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聖誕交換禮物之Blind date with a book—活動報導(一)
推廣組.李嫣紅
2018年12月12日至25日,總圖舉辦了一場「聖誕交換禮物之Blind Date with a Book」 活動。Blind Date with a book(以下簡稱盲書)的活動概念早在國外圖書館、書店盛行,本館則是在2016年6月舉辦「創異X創意」書展時,首次推出「Blind Date with a Book: Spice up your reading life!」創意借書體驗活動,將館員特選推薦書籍精心包裝,附上提示內容讓讀者隨機借閱,該創新方式帶給讀者不同的閱讀驚喜,在接近期末考及畢業季的6月,借出近800本推薦書籍。2017年12月再度辦理「聖誕快閃書展 Blind Date with a Book」,同樣受到廣大迴響與好評,於是在眾多讀者的建議下,盲書就此成為總圖長期辦理的閱讀推廣活動。
- 2018年盲書活動現場佈置與海報。 -
拿掉書籍上過多的介紹文字,少了那些輝煌得獎的敘述,除去被美術設計包裝的高下之分,只有簡單文字線索讓你聞香,或許真能選到一本情投意合的書,也可能一拆開就失望至極,當然也有一開始不合意、但看著看著就愛上了的例子。這就像真正的Blind Date,只有撇開表象,才知道內在本質是不是真實契合。(註)
兼具神秘、運氣、驚喜的盲書活動果然有其魔力,活動期間總是吸引讀者駐足與借閱,14天下來總共促成了425對盲目約會。約會的結果會是no chemistry?one night stand?還是fall in love?我們無法一一探詢,但從活動問卷的回饋中,有高達97%的讀者對活動主題表示滿意,更有諸多肯定意見如:「超喜歡這個活動,充滿驚喜,可以接觸我平常不會看的書,每次有這個活動一定借!」、「超級喜歡這個活動!每次都有滿滿的驚喜與感動」、「這次的活動很有新鮮感也很有互動性質,覺得好喜歡」、「我覺得遇到了平常不會翻開的好書,活動很棒,希望下次再玩」、「很棒,拆開時覺得很好」等,顯見活動之成功,這也讓館員們感動不已,為籌辦活動所付出心力總算有了代價。
 |
 |
 |
① 在千千萬萬冊館藏中,選定有推薦
價值、讀者可能有興趣的圖書。 |
② 更新圖書狀態並建立書單:
記錄書名、條碼與館藏地,
為每本書提供2-3個提示語。 |
③ 印製提示語與條碼標籤、裁剪包裝紙 |
 |
 |
 |
④謹慎地包裝著每一本盲書 |
⑤ 上架前一日選定30本書(3種包裝
要平均),再次更新圖書狀態為可
借閱。 |
③ 圖書上架!排得美美地,等待
讀者前來進行一場「盲目約會」。 |
籌辦盲書活動有許多小細節,對館員而言並不輕鬆。推廣服務組共有6位同仁,為因應14天、每天30冊的圖書量,每人需在短時間內在眾多館藏中選定75本盲書,這些書必須涵蓋0類到900類所有主題,又是值得推薦且同學們「可能」會感興趣的。確認書單後,為每本書提供2-3個提示語是另一個大任務,畢竟超過9成的盲書自己也未曾閱讀過,需再三翻閱圖書透過簡介、序言、目次與書評等,建立簡潔、直達核心、用字不呆板的文字線索,以免吸引不了讀者借閱,或被讀者借閱後抱怨「圖書館騙很大」。緊接而來的是一連串事務性工作:更改圖書狀態、製作與列印提示語標籤、製作與列印條碼標籤、圖書包裝(包裝共有紅、綠、黑3個顏色、每10冊為一組,不僅讓圖書上架時好看,也利於館員在讀者詢問某書時很快地找出該本圖書。在包裝時,也要注意圖書、提示語標籤、條碼標籤是否完全相符)。此外尚有佈置與配合活動的構思與設計等事宜,也因此,當我們在回收問卷上看到讀者寫道:「這個主題很有趣,希望每逢節日便可舉辦一次…」、「可以延伸展期,從11月底開始!」、「希望能多辦類似的活動」、「書再多一點」,在感動之餘,也只能先表達歉意,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我們目前僅能一年辦一次盲書活動,還希望讀者們能諒解。
在活動接近尾聲之際,某天負責借還書的閱覽組同仁拿了本閱畢歸還的盲書給我(見右圖),這個讀者好可愛,他讀完後把書又細心地包裝回原來的樣子了,可以想像他在拆封時是多麼地小心、多麼地珍惜這場與圖書的約會。如此天衣無縫,同仁提議乾脆再上架做盲書一次,因為每日30本的數量已備好,就沒有「一書二約」了,但跟選定該書為盲書的同仁說這件事時,她很高興地說:「咦?耶!那妳不要上架,我其實也很想看這本書,我要借。」
