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覽有一本很特別的書,Aspects of Scientific Explanation, and Other Essay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科學解釋的諸面向與其他科學哲學論文》,這是德國科學哲學家韓培爾(Carl Hampel)的名作。殷先生在書裡寫上了密密麻麻的眉批,看得出反覆精讀過的痕跡。我們找到書中一角他親手繪製的圖型,驚喜地發現這正是他在1966年4月8日,以本名殷福生於政治大學進行最後一次公開演講〈人生的意義〉時的核心素材。而這份演講稿,甚至在90年代被收錄在香港的中學課本之中,無數香港學子皆讀過這篇精彩的文章。殷先生雖然沒有到過香港,但許多他在臺灣被禁的書籍及政論文章,卻是透過香港的出版社協助出版的。
為什麼有些期刊在WoS中查得到收錄文章,卻在JCR中查無期刊資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的期刊來自於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輯,通常會在每年3月份時擷取WoS核心合輯的數據,以便產出JCR數據。因此,當擷取數據時,某一本期刊有收錄在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或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時,這本期刊就會出現在JCR。《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美味調查中 Aruna and Her Palate (2018)– 107 mins
根據Laksmi Pamuntjak暢銷原著小說改編拍攝,流行病學家艾魯娜被派去調查發生在印尼各地的禽流感疫情,她的好友一起加入,並展開一場美食之旅。在調查及品嘗印尼不同區域的料理時,他們發現隱藏在禽流感疫情背後的重大秘密。
殺人一舉 The Act of Killing (2016)– 166 mins
「930 事件」為 1965 年在印尼發生的軍事政變,軍閥隨後在全國策動反共大清洗,當時許多華人、藝術家及知識份子被當作「共產黨員」處決。影片中屠殺者安華剛果(Anwar Congo)從喜歡好萊塢、賣電影票的小流氓變成軍隊劊子手,荒誕情節加上殘暴回憶,引領觀眾深入殺人兇手腦中的狂熱幻夢。
Bali beyond the Postcard (2005)– 60 mins
一個峇里島家族將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故事,甘美朗音樂(gamelan music)與雷貢舞(Legong dance)綿延4代的傳統。
The Great Ceremony to Straighten the World Written (1994)– 56 mins
峇里人在宗教、日常及家庭活動的各種典禮和儀式,包括音樂及舞蹈。紀錄片中並由不同背景的峇里人解說其宗教、環境、文化和政治的意義。
The Sakuddei of Indonesia (1986)– 55 mins
西比路島(Siberut)位於蘇門答臘西方的明打威群島(Mentawai Islands)的北端,島上的原住民Sakuddei是一個平權社會原始部落,沒有領導者、少有衝突,不分性別分擔工作以及共享食物。Sakuddei人認為萬物皆美,有全身紋身的習俗。
就讀研究所的價值
張老師認為讀研究所的收穫不僅是取得學位,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之鍛鍊,提昇面對挫折與苦難的能力。在演講的尾聲,張老師以 2009-2010 年美國職籃 NBA 季後賽標語 ”Amazing is sacrificing; everything but belief.” 來勉勵研究生:願意花投入研究工作本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管實驗做得順利與否,每天都應帶著肯定自己的心情走進研究室;走進研究室的那一刻,更應決定「我來讀研究所的目的是發現未知,完成學位,而不是來和老師與同仁天天處在人事之糾葛!雖然人際關係的問題很難避免,但請大家相信它和實驗問題都可在願意真誠面對的那一刻起,化危機為轉機!」這好似一個墊底的球隊,只要不自暴自棄,願意找出病灶改進,戰績就會爬升!更了不起的是,因為你有完成學位的信念與盼望,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加成熟,這就是讀研究所的價值。
◆ 天才的學徒:建構叱吒風雲的科學王朝 (Apprentice to genius: the making of a scientific dynasty)
◆ 走出宮殿的女科學家:從情緒分子到宇宙的身心網絡 (Molecules of emotion: the science behind mind-body medicine)
◆ 科學之路: 科學家的心路歷程 (The Art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電影/影集】
◆ 白宮風雲 (The West Wing)
◆ 全面攻佔1:倒數救援 (Olympus Has Fallen)
◆ 全面攻佔2:倫敦救援 (London Has Fallen)
◆ 迫切的危機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 鐵面無私 (The Untouchables)
◆ 絕地任務 (The Rock)
瞄準學習靶心 HELP UP!2020年3-5月HELP講堂課程
學科服務組.黃瀅芳
漫長年假+寒假,開學就讓HELP講堂送上一杯醒腦咖啡吧!
想要寫篇漂亮的報告,來參加「善用Word與EndNote協助論文編排」與「論文寫作好幫手 EndNote X9」;想要論文言之有物,來試試「Web of Science與聚焦領域前沿」、「新版上線!化學資料SciFinder-n」與「PubMed與生農主題研究資源」;提升資訊素養與找資料技巧,我們有「查找Open Access資源與防範掠奪性期刊」與「圖搜!如何查找文獻中的圖片資料」;想要最方便的雲端閱讀,別錯過「Always Open 電子書與線上雜誌資源」!108學年下學期HELP講堂與你一起關鍵學習!
