Smart polym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Cambridge, UK: Woodhead Publishing. 《本館電子書館藏

 
「最近看到的是Smart Polym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我覺得寫得很精簡,很適合學高分子的人,而且它寫得很淺顯,也是很新的書(2014),是我最近覺得讀起來蠻enjoy的一本書。」

Outreach--對圖書館服務的期許
所長認為同學們不去利用圖書館的原因在於不瞭解,並且常讚許圖書館走入校園中辦理各類推廣活動。高分子所在學年度開始前就安排學科館員向新進研究生介紹圖書館服務,大家也都很訝異地得知原來圖書館資源如此豐富。

 
「如果你們能親自到幾個系所去做說明的話,尤其研究所招的新生不見得是本科或本校的學生,很多人對圖書館的印象可能是來自以前的學校,而他們也可能是最喜歡用圖書館的一群人,我覺得上次的介紹對我們所的收穫就很大。」

針對研究生同學們,圖書館不僅於每學年初會舉辦「新進研究生之旅」的圖書館導覽活動,也樂意前往系所介紹學科相關的主題資源。除了每月主動開設的「Help講堂」外,同學們亦可自行預約客製化的「利用講習課程」、或針對特定問題諮詢的「與館員有約」服務。當然,平時若對查找資料有任何需要協助之處,也非常歡迎隨時聯繫我們的「參考諮詢服務」。
誠如所言,無論圖書館的資源再怎麼豐富、服務再如何多元,倘若沒有被充分利用,也是枉然。非常感謝徐善慧所長的分享和推薦,歡迎同學們把圖書館放入生活日常,與館藏來段美麗的相遇吧!

◆ 本文相關館藏資源延伸介紹:
來一場夏日音樂饗宴–Naxos Music Library介紹
圖書館多媒體服務中心
Scopus完整教學懶人包
簡要音樂編年史─穿越古今、橫貫中西的音樂歷史之旅

多媒體服務組‧吳宣億

一般談到音樂史,大多會從西洋古典音樂談起,雖不可否認西洋古典樂對後世音樂造成了絕大影響,但音樂的歷史據說可追溯到五萬五千年前的非洲,並且一直都是人類歷史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時代演進,音樂的型態也一直變化,不同的文化背景更直接影響了當代音樂的面貌。從僻靜的原住民部落到鄉野小鎮,乃至於繁榮的大城市,都擁有各自的特色。

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早的一首歌是以楔形文字寫成,而本館所收藏古希臘的Epitaph of Seikilos(索書號(AL) MT91 N672z 2009 disc1)則是所知最早的完整音樂創作。同時期世界各國的音樂也都有蓬勃發展,舉凡印度、日本、埃及、俄國、中國音樂等,都展現出不同的樣貌。之後古典樂的崛起更是影響整個歐洲,造就了許多知名的音樂大師,也定調了許多現代的音樂系統。19世紀末,奴隸時期發展出來的音樂開始廣受歡迎,並被視為爵士樂的起源,同時隨著留聲機以及收音機的發明,音樂得以保存與傳播,也因此各種音樂開始互相影響並產生新的火花。進入20世紀,西洋音樂雖仍屬於主導地位,但因保存及傳播技術的發達,各國的傳統音樂仍得以持續流傳。


想多了解音樂歷史的演進嗎?圖書館4樓多媒體服務中心特別蒐集了各時期重要的音樂館藏,製成簡要音樂編年史海報並張貼於中心公布欄,您可以按圖索驥,一一聆聽,進行一場穿越古今、橫貫中西的音樂歷史之旅!此外,音樂的歷史綿長而豐富,如果您覺得有所遺漏,現場備有便利貼,歡迎所有讀者一起協力補充!

「牠說」動物主題書展

推廣服務組.李嫣紅

傾聽 動物真實的心聲
閱讀 牠們的喜怒哀樂
思考 我們之間的關係
體會 尊重瞭解的可貴


「牠說」動物主題書展,
彙集了寵物飼養、流浪動物、動物保護、動物文學等相關著作與影音作品,
歡迎您一起來感受,動物所傳達的感情、智慧與態度。
展出地點:臺大圖書館1樓中廳
展出時間:2015年4月13日至5月31日
活動網站:http://web.lib.ntu.edu.tw/events/itsays

臉書分享「我與牠」ฅ(´ᴥ`)ฅ
活動方式 ▎
FB活動專頁選擇下列任一主題進行貼文,分享你與動物的情緣,就有機會獲得圖書館精美小禮物。
◆ 與寵物的合照,並寫下最想對牠說的話。
◆ 最喜歡的一本動物主題圖書或影片(不在展覽書單內亦可)。
◆ 展出圖書中,深受感動或印象最深的一段話(請寫明書摘出處)。

好禮回饋 ▎
2015年6月1日(一)早上10:00進行統計與排名,給獎不重複。
◆ 感動獎3名: 留言得讚數前三名,致贈圖書館特藏筆袋一個
◆ 人氣獎7名: 留言得讚數前四至十名,致贈圖書館Birds of Asia便條紙一組
◆ 好運獎10名:抽出幸運得獎者,致贈圖書館金屬書籤一份。

主辦單位:臺大圖書館 推廣服務組
活動洽詢:(02)3366-4551 / tulce@ntu.edu.tw

布可去哪兒?來臺大圖書館漂書吧!

推廣服務組.黃瀅芳

臺大圖書館漂書活動於3月23日在總圖書館2樓前廳開張啟動囉!歡迎來漂書站分享圖書,閱讀分享。「漂書」是甚麼呢?漂書活動啟蒙於歐洲,愛書人將閱讀完或在家中已久未閱讀的圖書「放漂」至公共場所,可能是車站、候車亭或是任何一位想閱讀此書的陌生人,希望藉由書籍漂流,能遇見更多知音,創造更多閱讀的可能性。愛書人於放漂之前,通常會在書籍封面黏貼小標籤,寫下希望此書可持續分享的字句,提醒下一位閱讀者閱畢後,能仍放漂此書,讓它繼續旅程。

- 左:於現場領取漂書貼紙與條碼貼紙/中:漂書貼紙貼於書籍封面,簽上放漂人大名/右:內頁貼上條碼貼紙,放入漂書櫃! -

國內公共圖書館已推行漂書活動年餘,也有許多閱讀推廣組織加入。國內漂書活動的推手台灣漂書協會,免費提供追蹤漂書的登錄平台。本館已向台灣漂書協會申請條碼貼紙,引導放漂人貼於書籍內頁,其他閱讀者就可透過此條碼自發的於協會平台上進行登錄與追蹤。如此一來,所分享的漂書就有可以被追蹤與記錄的管道了!

- 左:2樓電梯正前方漂書站,歡迎帶書來分享/右:也可以帶漂書離館閱讀喔! -

本館於總圖書館首發「布可去哪兒?臺大圖書館漂書活動!」歡迎各位帶著愛書來漂流,也可來圖書館漂書站閱讀漂書。漂書站未來將逐步推廣於各分館以及校園內,歡迎你來漂書,給予回饋,主動參與,讓整個校園都能是你的圖書館!

首漂活動:上傳心得送好禮2015.3.23(一)-4.30(四)
*活動專頁,貼上漂書照與心得文!

詳細步驟請見臉書活動專頁「布可去哪兒?臺大圖書館漂書趣~
*好禮在這,邀集朋友分享與按讚!
◆ 選書獎3名:貼文按讚數前1~3名,可參加書店選書圖書館買書活動及圖書館特藏筆袋一份。
◆ 人氣獎5名: 貼文按讚數第4~8名,致贈圖書館樣式雷檔案夾一份。
◆ 機會獎5名: 抽出幸運得獎者,致贈圖書館特藏便條紙一份。

→ → 按讚數越多越有機會~請朋友大力分享吧!


午後看一場電影,感受春天的氣息

推廣服務組

四月天,校園裡滿是盛開的杜鵑,不時聽見鳥兒悅耳的鳴叫,春天已然來到。
午後電影院邀您一起來感受春天的氣息,在電影裡尋找春天的芳華!

4/8(三)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2004) - 96mins
一個泛黃的日記本,讓聞名全球的指揮家,喚醒兒時的點點滴滴…。『那年夏天,馬修老師踏進鳥不生蛋的輔育院,任務是輔導一群無可救藥的孩子。這間輔育院臭院長是「鐵的紀律」的擁護者,校規嚴厲連馬修都嚇到。平常學校內沒啥娛,新老師自然成為課外活動的目標物。無意間,馬修老師發現了這一群孩子有著唱歌的潛能,便突發奇想,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組合唱團,但受到鐵血校長的阻撓,他真的能成功嗎?
(館訊出刊時已播畢,有興趣之讀者可於多媒體服務中心借用觀賞)

4/15(三)春去春又來 Spring, Summer, Fall...and Spring - 108mins

春~童僧虐待河邊的魚及青蛙、蛇,於是老僧懲罰童僧,要他尋回並釋放那些小動物,否則他所犯下的罪孽將綑綁他一世…。 夏~童僧長大,感到在寺廟過的日子頗為苦悶。一名少女來到寺廟療養,少僧開始忍受不住異性的誘惑…。 秋~30歲的青年逃進寺廟,在老僧的照顧之下,離開多年的少僧娓娓道出他回到寺廟的原因…。冬~經牢獄洗禮的中年男子,再度回到殘破的寺廟。一名婦女突然造訪,並留下一個男嬰。像是輪迴註定般,男子與小男嬰在寺廟裡開始了新生活,就如同當初老僧扶養自己一樣…。

4/23(週四)春天的小孩 Haut les Coeurs (1999) - 109 mins
當艾瑪檢查出患有乳癌時,她已經有幾個月的身孕,而醫生告訴她由於手術的危險性,生產和治療癌症的手術會相互影響,為了保住性命艾瑪必須犧牲小孩,在這同時,她的身心受到巨大的煎熬而痛苦不已。艾瑪的好友建議她去找別的醫生,也許可以經由其他的治療方式來保住胎兒。艾瑪依舊對此抱著希望,為了自己,也為了小孩,她相信著奇蹟!

4/29(三)春天的杜鵑 The cuckoo (2006) - 99 mins
二戰末期,芬蘭狙擊手維可,主張停戰而被同袍釘在巨石之上,無從逃脫。蘇聯軍官伊凡,座車意外被炸得粉碎,他身負重傷,命繫垂危。 安妮則是一個具有通靈神力的拉普族女人。她偶然間遇上垂死的伊凡,照拉普祕方挽回伊凡一命;又擊鼓呼風興法,召回正通往死國路上的維可靈魂。維可與伊凡被安妮救活之後,在宛若化外仙境的農莊裡,3個言語不通的人度過了一段天堂歲月。 但大戰就快結束,維可與伊凡也將離開此地,面對兩人和安妮之間的微妙感情,他們將如何抉擇?

活動紀實: 

「您,看見台灣了嗎?」影展暨映後座談 活動報導

推廣服務組 李嫣紅

《看見台灣》是由空拍攝影師齊柏林執導的紀錄片,耗資9000萬新台幣,歷經1年籌備、3年拍攝,在1萬5千呎的上空累積飛行400小時,以航拍鳥瞰視角將臺灣的各種地貌以眾人從未見過的角度與姿態呈現在大銀幕上,讓人們看到臺灣的環境現況。《看見台灣》從第一屆桃園電影節開幕首映,到各地院線片上映,始終佳評不斷,並締造許多紀錄,如2013年10月30日在臺北自由廣場舉辦臺灣影史上首次透過群眾集資方式成形的露天首映會、上映66天票房突破2億元大關,躍昇臺灣史上賣座第一之紀錄片,更一舉拿下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本館多媒體服務組同仁亦進了電影院觀看影片,在為臺灣的美麗而感動、為臺灣的疤痕而感傷之餘,即計畫在影片發行公播版後在臺大校園舉辦《看見台灣》影展,並邀請齊柏林導演於映後進行座談。歷經長達半年的連繫與籌劃,終於在2015年3月23日,齊柏林導演來到臺大圖書館,與大家分享他拍片的心路歷程。緃使當天天氣陰冷下著大雨,本館B1國際會議廳內仍是座無虛席,大家一起看著臺灣的高山、海洋、湖泊、河流、森林、稻田、魚塭、城市,一起看著環境面臨開發而造成的改變、破壞和傷害,最後再一起聽著齊導演分享拍攝的過程與遇到的困難、以及其中的感動,那一刻,相信每個人的心都是暖暖的。

在諸多分享中,齊導演最後所述說的小故事,特別令人印象深刻。齊導演提到,《看見台灣》揭露了許多臺灣被破壞的地貌,但他始終希望影片最後帶給人們的,仍是正面向上的力量,因此特別設計了「唯二」非自然的空拍場景,其中1個即是玉里的稻田大腳印(意外讓玉里米闖出名號有了自己的品牌,並被搶購一空,這是齊導演始料未及的),第2個即是影片最後,原聲合唱團的原住民小朋友在玉山頂唱著拍手歌,而他們手上隨著勁風飄揚的小國旗,為整部影片畫下「充滿洋蔥」的句點。但實際上這揮舞小國旗的畫面並非出自齊導演的設計,乃是原聲合唱團送給他的小驚喜,就在齊導演於亂流不斷、直升機隨時處於150英呎上下起伏的博命拍攝工作,準備離去之際,這群在零下2度的山頂待了2個小時的小朋友,突然從背包拿出國旗朝著他盡情揮舞,這時的齊導演擔心過於激動會造成鏡頭晃動,硬是壓抑著感動的情緒,直至直升機落地,他與飛行師都已是淚流滿面。臺灣最美麗的風景,不僅僅只有山河,更是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觀看電影的我們,更應珍惜齊導演與他的合作團隊、原聲合唱團的小朋友、玉里的純樸農民這麼多人愛台灣的心意,持續關注環境保護議題,集眾人之力,改善對待土地的方式,一起讓臺灣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錯過了3月23日晚上的影展,您仍有機會「看見台灣」,本館多媒體服務中心館藏有《看見台灣》DVD,可外借回家(家用版)或是約集好友一起在館內觀看(公播版),歡迎您前來利用!

「2014年開卷好書獎」得獎書展 活動獲獎名單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2014年開卷好書得獎書展順利結束!這次展覽中,圖書館除了在Facebook粉絲團建立閱讀分享活動,讓喜愛閱讀的朋友們分享讀後心得,也在總圖書館1樓中廳精心布置了書展專區,不僅陳列得獎書籍、提供書展滿意度問卷,也讓忙碌的師生們有一處落腳稍歇的角落。

為了感謝讀者的支持,圖書館將從書展現場收集到的145份問卷中抽出10位幸運讀者贈送精美便條紙一份,而在Facebook活動專區中分享閱讀心得的朋友,因為大家的心得都十分精彩動人、引人深思,所以我們將致贈每一位參加者精美特藏月曆一份!歡迎大家到活動專區看看這些美好溫暖的心得。

領獎時間:即日起至4月30日,週一至週五9:00-17:00
領獎地點:總圖書館推廣服務組辦公室
※ 推廣服務組位置圖
精緻便條紙。得獎名單
簡O茵、許O誼、陳O、黃O綸、李O銘、施O音、葉O瑾、初O士、劉O遠、劉O蘋
◎圖書館已寄送得獎通知至以上得獎者信箱,請依據信中注意事項領獎
精緻月曆。得獎名單
饒O伃、盧O宣、戴O晨、李O佳
◎圖書館已於Facebook私訊以上得獎者,請依據訊息中注意事項領獎

臺大鐵道暨火車研習社25周年回顧特展暨校史館一又二分之一月臺開幕紀實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列車往地平線的遠端飛馳而去
拽著我輕狂的夢如風箏般飄盪至遠方
我用流浪追逐奔逝的歲月
不知過了多久 站在孤寂的月臺
是散落在軌道兩旁的鄉愁
指引了我回家的方向

校史館的夾層書庫,在2014年作為兩次攝影展場之後,靜默了近3個月。2015年初,在校史館館員以「一又二分之一秘密月臺」為提案遊說之下,終於說服臺大鐵道暨火車研習社將25周年回顧特展地點搬進校史館的夾層書庫。就這樣,乘載著年少鐵道情懷的列車,終於停靠在秘密月臺裡,展開回溯社團記憶的旅程。

年輕館員和學子不知道的是,校史館的秘密月臺,其實正是這輛列車的起點。

根據創社元老,臺灣師範大學洪致文教授回憶:他在大一時,常常借閱在舊總圖(現在的校史館)夾層書庫內557.25號書架上的火車鐵道相關書籍。他從書皮背後的借閱卡上,發現這些看似乏人問津的書籍,仍不時有人借閱;就靠著這些書籍的借閱紀錄,他開始拼湊校內的鐵道同好名單, 最終共同成立「臺大鐵道暨火車研習社」。因此,現在校史館的夾層書庫,可以說是臺大鐵道暨火車研習社的最初發源地,也是老社員們最常犯起「鄉愁」的地方!

- 左:開幕「剪票」儀式/中:以高鐵字體設計的標示/右:以高鐵月台營造入口意象 -

在以「一又二分之一秘密月臺」為發想概念之下,火車社社員和校史館館員充分融合臺鐵、高鐵、捷運月臺的設計巧思於展場佈置中。舉凡字體、標誌、術語以及展品,處處可見對鐵道文化的考究。展示主題除了社史、社刊之外,尚有許多極具知識性的內容:包含模擬駕駛器、鐵道模型、閉塞號誌運作原理、日本鐵道介紹、捷運路線以及票務設計等說明。展場自3月14日早上8點50分舉行揭幕與剪票儀式起,短短兩週展期,共吸引了近一千五百名參觀訪賓;其中,除了社團老學長以及來自全臺各地的鐵道界活躍人士之外,經典雜誌和公視記者也特別蒞臨採訪報導。

本次特展對校史館和火車社同學們最重要的意義,莫過於老學長們的支持。他們或結伴、或攜家帶眷前來,在歷史照片上尋找自己的身影,同時遊逛校史館,探索青春歲月的痕跡,藉此機會,重新和現在的校園、新一代的社團建立連結。

- 左:同學以車站發車顯示器為校史館夾層書庫留下展場紀錄/中:使用鐵道模型解釋閉塞號誌運作原理/
右:鄭銘彰主任蓋上紀念證明章 -

這一年來,藉由聯合策展活動,校史館逐漸成為學生與行政單位緊密聯繫的所在,透過校史館的支持與學生的創意,為原先的閒置空間找到新的使用方式;期待未來更多學生的活力傾注在這裡,讓校史館處處蘊含對空間運用的嶄新想像。
前後任實驗林處長專題演講,豐富校史館年輪特展

校史館營運組.陳南秀

配合杜鵑花節,校史館「年輪:臺大實驗林的故事」特展推出兩場延伸講座。
第一場次3月18日,我們很榮幸邀請到王亞男委員,主講「細數年輪話前世」。王委員在本校森林系任教已20餘年,其中擔任臺大實驗林處長長達15年半的時間,為實驗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直到去年7月才卸任。因此她對於實驗林有非常深刻的情感,也清楚瞭解整個實驗林的發展歷程。

- 左:3月18日王亞男委員演講/中:3月20日蔡明哲處長演講/右:台下聽眾聽講紀實 -

第二場次3月20日,則由現任實驗林的大家長,蔡明哲處長主講「迎向未來開新局」,蔡處長在臺大森林系任教15餘年,自去年8月起擔任實驗林處長。
蔡處長講演分享實驗林的現在進行式與未來式,包含對於未來大方向的規劃,以及文創商品的經營想法。

藉由兩場演講,讓大家更完整地認識這塊位處中臺灣的森林寶地,也更豐富了校史館的年輪特展。
兩場演講均已放置「臺大演講網」歡迎點閱收看。
細數年輪話前世 (上) | 細數年輪話前世 (下) | 迎向未來開新局

2015年杜鵑花節博物館群活動紀實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2015年杜鵑花節對臺大博物館群具有特別的意義;除了校史館的發想:「漫步花城,迎向璀璨」(enjoy your azalea mosey & make your future rosy)獲選為大會活動標語之外,博物館群成員於整個三月份共推出多達21項精彩節目,內容橫跨導覽、演講、展覽、工作坊以及互動遊戲,不僅吸引眾多人潮參與各館活動,也展現博物館群成員社區參與的活力。

- 左:校長於博物館群攤位前與同學合影/中:高中生填寫祈願明信片/右:高中生與文昌寶寶以及祈願明信片合影 -

在杜鵑花節的學生社團博覽會上,博物館群辦公室也延續前一年的傳統,擺設攤位推廣自家節目;除了各館工作人員賣力宣傳與發送文宣品外,攤位也作為各館定時導覽的起點,邀請高中生和社區民眾從博物館的角度認識本校。特別的是,校史館亦根據館內有個「盛產」書卷獎得主的「文昌位」傳說,結合日本繪馬的習俗,設計校史館吉祥物──文昌寶寶和祈願明信片,發送給高中生許下「前進臺大」的願望。填寫後的祈願明信片將與文昌寶寶共同擺放在校史館內「文昌位」展示;之後依據填寫人的指定時間,寄送到指定地點,期盼帶給收件人策勵鼓舞的作用!

杜鵑花節是臺大校園最具指標性的年度社區參與活動,也展現了一年來校園各方面努力經營的成果。透過杜鵑花節的推廣活動,臺大博物館群成員期待帶領更多人理解本校的深厚內涵。

預約春假後的學習補給與 TA 時數 ─ HELP 講堂 4 月份課程

學科服務組

正為文獻查詢與管理苦惱的您,一定要來參加「HELP 講堂」才可以! 「HELP 講堂」是由圖書館每月為您精心準備的圖書館資源介紹課程, 4月課程包括:4/28(二)【生農領域文獻查詢:AGRICOLA 與 CAB ABSTRACTS】及【電資領域文獻查詢】,歡迎報名參加。

◆ 課程詳細介紹:http://tul.blog.ntu.edu.tw/archives/14452
◆ 線上報名: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598

謎樣的解謎者─由模仿遊戲看圖靈Alan Turing傳記

學科服務組.楊韻蓉

看完電影《模仿遊戲》意猶未盡,想深入了解電腦科學之父、數學家暨解密專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的傳奇故事?本館有圖靈母親、數學家Andrew Hodges 撰寫的傳記喔!《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數據一秒變圖表!政策研究指標資料庫簡介

學科服務組.蘇筱喻

不知道如何處理龐雜的統計數據嗎?找不到權威性的統計指標嗎?完全免費的PRIDE政策研究指標資料庫在這裡!《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臺北帝大豫科究竟在哪裡?

校史館營運組.杜英、張安明

一路向上的階梯,七十多年來改變有限,這裡就是台北士林芝山巖,一對石燈籠,現在改為「芝山公園」石碑。這附近有段與臺大無法接續的緣分,也曾經有臺大主管主張應該在此立碑銘文記之。(臺北帝大豫科老照片推測拍攝於1943年)《連結至校史館繼續閱讀!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吳姿慧、林琦、林雅惠、張端桂、陳巧倫、陳南秀、莊詒婷、陳靜慧、陳建翰、黃玉汶、
楊雅惠、詹幼華
張端桂、陳巧倫、黃玉汶、詹幼華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琉球關係史料集成》第二卷出版

特藏組

臺大圖書館珍藏一批琉球史料,是在臺北帝大時期透過抄寫蒐集而來的。此批史料詳實記載了1719-1866年(清朝康熙至同治年間)的中琉外交關係,包含「冠船日記」、「親見世日記」、「異國日記」、「冠船ニ付評價方日記」、「冠船之時唐大和御使者入目總帳全」等。然因該史料語文係為日本明治前之古日文,兼有沖繩方言,不易解讀,臺大圖書館透過合作計畫,由琉球大學的學者群,包括高良倉吉名譽教授、西里喜行名譽教授、赤嶺守教授、豐見山和行教授擔任主編,並與沖繩公文書館、沖繩縣教育廳文化財課史料編集班的專家合作,將此批史料進行全文翻刻、現代日文語譯、名詞解釋及校勘等,並撰寫解題,由臺大圖書館及琉球大學中文翻譯,出版《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琉球關係史料集成》。 此書翻刻及現代日文語譯內容採三段式的版式呈現,上段為原文的翻刻,中段為現代日文翻譯,下段則為詞彙注釋。

本史料集成預計出版五卷,2013年已出版第一卷,翻刻的史料包括:(1) 康熙五十八年冠船日記 (2) 親見世日記(乾隆元年) (3) 親見世日記(乾隆四年)。現今出版第二卷 ,翻刻的史料包括:(1) 親見世日記(乾隆七年) (2) 親見世日記(乾隆九年) (3) 親見世日記(乾隆十一年)(4) 親見世日記(乾隆五十三年)。

- 左起:《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琉球關係史料集成》第二卷封面、目次、解題及翻刻、現代日文語譯內容 -

※洽購請至本校出版中心或參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特藏出版品簡介-圖書

春暖花開3月天,享受藝術輕鬆閱讀

年(選單): 
民104年
月(選單): 
3月
期數: 
179
主編的話標題: 
春暖花開3月天,享受藝術輕鬆閱讀


春暖花開的3月正逢臺大杜鵑花節,校園內杜鵑盛開,「粉樂町」活動隨之登場,賞花之餘別忘了來圖書館感受一下藝術吧!春天正是讀書天,本期信介紹一些輕鬆閱讀之歷史書籍,不妨趁新學期剛開始課業尚未繁重之時來細細品味閱讀之樂趣;還有持續進行中之「開卷好書」書展活動,請把握機會參加。「行動時代的免費英語學習資源沙龍」活動中邀請周樹華老師前來演溝,如果錯過此場精彩活動,你可透過活動報導一窺究竟;「博物館群&圖書館志工招募暨培訓講座」活動,本期亦有詳實報導。很好奇臺北帝大開校紀念日的由來嗎?有興趣的讀者們趕快進入本期館訊!