是的!選書工作雖然困難,館員也因此有意外收穫,當我們特地瀏覽館藏為同學選書的同時,也發現不少本不在自己閱讀興趣內但看起來頗有意思的圖書,也在其他同仁的選書中大開眼界:原來我們圖書館也有這種特別的書。
閱覽組同仁又分享另則小故事:有位校外人士無法借書,但他被某本書的提示語吸引,實在太好奇書名了,特別到櫃台來請館員刷條碼,讓他知道是什麼書,好讓他去別的圖書館借或買書。在問卷中也有讀者反應:「可否在結束過後公布畫面標題和書名的清單呢?因為只能帶一本走,因此很好奇沒有帶走的書是哪一本。」為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已將書單公布於活動網頁上,歡迎大家參考喔! |
 |
註:
摘錄自魏怡君、鄭惟中,「Blind Date with a Book! 創意借書體驗:看館員如何創異行銷圖書館館藏」,臺大圖書館館訊195期(2016年 7月)

臺大百年校慶時空膠囊:讓我們相約,十年後開箱
校史館營運組.陳南秀
十年後的我們,還會記得2018年於校史館埋下時空膠囊的那一刻嗎?
校史館在90週年校慶期間(2018/11/15至11/30),舉辦「臺大百年校慶時空膠囊」活動,邀請臺大人寫下給十年後自己的話,投遞進校史館時空膠囊專屬信箱,我們將在十年後2028年臺大百年校慶時開箱,邀請大家回來一同見證。
- 右:活動主視覺由林心嵐同學設計。 -
|
 |
2014年校史館就曾經針對B03的大一新生,舉行過類似的活動,那時我們約定四年後開箱,也就是2018年的3月17日(活動報導請點),讓大四畢業生重溫大一初入臺大時寫下的初衷。由於活動效果不錯,因此我們想再度挑戰,埋下十年後開箱的時空膠囊!
自2018年3月B03時空膠囊開箱以來,我們就陸陸續續配合校史館的活動徵求信件,例如參加317開箱的B03同學、南洋特展感恩茶會的博物館群夥伴、6月畢業季來校史館參加留言一句傳情百年的應屆畢業生、9月的新生活動等等,然而,校史館把宣傳火力集中在11月校慶。我們特地召集一組校史館服務課同學協助活動宣傳,還有一位機械系同學設計超級酷炫的彈珠檯當作吸引參加者的小遊戲。參加者除了親自來校史館領取專用信紙外,活動期間中午還可在小福、小小福、活大捕捉時空膠囊小精靈以領取信紙。
- 左:中午出現在小小福的時空膠囊宣傳小精靈。/中:完成信件後,投遞專屬信箱(校史館會統一封存進扭蛋中)。/
右:參加者投箱後可以玩彈珠檯乙次,依據打中的號碼兌換小禮物。 -
校史館活動期間短短開館的13天,就收到403封信件,參加的人數,比想像中踴躍。尤其是最後一天,達222人來投遞,盛況空前,服務台忙到手軟,一種「趕死線」的概念。參加者真的都超級認真,看著繳回來的信紙,大多數爬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真令人感動,讓我不禁想起2012-2013年,校史館曾經舉辦的「書寫生命,記錄校史:臺大學生日記365天」活動情景。
我們在整理這些時空膠囊信件要封存進扭蛋中時,同仁們不小心偷瞄到一些內容,有人寫下今年幾個全球高等教育指標的臺大排名,想要對比十年後,臺大是否有進步?也有人盡情放閃、大秀與另一半的恩愛合照 (同學,10年後,世事難料,我都替你們捏把冷汗)。由於可以帶回家慢慢寫,有人太熱情一繳回9張信紙, (哇!真是難為我們了,這些信紙是要怎麼塞進一顆小小的扭蛋裡?)。也有不少同學開場第一句話就寫著「你還活著嗎?」 (大學生10年後不過30幾歲,大家未免對人生太悲觀了吧?)由於活動期間,正逢2018年11月24日的九合一選舉前後,不少人在時空膠囊中吐露關於選舉的想法。
整理的過程,同仁發現有一封信,開頭寫著「親愛的XXX」,但跟信件最末的署名YYY不同名字?不是寫給十年後的自己嗎?同仁忍不住讀一下文字,原來是因遠距協議分手的男友寫給十年後的女友。後來,又發現YYY這個名字,出現在另一封開頭的親愛的。這兩封互相寫給對方的時空膠囊,可以說是所有信件中是最令人動容的。
- 左:活動倒數兩天,許多同學都直接在校史館閱覽桌上埋頭苦寫時空膠囊信件。/中:活動最後一天,服務台很忙碌,想兌換小禮還得排隊。/
右:五顏六色的時空膠囊,是否也埋藏著多彩繽紛的夢想! -
臺大百年校慶時空膠囊活動結束了,總共封存了550個時空膠囊,550顆熾熱的心。在3千多個日子之後,我們相約,大家一同來校史館開箱。好久遠,又好重要的承諾啊!