Zotero由美國維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的Roy Rosenzweig Center for History and New Media於2006首創,當時是以Firefox瀏覽器的外掛程式問世,如今已更新至第5版,並支援Safari、Chrome與Firefox 瀏覽器,其優點在與瀏覽器的使用緊密結合,蒐集各種資料類型的書目都相當簡易迅速,此外,其為開放原始碼的免費軟體,開放各路好手們撰寫外掛功能,軟體和各類外掛程式亦供各界免費使用。《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從2016年開始,圖書館每年都會舉辦Blind Date with a Book活動,Blind Date with a book(以下簡稱盲書)的活動概念早在國外圖書館、書店盛行,本館在2016年6月舉辦「創異X創意」書展時,首次推出「Blind Date with a Book: Spice up your reading life!」創意借書體驗活動,將館員特選推薦書籍精心包裝,附上提示內容讓讀者隨機借閱,該創新方式帶給讀者不同的閱讀驚喜。2017年12月及2018年12月接連辦理「聖誕快閃書展 Blind Date with a Book」、「聖誕交換禮物之Blind date with a book」,同樣受到廣大迴響與好評,於是在眾多讀者的建議下,盲書就此成為總圖長期辦理的閱讀推廣活動。*
- 書展現場與活動海報 -
2019年的盲書主題為「聖誕脫單計畫之Blind Date with a Book」,希望在充滿歡樂與溫馨的節慶中,幫助架上的圖書脫離孤單。館員每到辦理盲書活動時總是痛並快樂著,開心的是透過包裝隱藏書籍原有的書封與文案,可以讓更多的「樸質好書」被看見;痛則來自肌肉痠痛或頭痛,因為每一位館員要負責至圖書館各類號架上挑選至少65本書,再將其一一包裝,此外要為每一本書撰寫提示內容,也是相當燒腦,過程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細節作業,更多盲書活動背後的故事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參考近年的盲書活動報導。
2019臺大人最愛電影館藏 TOP 20,片單相當多元精采,有動畫片、科幻片、愛情片、驚悚片、奇幻片…...。在這麼多電影中,冠軍是由日本動畫家新海誠的作品《你的名字》拔得頭籌;亞軍則是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愛情片《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榮獲奧斯卡六大獎項的《樂來樂愛你》則位居第三;第四名是唯一上榜的國片《血觀音》。
吳老師針對文獻閱讀與搜尋,也做出若干建議。首先,可參考回顧性質的學術文獻,順著文獻的引用脈絡向前找、向後找,以滾雪球的方式找出更多相關文獻,吳老師也強調善用Web of Science、Scopus等引文索引資料庫的重要性。其次,閱讀文章時,請進行批判式閱讀,從各種角度檢視文章提出的論點是否可以增加或調整什麼?是否放諸四海皆準?也可以特別注意文章中的「研究限制與未來方向」(Limit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中是否提到什麼值得探究的議題,並針對此篇文章寫下屬於自己的筆記或評論。閱讀完,找下一篇文獻來閱讀時,必須兼具深度與廣度,以系列性閱讀、瞭解來龍去脈來達到深度,以閱讀不同主題的文獻來達到廣度。鑽研過深有時容易卡關,建議廣泛閱讀,試著找出不同主題之間的關聯性。
SCOAP3(全名Sponsoring Consortium for 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 Particle Physics)是一個粒子物理領域期刊出版開放取用計畫,由歐洲的粒子加速器研究中心CERN主持,致力於推動粒子物理領域期刊開放取用。《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圖書館紀念品新品上市 — 特藏L夾
推廣服務組
A4尺寸L夾,是最實用的日常文具用品。參加研討會、參觀展覽,都能夠收集到各式各樣的L夾。但即使如此,每每看到設計特別、構圖美麗或別具意涵的L夾,還是會忍不住買下來。臺大圖書館所推出的特藏L夾,即有這種吸引您購買的魔力,原因就在於素材來自本館最珍貴的特藏資料,不論是清代的「樣式雷」、19世紀出版的《Birds of Asia》、《Pomologie française》、《本草圖譜》,或是田代、田中等各種專藏文庫中收錄的手稿與圖書,都有著美麗的花鳥植物繪稿,每幅皆精緻生動、設色典雅,再經由本館同仁的巧思巧手進行裁剪設計,為平凡無奇的L夾,穿上氣質滿滿、讓人耳目一新的新衣,讓每一位擁有特藏L夾的讀者,總是有著好品味與好心情。
11/6(三)遇見街貓Bob A street cat named Bob (2016) – 102 mins
在街頭自彈自唱兼賣《The Big Issue大誌雜誌》的詹姆士,在家中意外發現一隻受傷的小貓。當時他正在戒毒,卻沒有因為經濟壓力棄牠不顧,反而耐心照顧牠直到康復,並將牠取名為「Bob」。Bob漸漸離不開詹姆士,他帶著Bob一起上街,吸引到不少關注,更讓詹姆士的經濟狀況逐漸好轉。他們療癒了彼此,不再讓彼此流浪。
第四套藏書票取材自精美的《Pomologie française : recueil des plus beaux fruits cultivés en France》,本套書由法國植物學家與藝術家A. Poiteau(1766-1854)與P. J. F. Turpin(1775-1840)所繪,並以點刻方式彩色印刷成書,內載約400多幅漂亮生動的果樹繪圖,圖書館每每精選其中果樹拿來製作L夾、筆袋、筆記本等紀念禮品或螢幕桌布,無一不受讀者好評。本次新製藏書票,再度精選李子、山楂、蘋果等不同品種果樹進行設計,一如以往的優雅舒心。在如此精緻的藏書票上簽上自己的名字,再輕輕地貼到心愛的藏書裡,相信我們的閱讀體驗、我們的生活日常,都將變得更加美好。