徐州路社科學院校區地下室書店的最後身影

校史館營運組.陳南秀/ 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葉彦邦

這間書店外面看不見店名、也找不到營業時間,但是原法學院暨其後繼的社科學院之師生都知道,它,就是在那──踏進校門右手邊大樓的地下室;永遠在那──幾乎365天如一日,從早開到晚。

- 左:臺大徐州路社科院校區大門入口,書店即位於進大門右手邊的紅色大樓 / 中:這棟大樓門額寫著「國際會議廳」,也就是綜合大樓 /
右:綜合大樓內電梯旁的樓層分配圖,根本沒有標示地下室有書店。不過,社科院師生無人不知曉書店的存在 -

2015年2月12日的晚上,校史館得到消息,聽說這間存在已久的地下室書店2月13日(禮拜五)是最後一天營業了,因此,13日下午,校史館館員急急忙忙地帶著相機和攝影機跑來,希望能為這間書店捕捉到最後的身影。

這間地下室書店的店頭家,劉嘉能先生,係臺灣南投竹山人,1978年因緣際會來到臺大徐州路校區開設書店。說來也挺有趣的,劉老闆原本在家鄉種田,因為商學系國貿組畢業的胞妹,於海關服務三年後想出國念書,乃專程回母校向師長請益。閒談間,老師透露在稍早院務會議中曾論及法學院校區內沒有書店,並順口詢問劉小姐有無合適人選可以引薦來開設書店,妹妹隨口推薦了自己的哥哥。就這樣,劉老闆踏進了徐州路校區開設書店,一晃眼就是三十七年。

- 左:要走下地下樓的梯間白牆上,布滿了考試用書的資訊 /
右:書店歇業在即,正在整理清空,果然是有些凌亂了 -

劉老闆說,其實剛開張時的書店並不在現在的位置,而是在第一排教室旁研究大樓(1978年為綜合大樓)的地下室,當時那邊約莫五、六坪大的空間,兼賣百貨商品。1979年起,才開始賣書。1983年,三民主義研究所大樓(今綜合大樓、國際會議廳)完工,才搬遷至此處。

從務農子弟搖身一變成為書店老闆,這中間轉變之大,種田與經營書店所需要的知識完全不同。但是,劉老闆靠著自己一點一滴的摸索與苦學,漸漸將書店經營走向平穩的軌道。當然,學校裡的老師們也很幫忙,無形中常會給劉老闆許多寶貴的建議,例如怎麼進書?進哪些書?所以,劉老闆能夠精準掌握這裡師生所需教科書的品項,尤其是法律類的書籍。並且,這間地下室書店,位處於相對封閉的地點,主要客源除了臺大師生之外,從這裡畢業的學生,當了教授、法官之後,也會介紹自己的學生前來買書。因此,劉老闆的生意最遠還曾經做到金門大學、北京大學呢!

- 左:老闆娘說,有些同學回來看到空架會有點不能接受 / 右:老闆正在另一旁打包裝箱退書,此區的周圍即是學生社團的辦公室空間 -

書店從原先的研究大樓地下室搬遷至此地還有一段故事。現在書店所在的綜合大樓位置,早期是日本時代留下來的校舍,曾有一段時間作為學生活動中心使用,當時聘請兩位工友管理,一位工友月薪四千五百元,兩位工友就要九千元,據說皆是由法學院學生代表會(簡稱「法代會」)自己負擔。1979年,時任法代會主席的陳學聖覺得劉老闆為人挺老實可靠,遂找他幫忙管理活動中心,雖然沒有另支付劉老闆薪水,但是採取互惠模式,劉老闆因此只需負擔低廉的場地租金。

於是,劉老闆開啟了一面賣書、一面兼管學生活動中心的生涯。後來日式舊校舍被拆掉,1983年就地興建的新大樓啟用,劉老闆的書店就跟此地的活動中心結合在一起。劉老闆的書店雖然營業時間說是到晚上九點半,其實,他都會等到位處相同地下室的學生社團通通離開後,才會熄燈打烊。好在,學生社團還算配合,最晚十點半也會全數走光。

即使在最後幾天,同學跑來請劉老闆幫忙留一本書,老闆認真的將書籍資訊寫下來。這裡的白色書櫃從1983年在此開業以來就未曾換過,層板中央竟然都沒有變形耶!

回顧所來徑,讓劉老闆夫婦感到欣慰的是,這裡的老師跟學生都很照顧他們,而他們也沒有讓學校「漏氣」,從未與出版社或是作者群起過衝突,一路走來還算安穩。問起劉老闆書店結束之後要去哪呢?劉老闆語氣中流露出難以掩飾的不捨之情,但還是樂觀的表示:「看嘛,有機會要我回來當義工也可以,畢竟做這麼久了,現在能休息也好。」

【補記】
‧名片上的書店名稱: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社會科學院圖書部
‧老闆說的營業時間:週一 ~ 週六8:00-21:30,週日8:00-17:00(國定假日休息)


輕旅行必到景點 ── 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

推廣服務組

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被《Taipei Walker》列為輕旅行必到景點

社科院新大樓全棟皆由日本知名建築家伊東豊雄(Toyo ITO)建築師設計,圖書館位於B1F至2F中央樓層。其中最富設計精髓的1樓開架閱覽廳,挑高近6米,並由88支樹狀柱結構屋頂夾雜130座形狀不一的天窗,打造宛如森林般的閱覽空間。設計品家具則是日本著名家具設計師藤江和子(Kazuko FUJIE)操刀設計,由國內相關領域職人費心打造,均為匠心獨具之作!

歡迎師生多加利用,同時也請大家友善使用這些獨一無二的家具喔!

(photograph by meisho)

2015粉樂町@總圖書館作品介紹

推廣服務組.黃瀅芳

粉樂町三個字拆解來看,粉是「很」的意思,屬於流行用語中的腔調轉換;樂當然就是「快樂」,「町」則是日文的漢字,代表城市中的街廓區域,也有多元文化交流的意涵。粉樂町就是「城市中快樂的角落」。在本校藝文中心大力策畫之下,由富邦藝術基金會贊助的粉樂町,將第二度走進臺大校園中,在學校的建築物裡大玩起裝置的藝術,展現人與環境互動的概念。

總圖書館是椰林大道的端景,在校園位置的中心,是粉樂町地圖中不可缺少的一塊。此次展出的作品是藝術家黃心健的數位互動裝置──《皮相底層》,及其兩樣作品──《虛空色染觀無樓》、《凝結的光景》。黃心健為本校機械系校友,TEDxTeipei介紹他是一位精於數位科技又具藝術觀點的創作者,作品融合數位科技與傳統藝術,呈現圓滿的深度。

《皮相底層》即是一件相當有趣融合科技與傳統藝術的數位互動作品,作品有僅容單人頭部探入之小空間,環繞傳統京劇唱腔的混聲,觀者可看到由齒輪所構成的京劇臉譜隨著觀者表情進行變化。而另外兩項作品《虛空色染觀無樓》與《凝結的光景》中,繁複的文字與符號組合出某項五官,其可透視的結構,讓圖像字彙跳脫平面。猜猜看藝術家的作品是我們熟悉的哪個五官呢?歡迎您在臺大杜鵑花盛開時,來此迎春風,賞藝術。


臺大囍事:校園戀人、婚紗照片徵集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臺大校園消逝的地景樣貌,藏在不同世代臺大人的影像紀錄裡。
大學必修三學分:愛情、課業、社團。校史館剛完成「一些館兒~婚紗攝影申請系統」,為了行銷這個申請系統,校史館向校友們徵求「校園愛情」照片回憶。

- 左:教授夫妻檔,圖資系陳雪華教授(左,兼圖書館館長)與地理系孫志鴻教授於民國66年畢業時在醉月湖留影。從照片看到
當時湖心亭的屋頂是用草鋪頂的。/右:臺大新人懿真(左)與毓夫在校史館(舊總圖閱覽室)拍攝婚紗。民國103年6月 -

校史館邀請校友們捐贈在臺大校園裡,包含校總區、醫學院、徐州路院區、溪頭實驗林等校地所拍攝的情侶或婚紗照片,將自杜鵑盛開的三月開始,陸續展示在校史館內中央池上的卡片樹,讓我們從不同世代臺大人的影像中,找尋校園變動的痕跡,也隨著影中人一起陶醉在超越時空的校園浪漫裡。

左:校史館卡片樹是由沒甚麼戀愛經驗的生命科學系校友(93學年度入學的宋學長)利用公餘時間親手布置的;希望布置卡片樹能為宋學長帶來覓得佳偶良伴的好運氣。

影像檔(解析度300dpi以上為佳)敬請寄至校史館電子郵件信箱ntuhistgal@ntu.edu.tw)或是郵寄照片至臺大校史館(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每一位捐贈影像的校友,都會收到校史館致謝小禮物一份。

如果……象牙塔裡的戀情未能開花結果,但卻留下校園變貌的驚鴻一瞥,校史館仍懇請學長姐捐贈照片,我們會做特效處理。

圖說:
學生活動中心(畫面左側)前面的振興草坪,在民國62年是沒有名字的,周圍也沒有現在大家習以為常的龍柏環繞,當時新栽植灌木。(左圖移除人像、右圖特效補景)

活動紀實: 

「2014年開卷好書獎」得獎書展 ── 一場閱讀與分享的初春饗宴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開卷好書獎由中國時報系自1990年開辦至今,每屆均由許多作家、教授選出質量兼具的好作品以饗讀者,這期館訊就帶大家看看開卷好書獎的評選標準、評審陣容以及相關評選報告,讓大家更了解2014年度開卷好書作品的可看性。(以下內容節錄於中時開卷部落格

評選標準

▎中文創作、翻譯類
入選的書須具相當可讀性,「是好書,也是好看的書」,可讓讀者享受閱讀的樂趣,亦能提升視野。學術用書及太過冷僻、專業的書,不列入評選。優先遴選具有啟發性、前瞻性,能帶動文化提昇的書。考量重點包括:製作嚴謹度、可讀性、專業領域表現、文字(翻譯)表現、架構完整有系統等。

▎美好生活書
遴選今年度最值得推薦給一般大眾閱讀,能彰顯「美好生活」理念與價值的書籍。能呼應當下現實社會需要的主題,且具有健康、愉悅、真實、分享的人生態度,能提升國民生活品質的書籍。整體編製水準、文字(翻譯)表現、知識的正確性、題材開創性、架構完整等面向也一併列入評量。

- 總圖書館中廳書展區,眾多好書等你翻閱 -

評審報告
▎中文創作、翻譯類 -- 霜冷市場中,仍有繁花如錦
(賀淑瑋,清華大學台文所兼任副教授)
蕭條多年的出版市場,今年霜冷依舊。中文創作類入圍17本,翻譯類33本。總量未增,但中外比例明顯失衡。翻譯作品量多質美,語言與文采持續躍進。中文文學急速萎縮,質量皆蹇。兩者的反差令人扼腕。
▎美好生活書 -- 對美好未來的想望
(果子離,作家、天下評論暨Readmoo專欄作者)
2008年起每年票選的「臺灣代表字大選」,2014年邁入第7屆,「黑」字脫穎而出,加上排名隨後的「餿、油、怒、食、假、偽、混、怨、崩」,都是負面字義,而每年都入圍前10名的「愛」字,則首次跌到榜外,可見民眾對社會的不滿及焦慮。
◎書展現場備有主題報導,欲知完整報告與各書得獎理由,歡迎現場翻閱◎

總圖書館自2015年2月24日起至3月31日,於1樓中廳展出29本得獎書籍,鼓勵大家初春讀好書,同時也在圖書館Facebook粉絲團中開設「閱讀心得分享活動」,只要於書展期間挑選一本最喜歡的書,將書名、閱讀心得或推薦理由寫至專區,書展結束後將抽出10位幸運讀者致贈精緻特藏月曆1份,除了以Facebook私訊通知幸運讀者外,我們也會將得獎名單及領獎方式公布於粉絲團及實體書展區,歡迎一同分享看好書的幸福心情!

- 右:展場設有滿意度調查箱,歡迎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


行動時代的免費英語學習資源沙龍活動報導

學科服務組.張育銘

圖書館為提升同學英語能力,特別邀請英語教學專家─臺大外文系退休教授周樹華老師,為您的英語學習之路指引明燈!周樹華老師長久以來即應用新科技與網路資源進行教學,更熱心於推展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並與圖書館多次合作數位學習課程。此次趁著老師回臺的機會,特舉辦「【行動時代的免費英語學習資源】沙龍」,介紹最夯的英語自學方法與資源。期望透過此場活動,讓學子們開學之初就能夠為自己的英語學習儲備好滿滿的能量!
此活動內容除介紹如何利用手機增進英文聽力和練習說流利英文的方法,以及利用英國的MOOCs 平台FutureLearn.com增進英文聽說讀寫的能力外,亦介紹BBC News等優質的網路資源。活動於總圖書館1F日然廳舉行,吸引不少路過的讀者現場報名參加。活動中老師首先教導大家把手機改為英文介面,以讓自己能每天自在地生活在一個英語的環境中。

接著,教導大家練習Shadow Reading的方法,讓講英文變得自在。其間老師安排許多聽力與朗讀的現場練習,例如指定文章段落,讓同學現場以手機錄音聆聽自己的朗讀檔,再從中提示修正。活動中與參與者互動良好,反應熱烈。

- 左:參與者利用手機錄下自己朗讀的文章段落 / 右:周老師解答現場提問,與台下互動熱絡 -

本次活動非常感謝周樹華老師的熱心貢獻,相信對於許多英語學習者而言,都是珍貴且不可多得的好機會。周老師希望能拋磚引玉,期待未來有更多老師分享不同的專業領域,讓圖書館除了連結館藏與讀者外,也能創造更多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學習的契機。
若您對當天活動所介紹的資源有興趣,請連結參考服務部落格「行動時代的免費英語學習資源」。當天課程簡報與練習檔案亦歡迎下載

2015臺大博物館群暨圖書館聯合辦理「志工招募&培訓講座」圓滿成功

校史館營運組.王麗媛

2015年1月,臺大博物館群與圖書館首度聯合辦理志工招募,一個月內廣獲校內外民眾熱烈響應,成功募集一百多名新進夥伴,加入館藏多元豐厚的博物館群與圖書館服務行列;報名者,除本校校友、退休/在職人員、國際/本籍學生、學生家長外,還有國外大學學生、博物館資深導覽志工、公職人員、大學與中小學老師等,感謝許許多多來自不同領域的熱情夥伴,伸出手投入奉獻。
2月7日博物館群辦公室與圖書館共同於臺大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辦「2015臺大博物館群暨圖書館志工培訓講座」,使新進志工朋友們能更進一步認識臺大博物館群、圖書館與校園空間,並培養志願服務工作的知識與技能。
首先,圖書館館長暨博物館群召集人-臺大圖資系陳雪華教授以溫馨的開幕致詞,揭開講座序幕;緊接著由五位學養/實務豐富的專業老師依序為志工夥伴講授培訓課程如下:

- 左:圖書館館長暨博物館群召集人-陳雪華教授開幕致詞/ 中:臺大校園導覽-劉子銘副教授 / 右:導覽解說技巧-曾淑芸老師 -

▎大學校園的歷史珍藏與記憶-國立臺灣大學博物館群
 臺大圖書館校史館營運組/博物館群辦公室 張安明組長 講授
▎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營運服務
 臺大圖書館社會科學資源服務組 鄭銘彰組長 講授

▎圖書館服務與介紹
 臺大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鄭惟中先生 講授
▎臺大校園導覽
 臺大醫工所劉子銘副教授 講授
▎表演藝術-導覽解說技巧
 國立故宮博物院志願服務協會前會長/
資深志工 曾淑芸老師 講授。

中午,各館人員與新進夥伴一同共進午餐,並進行「相見歡—各館與志工交流」活動,帶領新進志工互動、熟悉彼此,說明服務內容與專業培訓事項,氣氛融洽歡樂。

多元精采的課程,讓許多志工紛紛表示內容豐富,活動圓滿成功。由新進志工回饋問卷整體分析結果得知,高達94%的志工對於整體志工招募暨培訓講座活動,表達滿意以上之程度,並於問卷中表示,感謝主辦單位之用心籌辦、面面俱到,並深感收穫頗豐、獲益良多。

- 相見歡—各館與志工分組交流 -

2-3月間,博物館群各館已陸續展開專業培訓課程;結訓後,新進志工將於各館進行三個月之實習,期能使志工夥伴們充實臺大博物館群與圖書館的服務、多元館藏與各館專業技能後,在這個大家庭中累積經驗,共同將珍貴的校園資產與豐厚的知識底蘊,經由工作協助、導覽與推廣活動,分享給更多的社會大眾。

啟動你的學習開關-圖書館利用講習2015春季班開課!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為了幫助同學熟悉多元化的電子資源,圖書館將於3月19日開始,舉辦一系列講習課程,包含圖書館資源探索服務以及精選各領域資料庫,讓大家在進行學術活動時可以更有效率地找齊優質資源。

|| NOTICE
1. 歡迎同學自行攜帶筆電參與課程,並請先上網報名
2. 提醒您,進入多媒體服務中心前須將包包置於置物櫃,請斟酌隨身物品多寡,避免不便。

|| 場次一覽表 ※課程地點:總圖書館4樓多媒體服務中心418大團體室

日期
時間
課程內容

104.03.19
(週四)
10:20-12:00
圖書館新服務-資源探索系統
學習使用資源探索系統查詢館藏、電子資源、機構典藏與特藏資源,不論是整本書籍或單篇文章,一鍵搞定!

104.03.20
(週五)
10:20-12:00
書目管理軟體EndNote X7.2.1 (WINDOWS)
EndNote是研究者從事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的好用工具,不僅可以從各種電子資源中匯入書目,有系統地加以整理,還可以搭配Word,於撰文時自動插入引用書目並產生參考文獻清單,更可依投稿期刊格式編排,是一項您不可不知的研究利器!

13:20-15:10
Web of Science
綜合學科資料庫,可以幫助使用者了解文獻的引用及被引用關係,清楚掌握學術脈絡。
Journal Citation Report
要投稿哪本期刊呢?
試試利用JCR找出各領域期刊的排名就沒錯了!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善用ESI查詢各領域高引用文獻、學者、國家及機構等排名,讓您準確掌握研究趨勢。

104.03.23
(週一)
10:20-12:10
Scopus
Scopus為大型索引摘要資料庫,收錄來自全球 5,000個出版社,四大學科領域(科學、技術、醫學、人文社會科學與藝術)的學術出版品,目前收錄超過21,000種文獻。

103.03.24
(週二)
10:20-12:00
書目管理軟體EndNote X7 (MAC)
除了WINDOWS版外,圖書館也加開MAC版場次,讓更多使用者學習如何善用書目管理軟體EndNote。

104.03.26
(週四)
10:20-12:00
臺灣經濟新報資料庫TEJ
為臺灣經濟新報文化事業公司建置之資料庫,主要出版亞洲地區(目前包括臺灣、中國大陸、香港、泰國、韓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日本等)財經及證券金融市場資訊,協助使用者了解亞洲各區的企業情報及財務報表資料。

14:20-15:10
ABI/INFORM
收錄各國產業報告與相關資訊的企管資訊文獻資料庫,正在修習相關課程的人千萬別錯過!

15:30-16:20
Business Source Elite
收錄超過1,700種全球性商業相關活動刊物的索引及摘要,以及約1,100種全文期刊並包含逾500種以上之當期全文期刊,是目前涵蓋內容最豐富的商業性全文資料庫。涵蓋領域如:商業管理、經濟、金融、會計、國際貿易等。

閱讀增益集—原來歷史這樣有趣!

學科服務組.劉雅姿

話說近來很夯的「臺灣吧」系列動畫臺灣史,累積超人氣的點閱次數,引發大家對於臺灣歷史的好奇心,原來歷史可以這樣有趣啊!其實本館館藏中,除了學術書刊之外,也典藏一些適合輕鬆閱讀的歷史書籍。這裡就以臺灣史主題為例,介紹大家一些引人入勝的有趣書籍!《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臺北帝大開校紀念日是……?

校史館營運組.杜英

官制上雖然載明是昭和3年3月17日成立臺北帝大,但是當時校方為了學期上的方便,將慶祝日改在5月17日。《連結至校史館繼續閱讀!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吳姿慧、林琦、林雅惠、張端桂、陳巧倫、陳南秀、莊詒婷、陳靜慧、陳建翰、黃玉汶、
楊雅惠、詹幼華
吳姿慧、陳南秀、陳靜慧、楊雅惠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新春伊始,快來書中尋找你的黃金屋!

年(選單): 
民104年
月(選單): 
2月
期數: 
178
主編的話標題: 
新春伊始,快來書中尋找你的黃金屋!

開學後,圖書館將推出剛出爐、熱騰騰的「開卷年度好書」書展,快來書中尋找屬於你的黃金屋!同一時間,圖書館地下一樓臺灣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也有以原住民神話傳說故事為主題的繪本展,透過生動的圖文,帶領讀者進入繽紛的原住民文學世界。除了忙加簽、跑社團、每星期何不找一天下午讓自己放鬆一下,來場午後的電影?從3月開始,圖書館每星期都會選一天下午在B1國際會議廳播放電影,除了經典好片,也有熱門院線電影喔。「圖書館不思議」有獎徵文活動已經結束,同學們的巧思及神回應讓館員驚喜不已,感謝同學們熱心的意見回饋!

總圖書館下學期開放時間

閱覽組

★  104學年度第二學期 2/24(二)至6/28(日)各樓層開放時間  ★

 
週一至週五
週  六
週  日

1-4 樓閱覽區
8:00-22:30
8:00-22:30
8:00-17:00

地下室博碩士論文暨指參專室(B1)
8:20-19:00
12:00-17:00
不開放

多媒體服務中心(4F)
9:00- 21:00
12:00-17:00

閉館維修日: 3/2(一)、3/31(二)、4/30(四)、6/1(一)

特藏資料區(5F) 
9:00-17:00
不開放

B1自習室(含A區24小時自習室)
◎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3/29、4/26、5/31、6/28)開放至下午5時止

特殊開館時間|
1. B1-5樓閉館, 24小時自習室照常開放
  2/27-28(五、六)和平紀念日、4/3-6(五-一)兒童節暨民族掃墓節、6/19-20(五、六)端午節
2. 比照學期中週六開館(校定假日)
  4/1-2(三、四)
3. 館內實施座位管制,校友請暫勿使用B1自習室
  4/13(一)至4/24(五)期中考

  6/15(一)至6/26(五) 期末考

喜迎新春,開卷有益─「2014年開卷好書獎」得獎書展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中文創作類年度好書|
人的一生確實太短,那許多夜空煙花般的經驗,在某時刻將之斬斷,它便無法贖償回來。
-〈在微若之前有個房間〉《女兒》
◎ 駱以軍

翻譯類年度好書 |
擺在我面前的這杯冰沙,其實訴說著一個更小的世界的故事。故事從祕魯的芒果、厄瓜多爾的香蕉、阿根廷的柳橙、南非的蘋果和巴西的番石榴開始。
-〈公平貿易作為一種選擇〉《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朱立安˙巴吉尼

美好生活書 |
熟稔廚事,才懂得食物的真滋味,原來,絲瓜是甜的,那甜,是種雋永的清甘。在我眼裡,白蘿蔔比紅蘿蔔更美麗,尤其是近年來新品種的白玉蘿蔔,小巧剔透,拿起端詳,每棵都像故宮文物。-〈絲瓜〉《庖廚食光》 ◎ 宇文正

由中國時報主辦的2014年度開卷好書得獎名單出爐!圖書館將於2015年2月24日至3月31日,在總圖書館1樓中廳設置「開卷好書」書展,展出「中文創作類」、「翻譯類」以及「美好生活書」三大類得獎書籍,期許大家看好書涵養好心情,為新的一年翻開美好一頁。

展出書單|
www.lib.ntu.edu.tw/node/2299


來一場午後的電影,進入奇幻冒險的世界

推廣服務組

為推廣圖書館豐富的電影資源,將於今年3月份起推出「午後電影院」活動,3月以「奇幻」主題揭開序幕,
歡迎各位讀者相約午後看電影!

3/04(三)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2014)
在二戰期間,由葛斯塔夫管理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冠蓋雲集、政商名流爭相入住,常常一房難求!但這位長袖善舞又會察言觀色的飯店總管遇上了一樁麻煩事,他的高齡紅顏知己突然暴斃,留下大筆遺產給他,引來黑白兩道的威脅。他該如何裡應外合,串聯各大方勢力幫他度過難關?

3/11(三)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2013)
改編自全球暢銷同名小說。敘述一位少年Pi遭遇船難,在海上漂流227天,面對困境獲得重生的故事。一場如真似幻的海上歷險,少年Pi與他的同伴孟加拉虎在漂流期間培養出珍貴的情誼,過程中充滿啟發並觸發心靈深處的感動!藉由少年的探索之旅,開啟觀眾全新視覺領域,引領觀眾進入前所未有的冒險旅程!