Accept!學術投稿這樣投!系列講座3 ─ 莊永裕老師與蔡政修老師的演講報導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圖書館的MASTER講堂「Accept!學術投稿這樣投!」系列講座,2018年12月12日邀請資訊工程系莊永裕老師、生命科學系蔡政修老師分享寫作及投稿經驗。
好的研究主題
首先,莊永裕老師在演講開頭,引用中研院張世富院士分享的「好研究」特性有:(1) 重要的問題;(2) 新穎性直觀的想法,讓人容易理解;(3) 方法流程嚴謹;(4) 實驗應該能全面性涵蓋;(5) 結果令人信服而且有意義。
莊老師認為研究主題是最重要的事情,猶如動畫中的故事。如果想做一個有野心的偉大研究論文,關於找研究主題方面,學者Denial Lemire 建議:(1) 新問題新方法;(2) 回答別人不能回答的問題;(3) 比別人好很多。然而,一般人不容易達到上述三個策略,所以凡人版的建議如下:(1) 用舊方法產生新的應用;(2)實作及比較某一個重要領域的方法,比較其效能,並提出深入分析或提出一個benchmark;(3) 對一個重要問題或演算法,完整實作一個好用的程式庫,例如資工系林智仁老師的libsvm,被引用次數超過四萬次。而進行研究的初期,必須讓自己的想法有初步的work,可用一些現成的資料測試驗證,先有一些實驗結果再繼續做研究。
- 莊永裕老師演講時,蔡政修老師與其他學生一同認真聆聽。 -
撰寫論文的技巧
至於撰寫論文方面,莊老師分享自己的寫作習慣,一開始先隨便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再慢慢串聯、過濾與修飾。畢竟英語不是母語,莊老師通常先讀別人的論文,將實用的句子複製貼到自己的草稿,用不同顏色註記以免抄襲,參考別人文中使用的名詞、形容詞再換句話說。論文完稿後,一定要拼字校正,注意圖文的對照說明。莊老師習慣使用LaTex 繕打論文,因為適合寫數學算式且排版方便,LaTex的線上編輯工具是Overleaf,可以多人協作,但需留意網站塞車或故障。
此外,莊老師強調在電腦科學領域,參加國際會議很重要,因為會議重視想法的新穎性,期刊重視研究的完整性,而且會議論文可改寫投稿至期刊,與其他領域不盡相同。
寫論文就是說故事
蔡政修老師近來在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撰寫科普文章,帶領讀者在臺大總圖尋找古生物的足跡。蔡老師在本次演講發揮說故事的專長,其講題為「寫一篇研究論文:你準備當一個說書人了嗎?」,並以《Science》期刊的〈Working Life〉專欄文章貫串整場演講。
蔡老師常跟學生討論研究古生物的論文價值到底是什麼?像是電影《侏儸紀公園》引人入勝,因此做研究就像是說一個有趣的故事,而講故事的能力、技巧與自信心都很重要。寫論文就是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包裝我們的論述,讓別人覺得這個議題或應用很有趣,才能讓更多人瞭解其研究成果。而且,將看起來不起眼的事物,發揮其意義並講出一段故事,正是科學有趣的地方。
呼應莊永裕老師所言,蔡政修老師認為論文的引用很重要,如果沒有前人的研究,如何支持我們現在的研究?所以每篇論文都像是一個小螺絲釘,才能生成像巨人般的震撼性成果,因此,即使未收錄在SCI、SSCI的論文也有其重要性。
- 蔡政修老師的簡報中有多張圖片,使演講內容更加生動並印象深刻。 -
寫作的漫漫長路
其實,寫論文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告訴別人你有什麼新想法、新發現,用有邏輯性、證據性的方式來描述其研究成果。但是以英文寫作有語言隔閡,所以蔡老師建議平常寫英文email就是很好的練習,不要火燒屁股才寫英文。畢竟寫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蔡老師每天盡量固定留一段時間寫論文。蔡老師提醒大家:科學論文寫作不是寫聖經,無法一蹴可幾,投稿不斷被拒絕為常態,應學習如何調適心情、度過黑暗時期。
莊永裕老師幽默風趣的演講風格令人印象深刻,鏗鏘有力的名言錦句令人獲益良多;從蔡政修老師的演講中,感受到學者旺盛的好奇心與熱情,在學術投稿的經驗以外,也聽到古生物的知識及故事。非常感謝兩位老師蒞臨本館演講,學生與館員們皆收穫滿滿、受益無窮。