3/18(三)雨果的冒險 Hugo (2012)
火車站的高牆內,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藏身於大鐘後方,冷眼觀察來往過客,隱姓埋名,滿腦子秘密。他的父親在修理博物館機器人的過程中離奇死去,為了找出父親留給他的資訊,雨果也開始修理這個機器人,並引出更複雜、驚人的秘密,雨果的命運就此改變!

3/25(三)頂尖對決 The Prestige (2006)
勞勃安杰與艾佛波登本是同門魔法新秀,兩人個性迥異,各有所長。因為一次意外事故由朋友變成勢不兩立的死對頭。兩人開始千方百計想要識破對方戲法奧秘,除親身上台破壞彼此的演出,更利用間諜侵入對方工作室竊取對方筆記,藉此窺探仇敵的真實技倆。就在一次次的魔法比拼中,陷入更深沈的險境…


原民繪──探索原住民族的神話傳說

原圖中心

繪本,是一種受到普羅大眾喜愛的文學類型。不同於一般書籍,我們習慣將以圖畫為主輔以文字的書籍稱為繪本或圖畫書,文字和圖畫相互詮釋,讓讀者能以視覺或文字的角度去解讀書的意涵。許多繪本通常是以兒童為主要閱讀對象而設計,經由視覺的刺激來激發兒童的興趣,讓孩子從小就能開始領會讀書的快樂。

如同其他類型的書籍,繪本的題材亦是包羅萬象,在臺灣,常見的繪本題材包括:本土或國外文化、性別平權、生活教育等。近年來,繪本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不少學者認為,繪本對於兒童的認知發展、生活態度、人格養成與審美創造能力等,具有正面的教育效果。在現今充滿壓力、步調緊湊的社會,不論大人或孩子,皆可從閱讀繪本中得到情緒的抒發與昇華,達到很好的療癒效果。因此,繪本在教育與心理輔導上,實有著不容小覷的功用。

本館已於104年1月2日起進行為期四個月的「原民繪」主題書展,展出內容為一系列以原住民神話傳說故事為題材的繪本,這些作品的取材豐富多樣,藉由生動活潑的圖文,帶領我們直接進入原住民族繽紛多彩的文學世界。歡迎喜愛繪本的讀者書展期間到館閱讀這些充滿童趣的圖畫書。另外,本館於去年12月起,於週六試辦讓6歲以上的孩童由家長陪同入館,也歡迎家長們於週末帶著孩子到館一起品味這些充滿「原味」的繪本故事。

展出時間:2014年 1月2日至4月30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活動紀實: 

圖書館不思議,感謝大家來成就!

推廣服務組.李嫣紅

原訂於2014年12月31日落幕的「圖書館不思議」主題書展,因獲得良好迴響,延展至本學期最後一日(2015年1月18日),並加碼有獎徵文活動,設計「異想單」請大家寫下心中不思議的圖書館人、事、物,好讓館方更加了解讀者對圖書館的各種期待或想像,以利將來為臺大師生創造更美好的閱讀學習空間與服務。

於水深火熱的期末考週舉辦活動,本來擔心異想單會淪為計算紙,誰知最後竟收到115份異想單,同學們或抒情地、或具體地、或幽默地、或簡潔地寫出對圖書館的期許,有人寫了2大面,更有人圖文並茂,送上精美的插圖,讓館員們不禁讚歎:我們的讀者也是非常地不思議啊!

許多讀者在異想單中,表達對圖書館現有服務與人員的肯定,這給了館員極大的鼓勵,讓我們更有動力與信心去求新求變、規劃更多的服務與活動。在主題書展方面,我們將回應讀者的期許與建議,鎖定不同主題,彙集相關圖書、多媒體影音資料、網路資源等,透過精緻的美工設計與展場佈置,配合影展、演講、贈獎等小活動,讓讀者經由多種途徑接觸館藏,持續將豐富的館藏資源推薦給讀者,還請大家拭目以待。

許多的讀者在異想單中描述出他/她心目中理想的圖書館,正如歷史系劉又榕同學寫道「我最喜歡也驚奇的,在於建築與書與人的巧思與設計」,不論是隱藏於書架間的溫暖座位、具創意的家具或藝術品、仿如優雅咖啡廳的閱讀學習空間,打破索書號與語文的主題書房或私人書房、引導讀者快速取得圖書的圖書館系統(或機器人!)、方便而快速的薦購與上架服務、集合相同閱讀興趣讀者的機制或活動等,都是讀者在圖書館建築、館藏、讀者與館員之間的各種巧思,也是館方未來在調整空間、改進服務、規劃活動時的最佳參考依據。

感謝參與本活動的讀者,一起成就了這場「圖書館不思議」!

「圖書館不思議」異想單抽獎活動,幸運得主(獲2015年圖書館特藏年曆及馬克杯):
王○○(醫工碩二)、林○○(中文四)、洪○○(法律系)、許○○(生傳二)、羅○○(圖資四)。

找全文的小幫手 ─ Find It @ NTU

學科服務組

當您使用資料庫,您也許常發現這個小按鈕:,當您在資料庫中無法直接下載到全文時,可利用這顆按鈕查找各種可能的管道!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吳姿慧、林琦、林雅惠、張端桂、陳巧倫、陳南秀、莊詒婷、陳靜慧、陳建翰、黃玉汶、
楊雅惠、詹幼華
林琦、林雅惠、莊詒婷、陳建翰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揮別期末考,喜迎寒假賀新春!

年(選單): 
民104年
月(選單): 
1月
期數: 
177
主編的話標題: 
揮別期末考,喜迎寒假賀新春!

時光飛逝,又來到學期末的尾聲,揮別期末考的煎熬,同學們準備好迎接寒假了嗎?寒假期間圖書館開放時間有所調整,還請老師、同學特別留意。2014年底圖書館、校史館與博物館群舉辦多場精彩活動:有了解圖書館趨勢的「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會員大會」、《數學‧書展》展示國內外知名數學家之著作,並搭配「數學家猜一猜」有獎活動;校史館的聖誕禮讚活動、動物博物館及植物標本館舉辦的「臺大假日兒童博物館」活動,以及博物館群舉辦之「博物館群‧參觀有禮」活動。展望2015年,寒假期間圖書館HELP講堂不打烊,帶您認識商管、生農領域資料庫;校史館「年輪:臺大實驗林的故事」特展持續展出,更開放中文預約導覽服務,帶您身歷其境,置身溪頭森林。更多活動精彩花絮與服務詳情請見本期館訊。

總圖書館寒假開放時間

閱覽組

★  寒假期間─1/19(一)至2/15(日)各樓層開放時間  ★
特殊開館時間:1/24(六)至1/25(日)因儲冰設備建置工程施工閉館(含24小時自習室)
春節期間:2/18(三)至2/23(一)閉館(含24小時自習室)
【2/16(一)-2/17(二)僅開放24小時自習室 】

 
週一至週五
週  六
週  日

1-4 樓閱覽區
8:00-21:00
8:00-17:00

地下室博碩士論文暨指參專室(B1)
9:00-17:00
不開放

多媒體服務中心(4F)
9:00- 20:00
12:00-17:00

閉館維修日: 2/2(一)

特藏資料區(5F) 
9:00-17:00
不開放

B1自習室(A區24小時自習室)
◎ 1/23(五)開放至22:30止,並於1/26(一)上午08:00重新開放
◎ 2/18(三)至2/23(二) 春節閉館

《數學‧書展》活動報導

學科服務組.楊韻蓉

因應大學部學生的需求,數學系圖書室購置一批適合大學生閱讀的各式書籍和雜誌期刊,除特別規劃一個獨立區域陳列外,並於2014年12月22日至29日舉辦《數學‧書展》活動,展示高斯傳記以及丘成桐等知名數學家之著作。另外,翁秉仁教授亦提供甫創刊不久、具國際觀的數學普及雜誌--《數理人文》雜誌供現場展示,吸引了許多數學愛好者駐足觀賞。

- 左:展出之書籍/右:書展會場一角 -

書展現場亦舉辦「數學家猜一猜」有獎活動,列出12位古今知名的大數學家的肖像,讓大家來辨認,題目單(含提示)夾於展示書中,必須現場翻書找題目單才能進行猜獎。此活動吸引許多學生熱烈參與,更有同學揪團來參加,現場呈現許多人搶翻書籍找題目的景象,十分有趣。更有讀者以為這是出版社前來辦理的書展,詢問是否可以現場購書等等。此活動於聖誕節期間進行,除了書香之外,更讓圖書室充滿了濃濃節慶的歡愉氣氛。

以下為「數學家猜一猜」之題目,這幾位大數學家是誰?您知道幾位呢?答案及書展目錄請見數學系圖書室網站的最新消息


Year in Pictures 2014 - 用影像,追憶校史館的2014年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2014年,是臺大校史館大豐收的一年。

5月,我們主辦了「第二屆環太平洋大學協會─大學博物館研討會」;此會議齊聚了來自全球13國,8位大學博物館館長以及超過20位的大學博物館研究、工作人員,來臺分享大學博物館之工作與研究成果,是今年國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博物館會議之一。9月,我們參與了「2014年京都大學─臺灣大學聯合研討會」;我們博物館群同仁於會中發表與詮釋的新概念,獲得京都大學博物館館長以及工作人員的讚賞!

校史館延續多年的業務,如「留言一字、傳情百年」、兒童體驗營、口述歷史專案等,都在2014年有更一步的發展。奠基於這樣的基礎,校史館首度與臺大實驗林合作,以「年輪」為主題,為川流廳特展汰舊換新;川流廳基金會董事長李華林博士,也特地自美返臺參與特展開幕。9月的新鮮人,是首批在校史館的時空膠囊裡種下願望的臺大新生。10月,修習服務課的學生,則成為「校史館夜未眠」的第一批房客。

5月,校史館又開啟舊總圖夾層書庫,與攝影社同學合作策展兩次,讓塵封多年的圖書館舊書庫,成為校園記憶暖流的出處。回收自總務處的舊式臺大學位袍,經過一番整理,在10月起,成為臺大校史館導覽員專屬制服;許多參訪人士,特別是來自博物館界的同仁以及校友,對這樣活化典藏的改變大加讚賞!同樣在10月,校史館婚紗以及導覽登記系統上線,提供訪賓與校友更加便捷的申請方式,對校史館的營運管理效能而言,具有躍進的重要性指標意義。在11月校慶日於校史館文昌位「誕生」的臺大校史館吉祥物─文昌寶寶,則是在露臉之後,旋即成為校史館內最受歡迎的展示品之一。祂的受歡迎程度,可以在祂甫一誕生一個月即告「失蹤」為證明。

2014年末,校史館彙整過去一年之精采照片、影片,並透過張嘉耘同學、陳劭芃同學串聯台大交響樂團,將校歌重新編曲,作為校史館年度回顧影片之襯樂;這支影片,也將成為校史館邁入開館10週年慶祝的序曲。

校史館「年輪:臺大實驗林的故事」特展,即日起接受中文預約導覽

校史館營運組

「他們一再重複的叮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歌曲〈美麗島〉中講述了先人努力開拓臺灣的種種艱辛,提醒著我們在享受繁榮的成果時也應感念前人種樹的功績。這塊美麗島是我們的搖籃,是母親溫暖的懷抱,養育著世世代代。2014年校慶期間,校史館於川流廳舉辦「年輪:臺大實驗林的故事」特展,以本校實驗林歷史為主題,內容涵蓋實驗林發展與變遷的各類史料,傳達實驗林「保育、教育、研究、經營」等理念,希望能發揚其在學術上所肩負的任務與使命。

實驗林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廳內除了展示文件史料,並陳設昔日林業工作使用的各式器具,牆上懸掛的老照片彷如一道道時光迴廊,帶領人們穿越時空,重回歷史現場,回顧林業輝煌的歷史。除了廳內各項展品之外,校史館也將陸續舉辦各項講座以及活動。

校史館特別規劃專業導覽,將帶您身歷其境,置身溪頭森林當中。透過專業的解說服務,您更可以了解實驗林歷史中的各種奇聞軼事,以及實驗林對環境保育做的貢獻,甚至是私房的遊玩景點喔!


- 左:展場入口主視覺/右:展場一隅,右側為溪頭著名景點「大學池」 -

想知道哪裡有實驗林最美的風景嗎?日本政府如何開發與經營森林?國民政府又如何將森林轉交給臺大管理?只要前來聆聽專人導覽,就可以獲得解答!

快來預約屬於自己的專屬導覽吧!

團體預約:請最遲一週前來電或來信預約
導覽時段:僅接受週一、週三至週五,上午9點至下午5點
聯絡電話:(02) 3366-3818 校史館 陳小姐
聯絡信箱:chennanhsiu@ntu.edu.tw ,主旨請註明「預約〇月〇日年輪展導覽」
※「年輪:臺大實驗林的故事」特展已於2014年11月5日在校史館川流廳開幕,展覽相關訊息請見活動網頁

活動紀實: 

《OCLC管理成員館會員大會》活動報導

書目服務組.林佩儀

承蒙教育部經費支持「我國加入OCLC管理成員館計畫」,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於2006年12月26日成立,迄今已邁入第八年。為使會員館瞭解OCLC與國際圖書資訊界之發展趨勢,並促進圖書館間的經驗交流,臺大圖書館於2014年12月5日舉辦「2014年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會員大會」,各場次專題演講簡介如下:

OCLC的未來發展、聯盟執行成果報告

主講人
專題演講

王行仁副總裁 (OCLC亞太服務部)
OCLC新趨勢與亞太圖書館合作

李明錦組長
(臺灣大學圖書館書目服務組)
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執行成果暨
OCLC第6屆亞太年會紀行報告

簡介:OCLC在圖書資訊專業上具指標性與領導性,其發展趨勢亦為全球圖書館界所關注,在亞洲地區除了建置合作圖書館計畫,也協助推動國家/地區和區域級的圖書館合作,將圖書館與OCLC全球合作相連,建立東西方接軌的國際能見度。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致力於臺灣中文書目的國際曝光度與合作分享,除報告今年豐碩的執行成果,並積極參與OCLC國際事務。

- 左:報到實況/右:陳雪華館長致詞 -

OCLC產品、研究與個案分享

主講人
專題演講

蔡淑恩主任 (OCLC亞太服務部)
全球化與在地化的OCLC服務個案分享

葉欣怡編審
(臺灣大學圖書館書目服務組)
OCLC Research近年研究趨勢與研究報告閱讀心得分享

蔡淑恩主任
(OCLC亞太服務部)
OCLC WorldCat Discovery Service國外聯盟合作案例分享

簡介:OCLC的任務是促進會員圖書館共建共享書目紀錄,並達成讀者共享全球圖書館各類型資源的目標。其服務含括提供全球圖書館館藏共有的平臺,並放眼每個地區獨特的文化保存與經驗傳承。不論是編目工具Connexion、研發工作OCLC Research、或是圖書館資源探索服務WorldCat Discovery Service等,積極的開發與創新服務以符合各地區的需求。在數位化時代,讀者使用圖書館,不再只是走進圖書館翻閱紙本書刊。OCLC Research以資訊尋求者的角度來反思圖書館從內容管理與組織到知識系統建立與服務,唯有瞭解讀者需求,才能提升圖書館服務的價值。WorldCat Discovery Service 結合First Search的檢索服務與WorldCat Local的探索功能,為使用者帶來全新的資訊檢索經驗。WorldCat Discovery Service超過15億筆電子、數位與實體資源,不僅擴充圖書館館藏的豐富性,也讓使用者透過單一、簡單的查詢方式,迅速且確實的獲取資訊。

- 左:張慶瑞副校長致歡迎詞/中: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致詞/右:OCLC亞太服務部王行仁副總裁 -

編目實務經驗交流與分享

主講人
專題演講

方碧玲組長 (淡江大學圖書館採編組)
淡江大學圖書館採行RDA經驗分享

陳郁文股長
(臺灣大學圖書館書目服務組)
臺灣大學圖書館中文人名權威建置經驗分享

簡介:自2013年3月31日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施行RDA編目以來,RDA已成為國際間圖書館界最新奉行的編目規範。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亦關注此編目規範之發展,邀請國內外多所圖書館同道進行 RDA編目實務經驗的分享與交流,淡江大學圖書館目前中西文資料皆已導入使用RDA編目,可以說是國內圖書館界的先鋒。除了對書目資料的描述呈現外,RDA也很重視書目與作者、主題間的「關係」呈現,而這就與權威控制有很大的關係。權威控制主要是透過關連、參照之概念,聚集相關書目資源,提升書目服務的品質與精確性。臺大圖書館對中文人名權威建置花了不少人力與時間進行著錄規範的討論與實施作業,並於2014年7月起正式啟用新欄位之權威格式著錄作業,期望藉由建置這些在地化的特色人名權威,加強與本地書目關係連結的展現,進而可提供給國際使用。

- 左:淡江大學圖書館採編組方碧玲組長/中:OCLC亞太服務部蔡淑恩主任/右:與會圖書館同道們專心聆聽 -

本次會員大會活動,總計有81單位達152人次參加。各會員館熱烈參與,座無虛席,足見會員們對於圖書館間經驗交流之重視。「2014年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會員大會」能圓滿落幕,感謝所有熱情參與的會員館同道們,會員館同道們均表示獲益良多,並有機會將所學與實務結合,增進學習與成長。

夜寒●樂暖2014聖誕禮讚活動花絮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寒冬歲末,校史館延續去年的活動,分別在12月12日 (五) 19:00-20:00、12月20 (六) )8:00-19:00 邀請鋼琴社與合唱團至館內報佳音,用溫暖的樂聲,歡送2014年,也讓承受期末課業壓力的學生、結案工作壓力的教職員以及一般民眾等,在校園裡享受一個寧靜安詳的聖誕樂夜。

- 由臺大合唱團演唱的聖誕曲目 -

- 由臺大鋼琴社帶來的舒伯特即興曲 -

有別於去年的「初試啼聲」,2014年歲末,台大合唱團除了傳統聖誕曲目之外,還帶來了莎士比亞的情詩Tell Me Where is the Fancy Bred,Richard Rodgers Lorenz Hart的名作The Blue Moon等;而鋼琴社,則帶來古典的舒伯特即興曲,以及近代的凱文•柯恩的Through The Arbor等曲目。

- 為貼近更多一般社會民眾,校史館於臺北大眾捷運系統張貼海報宣傳本活動(張庭瑜提供) -

2014年的聖誕節正逢冬至前後,校史館希望透過這樣的音樂藝文活動,為訪賓帶來夜寒,樂暖的感受。

臺大兒童博物館──不問社會能給什麼,而問我們能做什麼?

博物館群.生命科學院

臺大校內的學術氛圍一直給人高不可攀的印象,而臺大博物館群,正是將專業知識傳遞給大眾的橋樑。在生命科學院郭明良院長及臺大博物館群陳雪華館長的支持下,動物博物館及植物標本館自2013年開始舉辦「臺大假日兒童博物館」活動,由生科院成員報名規劃活動,將所學的知識、研究方法、過程及結果,利用博物館藏品、個人收藏標本、自製圖卡或多媒體檔案等,設計深入淺出的解說及遊戲,向小朋友及家長們揭露多項生命的奧祕。從酵母菌到蕈類的特徵,植物的形態及氣味、民俗植物的故事、昆蟲與植物的關係、貝殼形態與幾何、動物腸道細菌,到動物行為、生態保育甚至考古學的研究,內容多元繽紛。

- 左:標本 (榕果小蜂) 激發小朋友的好奇心和觀察力,而且原來放大鏡這麼好用/
右:即使小如酵母菌,透過顯微鏡就能觀察,經過解說更知道酵母菌也是活生生的細胞 -

上述活動自2013年9月開始舉辦,於週六下午在生科大樓門口設置活動攤位,為期6週的時間內共吸引近250組家庭、700位觀眾參加;建立口碑後,2014年兩學期共16週的活動,更有超過1200個家庭、4000多人參加,獲得更大的迴響。雖然名為兒童博物館,但前來的家長與孩童同樣熱衷。發起的于宏燦、胡哲明兩位教授,也因此體認大學博物館除能協助大學高等教育及專業學術研究之外,亦為大學通向社會的窗口。而在推廣科普教育的同時,同學們也能藉此機會走出學術象牙塔,服務民眾。

與其他博物館機構不同,大學博物館所擁有的資源不僅只有收藏的物件,還包括參與教學及研究的教職員生。因此,本活動招募學生設計活動,將自身所學的知識轉化,傳遞給不同背景及年齡層的社會大眾。對學生而言,與觀眾的互動除能磨練自身的溝通技巧,家長與孩童旺盛的求知慾及充滿創意的提問,也刺激其反省自身學識深度與廣度之不足。博物館在此作為一個平台,提供宣傳、場地及流程的規劃,館員郭偉望、鄭淑芬、林怡蓉不但催生此活動,還繼以觀察、紀錄、訪談及評估等研究及收藏工作,厥功甚偉。

曾設置攤位的35人中,雖以生科院成員為主,但文學院及生農學院的學生亦跨院參與,甚至有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及中國文化大學生命科學系的同學前來共襄盛舉。生命科學院歡迎更多同學報名加入兒童博物館行列,企望全校師生共同突破學科藩籬,一同支持這獨特的博物館活動。

→右:貝殼是生命,也是幾何圖像的創作家,聽大姊姊來解說

臺大兒童博物館網頁:http://kidsmus.ntu.edu.tw/
臺大博物館群網頁:http://www.museums.ntu.edu.tw/

臺大博物館群‧參觀有禮 活動紀實

校史館營運組.王麗媛

您知道臺大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
珍貴學術標本及文物藏品嗎?
臺大博物館群,等你來一探究竟!

臺大博物館群自2008年11月起,每週三、週四及週六下午持續推出「博物館群定時導覽」活動,提供本校師生及社會民眾認識與了解大學學術殿堂裡不同領域之學術標本與文物,期透過各博物館的專業導覽解說,帶領訪賓實地探訪這些獨特珍貴的歷史珍藏。

適逢臺大校慶及博物館群定時導覽六週年,自2014年11月15日起,臺大博物館群結合參觀與定時導覽舉辦「博物館群•參觀有禮」活動,並設計推出「博物館群藏品套卡」(12款/套)特色紀念品。

「博物館群藏品套卡」(12款/套) 介紹
【卡片正面設計】
邀請藝術家繪製博物館群10館、磯永吉小屋標本/文物及出版中心校史館書店等12款手繪圖,並搭配中/英文名稱設計專屬卡片。
【卡片背面設計】
12張卡片背面可拼湊出一個完整臺大校徽原始版(1982年版)圖樣。此外,參加2014/11/15~11/27期間博物館群定時導覽的訪賓,獲贈的「博物館群藏品套卡」(12款/套)還有專屬的牛皮紙卡包裝盒唷!

活動期間,訪賓們除了參觀博物館群各館、磯永吉小屋及出版中心校史館書店,一一收集各館專屬藏品小卡,享受蒐集的樂趣外;另可參加11/15-11/27的每週三、週四及週六任一場定時導覽,聆聽各館專業的導覽解說,獲取「博物館群藏品套卡」(12款/套)一套。
定時導覽活動,獲民眾熱烈響應,幾乎場場爆滿,並意外吸引許多小朋友參與;12館限量贈送的博物館群特色藏品小卡,也在12月中陸續領取一空。
未來,博物館群將持續推出各式多樣的活動,
歡迎持續鎖定博物館群網站最新消息:http://www.museums.ntu.edu.tw

HELP 講堂 2015年 1 月課程 ─ 認識商管資料庫、生農文獻查詢,寒假也要持續充電!!

學科服務組

正為文獻查詢與管理苦惱的您,一定要來參加「HELP 講堂」才可以! 「HELP 講堂」是由圖書館每月為您精心準備的圖書館資源介紹課程, 1月課程包括:1/19(一)【 認識商管資料庫─ABI/INFORM、BSE、Emerald Management Xtra】、1/22(四)【生農文獻查詢─AGRICOLA 與 CAB ABSTRACTS】,歡迎報名參加。

◆ 課程詳細介紹:http://tul.blog.ntu.edu.tw/archives/14112
◆ 線上報名: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582

EndNote X7.2 新功能教學 ─ Share Library 文獻共享

學科服務組.張育銘

EndNote 最新 X7.2 版,提供「Share Library」共享功能,您可開放 Library 中的文獻、全文與至多 14 人共同維護、增刪修改,適合同一實驗室或研究團隊共同進行文獻閱讀與分享。《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臺大實驗林的日治新聞及史料二三則

校史館營運組.杜英

適逢兩個月前(2014年11月5日)開始,在臺大校史館川流廳特展「年輪:臺大實驗林的故事」,因之精選二三則有關臺大實驗林之前身:即「東京帝大農科大學臺灣演習林」創設前後之新聞報導及史料,以饗讀者。《連結至校史館繼續閱讀!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吳姿慧、林琦、林雅惠、張端桂、陳巧倫、陳南秀、莊詒婷、陳靜慧、陳建翰、黃玉汶、楊雅惠、詹幼華
張端桂、陳巧倫、黃玉汶、詹幼華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寒冬之中不可思議的圖書館

年(選單): 
民103年
月(選單): 
12月
期數: 
176
主編的話標題: 
寒冬之中不可思議的圖書館


寒冬已近,圖書館的服務及活動依然如火如荼進行。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的閱覽桌面上偶爾會出現橡皮擦屑堆成的小山,館方貼心提供出借清潔刷服務,歡迎讀者們多加利用。如果你愛好兒童文學或從事文化相關工作;如果你在求學過程中曾在課本中讀過桂文亞的作品,或是讀過她在民生報編輯的數百冊原創童話、詩歌、兒歌、散文和小說,歡迎一起「走進思想貓文學書房」。對生態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千萬別錯過生態演化所何傳愷老師的訪談!除此之外,圖書館紀念品優雅上市囉!希望分享給喜愛的讀者。更多精采內容不容錯過,請各位參閱本期館訊。

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貼心服務─自助清潔刷

社會科學資源服務組

您在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館內,是否曾發現閱覽桌面上偶爾會出現由橡皮擦屑堆成的小山?真的很感謝讀者們願意順手將閱覽桌的細小垃圾集中在桌上,為了呼應讀者的美意,自103年11月18日起於一樓開架閱覽室學科服務櫃台提供「自助清潔刷」,使用步驟如下圖所示。

推出後觀察有讀者主動協助處理桌面,也計劃近期再推廣至二樓自習室使用,在此感謝各位讀者對共同維持閱覽環境的付出!^^

如想了解更多關於本館的訊息,歡迎蒞臨本館粉絲專頁按讚!

臺大校史館婚紗攝影申請以及導覽申請系統上線!

校史館營運組

自開館以來,校史館不僅是校內外訪賓最喜愛的參訪地點之一,也是校友以及教職員最熱門的婚紗攝影取景地點。在網路無遠弗屆的口碑相傳之下,目前校史館平均每月收到的導覽登記申請已近30件,婚攝申請約在10至15件左右。為使申請手續以及審核方式更加便利流暢,建置婚紗攝影以及導覽申請系統;以下簡要說明申請流程:
1.至校史館首頁,在右上方選項攔按「申請」。

2.到申請系統中,選擇欲申請之項目。
3.閱讀導覽或婚攝規則後,請按「即刻申請」。
4.填寫表格之內容,按「提出申請」。

5.提出申請後,系統會再次向申請者確認申請細節;確認無誤送出後,系統會寄送確認信件至申請者之信箱。
6.一旦申請件審核通過,系統會再次寄送確認信件到申請者信箱。
7.完成了!申請者可以到婚攝或導覽申請行事曆上再一次確認行程。

8.系統將會在預定導覽時間結束後24小時寄送問卷給參觀者填寫,申請婚攝的新人將會在拍完婚照兩個月後由系統通知捐贈1-3張婚紗照供校史館典藏。

校史館歡迎大家多多利用本系統向校史館申請服務,也竭誠歡迎您任何寶貴的意見回饋。

「與知識交會的火花」-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何傳愷老師專訪

學科服務組.陳巧倫

您心目中對於「圖書館」的印象是什麼?是念書考試的地方?還是燃起您熱愛知識與研究動力的地方?想知道老師們在圖書館的故事嗎?想知道老師們對於圖書館有何種想像或期待?圖書館還有哪些資源與服務等待您去探索?這些疑問都能在圖書館的特別企劃「與知識交會的火花──教師專訪活動」得到解答!

初寒乍暖的10月下旬,我們前往生科館拜訪生態演化所的何傳愷老師,很感謝老師在繁忙的開學期間,還特別抽空接受館員的訪談。
訪談開始,老師談到圖書館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認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裏,圖書館也被賦予著不同的意義。老師回憶道:

「我覺得其實很多人一輩子都跟圖書館有關係,比如小時候會去學校或公共圖書館,看一些家裡沒有的書,中學時會去圖書館K書,大學時會去圖書館看各式各樣的課外書籍、雜誌、以及專業的期刊與教科書。上研究所或成為老師後,則是每天藉由電腦連結圖書館,透過Google Scholar連結圖書館訂購的papers。」

實際去圖書館走一遭像是在挖寶
因為網路的發達,老師也和校內大部分的師生一樣,多半透過網路使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因此實際前往圖書館的機會就比較少,但老師也談到實際前往圖書館借書,其實也是一種類似探險挖寶的過程,穿梭在書架間找書的同時往往會有意外的發現。

老師興奮地跟我們分享先前在總圖找到生態學家MacArthur的經典著作The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的悸動,老師告訴我們:MacArthur是相當著名的生態學家,他經由數學的觀點來回答重要的生態問題,能在圖書館看到這本將近50年的「老」書(該書為1967年出版),老師覺得相當難得,也很推薦給對生態研究有興趣的同學。

「尤其是有時候會在自己的領域找到一些開山始祖的書,可能是幾十年,甚至是近百年的經典,看到時會感受到一股莫名的悸動。這個領域發展到現在,有很多各式各樣的理論,但追溯回去,你會發現那是很重要的一本書,你唸了這麼多相關的東西,當真正找到那個知識的源頭時,就會覺得WOW,很神奇! 」

老師鼓勵同學應就自己有興趣的領域,親自到圖書館去找找看有哪些很老、很經典的書,那會是很有趣、很像探索尋寶的一項體驗。

查找資料 Google Scholar與Web of Science 雙管齊下

老師的主要研究是氣候變遷對於動、植物生態的影響,關於查詢資料的管道,老師最常使用的資源為Google Scholar與Web of Science資料庫,老師認為Google Scholar與Web of Science各有其優點,Google Scholar的優點是可以很快速地讓你找到許多相關的東西,檢索結果的顯示會受到我們平常檢索習慣的影響與加權,因此檢索能力很強。老師提到Google Scholar「有時候會跑出意料之外,但也是你需要的東西,可以很相關但又非常廣。」

由於Google Scholar查到的資料廣,相對會產生資料雜訊的問題,對於雜訊的疑慮,老師表示難免需要花時間去排除,但有時候也有好處,多元而大量的查詢結果有時也有助於研究視野的拓展。有別於Google Scholar,老師指出Web of Science(以下簡稱WOS)有比較強的篩選功能,透過檢索條件的限制,查詢的結果較為精確,但相對而言查得的結果就沒有Google Scholar那麼廣。

老師提到自己在研究過程中,很注重文章被引用的情形,因為從文章發表之後被引用的狀況,可以幫助研究者了解原先的論述觀點是否被論證?或是被推翻?以及往後又有那些新的觀點產生?這些都是研究者在做研究時比較關心的事項。老師進一步從自身的研究經驗和我們分享兩種不同查詢管道的運用:

「當我要學習一個topic時,我會先用Google Scholar查一下看有哪些重要的東西跑出來,因為我心裡想的關鍵字可能是A,但其實可能還有其他的關鍵字,例如B。利用google檢索,你可以很快知道大概的general idea跟重要的topic。」

「接下來再用WOS,將查找出來的文章依引用次數與出版年由高到低、從最新到舊排序,引用次數多的文章通常會有一些年代,代表該領域的重要發展,但是每個領域進展很快,因此你要了解這個領域的發展與走向,就要再看一下最新出版的文章。」

上述老師查找資料的方法,非常值得同學們學習,並做為撰寫論文、準備報告查找資料時的參考。

EndNote是做研究、投稿必備技能
此外,老師也非常推薦同學們使用EndNote,尤其是對於研究者而言,主要是因為期刊投稿的需求,學會EndNote,有助於文章投稿時,依據不同期刊的要求,可以很方便、快速的修改citation、reference格式。同時,老師也推薦同學上網觀看圖書館製作的EndNote數位課程,以自我學習。有興趣的同學可線上觀看圖書館EndNote數位課程

生態學必讀期刊推薦
老師的研究以生態領域為主,平時研究時多使用電子期刊,推薦的學術期刊包括:Ec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The American NaturalistThe Journal of EcologyEcology LettersOikos等,同時也鼓勵同學多加閱讀Nature、Science的評論專欄;以及Scientific American (科學人)、The EconomistNational Geographic (國家地理雜誌)等。此外,對於氣候變遷此重大議題,老師特別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我覺得現在人類面對很重要的挑戰之一就是氣候變遷,上個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約0.4℃,影響了許多自然及人為的系統,而這個世紀有可能會上升2至4℃(IPCC 2013),造成的影響應該會更巨大。如果大家努力活著,應該有幸(或不幸)來檢測這些影響。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多瀏覽相關的期刊,如Global Change Biology,討論很多氣候變遷的議題。這類好期刊的文章,通常是因為去陳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值得大家去關注與了解。」

加入學術期刊FB粉絲團 掌握新知不漏接
現代人幾乎人人都有Facebook,很多的學術期刊、學術機構或研究單位也開始在Facebook建立粉絲專頁來分享新知。老師鼓勵大家,除了將Facebook作為朋友之間的聯絡工具,也可多加入上述所推薦的期刊或出版社的粉絲專頁,有助於掌握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與發展。

「鼓勵大家可以在Facebook上加入專業團體或學術期刊的粉絲團,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些update,要看全文就可以利用圖書館的館藏。我建議同學們,如果你真的是對一個領域有興趣,你必須要深耕,光有興趣是不夠的,你還要投入你的時間,那投入時間的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訂閱這些期刊的update 或alert,可以知道該領域的最新發展,也強迫你做功課去了解,我們常講You are what you eat,反觀Facebook也是同樣的道理,You are what you read,你訂閱的FB也會形塑你是怎麼樣的人。」

有興趣的領域,值得你投入
與老師的訪談過程中,可以感受老師對其研究領域的投入與喜愛。老師最後和我們分享了他最近正在閱讀的書--Letters to a Young Scientist (中譯:給青年科學家的信),同時也非常推薦給對生態有興趣,以及正在研究這條路上努力的所有人。該書作者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是有名的生態學家與頂尖的生物學家,也是哈佛的終身教授,更曾兩度獲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會推薦這本書的原因,老師說道:

「我們踏入一個研究領域,總是會有點惶恐,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怎樣才能在這個領域扎根,作者以自身的研究經驗提供一些想法與建議,這本書的原文不難,建議同學可以唸原文,還可以練英文(笑)。」

「我覺得看到現在最大的收穫就是,這麼不平凡的成就來自這麼平凡的人,根據作者自己的說法他也沒有特別聰明,他建議如果你對一個領域有興趣,一個禮拜應該要投入至少60個小時。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能達到這時數,但重點是針對你喜歡的東西,難道不值得你投入多一些時間嗎? 」

老師一再鼓勵大家對於自己有興趣的領域要多加投入,不僅僅是在研究領域,也包括個人的興趣,例如攝影、音樂、閱讀、登山、運動等,這樣的堅持與熱忱與大家共勉之。

圖書館可強化學術推廣
訪談尾聲,我們請老師談談對於圖書館的建議,老師提到圖書館過去給人的印象,比較是傳統蒐集各式各樣知識的地方,建議圖書館可以積極思考另一種可能性-主動將知識散播出去,老師舉了過去在國外的例子,國外很多大學的媒體、公關都很積極的宣傳他們所產出的知識,例如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University of Houston等大學,對於校內研究人員的論文發表於學術期刊,都會很積極、主動地幫研究人員撰寫新聞稿、召開記者會,將訊息發布至國內外各大媒體,透過各種管道將老師的研究傳播出去。老師特別強調:

「看到他們寫的新聞稿都覺得好棒,內容與用字會讓一般大眾覺得很有趣又不失專業,很清楚的告訴你這東西(研究)為什麼重要、為什麼有趣。這可能是圖書館可以學習參考的地方。」

圖書館作為學術傳播體系中的重要環節,除了做為知識的集散地外,更應該積極地化被動為主動,協助校內研究人員與師生將其研究成果予以推廣,例如:將老師做的研究與圖書館的館藏做連結,撰寫專文介紹等。感謝老師的建議,帶給圖書館不同的啟發與省思,也期待未來圖書館在擔任校內師生教學、研究、學習的支援角色上能有更多的發揮與作為。

圖書館紀念品優雅上市

特藏組.推廣服務組

牆上掛著特藏年曆、

桌上擺著特藏便條紙、

心愛的圖書內頁貼上特藏藏書票,

我的優雅生活從現在開始!

19世紀出版的《Birds of Asia》、《Pomologie française》、《本草圖譜》,以及日治時期田代安定的手稿與典藏,有著美麗的花鳥植物繪稿,精緻生動、設色典雅,圖書館精選其中圖案印製成藏書票2套、便條紙3款與2015年年曆,希望分享給喜愛的讀者。

《Birds of Asia》共有7冊,介紹亞洲各種的鳥類,包含530幅彩色鮮豔的鳥類印刷繪圖,從敘利亞、日本到摩鹿加群島,涵蓋區域相當廣大。作者John Gould(1804-1881)是19世紀英國重要的鳥類學家及鳥類藝術家,著有多種有關世界各地的鳥類圖譜。這套書自1850年問世,直至1883年才完成,出版的時間長達了33年,是本館特藏「大鳥文庫」藏書之一。

- 《Birds of Asia》便條紙的內頁也是全彩印刷,原價60元,優惠價53元 -

《Pomologie française》共有4冊,介紹法國的桃、李子、櫻桃、檸檬、柑橘、草莓、葡萄、梨與蘋果……等多種果樹品種,包含400多幅漂亮生動的果樹繪圖,由法國植物學家與藝術家A. Poiteau(1766-1854)與P. J. F. Turpin(1775-1840)所繪,再以點刻方式彩色印刷而成,典藏於本館特藏書庫中。

《本草圖譜》為岩崎常正於1828年所著,全套共有95冊;本館典藏1828年原刊本與大正年間重刊本中的84冊。其中揭載山草、芳草、毒草、水草、穀部、菜部、果部、灌木等各類植物,不僅補充《本草綱目》詳於說而略於圖的缺點,而且廣泛收羅中、日以外之西洋特有植物,是當時珍貴難得的彩色植物圖鑑。

- 《本草圖譜》藏書票一套共5張,原價40元,特價35元 -

《田代文庫》的作者田代安定(1856-1928)是植物學暨人類學家,曾任職於臺灣總督府,他創立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是臺灣植物研究先驅。田代安定曾於日本沖繩、南洋、臺灣等地進行多次田野調查,留下許多手稿與調查報告,是了解當時植物分佈與人類文化的第一手史料。

- 《田代文庫》藏書票一套共5張,原價40元,優惠價35元 -  
以上紀念品送禮自用均相宜,請洽詢本校出版中心各書店

- 2015年曆收集了四大特藏文庫裡的精美圖案,原價150元,優惠價132元 -

2014多媒體服務中心熱門館藏Top 10出爐!

多媒體服務組.蔡玉紋

2014即將進入尾聲,今年電影好片、強片眾多,多媒體服務中心亦精心挑選引進了許多優質館藏!好電影千萬別錯過,多媒體服務中心熱騰騰公布2014年熱門影片,借閱排名分為公播影片組、家用影片組,以及指定教材組,有哪些還沒看過?快找時間惡補一下!

公播影片組
公播組排行榜中有不少雋永經典、值得一再回味的好片,例如榜首「楚門的世界」,1998年即已上映,直到現在仍久留人心。

排名
館藏題名

1
楚門的世界

2
派特的幸福劇本

3
亞果出任務

4
告白

5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6
為愛朗讀

7
梅西的世界

8
白日夢冒險王

9
色,戒

10
愛.慕

家用影片組
圍繞著愛情、幸福感的電影,似乎包辦了家用組排行榜的前10名呢!推薦給喜歡影片中微妙幸福滋味的讀者們。

排名
館藏題名

1
Leap year

2
派特的幸福劇本

3
黃色大象

4
告白

5
我們一定贏

6
囚徒末路

7
壁花男孩

8
BJ單身日記

9
寂寞拍賣師

10
我的性愛六堂課

指定教材組
影片中饒富的人性、價值觀、社會價值等議題,是開啟學習與思辯的良好媒介,因此,多媒體服務中心的館藏也常被老師們指定為授課教材。入榜的影片類型呈現多元風貌,有電影、動畫影片、語言學習等。

排名
館藏題名
課程名稱

1
傾聽日語わくわく : 以初級語法句型為導向
日語聽講實習

2
看,這個把青蛙叫做老闆的地方
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

3
博士熱愛的算式
數學與文化

4
紅氣球之戀
二十世紀英國文學

5
天邊一朵雲
建築再現與城市形象

6
Mrs. Dalloway
二十世紀英國文學

7
我和我的小鬼們
教育概論

8
Berliner Platz ... neu : Deutsch im Alltag
German I

9
攻殼機動隊
建築再現與城市形象

10
攻殼機動隊2
大眾文化導論

多媒體服務中心典藏豐富的影音資源,歡迎讀者們多多利用!

「圖書館不思議」主題書展暨影展

推廣服務組


圖書館是您我都熟悉的地方,但您或許不知道,圖書館在逾2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歷經許多興衰起伏,其中不乏動人心弦的故事;時至今日,圖書館在建築、館藏、服務上更有不同的面貌,超乎您原本對圖書館的認識。而在許多文學、圖像、影音創作作品中,圖書館也是作家發揮想像力的最佳場景,滿載知識的圖書館裡究竟能有多少新鮮事?不同創作者的異想空間,更能滿足您對圖書館的無限幻想。

2014年歲末,總圖書館一樓中廳將有一場「圖書館不思議」之盛宴,我們為您彙集了與圖書館相關的圖書與影音作品,不論是現實裡古今中外的圖書館及相關名人故事,或是作家虛構中的圖書館與圖書館員,都能讓您深刻地感受到,圖書館好像是理所當然,卻又是不思議地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主題書展||
展出地點|臺大圖書館1樓中廳
展出時間|2014年12月3日至12月31日

主題影展||
播放地點|總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不需事先報名,自由入座 ★☆

12/15(週一)13:00-15:20
刺激1995

導演:Frank Darabont

主演:Tim Robbins、Morgan Freeman

銀行家安迪被控謀殺外遇的妻子與情夫,以無期徒刑進入「鯊堡」監獄。 在獄中,安迪靠著財經專長取得上下之信任,一邊幫典獄長洗錢,一邊積極擴充圖書館,他契而不捨地寫信給緬因州議會,爭取到經費、圖書與舊唱片,不僅幫助監獄囚犯拿到高中同等學歷,更將鯊堡的圖書館打造為全美最舒適的監獄圖書館…

 
 

12/16(週二)13:00-15:15
羅倫佐的油
導演:George Miller
主演:Nick Nolte、Susan Sarandon,
羅倫佐在6歲之後得了一種罕見的腦神經疾病「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他常常暫時失去記憶、健康急速衰弱、無故大聲咆哮,甚至失去了聽覺。眼看羅倫佐一步步走向死亡,醫師卻無能為力,他的父母決定靠自己拯救兒子的性命。他們毫無醫學背景,每天跑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努力研究與討論,企圖找出解救的方法…

活動網站|http://www.lib.ntu.edu.tw/events/2014_library
主辦單位|臺大圖書館 推廣服務組

活動紀實: 

走進思想貓文學書房─好一個書香寶地

黎少游

如果你愛好文學,從事文化工作;如果你愛好兒童文學,同時是兒童文學的相關從業者;如果你在中小學任教或是中小學學生,曾在語文課本中讀過桂文亞的《美在顏色》、《第一場雪》和《冰雹與雪的聯想》,或是讀過她在民生報時期所編輯的數百冊原創童話、詩歌、兒歌、散文和小說,你也許會對她五十年來的文學歷程感興趣!一條馬拉松的文學風景線,豐美,豐盛,亦是豐收!

走進展場,現代感十足的海報,明快活潑的展現出這次展覽不同於一般。展場正廳空間就像一間充滿書香的寬敞書房,除了靠牆的標準展櫃,羅列有序的三層小書櫃,一格格展示了當代著名兒童文學老、中、青三代作家的手稿、著作;玻璃櫥櫃則階段性展示了桂文亞從童年開始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資料、圖片、手稿和書信。其中有名報人成舍我用毛筆字為得意門生桂文亞寫的《墨香》親筆書序,距今將近四十年。

再從一張十元的稿費收據和二十歲出版的第一本書中,可以感受出,一個從十五歲那年就開始提筆寫作的青少年,是怎樣「爬」﹝格子﹞向高闊彎曲的文學長城,毛毛蟲那樣一弓一弓的,至今也還是繼續往永無止盡的高處匍匐前行….….。

想欣賞兒童文學前輩華霞菱、林海音、潘人木、林良、馬景賢、林煥彰的墨寶?沒問題!想看張愛玲、臺靜農、潘琦君和三毛的手稿「天梯」?謝冰瑩、王鼎鈞、白先勇和張系國寫給桂文亞的信柬,都讓你一目了然!
二十餘年來海峽兩岸兒童文學交流,成果豐碩。陳伯吹、魯兵、孫幼軍、金波、張秋生、張之路、曹文軒、班馬、孫建江、周銳、秦文君、沈石溪、殷健靈……..字字珠璣,飽覽無遺。

桂文亞喜愛旅行,也喜愛攝影,展場中除了放映旅行文學的寫作教學投影片,還有作家周遊列國獵取的攝影作品;極具特色的是牆上懸掛的書畫,皆為文友所贈:田原書法,楊恩生水彩,李潼題簽和卜京的藝術細密畫及具有意義的書名集字聯「美麗眼睛看世界,書寄北風遙裁冰,媽媽手記兩代情」為展覽添彩增色。

「校園閱讀」「與作家有約」、「好書大家讀活動」、「兩岸兒童文學交流」及「教科書版本展示」等各單元,則呈現了一個兒童文學人的多面相整體表現。走馬看花不足以體會佈展所規畫的細緻與完整。

對職場人而言,數十年工作一經結束,儘管留下珍貴紀錄與資料,畢竟是都已成追憶。然而身為一名兒童文學作家,作品的生命力堅韌依舊如初生的細胞,兩岸累計近億兒童依然讀著她的美文「你一定會聽見的」,愉悅的笑聲,朗朗上口。
一場文學展的心靈盛宴,請來共襄盛舉!
獨一無二的思想貓文學書房—桂文亞資料手稿展!豐富,精彩!

思想貓的文學書房—桂文亞女士手稿資料展
展出日期:2014年11月7日至12月31日 ,每日9:00-17:00
展出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1樓日然廳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活動網址:http://www.lib.ntu.edu.tw/events/2014_cat-kuei/
聯絡方式:電話 (02) 3366-4551;電子郵件 tulce@ntu.edu.tw

2014學科服務校園列車.體驗雲端書海

學科服務組.劉雅姿

去年亮麗登場的學科服務校園列車,今年重新規劃全新活動內容再度駛出圖書館,分別於9/30、10/15及11/5停靠原分所戶外廣場、社會科學院新大樓及行政大樓第一會議室,設置攤位及活動展板,吸引師生與行政人員輕鬆認識圖書館服務、體驗電子書與影音資源。感謝大家熱情參與,讓我們一同回顧今年校園列車活動的特色。

同步行銷「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

為歡迎社會科學院正式遷回校總區,10/15班次的校園列車特別進駐社會科學院新大樓,為該學院師生介紹全校整體的圖書館資源。同時因地點緊鄰辛亥路側門及語文中心,也為本活動帶來其他學院的參與人潮,該場次結合總圖書館以及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的學科館員,共同推廣圖書館服務。

認真的人最有魅力—填答學習單

為測試及加深參與活動者對圖書館服務的認識,今年設計了活動學習單,瞧!大夥兒認真填答,不甚清楚的地方可以當場與學科館員討論,完成後還可獲得印有圖書館圖案的3C萬用刷,擦拭螢幕、清潔鍵盤兩相宜。

- 左:讀者現場填答學習單,與館員開心互動/右:服務說明精美摺頁 -

積極推廣電子書及影音資料庫

館藏電子資源持續成長,其中有不少是休閒與學習的絕佳工具。圖書館精選具代表性的電子書及影音資料庫,費心編製精美簡介摺頁,讓大家可以隨時展開數位閱讀及影音遨遊的旅程。

雲端書海e掌在握—行政人員專屬的學習活動
首度為全校行政人員舉辦專屬的圖書館推廣活動,行政大樓第一會議室換裝為結合演講展示與攤位的活動場地,上下午各舉辦一場「雲端書海e掌在握」的專題演講,現場指導行政同仁下載和使用電子書,吸引不少參與者帶著手機來體驗。

- 左:行政人員現場學習使用電子書/右:活動展版特設留言區貼滿踴躍的發言 -

我到圖書館,是為了……

校園列車活動展板特設有留言區,今年的主題是「我到圖書館,是為了……」,看書、看紀錄片、找資料、發呆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而你又是為了什麼理由來到圖書館呢?
凡是寫下留言,就可玩戳戳樂,驚喜就在機會與命運揭曉的那一刻,不知當天你的手氣如何?希望校園列車活動曾為你帶來學習生活的小確幸!