2018年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會員大會活動紀實
採訪編目組.鄭岱杰
教育部委託臺灣大學圖書館辦理「我國加入OCLC管理成員館計畫」,並於2006年12月26日成立「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迄今即將邁入第13年。為使成員館瞭解OCLC與國際圖書資訊界之發展趨勢及聯盟執行成效,並促進圖書館間的經驗交流,2018年12月7日(五)本館國際會議廳舉辦「2018年臺灣OCLC管理成員館聯盟會員大會」,除了例行的聯盟執行成果報告、會員提案討論及表揚儀式之外,並有專題演講。上午更規劃會前活動,參觀本館甫落成啟用的自動化書庫。
OCLC亞太服務部蔡淑恩主任以「翻轉始於分享:OCLC與圖書館創新服務同行」為題,分享OCLC以雲端技術為基礎架構所建置的多項產品與服務,以促進全球圖書館書目紀錄的共建共享,同時也力求更多出版商與OCLC合作,提供館員們更完整的資訊服務。
中央研究院陳淑君助研究員對於數位圖書館、後設資料、知識組織系統等有深入研究,由文件網路與資料網路的差異切入,以「資料網世界的資訊與知識組織:挑戰與轉型」為題,詳細介紹RDF資源描述架構,並以實例分享,讓與會者清楚了解使用三元組進行資源描述,更期待未來圖書館知識組織的轉型與進步。
2010年出版之RDA近來已正式取代AACR2,成為國際最新的編目規範,自2013年美國國會圖書館正式實施以來,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家圖書館,陸續宣布採用RDA編目。臺大圖書館自2015年5月起組成讀書小組討論編目規範,至2018年4月中文圖書編目正式實施RDA,期間的工作經驗與心路歷程,由本館李惠玲館員以「臺大圖書館RDA中文編目作業實務」為題進行分享,現場交流討論熱烈。
- 左:OCLC亞太服務部蔡淑恩主任/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陳淑君助研究員/右:臺大圖書館採訪編目組李惠玲組員 -
聯盟依往例舉行頒獎儀式,表揚各級成員館原編上傳量與使用量第一名、全聯盟前三名。同時表揚國家圖書館、新北市立圖書館與臺灣大學圖書館,雖因表揚辦法不再列為入選資格,仍以亮眼成績為聯盟貢獻。會上並報告2018年聯盟營運成果,也期盼更多圖書館加入聯盟運作。
- 左:與會同道專心聆聽/右:陳光華館長、蔡淑恩主任與得獎者合影 -
本次會員大會共計67個單位139人次與會,當天會議圓滿落幕,藉由聯盟會員大會拉近成員館彼此的距離,了解聯盟營運方向,凝聚聯盟營運能量;並透過實務經驗交流,拓展同道視野。期待聯盟永續經營,明年再會。

「ASRS全面啟動!」活動報導
典藏服務組.黃庭霈
圖書館於綜合教學館1樓成立全臺第一座「自動化書庫服務中心」,為使讀者更了解自動化書庫(ASRS,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的運作模式及服務內容,特於2018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推出「ASRS全面啟動!」系列活動:「ASRS關鍵解密」透過15場中英文導覽帶領讀者一窺自動化書庫的內部風貌,壯觀的機械設備使讀者驚呼連連;「與館員同行」讓讀者體驗館員的入庫作業,從入庫前的書況整理,到操作入庫的SOP都馬虎不得;「那年我們調閱的書」鼓勵讀者預約圖書出庫,體驗自動化書庫的快速便利;「認同請分享」吸引許多粉絲在FB按讚,還有粉絲說自動化書庫真是太帥了!
自動化書庫不僅展現圖書館的進步與創新,同時也在校內新增一處圖書館的服務據點,歡迎師生多加利用。
自動化書庫服務中心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7:00
書庫館藏預約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6:30
☎(02) 3366-9836 ✉ntulibcs@ntu.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