黎烈文教授手迹資料展開展花絮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西洋文學研究與翻譯名家黎烈文教授,於民國36年8月應聘本校,任外國文學系教授,迄民國61年10月逝世止,共在校前後26年,其間著述不斷,尤以對法國文學的探討,最為深入,而且擅以優美譯筆,譯介法國小說名著,風行一時,影響深遠。今年適逢黎教授110歲壽辰,特舉辦此次手迹資料展,以為紀念。

此次展覽共規劃「展出緣起」、「生平簡介」、「手迹、書信」、「論著、隨筆」、「翻譯作品」以及「懷思、評論」等六大主題,期盼能從中窺見黎烈文教授的品格修養與文學造詣,並重溫臺灣早期的文學風華。

- 左:左起:圖書館陳雪華館長、文學院陳弱水院長、楊泮池校長、黎慰之女士、黎忍之先生/
右:楊泮池校長致贈感謝狀予黎慰之女士(黎烈文教授長女) -

開展儀式於11月28日下午2時進行,現場邀請到楊泮池校長、文學院陳弱水院長、黎家家屬楊文建先生、黎忍之先生與黎慰之女士分別為展覽致詞並剪綵,儀式簡單隆重,席間笑語不斷,為「黎烈文教授手迹資料展」揭開完美序幕。

- 左:展場提供特製精美書籤備索/右:展覽現場實景 -

下午於圖書館地下1樓國際會議廳舉辦專題演講,邀請王文興教授、白先勇教授以及鄭恆雄教授講述黎教授人生中的文學風情、生涯點滴及卓越成就。在三位大師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引導下,聽眾對於黎烈文教授不僅有了更多的認識,也由心而發地景仰這位未曾謀面、但影響後輩至深的文壇先賢。

展覽資訊
2014年11月28日至2015年1月30日,週一至週五9:00-17:00
臺大圖書館5樓特藏資料展覽區

更多展覽訊息,歡迎至網站瀏覽http://www.lib.ntu.edu.tw/events/2014_li_lieh-wen

2014星夜校史館紀實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自2006年起,校史館在校慶期間以「星夜」為主題,延長開放時間至晚間9點;並以絢麗奪目的光雕裝飾舊總圖正立面,每每吸引眾多的校內外人士駐足觀賞與攝影。自今年校慶起,在楊校長的指示以及校園規劃小組的協助之下,舊總圖的打燈不再只是應景作業;與總圖遙望的校史館;每天下午5點起至9點,在無垠的星夜裡,成為椰林大道另一個明亮的端景。

雖然打在舊總圖立面上的光影引人駐足,但自2009年起,校史館亦以舞動的音符作為路標,引領路過的校內外人士入內一探究竟 。今年,校史館邀請校內小型社團:古典吉他社、鋼琴社以及懷筑古箏社在星夜校史館期間演出;讓樂聲滿盈在曾經充滿書香的空間。

- 左:特殊燈光效果與古色古香的建築相輝映/右:校內社團現場演奏音樂 -

10月初,校史館接收總務處一批「除役」的早期學位服。學位服經過一番整理後,成為校史館導覽員的最佳識別。在星夜校史館期間,校史館導覽員穿著這批帶有復古風的學、碩、博士學位服,與訪賓一同重溫記憶中美好的年代。

- 左:導覽員身穿復古風學位服為訪賓導覽/右:校史館「非官方」吉祥物文昌寶寶 -

同一時間,校史館以老館員口述中位於校史館中央展廳的「文昌位」為發想主題,與服務課助教、工讀生一起合作製作「文昌寶寶」玩偶,作為校史館「非官方」吉祥物。這個純手工製作的娃娃,現在擺放於校史館中央展廳內東北位的閱覽桌上,是國內外訪客拍照留念的重要景點;而導覽員在解說中略提傳統風水觀念之概要,對許多來自歐美的訪賓而言,也增添了許多導覽的趣味性。

配合每年校慶而舉辦之星夜校史館,在校園裡,是歲末的鈴聲,也是一年回顧的時節。即將邁入開館十週年的校史館,將繼續以新的思維,為校史以及校園人文資產賦予新的生命與意義。

《臺大數學/物理/化學三系圖書室聯合快閃行動》活動報導

學科服務組.楊韻蓉、翁雅芳

這次《臺大數學/物理/化學三系圖書室聯合快閃行動》於充滿歡樂的12月進行,除了慶祝圖書館週之外,亦帶有濃濃的聖誕節氣氛。由於讀者反應熱烈,此次活動可說是相當成功,3天期間共吸引了約300人來館借書,另有3,185位FB用戶在活動期間點擊粉絲專頁,留言亦高達約200則,有120個粉絲按讚,問卷調查有96%參與者對這次活動表示肯定。不僅成功吸引數物化3系師生,許多外系同學亦紛紛前來,甚至中研院數學所與原分所人員、系辦同仁都來共襄盛舉。

因係首度舉辦,活動於兩周前即開始大力宣傳,接著令人感動的事就發生了:有老師從家裡提著兩大袋禮物來贊助此活動,還有圖書委員捐贈價值千元的行動電源,也有教授將活動訊息發布於其個人臉書等等。由於獎品豐富,同學之間奔相走告,到活動第二天已是成群結隊而來,櫃台人員也因此忙得不亦樂乎。戳戳樂抽獎方面,有同學剛好新購電腦亟需電腦包,結果就抽中電腦包,也有同學剛好想買行動電源,結果就抽中行動電源,讓人不禁大呼驚奇。同學也將好評寫在問卷與我們分享:「此活動能激發我們借書的熱情,很讚」、「很有趣,有效推廣圖書館利用」等。藉著這次活動,也將系圖書室推廣給校內各系所學生,擴展系圖書室的能見度,學生們紛紛留言「裡面環境很棒!很有氣氛」、「以後會多來這裡看書、借書」等。

打開近200則粉絲留言,發現同學們除了寫下「我最喜歡的數學/物理/化學書」之書名外,亦有十分幽默的留言,以下摘錄幾則與大家分享:

「我最喜歡的數學書是Serge Lang的Algebra,很方便的字典和枕頭。」

「我最喜歡的書是 Introduction to Calculus and Analysis,寫得很詳盡,雖然要花好幾年才能完全讀懂。」
「借了一本「分子博覽會」,感覺應該蠻有趣的,然後抽到水袋的意思…真的要去旅行了XDD」

「最近看了星際效應,借本『中微子之謎』,希望能懂電影在幹嘛~」
「借了兩本分析化學~~換一個記步器XDDD覺得意義重大的差距ㄏㄏ」

此次活動如其名3天快閃而過,但確實在系上與同學間引發了不小的驚奇與騷動。不僅成功帶動借書風潮,並且藉由粉絲專頁留言,短時間內吸引大量讀者於網路分享個人最喜歡的書,有興趣的讀者可上臉書「臺大數學物理化學三系圖書室聯合快閃行動」粉絲專頁瀏覽書單。再次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期待明年再見。

HELP 講堂 - 2014 年12月份課程

學科服務組



正為文獻查詢與管理苦惱的您,一定要來參加「HELP 講堂」才可以! 「HELP 講堂」是由圖書館準備的資源利用介紹課程,12月精采課程內容包括:12/16【EndNote書目管理軟體】、12/18【如何蒐集中文文獻資料】、12/26【E展新姿的中文古籍資源巡禮】...等。

◆ 課程詳細介紹:http://tul.blog.ntu.edu.tw/archives/13985
◆ 線上報名: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581

PubMed Commons 生醫領域研究者線上交流平台

學科服務組.陳巧倫

最近用PubMed是否有發現首頁的右側多了PubMed Commons圖示呢?PubMed Commons 的評論和互動有什麼好處呢?對查找資料有什麼幫助呢?《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圖說大森政壽在臺北帝大的日子

校史館營運組.杜英

照片中「萬綠叢中一點紅」,藏著一位女孩子。本文簡單介紹臺北帝國大學第一位女同學大森政壽在臺北帝大的歲月。《連結至校史館繼續閱讀!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吳姿慧、林琦、林雅惠、張端桂、陳巧倫、陳南秀、莊詒婷、陳靜慧、陳建翰、黃玉汶、
楊雅惠、詹幼華
吳姿慧、陳南秀、陳靜慧、楊雅惠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邂逅文藝之秋

年(選單): 
民103年
月(選單): 
11月
期數: 
175
主編的話標題: 
邂逅文藝之秋


天氣轉涼了,請享用圖書館提供的溫暖服務!本校與臺師大、臺科大成立國立臺灣大學聯盟,即日起專任老師和博士生持本校證件就能到其他兩校圖書館借書。另,本館為期刊PNAS 2015年訂戶,本校作者投稿該刊,即可享OA文章處理費優惠。更棒的是忙完期中考後,可稍稍放慢腳步,在圖書館裡聞書香知臺大,還可參觀桂文亞女士及黎烈文教授珍藏的手稿及資料,於椰林大道盡頭與文藝之秋來場美麗的邂逅。最後,歡迎大家愛上圖書館,也請愛惜圖書館,一同搭上這艘名為知識的船,航向每個人心中偉大的航道。

最新消息: 

三校聯盟之「借書一卡通」

閱覽組流通股‧王怡晴

本校為增進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圖書資源服務合作與交流,將提供三校專任教師及博士班在學學生一卡通用之圖書借閱服務。

本服務採申請制,符合資格的讀者如欲使用本服務,須具備所屬學校圖書館之借書權利,並同意將個人檔案匯入其他二校圖書館,始得持所屬學校之借書證件到其他二校圖書館借書。

圖書館於10月初詢問師生轉檔意願,經彙整作業,三校圖書館已自103年10月13日起同步實施「借書一卡通」服務,每人可分別至其他兩校借閱圖書5冊,借期30天。歡迎多加利用!

未回覆同意轉檔意願之本校老師及博士班同學,倘之後對臺師大或臺科大圖書館館藏臨時有借書需求,仍可持本校有效證件及身分證件至該校圖書館總館臨櫃申請,惟因當場建檔,需稍作等候,敬請見諒。

投稿PNAS OA期刊,可享文章處理費優惠!

學科服務組‧陳巧倫

本館為期刊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以下簡稱PNAS) 2015年機構版訂戶,PNAS期刊為支持公開取用期刊 (Open Access) 政策,只要是臺大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投稿該期刊並經採用,且同意授權公開取用 (Open Access),即可享有文章處理費 (Open Access Fee)原價USD 1,350 元降為USD 1,000元的優惠。

該期刊主題屬跨領域科學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涵蓋主題包括Physical Sciences、Social Sciences、Biological Sciences等。

詳情請參見PNAS官網:http://www.pnas.org/site/subscriptions/open-access.xhtml
欲了解更多資訊,請洽圖書館學科服務組:(02) 3366-2326或tul@ntu.edu.tw

「與知識交會的火花」-- 地理系徐進鈺老師專訪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您心目中對於「圖書館」的印象是什麼?是念書考試的地方?還是燃起您熱愛知識與研究動力的地方?想知道老師們在圖書館的故事嗎?想知道老師們對於圖書館有何種想像或期待?圖書館還有哪些資源與服務等待您去探索?這些疑問都能在圖書館的特別企劃「與知識交會的火花──教師專訪活動」得到解答!

前言:成為愛用圖書館的研究生
在眾多書籍環繞的研究室中,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系主任徐進鈺教授笑著說出這句經典名言:「以前我的教授說:『3小時的課,研究生應該要花9小時在圖書館裡!』」徐主任娓娓道來當年就讀臺大城鄉所碩士班時期,沉浸於總圖書館、法社分館、地理系圖書室浩瀚書海的故事。徐主任認為以前一定要透過圖書館才能取得知識,所以研究生必須常去圖書館;現在取得資料很方便,即使不必造訪圖書館,研究生仍需要花費相當時間閱讀期刊論文。

資訊因取得不易而彌足珍貴

徐主任大學時就讀土木系,當時讀完老師指定的書籍和文章即可,不太需要到圖書館借書。不過,徐主任對社會科學有濃厚興趣,會到法圖(徐州路校區法社分館)借書。「真正比較常去圖書館是讀城鄉所碩士的時候,從研究所開始到現在我每天固定讀一些重要期刊。我以前很常去法圖看社會科學類期刊,還有去地理系圖書室影印書刊,因為城鄉所讀的期刊跟地理系有很大的重疊。」

徐主任回憶過去獲取新知識的辛苦,以前地理系圖書室 (現址已改建為博雅教學館) 限系內師生使用,當時是城鄉所碩士生的他,特別拜託系圖館員通融入館複印期刊。「以前臺灣的重要地理學、社會科學期刊很少,從文章寫好、出版、印製到運送來臺灣都三、四年以上了,很難追蹤到作者的後續研究。」 徐主任覺得現在能即時從網路下載國外最新期刊文章,實在很方便,不像以前還拜託國外同學幫忙影印、空運寄來臺灣,運費十分昂貴!徐主任也感嘆:「以前學生時代費盡千辛萬苦才能取得資訊,因為珍貴所以非常仔細閱讀。現在可能因為網路取得太容易、工作較忙碌,反而不會長時間仔細讀某篇文章。以前資料集中、知道知識的界線,總覺得自己讀通就變成專家了,但是現在知識毫無邊界啊!」

 
左:
舊地理系館 (現址已建為博雅教學館)
照片來源:攝影社、校史館提供

- 左:2014年5月閉幕的徐州路校區舊法社分館/右:遷回校總區後的新法社分館─「辜政甫先生紀念圖書館」 -

服務便利與資源豐富的圖書館
從事人文社會地理領域研究的徐主任,需要大量借閱法社分館的書籍,因此最常使用校內圖書代借服務,相當肯定圖書館的貼心服務。「只要申請校內圖書代借服務,不必親自或麻煩助理騎車到法社校區借書,書籍就會送到總區,實在很方便!而且今年社科院圖書館搬回來了,更方便!」

因為有每天看期刊的習慣,徐主任常透過Google與臺大圖書館串接的功能取得所需文章,「平常找到期刊文章就貼在Google,或想到什麼關鍵字就直接打在Google,串聯到臺大有訂購的期刊畫面就下載,實在很方便。」此外,徐主任研究室個人電腦的瀏覽器裡,將圖書館館藏目錄網頁加入常用書籤,想找什麼書直接查詢臺大圖書館是否有買,這個檢索習慣讓館員印象十分深刻。

徐主任也是電子書的愛用者,常向圖書館員推薦購買電子書。「我個人很喜歡用電子書,因為自己的書實在太多了,電子書方便攜帶出國,所以很習慣用電子書,也習慣在螢幕上閱讀。」電子書雖然容易攜帶,但各家平台格式互異,有些電子書借期很短,有些電子書無法註記、劃線、永久保存,造成使用不便,所以徐主任建議圖書館採購電子書時需注意其使用方式──我非常支持圖書館訂購電子書,但系統要能讓我做學問啊!

如何打動大學生的心
徐主任認為圖書館對研究生的服務已足夠,因為研究生能隨時隨地下載電子期刊,而且每年圖書館員到系上向新進研究生介紹圖書資源,研究生們獲益良多。然而,現在網路發達,大學生不必到圖書館就能迅速取得知識,但大學生取得的資訊廣而不深,也較不主動追求知識,所以徐主任笑著安慰我們:「圖書館比較難對大學生做服務,但圖書館也不用太在意啦!」但徐主任特別指出視聽資料對大學生課程的重要性:「像我和做文化地理研究的黃宗儀老師常在課堂上播放影片,建議圖書館多買一些視聽資料、外國紀錄片。」

我們詢問徐主任,如果圖書館有空間改造的機會,希望圖書館改造成什麼樣貌?徐主任說:「希望像我畢業的學校UC Berkeley一樣,有一個專門給大學生閱覽、自習、聊天的空間,跟研究生區隔開來。」因為徐主任覺得研究生對圖書館是「資源需求」,大學生對圖書館是「純粹的空間需求」,兩者需求不一樣,應打造不同的空間及服務。

人文地理研究必讀期刊
地理是一個跨學科且多元的領域,我們希望徐主任以人文地理領域專業學者的角度,推薦人文地理領域學生一定要讀的重要期刊。徐主任表示:「我都跟我指導的研究生說,可以從圖書館電子期刊系統的地理系訂購清單進去,追蹤每一期的文章,藉此思考新議題、了解學者怎麼研究、對那些現象有新想法。」

具體而言,人文地理領域必讀的期刊包括:《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美國地理學會的《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Geographical : 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magazine》。至於徐主任專攻的經濟地理、政治地理領域,則推薦其研究室的學生看《Economic Geography》、《Urban Geography》、《Political Geography》等重要期刊。希望人文地理領域的研究生們,經常閱讀這些重要期刊,尋找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培養多元思考的能力。

- 臺大圖書館電子期刊系統,尋找地理系訂購的電子期刊清單之方式 -

最後,非常感謝地理系系主任徐進鈺教授撥冗接受我們的訪談,向我們分享求學期間在圖書館經歷的故事、從事學術研究的甘苦談,以及對學生們學習態度與行為的觀察,確實帶給圖書館許多新想法、新思維,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加了解老師、同學對圖書館的需求以及看法。

請愛惜使用圖書館家具

社會科學資源組

有一天早上,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同仁開館前巡視,發現覽桌面上竟然出現了不規則的線條塗鴉!!

目前試營運中的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只有開放校內讀者使用。看了真是令人感到十分難過。要清除這些塗鴉,還得用特殊清潔用品處理才有效果,但如此一來也會造成家具表面塗裝的破壞。

本館大部份家具來自於校友及社會捐款,請大家善待這些得來不易的家具、設備,讓下一個使用者能享用高品質的閱讀環境,感謝大家!

歡迎參觀「思想貓的文學書房—桂文亞女士手稿資料展」

推廣服務組

桂文亞女士是臺灣最具活力的兒童文學工作者之一,對兒童文學的發展與兩岸兒童文學的交流,有很大的貢獻。她自15歲發表第一篇作品,20歲出版散文《裁冰集》,至今寫作40年,小說、散文、隨筆、報導文學、兒童文學等著作超過1,000萬字,集結成書者共計52部,如《思想貓》、《班長下台》、《二郎橋那個野丫頭》、《美麗眼睛看世界》、《馬丘比丘組曲》、《到底是誰的錯?》等都是小朋友所熟知的作品,其中更有許多單篇散文被選用於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國小課本中,換言之,已經有超過上億的兒童讀過桂文亞的作品。

桂文亞女士在兒童文學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她任職聯合報系民生報逾30年工作期間所參與的童書編輯與出版高達450冊。她於1991年結合幾家媒體共同發起的「好書大家讀」,迄今仍是國內最具權威與代表性的兒童讀物評選活動。在海峽兩岸兒童文學交流方面,桂文亞女士更多次促成大陸兒童文學作家與學者來臺訪問,她持續在兩岸舉辦各類型學術研討會及推廣活動,鼓勵兩岸互相引進對方的原創作品。因為桂文亞的努力,讓兩岸兒童得以接觸更多的優秀文學作品,也讓家長、老師與圖書館有了選好書的依據。

2007年起,桂文亞女士經由汪其楣教授的居間連繫,開始與臺大圖書館合作,成立「桂文亞文學書房」,將自己個人文學手稿、作家信函及從事編務工作40年所收藏的作家文稿資料等檔案,按部就班、分門別類,連同相關圖書資料贈予圖書館收藏、提供研究之用。迄今共捐贈書籍逾3,000冊,個人手稿與照片417件,267位名家手稿與信函共1,825件,資料圖片5,824張,其中包括林良、琦君、林海音、潘人木、李潼、三毛、孫幼軍、金波、曹文軒、秦文君、周銳、張秋生、葛冰等兩岸名家手稿。

本館如獲至寶,為推崇桂文亞女士將珍貴手稿文物以及圖書贈予本館典藏之無私精神,並為社會大眾介紹桂文亞在兒童文學發展上的成就,特別舉辦「思想貓的文學書房—桂文亞女士手稿資料展」,邀請桂文亞女士親自擔任策展人,展出其珍藏的文學文物,除了本人的手稿、照片、攝影作品,還有眾多作家的手稿與信函、兩岸作家親筆簽名書、書畫文物收藏等,這是國內少見的兒童文學作家個人特展,展出內容豐富多元,不僅能讓您深刻體會桂文亞個人寫作歷程與編輯事業成就,並能瞭解華人兒童文學的發展脈絡,歡迎有興趣者前來感受兒童與青少年文學的魅力與兒童文學工作者的熱情。

展出日期:2014年11月7日至12月31日 ,每日9:00-17:00
展出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1樓日然廳(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策展人:桂文亞女士
活動網址:http://www.lib.ntu.edu.tw/events/2014_cat-kuei/
聯絡方式:電話(02) 3366-4551;電子郵件 tulce@ntu.edu.tw

「聞書香‧知臺大」 書展 Something About NTU

推廣服務組

今年的校慶期間,圖書館推出「聞書香‧知臺大(Something about NTU)」書展。歡迎來「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讓臺大人事物的集體記憶,陪你一同於此散步。

書展內容分為「臺大人」、「臺大事」與「臺大遊」,展出書籍內容說明如下。

臺大人 ── 說一段臺大師生、校友的故事

從校長、老師到學生、校友,臺大人的故事一段段的在校園中、在各行各業上演著,甚至成為臺灣歷史的一部份。老師們以熱情傳授專業,以關心細心引導,為學生打下堅實基礎,使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的中堅份子。同學們也不負期望,在校園中自我充實,在社會上發揮所長,是科學家、創業者、經理人,也可以是公益家。看臺大人在校園裡追求卓越,走進社會實現夢想!

臺大事
──記錄臺大的過去、現在到未來

臺灣大學自1928年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設立以來,迄今已有86年的歷史,從「臺北帝大」到「臺大」的許多重要發展,都值得在臺灣高等教育發展史上記上一筆。臺大人對自由民主的涵養,對學術研究的專注,對國際交流的貢獻,對社會服務的付出,都是追求卓越目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臺大的未來因為有歷史的滋養,現在的擘畫,期許有更豐碩的果實!

臺大遊
──從「羅斯福路四段一號」出發,漫步臺大與臺北城
臺北盆地的山巒與溪流孕育了臺大校園美麗的風景,春天的杜鵑、夏季的鳳凰木以及秋天的白千層,為四季的校園妝點了飽和的顏色,黑冠麻鷺、五色鳥也被吸引來此駐居。走進臺大,體驗一堂自然教育課,也順道尋訪校園建築、漫步古蹟景點,進行一趟人文之旅。下個週末,就以臺大為中心,順著捷運網絡或是騎乘腳踏車來此一遊吧!

更多的臺大故事…

網站&部落格 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臺大校史館
臺大博物館群
臺大校史部落格

YOUTUBE NTU Campus校園‧臺灣大學EDU頻道
關鍵字 國立臺灣大學、臺大、臺大校史、大安區、臺北公館、瑠公圳、臺大校園、溫羅汀、羅斯福路、
    溫州街、臺北遊記 s

活動時間| 2014年11月11日-11月30日
活動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1樓中廳

黎烈文教授手迹資料展

推廣服務組

西洋文學研究與翻譯名家黎烈文教授,於民國36年8月應聘本校,任外國文學系教授,迄民國61年10月逝世止,共在校前後26年,其間著述不斷,尤以對法國文學的探討,最為深入,而且擅以優美譯筆,譯介法國小說名著,風行一時,影響深遠。今年適逢黎教授110壽辰,特舉辦此次手迹資料展,以為紀念。

黎烈文教授,1904年生於湖南湘潭。早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於古籍部任編輯,點校中國古典小說多種,後留學日本、復留學法國,先入地雄大學,繼入巴黎大學研究院,獲文學碩士學位,返國後任《申報》副刊《自由談》主編,結識魯迅,交往頻繁,魯迅逝世時為十六擡棺人之一。抗戰期間,受福建省政府任命,於戰時省會永安創辦「改進出版社」任社長。戰後來台任《新生報》副社長,兼總主筆,繼而辭職轉任本校教授,以教學、研究、譯著終其一生,故臺靜農先生為其治喪時,力主以「臺大外國文學系教授」為其稱謂。

此次展覽規劃觀者從「手迹.書信」中一窺黎烈文教授的人格修養與家人間的關懷友愛,於「論著.隨筆」及「翻譯作品」中體會其時而精煉、時而優美的筆觸,最後,透過各界累積的「懷思.評論」,描繪出黎教授在文壇之淵遠貢獻以及吾輩的景仰與嚮往。

開幕時間|
2014年11月28日(週五),14:00,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5樓特藏資料展覽區
專題演講|

2014年11月28日(週五),15:30-17:30,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王文興教授-黎烈文先生的文筆

白先勇教授-黎烈文先生與法國文學中譯

鄭恆雄教授-跟黎老師學習閱讀莫泊桑
報名網址|
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579
展覽資訊|
2014年11月28日至2015年1月30日,週一至週五9:00-17:00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5樓特藏資料展覽區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國立臺灣大學新百家學堂

「年輪:臺大實驗林的特展」校史館川流廳展出

校史館營運組

臺大校史館除了傳承臺大精神之外,亦肩負「向各界介紹臺大、進而促發認同臺大」的使命。臺大校史研究與展示,足以映射臺灣高等教育發展以及展現社會邁進的里程。繼深獲各級學校師生與民眾喜愛的「臺大博物館群特展」之後,再度推出以臺大最富土地關懷的實驗林為主題的特展。
臺大實驗林已經113歲,是臺大歷史上僅次於醫院的古老機構,前身為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附屬臺灣演習林,在傅斯年校長任內(1949年)撥交給臺大,開啟臺大實驗林絢爛的書頁。

臺灣森林覆蓋率占土地面積近60%,3.2萬公頃的實驗林面積占臺大總校地96%強,等同於臺灣總面積1%,要認識臺灣自然史,教育民眾生態保育及國土保安的知識,臺大實驗林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擁有知名景點「大學池」的溪頭只是臺大六個營林區之中面積最小的一個……過去先人胼手胝足經營保育,自日據時期遺留文物、工具、儀器在一次房屋修繕整理中重現光明。

- 左:【展場一隅】實驗林大事記,採用樹枝狀設計。/右:【展場一隅】光復初期,簡介與老照片。 -

為了向臺大師生、各界人士介紹實驗林鮮為人知的歷史與特色,於是校史館決定將這塊孕育過無盡樹木、無數人才的土地沿革搬進校史館川流廳,讓更多人認識這塊位處中臺灣的山林寶地,進而愛護珍貴的山川大地,也寄望參觀人潮能如川流廳之名「川流不息」。歡迎蒞臨踴躍參觀!

- 「年輪:臺大實驗林的故事」特展已於11月5日在校史館川流廳開幕,展覽相關訊息請見活動網頁 -

活動紀實: 

臺大校史館─臺大攝影社聯合攝影展─交換故事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那時,我正青春的靈魂幾近凋萎
似殘簡未留的書櫃
至透浸了你記憶中的歡與愁
我方見掠過塵世的光與影
而輕步走入這個世界

繼今年五月「遺落」攝影展之後,臺大校史館與臺大攝影社於9月再次攜手合作,以「交換故事」為主題,策畫學期迎新攝影展。

在本次攝影展中,每位參展人需提出一則短篇故事或一組格言與其他參展人交換。參展人亦須以自己所換得的故事作為題材,拍攝出與情節相對應的照片。本次攝影展,展期自9/24起至10/15日止,共計19名學生、3位校史館志工、1名職員參展,吸引超過700名訪賓參觀;而來自國圖以及全國各地之績優圖書館員,也在參觀校史館行程中特別造訪夾層書庫;並對校史館將舊書庫轉為特展空間之舉大表讚揚。

- 左:校長於書庫展場與攝影社同學合影/右:民眾及學生進入夾層書庫參觀攝影展 -

本次攝影展期間,校史館亦與攝影社合作策畫「川流講堂」,在川流廳內舉辦兩場講學活動〈09/25 「交換故事」攝影展─作品說明會;10/07 數位暗房概論〉;並邀請校友,同時也是知名的旅遊攝影家的崔祖錫先生至校史館分享他的高山攝影心路歷程。這三場講學活動中,校史館首度嘗試讓聽眾在川流廳隨意席地而坐,或輔以長椅作為學員桌,為聽眾帶來不同以往的聽講體驗。

- 左:本次攝影展作品說明會/右:山岳探險與旅遊攝影名人崔祖錫應邀於川流廳內演講. -

對於晚進的臺大學子來說,自2005年起開幕的校史館,或許是一個陌生的空間;但作為今日臺大校園具指標性質的記憶收藏庫,校史館期待能透過更多與學子們間的互動,讓歡笑聲充盈這棟曾經書香滿溢的建築。

夜宿校史館活動紀實

校史館營運組‧許臨竹、陳鵬帆

自2009年開辦服務學習課程以來,校史館的導覽服務課一直是校內最受歡迎的服務課之一;而修課同學超乎預期的精彩表現,不僅訪賓讚不絕口,課程評鑑成績也名列前茅。作為國內大學博物館標竿之一的臺大校史館,在累積多年的課程安排以及夜館活動經驗之下,在這一學期,首開國內大學博物館之風氣,在培訓課程中加入過夜體驗活動,並將實習生的概念引入服務課程。校史館期待能讓修課同學、旁聽生跟志工,在寂靜的夜裡,側耳傾聽這棟建築物的心跳聲,進而挖掘更多的創意共鳴。

- 左:張安明組長主講臺大校史/右:導覽示範中常有笑聲四起,修課同學也不吝現學現賣 -

本次培訓課程,除了依據過往安排校史課程與導覽示範,校史館工作團隊特別設計「校史館大冒險」遊戲;透過藏頭詩、密碼、數獨、鏡像字、歌曲、英詩、廣播劇、五言絕句、拼圖、地圖、短片、照片、字謎等等提示,讓同學與志工在館內四處穿梭,闖關解題又尋寶,以迅速熟悉校史館的展示文物以及展場佈置。

- 修課同學以組為單位,各顯神通破解密碼,找出藏在校史館各處的寶物 -

就寢之前,校史館助教特別安排小小試膽活動,帶領部份修課同學到校史館剛剛開放、目前作為攝影展場的夾層書庫參觀,期待能夠引發他們對校園建築與空間規劃的興趣。夜間,雖然偶有蚊蚋騷擾,鼾聲與機器聲作響,但都不減修課同學的興致。有同學提早起床觀賞灑進校史館高拱窗的晨光與櫺影,也有同學起床第一件事情是向傅斯年校長道早安;當然也有同學賴床不起。究其原因,除了部份是徹夜在臉書打卡外,還有部份同學很快就熟悉校史館的環境,直到天明還不省人事。

- 同學們各自選擇露營地點,有群居有獨眠,也有人把展場中央池的橋當作大通鋪 -

儘管博物館過夜活動在國內外行之有年,但結合培訓課程並不多見,在大學校園內,也是首開風氣。校史館期待未來能愈加豐富該活動內容,並開放各界人士參與。校史館感謝修課同學慷慨給予問卷回饋與正面評價,也希望這樣新奇有趣的經驗,提供修課同學未來服務發想的靈感之外,並成為他們終身難忘的校園生活記憶。

- 本次所有修課同學之合照 -

臺大博物館群暨校園巡禮 活動紀實

校史館營運組‧王麗媛

臺灣大學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大學,自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創校以來,各系所於學術研究領域內,廣泛蒐集各式獨特珍貴且豐富的文獻史料、標本與藏品,並設立博物館進行蒐集、典藏與展示,為校內珍貴的寶庫與文化性資產。

分散於校園各處的臺大博物館群,將藏品與系所教學、研究環境及校園歷史脈絡相連結,形成臺大博物館群獨有之特色。

今年10月,臺大博物館群、訪客中心及人事室於10/9、10/16、10/23及10/30合辦四梯次「臺大博物館群暨校園巡禮」活動;這也是首次舉辦專門提供校內教職員工的博物館群暨校園巡禮,帶領臺大同仁參觀臺大博物館群10間合作館與校園特色景點,讓大家都能認識並感受臺大博物藏品的知性之美及校園各處的歷史風貌。

- 地質標本館礦石探奇 -

活動過程中,有的參加同仁表示,這活動讓他認識了工作三、四十年所不知道的臺大,感謝主辦單位舉辦這麼有意義的活動;也有同仁特別回信感謝,表達當日參訪的開心與感動。

- 左:同仁聆聽校史解說/右:認識植物標本 -

臺大的奧秘與珍藏,絕對值得大家深入探索、細細品味。
正在閱讀文章的你,也想觀覽認識臺大博物館群的珍藏嗎?歡迎參加博物館群每週三、四及六的定時導覽活動。
詳情請見博物館群導覽服務說明網頁

搭乘康提基號航向偉大航道的挪威探險家─托爾•海爾達爾 Thor Heyerdahl

學科服務組

10月6日Google Doodle 呈現藍色海洋風,有一艘小船乘風破浪,並以繁複的原住民圖騰和復活節島的摩艾石像(Moai)點綴裝飾。原來這天是紀念挪威探險家及人類學家──托爾•海爾達爾 Thor Heyerdahl 的100 歲誕辰(1914年 – 2002年)!《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幣原坦校長原盼臺北帝大建在臺南???

校史館營運組.杜英

話說,日本大正14年(1925年、民國14年)的這一年,新任的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為了在臺設置大學,已選定幣原坦為初任總長(即校長)。然而大學籌設之事,枝節龐雜,且眾說紛紜,其中大學校地要選在臺北抑或臺中之爭,更是兩相對峙,議論不迭。此時,總督府官方報紙《臺灣日日新報》突然刊出一則幣原博士期盼臺灣大學設在「臺南」之報導。這其中到底是怎麼回事,且聽杜英細說原委!《連結至校史館繼續閱讀!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吳姿慧、林琦、林雅惠、張端桂、陳巧倫、陳南秀、莊詒婷、陳靜慧、陳建翰、黃玉汶、
楊雅惠、詹幼華
林琦、林雅惠、莊詒婷、陳建翰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新學期開跑,圖書館伴您一同迎接校園生活!

年(選單): 
民103年
月(選單): 
10月
期數: 
174
主編的話標題: 
新學期開跑,圖書館伴您一同迎接校園生活!

新學期已展開一個月,大家在適應新學期生活之餘,也歡迎到圖書館走走!眾所矚目的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已於開學日開幕啟用,歡迎師生們前來利用,感受新館空間建築之美。特別為新生設計的「LIB 星際大冒險」活動圓滿落幕,活動中有趣的小插曲請見本期活動報導。電子書活動也陸續堆出,既可玩遊戲又能體驗線上閱讀的美妙,分享心得還有機會獲得好禮喔!線上版圖書館利用手冊已於網頁上更新,讓您隨時隨地都可以認識圖書館。本期專訪生技系陳彥榮老師,分享查找資料的經驗談及對圖書館的期許與建議。「2014年京都大學--臺灣大學聯合研討會」移師日本京都舉行,精彩內容詳見後記分享。新的學期,圖書館繼續以多元服務和豐富的館藏,陪伴您度過每一天!

新服務!臺大圖書館資源探索服務系統上線

系統資訊組.劉曉青

臺大圖書館為了便利讀者查詢圖書館各種類型的資源,建置了「臺大圖書館資源探索服務系統」。此資源探索服務系統整合了圖書館的各項資源,將本館館藏目錄、本館訂購之電子資源、以及本館自建之各種特色資源如機構典藏、特藏資料庫等集中查詢,讓您能夠於單一平台查得圖書館之豐富資源。

此外,本系統搭配文獻動態連結功能,即時串聯本館有訂購之電子全文,或延伸查找本館紙本館藏,若沒有任何館藏,也能夠提供延伸服務如館際合作、文獻傳遞申請之連結,讀者只要在本系統進行檢索,即可透過本系統直接取得本館有訂購之全文或透過本系統之介接連結至相關服務進而取得全文。

臺大資源探索服務系統希望給讀者簡單方便又好用的查詢模式,因此本系統是與google類似的單一查詢框,只要輸入您所要查詢的關鍵字即可查詢,亦支援簡單的布林邏輯查詢。以下簡單介紹系統的基本功能。

一、查詢範圍選擇
以下說明各頁籤之查詢內容與範圍,您可以根據您的查詢需求來選擇查詢範圍。:

- 查詢範圍選擇 -

1.
查館藏+文章
圖書館各項訂購之資源,包括實體館藏、電子館藏(已整合在此系統集中索引內的電子書、電子期刊、資料庫)、本館自建數典系統及機構典藏等。亦即包含下述第2、3、5、6項之查詢範圍。

2.
查館藏
查詢本館館藏目錄內的館藏資料,可先選擇以資料類型「期刊」、「圖書」、「視聽資料」、「學位論文」限定查詢,其中期刊只能查到刊名,無法以期刊內各文章篇名查詢。

3.
查文章:
查詢圖書館所訂購之電子資源,內容為已整合在此系統集中索引內的電子書、電子期刊、資料庫。

4.
查資料庫
此為查詢不包含在此系統集中索引內的資料庫,以分散式的檢索方式到各資料庫去查詢並回傳查詢結果,故查詢結果回傳速度會較慢。此部分已先預設15類常用資料庫各5-10個,若需指定其他資料庫查詢,請至右上方選擇「查找資料庫」查詢特定資料庫。

5.
自建數典系統
查詢內容為本館自建數典系統,可自行選擇查詢內容,包括: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CONTENTdm)、古契書資料庫、臺灣宗教藝術資訊網、臺灣舊照片資料庫、國立臺灣大學學士論文檢索系統、臺灣日治時期統計資料庫、慈林教育基金會典藏臺灣社運史料資料庫、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6.
機構典藏
包含本館所有機構典藏資料,可選擇以各種資料類型作限制查詢。

二、查詢結果顯示
輸入查詢詞彙後,系統的查詢結果頁面分為左右二欄,左欄依據查詢結果做後分類群組,而畫面右欄則會顯示總共查詢到幾筆資料並列出查詢結果書目相關資訊。透過左欄後分類,可進一步篩選縮小查詢結果範圍,後分類的類別包括「資料類型」、「主題」、「資料館別(來源)」、「語言」、「作者」、「出版年」、「期刊題名」、「出版者」等。

- 資源探索服務系統查詢結果畫面 -

畫面右方「查詢結果書目相關資訊」列表則可看到每筆查詢結果的資料類型與書封,並顯示該資料相關資訊之頁籤:

1.
線上檢視
若為本館有訂購之電子書或電子期刊等全文資料,將直接可於線上檢視頁籤中預覽,或可選擇「將資源以新視窗開啟」檢視線上全文(若在校外使用請依本館校外連線說明使用)。

2.
館藏地
顯示本館擁有實體館藏之館藏地、條碼、索書號、目前借閱狀態及線上預約按鈕。

3.
詳目
檢視該書目更多詳細資訊,包含其他書名、其他作者、ISBN/ISSN、主題等,並可連結至原查詢系統之網頁查看原始資料內容。

4.
評論和標籤
登入系統後可給予每筆資料標籤與個人評論,也可看到別人所給予的標籤與評論。

5.
FindIt@NTU
延伸查詢其他相關連結資訊,包括連結本館校內期刊圖書代借代印服務、查詢網路公開服務、其他館際合作服務與書目、其他期刊摘要或引用次數等資訊、匯出書目與引文資訊、網路書店連結等。

三、登入資源探索服務系統
此資源探索服務系統與本館館藏目錄查詢系統帳號整合,使用原圖書館館藏目錄同樣的帳號密碼即可登入本系統喔!登入本系統可同步查到您所借閱、預約的書籍,以及看到您的借閱歷史,並可直接進行書籍的線上續借、預約。此外,您也可以在查詢中儲存您的查詢記錄與書單,以及調整顯示設定。更詳細的個人化服務使用介紹將於之後的館訊為您說明。

圖書館首頁已新增資源探索服務系統的查詢框,只要輸入您的查詢關鍵字就可以開始使用資源探索服務系統,現在就趕快來體驗吧!
若您有任何問題或建議,歡迎隨時與臺大圖書館系統資訊組連絡,謝謝!


自學圖書館資源利用,就從線上手冊開始吧!

推廣服務組.黃瀅芳

「自學」代表著你是自己的主人,想何時何地及如何學習都由自己決定。想知道圖書館有哪些服務與空間、如何查書借書、電子資源如何使用等,也歡迎從線上版的圖書館利用手冊中自己來找答案。針對不同讀者身分編製的圖書館利用手冊,已於開學之初全面線上更新,計有《青春校園‧圖書館與你同行》(學生版圖書館利用手冊)、《這是你的圖書館》(教師版圖書館利用手冊)以及《My Love Affair with Library》(英語版圖書館利用手冊)。認識圖書館,就從這裡開始吧!

|| 使用方式
圖書館利用手冊都在圖書館首頁推廣活動」下的「出版品」。

本館出版品以電子書櫃的形式呈現,除圖書館利用手冊外,也提供各項主題資源指引。每本手冊均提供「WebBook」與「PDF」版本。可依你習慣的使用方式下載或線上閱讀。

本次更新之利用手冊介紹如下:

|| 《青春校園‧圖書館與你同行》學生版圖書館利用手冊
搭配本屆新生入門學習書院圖書館課程所出的同名手冊。想知道圖書館有哪些適合自習閱讀或是放空娛樂的地方?如何在700萬書刊中找到你要的書?圖書館APP「NTU Library」如何下載?哪些豐富的網路資源可以使用?來看這本手冊就對了。還有貼心的Q&A問題解惑集以及各個分館圖書室的地圖唷。

 
 

|| 《這是你的圖書館》教師版圖書館利用手冊
教師所需的學術研究支援、教學支援、個人競爭力提升以及與圖書館溝通聯絡的窗口,都可以從此本手冊獲得有效且值得參考的資訊。2014年版本於「個人競爭力提升」之章節,新增網路學術識別標籤「ResearcherID」與「ORCID」之說明與運用;學科館員的聯絡方式以及網頁連結也全面更新。

 
 

|| 《My Love Affair with Library》英語版圖書館利用手冊
為方便國際生了解本館服務與資源使用,我們也有英語版的圖書館利用手冊《My Affair with Library》。幫助尚不太熟悉中文的讀者認識圖書館,進而戀上圖書館的每一天。


投稿Open Access期刊,享文章處理費85折優惠!

學科服務組.陳巧倫

為支持公開取用期刊(Open Access) 理念,本校醫學院校區於今年加入BioMed Central支持型會員,本校師生只要在校園IP範圍內(140.112.*.* ) 投稿於BioMed Central、Chemistry Central、SpringerOpen之各領域Open Access期刊,論文一經採用(accepted)即可享文章處理費85折優惠(投稿、Peer Review免費),敬請多多利用。

優惠期刊清單

BioMed CentralChemistry CentralSpringerOpen

活動時間
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08月31日止,以文章獲採用(accepted) 時間點,非投稿(submit)時間點為準。

認證方式
需於校園網域內(140.112.*.*)作線上投稿(submit),作者中只要包含臺大現任師生,不需另外提出申請。

欲了解更多資訊,請洽圖書館學科服務組:(02) 3366-2326 或E-mail至tul@ntu.edu.tw

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試營運開幕花絮報導

社會科學資源服務組.黃文琪

經過一番努力,位於本校社科院新大樓一樓之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原法社分館)終於在9月15日開學日上午9點15分開始試營運了!當天早上非常感謝同學熱情相挺,開館前就在門口排隊,本館特別準備致贈給前100名入館者的明信片書籤套組,也在同學的熱情參與下全數發放完畢。開館後,師生陸續進館,圖書館陳雪華館長特別前來致詞,期許師生共同愛護使用全新的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並祝新學期開始大家學業進步。

左:同學排隊入館,領取前100名紀念明信片書籤套組/
右:圖書館陳雪華館長蒞臨致詞

本館為世界知名建築家伊東豐雄(Toyo ITO)設計,其中以一樓開架閱覽室最富設計精髓,以88根樹狀柱形成130處不規則的天窗,構成開架閱覽室的建築基調,搭配波浪型的竹製書架,營造出徜徉在知識森林中的氛圍。

若您對於本館想要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歡迎造訪本館網站以及粉絲專頁

左:同學於二樓閱覽區體驗特殊造型的大沙發,自由徜徉其中/ 右:睽違2個月後開館的流通服務熱鬧滾滾


古典文人藏書,落腳臺大特藏:魏清德先生家屬捐贈圖書與手稿資料

特藏組.蔡碧芳

在本校臺文所黃美娥所長的引薦下,魏清德先生的家屬將珍藏的魏先生藏書,割愛捐贈本館,期望書籍能被妥善保存,並讓有需要的人研究使用。

在《魏清德全集》一書,如此介紹魏先生:

 
魏清德(1886-1964),號潤庵,新竹人,後遷居臺北萬華。自幼學習詩文舊學,同時接受新式教育,於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畢業後,曾任公學校訓導,1910年起應聘《臺灣日日新報》記者,自此涉入媒體生涯長達三十年以上,並長期擔任漢文部主任,時人視為新聞界霸者、臺日報漢文部首席。戰後,離開報政,出任臺灣省合會儲蓄公司總經理。一生勤於著述,漢學根柢精深,日治時代獲有「學者」褒章,又因詩藝超群,常受命拜評總督詩稿,1963年則膺選中華民國桂冠詩人。另外,書畫金石,亦有涉染,且所撰評論不少,又長於通俗小說創作,尤其偵探作品更是立下新猷。整體而言,是臺灣文學史上相當具代表性地位的古典文人。1
 

在1960年代,魏清德先生的長子,曾任臺大醫院院長的魏火曜教授,就曾將魏先生的藏書捐贈本館,有600餘冊,多為清末民初時期的舊籍,以經學、詩文集、章回小說和印譜為主。2007年魏先生的孫子魏淇園,也特別從美國回來觀看這批書籍。

- 左:魏清德先生家屬在黃美娥所長所編的《魏清德全集》一書上簽名留念。/
右:《問經堂印譜》書影

- 左:魏清德先生藏書與魏淇園先生(攝於2007/12/17)/ 右:與魏清德先生家屬在本館合影(左起特藏組宋志華代理組長、
魏美婉女士、魏秋婉女士、魏豐珍女士、歐陽玲修(魏先生外孫女)、黃美娥所長和筆者,攝於2014/8/27) -

而此次捐贈的內容,是由魏先生的女公子們連袂捐出,共計書籍11種31冊、明信片1盒以及相關手稿資料11張。書籍皆為印譜,冊冊為罕見版本,極為珍貴,簡要臚列如下:

1.
藏六金印(封面題目:藏六鑄金印存):濱村藏六五世著,不分卷,日本明治庚戌(四十三,1910)年刊袖珍本,2冊。

2.
錦囊印林,汪啟淑(秀峰)集,四卷,清刊袖珍本,2冊。

3.
侣隺艸堂印賞(侶鶴草堂印賞),山內孝卿篆、田中慶藏,二卷,日本大正六年(1917)序刊本,2冊。

4.
問經堂印譜二集、三集,包桂生鑑藏,二集四卷、三集四卷,清道光已酉(二十九,1849)年藍色刋版朱色鈐印本,8冊。

5.
朗庵所用印影,九華主人摹,不分卷,年代不詳,1冊。

6.
拾逸印集,趣味同人會輯,四卷,日本昭和九年(1934)鈐拓本。4冊。

7.
蓬萊印存,平井榴(榴所山人)編,不分卷,日本昭和甲戌(九年,1934)年鈐印本,2冊。

8.
遯盦秦漢印選,(清)吳隱輯,不分卷,清宣統元年(1909)杭州西泠印社鈐拓本,6冊。

9.
宗魯金銀花印文,不分卷,年代不詳,鈐印本,1冊。

10.
混混堂泉譜,不分卷,年代不詳,鈐印本,2冊。

11.
晚悔堂印識續第三集,中井兼之原輯、濱村大澥摹勒編次、益田厚校,日本明治十年(1877)序鈐印本,1冊。

在贈書過程中,魏家阿姨們回憶起魏先生的言行、往來友人的點點滴滴,間有黃美娥所長補充資訊,一時之間,魏清德先生的文人風貌躍然欲出。現今魏先生的藏書皆編目上線,並入本館特藏組永久典藏,詳細可查詢專題書目清單「魏清德先生藏書」,並歡迎各界人士前來研究利用。

1黃美娥主編,《魏清德全集》,臺南:臺灣文學館(2013),著者簡介。

「與知識交會的火花」-生技系陳彥榮老師專訪

學科服務組.陳巧倫

今年8月圖書館3樓與館員有約的小空間甫開張,很榮幸邀請生技系陳彥榮老師與我們聊聊對於圖書館的看法與建議。先前與老師聯絡時,老師特別選在圖書館接受我們訪談,即可看出老師對於圖書館的喜愛。

逛圖書館就像逛書店

訪談一開始,老師提到在臺大的求學階段,曾經就系所更名一事,特別跑去市立圖書館查找以前的舊報紙,查詢歷年系上的錄取成績,更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使用微縮片,算是記憶中較特別的圖書館使用經驗。其後老師在東京大學就讀博士期間,對於東京大學各學院圖書館開放式的管理,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師回憶著說:

 
「在東京大學念書時,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圖書室,規模都蠻大的,大部分都放期刊,圖書室是24小時開放,可以自行刷卡進出與自助借書,平常晚上9點10點做完實驗後,有些人就會跑到閱覽室翻期刊,泡到1、2點才回家。」
 

如今回到學校任教,不論是學生時期或是現在回到母校任教,老師對於圖書館一直都相當的懷念與喜愛,即便現在擔任教職,老師還是會經常到圖書館走走、逛逛,給自己一段獨處的時空。

 
「大學時經常跑到舊總圖2樓閱覽區念書,燈光好、氣氛佳,班上同學都會一起去那邊看書,現在B1自修室算是模擬當時的風光,閱覽區沒有大燈都是桌燈,非常有氣氛。」

「我自己一個人有時候還蠻常逛圖書館,偶爾覺得心情不好或很煩的時候就會來圖書館逛一逛,有時候你走一走忽然看到甚麼書,隨便拿出來翻一翻,或只是經過書架,快速地看過去,然後就會刺激自己有一些比較奇怪的想法產生,有些點子就是從這樣的過程中培養起來。」
 

PubMed--生醫領域重要研究工具
有別於平時隨意逛逛圖書館找尋靈感,對於研究方面的資料蒐集,老師最常使用的資源還是電子期刊。換言之,對老師和研究者而言,全文的電子期刊比單純的索引摘要資料庫更有效益。

 
「在研究上,我們大部分會利用電子期刊,當然圖書館有一些資料庫可以查詢,但是對生命科學領域的人來講,我很少利用資料庫,大部分都是利用NCBI、PubMed再連到圖書館有購買的電子期刊。」
 

不論是利用PubMed查找相關文獻,或是閱讀電子期刊,老師都建議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不一定要執著於「求準」,不要總是想要一次就查到最相關的那篇文章。以查找PubMed資料庫為例,老師說:

 
「太侷限使用MESH標題表,也許可以讓你快速找到你要的,但可能會錯失掉一些其他對你有幫助的文章或資訊,所以我大部分就是用幾個關鍵字去查以後,再去瀏覽,在瀏覽的過程當中,反而還會找到一些有趣的事情。」
 

除了PubMed,老師也會透過Google Scholar來查找資料,對老師而言,查找資料透過PubMed、Google Scholar等管道已很足夠,但老師也強調查找資料取得全文的過程,仍是有賴於圖書館訂購的電子期刊作為後盾。老師接著陳述自己找資料的流程,以及查找Google Scholar 和PubMed 的區別:

 
「想知道某件事情的時候,我會先用PubMed,若找不到會再去Google Scholar搜,但Google Scholar有時候會檢索出一些不相關的雜訊。」
「我覺得現在Google或是PubMed這種搜尋方式,其實是比較片段、片面的,變成你要有能力評估你搜尋到的資料是否是你要的範圍或是正確的。」

 

此外,老師也點出了利用關鍵字檢索模式的盲點,然而這樣的檢索模式,老師認為對於部分同學而言是有門檻的,所以老師強調:

 
「不論是查找文獻或是DNA序列等,還是需要有人從旁協助引導他們。」
 

廣泛閱讀讓你視野更開闊

在期刊的閱讀上,老師也會要求實驗室的研究生,每人要負責追蹤1至2本期刊,在每次的meeting上報告近期該期刊上所刊載的新訊與研究,老師認為:

 
「這樣的好處是,不會讓自己的研究越來越窄,算是強迫同學去看一下別人在做些甚麼,我們實驗室還會辦journal club,它會有主題性,有點像讀書會,安排一篇review,再搭配一些原始的論文,讓學生上台去報告,強迫同學多閱讀。」
 

老師也鼓勵同學多閱讀《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Science》、《Nature》等期刊,特別是News、Comment等專欄,相對較為軟性、容易閱讀,也有助於擴展同學們的研究視野。

另外,對於懂日文的同學,老師特別推薦《実験医学》此一刊物,可惜的是,本館目前並未收藏此館藏,對於此期刊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至《実験医学》網站瀏覽。老師熱切地與我們分享此份刊物的特色:

「它的內容沒有那麼硬,會刊載一些做實驗的小技巧,除了科學性的文章在裡面之外,它還會介紹其他跟這研究領域息息相關的資訊,例如資料庫介紹,算是一種雜誌,比較專業一點,跟你生活有關的雜誌,很實用的期刊。」

數位學習讓學習不受限

身為圖書館的愛用者,老師也對圖書館的服務與空間規劃提出許多建議,對於圖書館舉辦的利用講習,老師建議圖書館在課程安排上可以多找一些博士生來分享他們如何查找資料、以及如何利用查得的資料與研究做連結,藉由博士生同學的實際分享,讓圖書館的利用講習更貼近同學們的需求。從平時對學生的觀察,老師認為多數同學通常是有需要的時候才會來聽利用講習,考量同學們的作息或有需要的時間都不一樣,老師客觀地提出他的看法:

 
「利用數位學習的方式,可能會更有效果。」「課程設計要依據使用者的需要,他們有需要才會想要來聽課,平常辦的活動很好,但是能夠錄製影片起來可以幫助更多的同學。」
 

設置主題館,賦予使用者來圖書館的目的
為了本次的訪談,老師還特別詢問了實驗室的同學,為什麼不常去圖書館,得到的回覆是:「很多期刊網路下載就好了,熱門的書都被借走,預約也要排很久,所以就不會想來。」看來如何滿足同學們在休閒方面的需求,是圖書館需要再加強的地方。對於圖書館的空間,老師建議除了原有的B1教師指定參考書專區外,針對各學科領域的書籍,可以有更活用的典藏方式,將相關領域的資源一起做整合,類似具有主題性的館藏主題館,老師進一步解釋:

 
「比方說我想要自修念經濟,除了上網去看線上課程,針對教材部分,可以透過圖書館或請老師一起建構一個core,經濟學的書可以從入門開始,有進階,並有評量的教材,甚至一些給入門者的簡介書籍,這些館藏可以集中在一個區塊,相較於目前B1的教師指定參考書,現在的作法只是把書擺在那裡,沒有使用方法,建議可以建構各主題領域的核心館藏,這些資源可以來自圖書館或網路資源,類似主題館的概念,裡面的資料都是經過整理、有指引性的。」
「具有主題的自主學習館,例如英語學習主題館,統計科學主題館,財經管理主題館等。重點在於,很多大學部學生可能還在探索自己的生涯發展,主題館的經營,也許可以提供他們認識一些領域的好方法。」
 

老師在訪談中也不斷強調,若要吸引同學來圖書館,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同學在圖書館有事情做,而不是讓同學借了書就走。此外,老師也建議「可以規畫給同學的討論空間、簡報室,好處是學生來圖書館是有目的的。」可見,如何賦予同學來圖書館的“目的”,值得圖書館在未來服務與空間規劃上多方思量。

訪談過程中,可以感受老師對於圖書館的支持與期許,能有機會從老師的觀點來了解使用者對於圖書館服務與管理的看法,對於身在圖書館的我們而言,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經驗,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非常感謝陳老師撥冗接受圖書館的訪談,經由每次的教師訪談,都帶給在圖書館工作的我們很多的省思,也為圖書館的未來帶出更多的可能性。

※陳彥榮老師實驗室的領域是「幹細胞與癌症生物學」,推薦之期刊清單如下 (依字母順序排列):

Cell |Cancer CellCancer ResearchCell Stem Cell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
Nature
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Medicin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ScienceStem CellThe EMBO journal

這個秋天,與電子書「相遇在雲端書海」

推廣服務組.黃瀅芳

這個秋天,很「電子書」。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各成員館,為推廣豐富的電子書資源,陸續推出幾項遊戲與活動。「屠龍戰記電子書尋寶活動」率先推出,還沒有玩過的話,趕快點入連結進行遊戲吧!玩完了遊戲,也來點柔性的閱讀心得分享。你可以參加「相遇在雲端書海」活動,投稿電子書閱讀心得,根據FB的分享數、主辦單位評選、刊登作品最多(幫忙分享的人也可以抽獎)以及參加者抽獎來提供活動獎品,最大獎是金城武特別款的「MID單速車」。請來閱讀一本電子書,寫下閱讀後的感想與啟發,在網路快速的世界中,體驗慢閱讀的美妙。

活動網站:http://www.lib.kuas.edu.tw/active/20140909/GIFT%20INSIDE/GIFT-INSIDE.html

活動日期:2014/9/9-11/9
查詢本館電子書:

 
1.直接在《館藏目錄TULIPS》查詢
可使用「書名」、「作者」或是「電子書資料庫名稱」直接在《館藏目錄TULIPS》查詢。用「書名」、「作者」可以直接找到該書的書目資料,點選連結後使用。

用「電子書資料庫名稱」查詢,則可以找到該資料庫的連結。

2.本館「電子書資料庫」平台清單請見電子書網頁介紹。
3.其它電子書資源使用方式請見參考服務部落格

◎電子資源限於(140.112.*.*)網域內使用,若需校外連線請見說明

活動紀實: 

LIB星際大冒險:浩瀚宇宙背後的細微趣事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今年夏天格外炎熱,但仍有三五成群的學生手裡拿著一張藍色紙卡,興高采烈地到圖書館參加一年一度、專為新生設計的尋寶活動「LIB星際大冒險」!今年以宇宙冒險作為主題,將圖書館各樓層有特色的閱覽區模擬成各具特色的行星,同學們只要手持星際冒險單就能夠按圖索驥收集到各個星球的星球之鑰(印章),藉此輕鬆有趣地瞭解圖書館。就讓我們來看看,大冒險背後還隱藏了甚麼樣的趣事!

- 具宇宙感的星際冒險單 -

時空之旅
活動自8月25日至9月30日,以尋寶解謎的方式進行,圖書館1樓參考書區成立了「星際冒險協會服務臺」,於週一至週五9:00-17:00提供各樣任務諮詢、兌換任務完成紀念品等服務,時不時就能看到一群學生開心地興協會人員輕聲聊天,然後領著禮物滿足離開。

- 左:學生開心地展示抽到的獎品/右:兌獎櫃檯前參加活動的人潮 -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度首度加入全新關卡-位於總圖書館地下1樓的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裡面收藏諸多與臺灣原住民族甚至南島語系民族相關文獻以及多媒體資料,空間設計也以臺灣原住民的風俗圖騰為概念,處處可見精緻的木雕、裝潢等,是個十分值得一去的關卡。

  -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來自星際冒險協會的祝福
不論是今年度新生或是共襄盛舉的非新生參加者,只要完成任務就可以獲得星際冒險協會的祝福小禮.我們在館訊173期特別專文介紹這些極具質感和圖書館特色的紀念品,其中包含古典雅致的藏書票、以臺大校史為刻度的隨身捲尺以及以古籍圖錄為本設計的筆袋與便條紙,樣樣精美,讓人愛不釋手。

LIB星系限定好禮(新生限定)
為了感謝眾多新生參與,圖書館特別準備腳踏車、馬克杯、隨身碟等好禮要送給大家!並已於10月6日抽出43位幸運得主,得獎名單請點我。

「LIB星際大冒險」廣獲迴響,謝謝所有在過程中給予圖書館鼓勵的同學,未來圖書館也會努力設計更多有趣的活動邀請大家共襄盛舉。活動雖然結束,但臺大圖書館永遠佇立於此,以多元豐富的館藏及貼心服務,陪伴你度過每一天。
 

  - 抽獎現場情況 -


兒童的博物館遊樂園--2014臺大博物館群兒童學習體驗營

校史館營運組.王麗媛

仲夏,陽光煦煦,
一群稚嫩臉龐的孩子們,步步踏入臺大博物館群,
穿梭在繽紛多樣的博物館標本文物中;
小小年紀的他們,也在臺大的學術殿堂裡好奇探索、快樂學習!

臺大博物館群擁有最豐富的校園文化性資產及藏品教育素材,為落實社會教育理念,向下扎根,博物館群於今年暑假8/11、8/13及8/15舉辦三梯次「悠遊一夏 • 探索臺大--臺大博物館群兒童學習體驗營」,提供即將升小學四年級至國中七年級的小朋友體驗臺大博物館群的奧秘與繽紛。

本活動匯集各博物館之創意學習課程,將科學與人文知識結合生活應用,透過實際手作與遊戲互動,在博物館的典藏空間中,引領小朋友進行快樂與深入淺出的知識學習,從中感受與瞭解不同博物館之特色風貌,並進一步探索及認識臺大校園歷史珍藏。

活動廣獲家長熱情報名,短短數天即全數額滿,更有來自大陸上海市的孩童報名參加。博物館群辦公室特別招募4名具豐富營隊經驗的臺大學生擔任每梯次小組隊輔,使學員在隊輔的引導下,有效融入活動,在各博物館的趣味課程中,汲取知識、快樂學習。

各館創意學習課程介紹如下:

8月11日 第一梯次

館別
創意課程
課程簡介

校史館
臺大歷史知識
大富翁
臺大校史館蘊含豐富多樣的校史記憶、文物與故事,透過深入淺出的導覽解說與趣味化的「臺大歷史知識大富翁」遊戲,引發小朋友對臺大歷史與校園的興趣,潛移默化地將臺大的內涵注入每位學童的腦海記憶中。

人類學
博物館
隨手的生活記憶─
原住民的頭飾額帶DIY
原住民生活物質的使用器具,很多是取用隨手可得的材料,無論男、女都喜歡在額頭綁上額帶,每件額帶都有著各自創作的風格,令人驚艷!課程透過泰雅族頭飾的DIY設計、編織,讓小朋友體驗如何在額帶上創作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

地質
標本館
地質闖關大作戰
藉由地質標本館的展場歷險與闖關,認識岩石的三大分類及各種具有特色的礦物、了解樟木與牡蠣化石如何代表古臺北的環境。並且,透過岩石公園認識臺灣各地的不同岩石、以積木模型認識結晶礦物的不同類型。

昆蟲
標本室
美妙有趣昆蟲記及
昆蟲文創DIY
課程利用漫畫短片式的單元講解,使孩童瞭解昆蟲的生態,並透過學習單加深小朋友對昆蟲與自然生態的知識。並利用昆蟲模型及各種天然物,由孩童運用巧思、動手將模型進行創意彩繪,使孩童不僅獲得正確的昆蟲知識,也在模型創作過程中,體會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是多麼的美妙及有趣。

左:小朋友專注進行電路小實驗/
中:小朋友彩繪繽紛的昆蟲模型/
右:自製蛋標本

8月13日 第二梯次

館別
創意課程
課程簡介

檔案
展示室
挖係小小導覽員!
向孩子們介紹導覽技巧與導覽員的角色,讓小朋友們在檔案館中練習用自己的語言來介紹檔案館;並訓練小朋友們面對觀眾的肢體語言,使他們更深刻體驗肢體語言的文化內涵。

植物
標本館
探索植物的秘密
將植物知識融入遊戲,藉由麵包樹實際的標本,引導學員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花序、果實與種子;利用五種植物包括麵包樹、水稻、檸檬、葫蘆、肥豬豆的花與果實圖卡,引導學習分類的原則與方法,並瞭解樹狀圖的概念。

農業
陳列館
玩植物秀創意~
綠色兔寶寶製作
課程讓小朋友瞭解單子葉草本植物的旺盛發芽力、觀察植物發芽的過程及生長習性,並利用簡單的草籽播種技術與裝飾材料,動手玩創意,製作可愛的綠色兔寶寶公仔。

左:固定魚標本/
中:蝴蝶模型彩繪DIY/
右:頭綁創意DIY的額帶成品,開心合影

8月15日 第三梯次

館別
創意課程
課程簡介

醫學人文博物館
聽聽身體說故事
在醫學人文博物館的學習體驗中,讓學童對體質人類學的概念有初步認識,在了解自己身體構造之餘,結合人類演化歷史的概念,達到醫學與人文並進之效;另一方面,也使學童初步認識公共衛生概念,種下公共衛生與健康促進的種子。

動物
博物館
宛若重生—
動物標本的故事
透過觀察不同的動物標本與製作方法,了解實際實驗,認識標本的新價值。孩童透過蛋殼標本製作,瞭解了蛋殼色彩產生機制;由仔稚魚觀察到顯微攝影,引出動物分類的索引方式;以頭骨&牙齒的形態,帶領學員認識動物的食性;以動物的四肢說明同功與同源,對不同骨骼及皮毛標本的觀察比較,了解骨骼的多樣與演變關係。

物理
文物廳
雷神索爾
該何去何從?
電是現今人類生活重要的能源,是人類科學進步的關鍵。在日常生活中,電的影響無所不在。想想看,如果停電的時候,生活會變得多麼恐怖?課程中,透過電的發展歷史,並動手一起做簡單的電路小實驗,讓小朋友更能體會電的現象。

本活動在博物館群辦公室及各館群策群力下,圓滿成功。許多孩子在學習心得中,親筆畫下課程手作成品及遊戲過程,並表達透過活動獲益匪淺、在課程中玩得非常開心。由學員回饋問卷整體分析結果得知,高達97%的學員對於活動課程表達滿意以上程度;並表示下次舉辦學習體驗營活動,很希望再來參加。博物館群特別整理每位學員參與活動之精采照片,於活動結束後,寄送給家長與小朋友留念;同時,也接獲許多家長來信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規劃與貼心服務,讓小朋友在臺大的豐富典藏與創意課程中趣味學習、獲益良多。

臺大博物館群將持續落實社會教育,並發揮社會服務功能,設計多樣化的推廣活動,讓臺大校園文化資產與瑰寶珍藏,為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帶來美好的知識啟發與心靈盛宴。

Let’s Learn Chinese in Library! 中文/華語學習圖書簡介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Are you a foreign student in NTU? Do you want to learn Chinese? How to find the Chinese Learning books and CDs/DVDs in NTU Library? Please follow us!
您想自己學習中文/華語嗎?圖書館的華語學習課本、書籍、CD、DVD在哪裡呢?怎麼找呢?《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

博物館群: 

2014年京都大學─臺灣大學聯合研討會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2013年12月,臺灣大學與京都大學首次於臺北舉辦橫跨九個學術研究領域、歷時兩天的「2013年臺灣大學─京都大學聯合研討會」 (9 個領域包含:農業、生命科學、藥學、化學與材料科學、科學與科技、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大學博物館、產學合作論壇)。在此一全面性交流的研討會上,京大共有超過90位研究人員來訪臺大,兩校博物館並藉此共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豎立兩校的交流里程碑,也開啟兩校博物館事業新的合作章節。

奠基於這樣的基礎,2014年9月,臺京兩校再次舉行聯合研討會,會議場地移師日本京都,博物館事業再次成為本會交流重點議題項目之一。承襲去年之議程架構,今年兩校共有18位博物館學者、工作人員以及學生於博物館議程上發表演說及摘要,期間同時另有20張學術海報展示,主題橫跨藏品數位化在研究與教育之應用、以及拓展外展服務之可能性。在緊湊的2天議程之間,兩校博物館透過議題發表與密切的討論,探索大學博物館在高等教育以及研究中扮演領航角色的可能性。

- 左:臺大博物館群代表參加於京都大學博物館內之破冰餐會/ 右:臺大博物館群代表成員參加大會開幕典禮 -

臺京兩校在自然史、人類學相關之調查與考證、數位典藏等有數十載的交流與合作歷史;而去年所簽訂的合作備忘錄,在本次會議中更加催化雙方合作的默契。會上雙方達成協議,除持續推動兩校博物館在年輕學者、館員、技工、學生的交流外,另外研議在2015年於京都或臺北擇其一地合作舉辦研討會、工作坊或是小型會議,提供兩校博物館事業相關人員更多實質的互動與接觸機會。

- 左:楊校長與陳副校長與臺大博物館群代表成員於午宴合影/
右:京都大學松本校長、本校楊校長暨兩校博物館代表人員於晚宴合影 -

2014年京都大學─臺灣大學聯合研討會博物館議程

9/01

大野 照文、陳雪華
Opening Addresses
 

岩崎 奈緒子
A Long-term Challenge- Research on “The Madonna with the Infant Jesus and Her Fifteen Mysteries”
江 芝華
Connecting the Past to the Present: the Roles of Archaeological Collection in the University Museum

中坊 徹次 “Fishes of Japan with pictorial keys to the species” and the fish collection of Kyoto University (FAKU)
胡 哲明
Assessing spe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s for the flora of Taiwan based on herbarium specimen database

塩瀨 隆之
The Multi-disciplinary Exhibition of History of Fundamental and Influential Technology
林維真
Digital Curation for Agriculture, College Museum and Visitors

大野 照文
How to evaluat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in museum’s learning programs?
蔡 志偉
NTU Insectarium Outreach Program for Elementary Students

9/02

一田 昌宏
Outreach activity based on recent and Paleozoic foraminifera studies in Kyoto University Museum
鄭 淑芬
Loan Box in the Class: Explore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Program

常見 俊直
Science and Community Outreach
林 怡蓉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University Museum: A case Study on the Children's Museum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村上 由美子
Plaster Models as Museum Materials: Research on Wooden Artifacts excavated from the Karako Site
陳 鵬帆
NTU Halo: Let the Light of NTU Shine through the Forsaken and Uncharted

山本 浩史、古勝 亮
Painted wooden models of Tao's Chinurikuran and the related documentary records
廖 志榮
The Birth and Growth: Insectarium at NTU

中川 千種
Create the Museum: Opening and Future of Museum of Medicine
 

- 左:陳館長代表臺大博物館群致贈禮品予京都大學博物館大野館長/
右:於京大博物館內展示之兩校博物館海報 -

會議期間,京大博物館特別為本校博物館人員安排至京都國立博物館之修護工作室以及「奈良元興寺文化財研究所」參觀,考察關西地區之文化資產,包含檔案、古畫、藝術品及出土文物等之修護工作與制度。京都國立博物館之修護工作室以及「奈良元興寺文化財研究所」皆為獨立行政法人機構,兩者修護之文物除了來自日本國內各公私立機構外,尚有來自亞洲各地的收藏家,但彼此側重之技術與文物有其差異。

- 京都大學博物館與臺大博物館群人員一同參觀奈良元興寺文化財研究所等地 -

京都國立博物館之工作室專營於紙類修護,如:書籍與古畫之文物補強與復原。「奈良元興寺文化財研究所」則以佛教與民俗文物之藝術品修護為本業,再逐漸延伸至文化人類學、考古出土物件復原,並致力於導入科學技術於文化資產保護工作。該所目前所受委託修護之文物種類繁多,除包含書畫、陶瓷、木材與金屬製品、繩文時代器皿之外,在311海嘯中被捲上岸之漁網,也因其具有民族特色之編織方式,而送至該所進行修護工作,顯見日本對文化資產保護的慎重與細膩。

- 左:在311海嘯中被捲起上岸之漁網在元興寺文化財研究所外曝曬乾燥/
右:兩校博物館代表人員於京都大學博物館合影 -

在這場「2014年京都大學─臺灣大學聯合研討會」中,臺大有近110位人員訪問京大;其中13人來自臺大博物館群,人數僅次於生農學院,是會中第二大的代表團體。京大參與本會的人員也超過百人,顯見雙方日益熱絡的交流氣氛。展望未來,臺大博物館群將持續深耕與京都大學博物館之合作專案,並擴展與日本各大學博物館的交流,輸出本校博物館事業之發展經驗,也帶入他校博物館之視野與創見。

臺北帝大第一女

校史館營運組.杜英

在今日的社會,大學男女合校已是習以為常之事。但是在日本昭和初期,那個男尊女卑、女性地位尚且低落的年代,女子上大學可說是非常罕見的。因此,當臺北帝大(臺大的前身)出現第一位女學生時,被當時的報紙大肆報導了一番。到底這位勇敢的女生是誰呢?......《連結至校史館繼續閱讀!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何淑銘、李明玲、林 琦、林雅惠、張端桂、張簡碧芬、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曾慶輝、黃瑜焯、趙子萱
李明玲、張簡碧芬、陳巧倫、趙子萱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新學期新氣象,圖書館邀請您漫步知識森林

年(選單): 
民103年
月(選單): 
9月
期數: 
173
主編的話標題: 
新學期新氣象,圖書館邀請您漫步知識森林


新學期新氣象!眾人引頸期盼的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即將敞開大門,歡迎師生們前來感受國際級建築大師伊東豐雄先生有如知識森林般的圖書館空間設計。原圖中心九月份起展出「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音樂採集主題展」,別具文化與歷史意義,讓大家可以藉由採集音樂的歷史脈絡一覽原民的傳統生活。最新的宣傳短片「你來過圖書館了沒?」熱映中,想看看同學與館員們創意十足的短片嗎?快來欣賞吧!特別為新生設計的「LIB 星際大冒險」活動已經展開,詳情請參閱專題報導。「2014年校史館兒童學習體驗營活動紀實」帶我們回顧了校史館暑期為小朋友舉辦的精彩活動。周穆謙老師的專訪讓我們可以了解老師對圖書館需求與期許,大家也可以藉由報導一睹青年學者的風範。這個嶄新而充實的學期就由充滿朝氣的圖書館開始吧!

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開放時間

社會科學資源服務組

新學期新氣象!位於社科院新大樓「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於今日開學第一天與大家見面,各項服務開放時間如下。(欲知其他服務及寒暑假開放時間請上新版網站:http://web.lib.ntu.edu.tw/koolib

▎學期中

 
週一至週五
週六
週日

開放時間
08:20-22:00
09:00-22:00
09:00-17:00

借還書服務
08:20-21:30
09:00-21:30
不開放

1F期刊區、資料檢索區
08:20-22:00
09:00-22:00
09:00-17:00

1F視聽區
09:00-21:30
10:00-21:30
不開放

1F開架閱覽廳
08:20-22:00
09:00-22:00

2F自習室
08:20-22:00
09:00-22:00
09:00-17:00

2F過期期刊區
08:20-22:00
09:00-22:00
不開放

2F討論室
08:20-21:30
09:00-17:00

日治舊藏資料調閱服務
09:00-12:00/
13:30-16:30
不開放

※因B1密集書庫尚在整理當中,試營運期間暫不提供日治舊藏資料調閱服務。

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開館前花絮報導

社會科學資源服務組‧邱芳盈

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天,也是社會科學院新大樓迎接新學期上課的日子,眾人引頸期盼的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歷經暑假期間緊鑼密鼓的搬遷與準備工作,終於在開學日先試行營運,和本校師生們見面!

圖書館中最重要核心就是圖書,此次從徐州路校區整併了法社圖書分館、經研圖、法政研圖三處館藏地,同仁們透過出版年及借閱率為篩選條件,選出圖書10萬餘冊,裝訂期刊300餘種約1.8萬冊,而最具有歷史與文化研究價值之日治舊藏書刊全數搬遷,數量超過10萬冊,總計本階段搬遷近23萬冊實體館藏。

左:順架前分組說明會/
右:1F開架閱覽室順架作業進行中

館藏整理工作相當龐雜,分館的人力有限,且需在短時間完成三處館藏整併及書刊上架,後期仍有順架作業的挑戰,是需要受過專業圖書館訓練的人員處理才行。因此總圖各組同仁特別支援新館整架順架人力,自8/19至8/28共8個工作天,一天分上下午2梯次各3小時,支援共187人次。另外,法社分館退休同仁王明美編審也自願歸隊,前來新館當志工,處理閉館期間讀者歸還至總圖及各系圖、分館之法社分館館藏,一一刷還修改館藏狀態,精神可嘉。

左:B1日治舊藏順架作業進行中/
右:退休同仁王明美編審歸隊擔任志工

試營運的今天,新館舍的書刊能在整齊、排列有序的書架上供讀者查找,穿梭於宛如知識森林的空間,其背後都有一群熱血工作夥伴的努力,社會科學資源服務組十分感謝總圖同仁及退休同仁大力幫忙,及時完成這項重要的任務!

「與知識交會的火花」──周穆謙老師專訪

學科服務組‧張育銘

本次圖書館「與知識交會的火花」專訪,很榮幸能拜訪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的青年教師─周穆謙老師,分享圖書館的使用經驗及對圖書館的看法。周老師研究領域主要包含傳播、行銷、媒體,過去曾於業界擔任行銷企劃,並先後任教於華梵、臺藝大、臺科大等校。本次訪談希望透過老師的觀點,了解老師對於圖書館的需求與期許。

那天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我們前往周老師研究室。老師的研究室宛如一個小型的個人圖書館,各式教學用書擺滿了書架,但窗明几淨顯得十分宜人。老師十分貼心地替我們準備咖啡,與我們暢談過去使用圖書館的經驗,訪談過程有問必答談笑風生,使我們度過一個愉快的午後。

◆ 資源豐富的好,比較過才知道
現在老師來到臺大擔任教職,和周遭在其他大學任教的朋友們相比,深感臺大圖書館在電子期刊、電子資料庫方面的資源豐富許多。

 
「以我自己研究設計、消費者行為、心理學、人因工程、資訊等領域,在臺大圖書館可說是非常能夠滿足,基本上95%以上我需要的文獻,都可以直接下載到電子全文。只有少數小眾期刊、非 Top 期刊會找不到,對我而言影響不大。其他核心的、重要的期刊,幾乎都可以直接取得,對於研究上的幫助相當大。」
 

因此,如何能夠更加推廣使師生多加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將是圖書館的重要課題。

◆ 沒有聖經,廣泛閱讀與滾雪球才是王道!
問到在老師的研究領域中,是否有推薦同學必讀的期刊,老師表示由於設計領域牽涉的範圍廣,較不像先前訪談過的其他生科院老師在其領域中明確必讀的期刊,因為設計領域所需的研究文獻很可能發表在不同領域的期刊中。

 
「我們的東西太生活化了,且通常跨領域。像我今天做設計,可能會跟腦神經有關,也可能會跟商業、心理、行銷、傳播…等等,它可能會跟任何學門有關,甚至有時候找到的文章會被資料庫歸類在像社會學這樣和我們原本認知比較遠的學門,所以我沒有辦法明確告訴學生要看哪一本期刊。」
 

因此對於文獻的獲取,多半需要透過 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 等綜合性管道,以關鍵字進行廣泛查詢,不會侷限於特定領域或特定期刊。此外,老師也推薦以「滾雪球」方式查找文獻。

 
「我會先鎖定任何一篇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文獻,由此開始發展,透過引用關係,追蹤出哪些引用該文的新文獻,慢慢找出去。透過追蹤的過程中,慢慢去歸納出哪幾篇文章是大家必會 cite 的,那就是你絕對不能漏掉的文獻。」
 

此外,老師也提到現在很多資料庫有提供「 Related Articles 」機制,透過文章中的關鍵詞比對推薦其他相關文獻,也是幫助研究者挖掘更多相關文獻的利器。

◆ 支援研究的幫手─EndNote
作為年輕一代的老師,周老師對於教學的理念是「自己先會了,才有立場要求學生」。因此對於與研究相關的圖書館工具,如 EndNote、Web of Science 等,都會自己主動摸索使用,並留意圖書館的相關課程訊息。其中書目管理軟體 EndNote ,老師認為對於論文撰寫非常實用。

 
「對於有需要大量發表的人,光是寫參考書目就快瘋掉,因此真正有這種需求的研究者就覺得 EndNote 超好用的!當他在寫 paper 、提 proposal 的時候他一定會覺得很好用,因為他不像別人要一筆一筆 key 文獻。」
 

老師過去曾參加圖書館「 HELP 講堂」所舉辦的「E ndNote書 目管理軟體」以及「學術評比面面觀」課程。老師對於圖書館主動教學、推廣研究資源給予肯定,但也感嘆師生未必善加利用。

 
「不用花錢就可以學好,多好啊!以前我都是翻工具書、或上網看使用者的分享等方式自學EndNote,後來參加了圖書館的課程就覺得,有些功能更清楚了、或補充了一些先前不了解的東西。」

「多數學生僅止於『知道』有這些資源,但在沒有人教會他使用、或預見這個東西對他有什麼實質助益之前,學生往往缺乏動力去學習;即便是老師,有些老師可能自己本身不覺得需要,有些老師則認為這是學生自己該學的,因此也並未特別推薦學生去學習。圖書館很努力promote固然很好,但得知這些訊息的人,有多少是把它當成寶?」
 

周老師認為由老師在課程中實際帶入這些資源的教學,會有最好的成效。也因此,老師建議在研究方法相關課程中,安排EndNote實際講解操作的內容,藉由課程中的演練,讓學生更深入地學習利用。

除了既有的教學項目外,周老師更進一步期許圖書館能從「支援研究相關工具”的整體角度出發,將「統計軟體」也納入教學服務的範疇中。或許圖書館未來可朝向尋求和計中、統計教學中心合作的方式,共同為校內的師生規劃相關課程,以達到更全面的研究支援。對此,老師提出他的建議:

 
「雖然統計軟體並非圖書館採購,但圖書館典藏了相關的教學書籍,師生有需求還是會來此尋求輔助。如果有可能將統計軟體的教育訓練一併包含,對師生將會很有幫助!」
 

◆ 紙本圖書更便利使用的可能性?
相較於電子期刊與資料庫,老師坦言對於圖書館的紙本圖書相對需求較少。老師表示就自己而言,目前由於教學所需的教科書通常有固定合作的書商送書,加上對於經常要查閱的書籍,老師習慣自己購置放在手邊,有需要時可以立即拿出來看,因此要實際走到圖書館去翻找、借用紙本書的動機是很低的。

 
「我相信圖書館一定有很多書是我要的,但問題是它是紙本書,當它沒有電子版的時候,我就是不會想去圖書館找來用。此外,有時候可以在 Google Book 看到局部需要的段落,那你怎麼還會想去圖書館借那本書來翻?」
 

對於促進圖書館紙本館藏的利用,老師提出兩個建議。一為盡可能將紙本館藏進行數位化,既不佔用實體空間,更能如同電子書般不受時空限制地便於讀者取用;此外,也建議圖書館提供所有紙本書均能於線上預約後便能直接到館取書的服務。目前圖書館的紙本圖書,僅有狀態為「外借中」、「訂購中」時,才提供讀者預約服務。老師認為若能讓讀者可以直接線上預約「可流通」的書籍後,由館員取書並通知讀者直接臨櫃取書,可有效減低讀者實際逡巡架上翻找的時間,更能夠增加讀者利用紙本圖書的誘因。

◆ 更休閒?更學術?圖書館規劃的思考
近來由於網路發達,圖書館的實體使用情形漸趨減少,也因此圖書館界思索著館藏與空間的規劃是否應適度休閒化,以吸引讀者,增加進館動機。對此,周老師表示不否認圖書館有這些休閒性功能,但對於大學圖書館而言,教師會對於學術功能有更多的期許。周老師認為:

 
「如果你希望藉由休閒的館藏去吸引讀者,那反過來應該要思考,圖書館的定位是什麼?休閒或許是功能之一,但應該不會是大學圖書館主要的定位。」

「大學圖書館對我來講,應該還是做研究、找資料為主,我比較不會拿來看閒書。如果是為了休閒的需求,我寧可跑去誠品書店看更閒的書(笑)。對我而言,我仍然比較看重大學圖書館支援學術研究的目的性,我猜想多數的老師也是如此。」

 

而空間部分,相較於提供給學生的討論室,老師認為外面有更多空間可以利用,應評估真正的需求度,比較建議增設研究小間

 
「研究小間可以滿足一些老師想要『躲起來』做研究、或需要大量利用紙本館藏的研究者,目前的設置仍不足,還是希望大學圖書館能夠多保留一些空間給真正需要利用館藏的讀者。」
 

很高興透過與周老師的訪談,得知目前圖書館提供的電子資源、以及對於圖書館資源的教學介紹,對老師而言是有幫助且給予肯定。也感謝老師給予圖書館的種種期許,讓我們了解需求所在與未來努力的方向。最後,再次感謝周老師撥冗接受圖書館的訪談,並大方地與我們作各種交流,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加了解老師、同學對圖書館的需求以及看法。

2014年校史館兒童學習體驗營活動紀實

校史館營運組.陳南秀

校史館暑假的年度盛事,就是迎接一群參加博物館群兒童學習體驗營的四到七年級小朋友,認識臺大校史館。臺大校史館蘊含豐富多樣的校史記憶、文物與故事,希望透過深入淺出的導覽解說,與趣味化的遊戲過程,引發小朋友對臺大歷史與校園的興趣,潛移默化地將臺大精神內涵注入每位學童的腦海記憶中。

今年度,校史館推出的活動主題為「臺大歷史知識大富翁」,兩個小時的課程規劃,前半部主要由四位導覽隊輔,分別帶領小組成員至各展區瞭解校史內容,以累積臺大歷史知識,作為之後大富翁遊戲的籌碼;後半部則是所有人集合至中央池區,開始進行大富翁遊戲,各組學員輪流擲骰子、走格子、回答問題以賺取分數。

左:隊輔分組帶開,進行校史館導覽解說,帶領小朋友認識臺大校史。/
右:美麗的主持人在大富翁遊戲開始前,對大家解說遊戲規則。

校史館精心籌備了許多關於臺大校史知識的題組,題目例如:校史館建築的前身是?①圖書館 ②博物館 ③標本館;傅斯年校長說一天只有21小時,因為剩下3小時是用來?①學習 ②反省③沉思……。學員們除了藉由答題得分外,還有可能遇到機會題,例如:請說出臺大十二景中的任意5個?機會題雖然難度較高,但是開放學員至展區找答案,如果答對,賺取的分數將更高;但是如果答錯或答不出來,則是要倒扣分數。

左:戴著象徵組別的帽子,準備投遞骰子。/
右:小朋友抽命運卡時的緊張氣氛。

在整個大富翁遊戲過程中,還會適時地穿插命運卡,以增添遊戲的趣味性和緊張感。命運卡的內容例如:「前往小木屋排隊買鬆餅,因此下回合暫停1次。」,或是「失竊,平白無故損失1分。」等等。最後,依據各組的總積分,頒獎給第一名至第四名的組別。校史館透過大富翁遊戲,讓小朋友們了解臺灣大學的歷史脈絡,繼而學習到與夥伴間的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結束後,小朋友與隊輔等工作人員大家於卓越之橋上合影。

多功能的日然廳,等您來租用!

推廣服務組.李嫣紅

您是否為了找尋優良的展覽場地而煩惱?除了方正規矩的會議廳與教室,臺大校園內是否也有合適的場地可以辦理小型演講或研討會?好消息!臺大圖書館的多功能展覽廳「日然廳」將給您滿意的答案。

歡迎租借日然廳的三大理由:

1. 臺大地標,人潮聚集
擁有豐富館藏與資源的總圖書館,平均每日有高達7000人次師生頻繁出入;身為臺大地標並富涵臺大建築特色的總圖書館,假日人潮總是絡繹不絕;而圖書館被譽為大學的心臟,更是國內外訪賓指定參觀之地。日然廳位為總圖書館一樓大廳旁,佔地利之便,將為您的展覽聚集最多的參觀者。

走進氣派的圖書館大廳,怎能不注意到日然廳?!

2. 展覽專廳,策展事半功倍
日然廳佔地約坪70坪,完整方正的格局易於展場規劃,搭配24個活動式展示牆板的組合運用,能讓策展者有效率地製造動線並創造不同主題空間。另有裝設軌道燈及可分區調光控制之光源,協助策展者利用燈光營造展場氛圍;而畫軌、投影螢幕等展場基本設備更能有效幫忙策展單位節省佈展成本。

左:活動式展板既可展示作品,亦可區隔空間/
右:洪一峰特展利用活動式展板,創造舞台空間

3. 靈活運用,名符其實多功能
除了展覽功能,日然廳也是舉辦小型講座、演講,電影欣賞會的最佳場所。將所有活動式展板收納起來,日然廳即是可容納近百人的會議場地,除了桌椅、投影螢幕等設施,還有窗外美景相陪;善用活動式展示牆板做隔間,又可馬上變身為workshop場地;便於張貼海報或懸掛畫作的牆面,更可讓您同時舉辦研討會與海報展。相較於傳統的會議廳,日然廳更顯多才多藝!

左:圖書館同仁在日然廳以「世界咖啡館」的方式,討論圖書館未來的空間與服務。/
右:利用活動式展板創造背景、搭配投影螢幕、椅子,小型座談會場地成型!

您心動了嗎?歡迎各界文藝與學術團體來館辦理展覽,也歡迎本校各系所及社團來日然廳展現您們的學習成果!

◆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多功能展覽廳借用管理辦法:http://www.lib.ntu.edu.tw/node/168
◆ 聯絡方式:臺大圖書館行政組 (02)3366-2300 ,或 libexe@ntu.edu.tw

古調留聲--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音樂採集主題展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自日治時期以來,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音樂一直受到許多音樂家及學者所關心。最早的採集記錄可追溯至日本人類學家伊能嘉矩所發表的〈台灣土番之歌謠與固有樂器〉一文,而臺灣本土音樂家張福興也在一九二一年至日月潭採集邵族之音樂,並在兩年後由台灣教育會出版《水社化番杵音及歌謠》。錄音採集則首次出現於一九二二年,日本音樂學家田邊尚雄使用早期蠟管式留聲機,至泰雅族、排灣族、邵族等部落採集有聲資料,並在其著作《南洋、台灣、沖繩音樂紀行》中發表其調查結果。日治末期,黑澤隆朝教授對臺灣原住民音樂進行實地調查,採集近千首歌謠及器樂,堪稱研究臺灣原住民族音樂最深最廣者,並完成《台灣高砂族的音樂》一書,此書在日後也成為此領域的重要參考文獻。

戰後的原住民音樂研究則以史惟亮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為主,共進行五次採集,由許常惠等人共同執行,此次運動共採錄兩千首以上民歌,為漢人最具規模之民族音樂採集。同時呂炳川教授也在進行臺灣原住民族音樂的研究,並在一九八〇年出版《台灣山胞的音樂》唱片。參與「民歌採集運動」的許常惠老師也在一九八六年出版《現階段台灣民謠研究》介紹了台灣民謠研究的歷史、方法,以及包括福佬、客家、原住民民謠分析。

音樂,是臺灣原住民族的生活體現,內容承載著族群部落的歷史傳說、遷徙、祭儀,與日常生活,古調音樂的保留與傳承是當代族人了解祖先生活的歷史與智慧的一種方式,在今日原住民傳統文化、語言不斷流失的時刻,這些由前人所採集、保留的珍貴資料,是後輩人們得以親近祖先路徑之一,此外,亦是為後人留下了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古調的美好。本中心此次將舉辦「古調留聲──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音樂採集主題展」,展出相關書籍、樂譜及影音資料,期盼能夠藉由這些館藏,讓讀者們一窺臺灣原住民族傳統生活的表現,並了解音樂採集的歷史脈絡。

展出時間:2014年9月1日 至12月31日
展出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展覽書目:請見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部落格

圖書館等你來尋寶之快來參加「屠龍戰記電子書尋寶活動」

推廣服務組.黃瀅芳

圖書館目前已有270萬餘冊的電子書,可以透過館藏目錄TULIPS來查詢,也可以透過電子書網頁了解與使用各個不同電子書平台的功能。現在有一個認識這些電子書資源最有趣的方式:參加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推出的「屠龍戰記電子書尋寶活動」。只要玩線上遊戲、進行有獎徵答,電子書使用技能就能無痛升級。還有機會得到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等各項好禮,讓你行動閱讀帶著走。

參加對象: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103年成員館教職員工生

活動時間:103年9月15日中午12時至103年10月31日中午12時止

活動方式:參加線上遊戲,每人遊戲次數不限(遊戲網址僅於活動期間開放)
抽獎活動:時限內闖三關、正確回答問題,並提供完整聯絡資訊者即可參加抽獎

LIB星際大冒險-「來自星際冒險協會的祝福小禮」

推廣服務組.鄭惟中

2014年,圖書館為新生特別設計「LIB星際大冒險」活動,自即日起至9月30日止,歡迎大家到圖書館索取「星際冒險卡」,收集各樓層的星球之鑰印章進行時空之旅!為了讓參加者獲得最完整的活動資訊,星際冒險協會在圖書館1樓中庭設置服務臺,於週一至週五09:00-17:00提供活動諮詢及完成時空之旅的摸彩服務。

接著就讓我們來看看,冒險者完成時空之旅後獲得的「來自星際冒險協會的祝福小禮」,有什麼樣豐富的內容吧!

1. 典藏者 體會收藏所愛事物時的珍貴心情

這項獎品組合包括藏書票以及L夾,希望所有喜愛典藏的同好們都能夠珍惜這份美好的心情。藏書票起源於15世紀歐洲貴族的藏書標誌,都會有拉丁文字「EX LIBRI」,表示「這是我的書」、「我的圖書館」、「予以藏之」的意思,所以擁有藏書票可說是貴族的身分證。
  

此次活動提供的兩套藏書票設計圖樣分別來自圖書館的特藏資源:田代安定文庫與本草圖譜,前者「田代安定文庫」係由田代安定(臺灣總督府技師,專攻植物學,為臺灣植物研究先驅)於日治初期來臺從事臺灣植物調查,所留下的珍貴植物學研究及調查報告圖樣;而《本草圖譜》為日籍學者岩崎常正於1828年所著,載錄各類植物,不僅補《本草綱目》說明詳細但圖錄不足之缺點,也廣泛收羅中、日之外的西洋特有植物,為當時難得一見的彩色植物圖鑑。
  

而L夾則是採用「田中文庫」圖譜製成。「田中文庫」為田中長三郎教授(1885-1976,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園藝學教授兼附屬圖書館第一任館長)之私人藏書,田中教授為著名的果樹園藝學者,故文庫多為植物或園藝相關資料。

註:藏書票與田中文庫L夾款式隨機贈送

2. 記錄者 閱讀進度、課堂講義,盡情標記
記錄者」組合包含L夾以及特製書籤,讓你隨時記錄課程進度並收藏相關檔案。本組L夾為「樣式雷」圖樣,共有荷白、靚紫兩款。樣式雷是清代負責主持皇家建築設計的雷氏建築世家,因長期掌管樣式房(職掌宮廷建築、家具樣式的單位)而得名;特製書籤則有精緻小巧的「圖書館造型金屬書籤」與「田中文庫書籤」。
註:樣式雷L夾顏色與書籤款式皆為隨機贈送

3. 隱密者 噓,不必多說,讓我們直接悄聲寫下
「隱密者」組合包含便條紙以及圖書館鉛筆組(2入),重溫木質鉛筆樸實的手感以及書寫的踏實感。本款便條紙圖樣採自「大鳥文庫」中的《Birds of Asia》,以柔和的色調與筆觸描繪鳥類,十分值得收藏。該文庫為本館於臺北帝國大學時期購入,該文庫為大鳥圭介先生(1832-1911)與大鳥富士太郎先生(1865-1931)父子兩代所蒐藏之圖書,文庫藏書之主題多與亞洲(尤其是中國與日本)歷史、宗教、藝術、地理相關,語文則涵蓋英文、法文、荷蘭文、西班牙文等多種西方語文,是瞭解19世紀前西方人對東亞看法的重要資料。

4. 宣誓者 用藏書票與文字宣示對書冊的激情與佔有
本項組合包含藏書票以及圖書館筆筒組(含鉛筆6入),不論是精美藏書票或復古紙筆筒,一次擁有。「宣誓者」組合中,圖書館紙筆筒上面的圖文係為本館在不同時期的館藏章,我們將之集結、特製為復古褐色紙筆筒,就算作為收納隨身小物的容器也非常適合。

註:藏書票款式隨機贈送

5. 書寫者 隨身攜帶,時刻記下泉湧的文思
本項組合包含筆袋、圖書館鉛筆組(2入)與「丈量臺大」捲尺,讓你記下生活點滴或是偶遇的繆思。本款筆袋採用《Pomologie française》這套書中的圖樣製成,搭配米白色帆布,除了作為筆袋,也是好用的旅行小幫手!
  
另外,「丈量臺大」捲尺的特別之處在於利用臺大校史年代作為刻度,測量所見,別有一番趣味。

6. 旅行者 恰好收進隨身行囊,每個人的靈魂旅伴
「旅行者」組合包含藏書票、圖書館鉛筆組(2入)與小L夾,樣樣精緻小巧,適合喜好自由的靈魂。本款紀念品中的小L夾共有兩款,一款是「時尚數位版-Enjoy Reading」,另一款是「古典文學版-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適合放入各類收據、電子發票等小張文件。

註:藏書票與小L夾款式隨機贈送

7. 觀察者 用歷史作為刻度,丈量所見
「觀察者」組合包含校史館特製的「丈量臺大」捲尺與L夾,期許大家仔細觀察生活,因為那終將成為歷史,而我們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同時,也是一種啟示,期勉使用者用宏觀的角度觀看世事,讓我們成為懂得謙卑、更好的人。而校史館L夾共有純潔白與熱情紅兩款,上面皆印有校史館古典的建築造型,值得珍藏。

註:校史館L夾顏色隨機贈送

看過這麼多的介紹後,有沒有對哪一些紀念品印象特別深刻呢?趕緊到圖書館參加「LIB星際大冒險」,就有機會獲得,祝好運!

更多詳情,請至活動網頁查詢。

會讓你大喊WOW的金庸小說電子書,雲端練功不求人!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總是借不到各地圖書館的金庸武俠小說全集嗎?出門想練功卻不想帶數本沉重的書嗎?
歡迎使用「金庸作品集電子書知識庫」,讓您輕鬆在家連上雲端練功,成為專業金庸迷,晉升武林至尊!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讓好書不寂寞-館藏查詢:推薦目錄、Best books
學科服務組.陳巧倫


面對圖書館浩瀚的書海,卻不知從何下手?想閱讀經典卻不得其門而入?
圖書館收藏了不少「閱讀推薦」,

為您休閒閱讀時的參考。
現在請跟著參考服務部落格的教學,
帶您從館藏目錄快速查到這些好書推薦。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
繼續閱讀!

「你來過圖書館了沒?」-圖書館最新宣傳短片熱映中!

多媒體服務組.張端桂

新學年開跑囉!剛進校園的新鮮人們,你來過圖書館了沒?
為了歡迎今年的新生們,圖書館依舊製作了年度宣傳短片,以動畫形式和趣味風格呈現圖書館的特色服務,傳遞圖書館豐富的服務內容與創新活潑的形象。

短片拍攝現場

本片由館員與本校學生不惜犧牲形象演出,馬上就來欣賞吧!

編竹夾泥牆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現代人的生活,幾乎離開不了建築物;可是,您有想過隔離建築物內外的牆面壁體,裡面是些什麼嗎?除了鋼筋混凝土、磚塊 、木材竹子,還有那些物件原料,是常在我們左右我們卻不自知的?如果我們再把時間軸拉到近一世紀前,並且又是有關臺大建築的建材,那您的答案會是什麼哩?

小編最近拜訪了在青田街上的劉榮標教授家,在室內發現了如照片所示的剝落牆面。

劉教授家是1930年建成的日式住宅,在那個年代,水泥在臺灣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臺灣最早的水泥廠「淺野臺灣第一工廠」已經運轉13年;臺灣第一座水泥建築物 -- 淡水英國領事館,也已經落成快40年;然而,對一般平房建築而言,能夠就地取材仍然最經濟划算。照片中的牆面,事實上是以編竹作為支撐以及附著結構,再以灰泥、稻草等等材料混合抹上所成壁體,此即日式住宅常見的『編竹夾泥牆』,日本稱之為『小舞下地牆』。這樣的牆面建材,外部輔以魚鱗板遮雨,不僅製作過程中耗能與污染都少,又有耐用度高以及保持室內冬暖夏涼之特點。

校總區內的磯永吉小屋,或是圍繞在各校區的日式建築,都擁有這般日益稀少的建築風景。下次您有機會路過鄉下的土角厝、國內外的城堡,或是路過臺大校園的行政大樓、正門警衛室、校史館、臺大醫院時,不妨停下來觀察比較牆面構造與建材的不同,感受先民與環境共處的智慧。

左:紀州庵所展示之『編竹夾泥牆』(來源:陳小玲)/右:圓山站長宿舍露出之『編竹夾泥牆』

(本文撰寫特別感謝退休館員陳小玲給予之指導與建議)

編輯小組: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何淑銘、李明玲、林 琦、林雅惠、張端桂、張簡碧芬、陳巧倫、陳南秀、陳靜慧、曾慶輝、
黃瑜焯、趙子萱
王怡晴、邱芳盈、張端桂、陳南秀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訂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